最 受 歡 迎

紹雲老和尚:我們自己不覺察,他在空中看得清清楚楚,他有一個賬本幫你記得清清楚楚

紹雲老和尚:我們自己不覺察,他在空中看得清清楚楚,他有一個賬本幫你記得清清楚楚 我們無量劫來都在六道輪回中打滾,一下子畜生、一下子墮地獄、一下子墮餓鬼、一下子男的、一下子女的,你要是證得果位後,用天眼通觀察自己過去生在六道輪回里受的罪,坐在那裡打冷顫啊! 佛在世的時候,畢陵伽婆磋尊者證得羅漢果,他觀察以前在地獄里受的苦,慘不忍睹,坐在那裡打冷顫、淌汗,以至於眼睛流血、身上淌血汗。 旁邊人看到他這樣子問他:「尊者,你已經證得果位,怎麼還這樣痛苦?」他說:「你不知道啊,我以天眼觀察過去生中在地獄里受的苦,太苦了,不忍看啊。所以,身上打冷顫、流血汗。」 你想,證得果位以後還有這麼一個感覺。所以,我們現在不能再糊裡糊塗地造業啦。 97年的時候,我到蚌埠濉溪縣,訪問一個叫周炳金的居士,他是兩世人有兩個家庭,聽他講他親歷陰曹地府的那個現象。

觀音菩薩末日預言

觀音菩薩末日預言 這是幾十年前的預言文,當時年紀輕還看不太懂, 現在已經開始發生了 觀音菩薩大慈悲 眼含熱淚顫微微 苦口婆心告眾生 眼前劫難來的兇 站在雲端慧眼看 淚珠滾滾下南天 眼看天下要遭難 只因眾生少行善 死亡數字現已見 老少拋屍在路邊 高樓大廈無人站 妻室兒女全失散 千人共住好悲慘 萬人同穴真可憐 惡人難免大劫難 善看自身能保全 大路通行無人走 血流成河骨堆山 屍體遍地無人管 豺狼虎豹把人餐 二八月內狂風起 三七之月更慘烈 四九十月大劫到 十人之中剩二三 唯有南陽殺星現 男男女女不周全 岳地廣女真悲慘 江南巴洲民不安 榮陽三縣民遭難 十分之中九分難 漢口建州梓通縣 禾苗乾旱全死完 蘭州保寧干八縣 家家戶戶斷人煙 漢中吃喝減一半 更比上年慘幾番 山西陝西更遭難 徐州三縣刀兵見 西鄉一縣人煙斷 老老少少命全完 其他各地死一半 妻離子散難保全 若是有人不行善 災難很快到眼前 忠孝之人得長在 不忠不孝命早完 死後屍體難保全 變做禽獸口中餐 有人路過府州縣 此文勸世四方傳 如果有人不聽勸 只等命喪歸黃泉 每逢廟內講一遍 一方之人能保全 一人宣講太疲倦 應靠印刷傳人間 如果有人報上刊 蟠桃會上成神仙 如果有人能聽勸 從此以後多行善 去掉貪心把佛念 可以減少災和難 有些凡民不信善 倫理道德看不見 下屬一日奏三遍 上帝聞奏怒衝關 御旨立刻傳下殿 大劫就在這幾年 天羅地網來下界 二十八宿盡臨凡 天兵天將一起到 殺盡惡人行天道 刀兵水火一起現 高山平地同一般 山禽水族都遭難 拋屍露骨罰黃泉 十月二十三日晚 滿天星斗全不見 上帝御旨真傷慘 要把惡民全收盡 領旨七次把民勸 凡民不聽也不看 為此貶下南海岸 為民失了普陀山 今把天機都說現 凡民以為是狂言 行惡之人有大難 行善之家得保全 上帝接受苦相勸 施恩准許又下凡 但見凡民淚滿面 執迷不悟貪心重 上帝下旨大劫現 乾坤顛倒要還原 山東福建更可憐 萬人之中留二三 大劫還有那一縣 山東四周與漢南 世間之人不行善 所以引來大劫難 平時吃葷把素嫌 將來斗米值萬元 世間貧賤要清淡 即無吃穿莫怨天 到時劫難一出現 富貴貧賤同一般 七八九月有災難 瘟疫流行把病傳 惡人戶戶有劫難 痢疾瘟疫加傷寒 時間最少一年半 妙藥難醫病中漢 惡人到頭惡來還 善人各有一重天 上帝下令來指點 此有妙方可救難 正月十五把佛念 隨時隨地多行善 正月十九排香案 一家焚香答謝天 標籤: 勸世文, 觀世音菩薩慈訓, 預言文 轉載貼文

【淨空法師:唸經是有感應的】

【淨空法師:唸經是有感應的】 1 諸位要曉得,唸經不是超度亡魂的。佛法在世間,主要是度人的,不是度亡魂的。 唸經,是把你自己的心性引發出來。真正修行人的心願行,與佛的心願行相應,這就是唸經的殊勝功德。 2 有許多居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會唸經,換成別的書就不會念了,這是有感應的。 3 我們要是常常讀經,常常看註解,看個三年、五年,你自自然然就通達。 唸經是有感應的,我們只念淨土經,死心塌地去念,這個感應就特別的快。 4 《楞嚴》上說得很清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淨土經講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唸經就是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真正念上三年、五年,我們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一樣,就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能夠往生淨土。 轉貼文章

《心經》南懷瑾解讀

《心經》南懷瑾解讀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佛心之神力是觀音菩薩,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心內的法力,就是大行普賢菩薩,心中的願力,就是地藏王菩薩。 這部心經是觀音菩薩教我們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煩惱作業,受無邊生死苦,所以文中雲: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開始就教我們要認識自己,自己不認識不能度自己,認識自己就能度自己,還要認識眾生,認識眾生就能度眾生,諸佛認識自己,也認識眾生,故諸佛成佛度眾生。 華嚴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十方如來同一個心,無兩個心,阿彌陀佛的心與釋迦佛的心相同,釋迦如來的心與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無量佛都是一個心,返觀眾生心,個個不同,因為眾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會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何謂觀自在?對機說法,對病落藥,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觀法,背菩提心觀法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縛,離菩提心觀色,便著色,為色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聞聲,便染聲,被聲音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嗅香,為香所染,為香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講話,著了語言文字,亦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覺觸,昧著了觸,為觸塵所縛,不得自在,過在何處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觀一切法,著一切法,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觀心,心明法空,於一切法得自在,故觀音菩薩的“觀”字,不是叫我們觀法,若觀黃金,可能起盜心:觀色則著色,觀名則求名,所以要離境——離三界之境、離六塵之境、離人天之境、還有,離目前之境,而觀自己的心,觀心則無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於一切法得自在。 大悲懺內,觀音菩薩雲:“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觀音菩薩觀心,於一切法得自在,故名觀自在。 普門品雲: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於火坑得自在。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於水得自在。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於王難得自在。 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於怨賊得自在。 觀音菩薩不但於種種難得自在,於貪嗔癡三毒亦得自在,亦令受持觀音菩薩聖號的人得自在。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友——於求男求女得自在。 但供養觀音菩薩,與受持供養恒河沙菩薩的功德相同——所謂一多自在。 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於一切身得自在。 有些人把“觀自在”解作觀自己所在,那自己又是甚麼?自己要認識自己,自已是眾生:只緣眾生迷了佛,識得眾生便識得佛,不是佛迷了眾生,度了眾生便無迷,不迷便見佛,佛是眾生所成,一定要認識眾生,猶如饅頭、水餃,為麵粉所成,是故一定要認識麵粉。 下文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如何照見五蘊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發現。自己就是五蘊,五蘊空,度一切苦厄,若被五蘊所覆,便不能認識自己,所以人人念佛,也不識得念佛是誰,因為被五蘊所覆,因此要加般若力,所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但這個“深”字很重要,大乘稱為深般若,小乘稱為小般若,我認為這個深般若是大乘的般若,般若必定深,我們念佛,佛從何處出呢?你要看! 越看越深,絕不容易看到底,所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我們看這個念佛是誰,亦無有來處,惟有看他從那個地方出,就從那個地方直看下去?諸法無有來處,是故看不到來處,若有來處,如來便不是無所從來,而是有所從來,既然如來無所從來,佛號亦無所從來,既無來處,便是深,是故甚深般若無底。雖然看不到佛號從何處來,但已入了另一世界,而這個濁惡世便空了,無論你看甚麼?看念佛是誰、看自己拜佛、看自己講話、看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切法都無來處,甚深!甚深!故般若稱為深般若。 有些有善根的人,坐禪時身體空了,他使驚恐起來,切不要驚恐,身體雖然空了,但心還末空嘛!身體空的時候,心便現出來,你再看這個心,心有無量的妄想,你便看這些妄想,無量的妄想不生,那時你的涅槃心便現出來,所以在深般若中,觀音菩薩說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就是眾生,五蘊也就是自己,各位若想認識自己,你自己就是五蘊,蘊即蓋覆之意,五蘊蓋覆佛性,菩提心被五蘊所覆,一定要空了五蘊,菩提心才現出來:我們現在這個心名叫妄想心,不是菩提心,亦不稱為道心,可以說是人我是非,貪名貪利的心,五蘊空時見菩提心,從菩提心起修,直修至成佛。 生極樂世界也要空五蘊:劫濁就是色蘊,煩惱濁就是想蘊,見濁就是受蘊,眾生濁就是行蘊,命濁就是識蘊,空了五蘊便能到極樂世界見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釋迦佛所說的一切經典,都教我們空五蘊,心經故然如此,彌陀經離五濁即空五蘊,妙法蓮華經過五百由旬到寶所,五百由旬亦即五蘊,乃至解深密經空八識,轉八識成四智,八識也是五蘊,眼耳鼻舌身識便是受蘊,所對五塵是色蘊,第六意識是想蘊,第七識是行蘊,第八阿賴耶識便是識蘊,是故八識便是五蘊,唯識教我們轉八識成四智,不是教我們分別甚麼名相,轉八識即空五蘊,四智即佛性,亦即是菩提心。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時”字也要解釋一下:一切法唯識所變,唯心所現,時指過去時、現在時、未來時,過去現在未來都行深般若,所謂過去不可得,過去便有般若,未來不可得,未來便有般若,現在不可得,現在便有般若,時者,即過去未來現在不可得,故名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把六百卷大般若經濃縮為五千字的是金剛經,再把五千字的金剛經濃縮為二百多字的是心經,我現在再把心經濃縮為一句,就是“照見五蘊皆空”。觀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未來的菩薩亦照見五蘊皆空,過去的菩薩亦照見五蘊皆空,現在學佛的人亦要照見五蘊皆空,路就是這樣行,把照見五蘊皆空,再濃縮為一個字--照! 照即照顧,人人可以照顧,例如帶小孩子出外一定要照顧,不照顧便會跌倒,或是走失了,行路要照顧呀,不照顧便踏著糞穢,或是墮進坑內,講話也要照顧,不照顧便會講錯話,拜佛也要照顧,當照顧時便發覺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所以禮佛一拜,罪滅河沙;誦經時口誦心思惟,隨文入觀,照顧其義,便會發現經中義理無窮,便能演說經中道理,持咒時亦要照顧,照顧這個音聲從那處地方出來,若能照顧看,跟著它入去,便能入定,一入定,這個世界便空了,從生死的此岸,到涅槃的彼岸,從娑婆的穢土,到毘盧性海。 過去有一位和尚,脾氣很壞,知客師要他清單,他使求情懺悔,從此止語,在藏經樓當香燈,一心持大悲咒,日夜用功,念了三年,跟著大悲咒一個字一個字的到了涅槃彼岸。持咒是一個無分別法門,若能跟著一個字一個字的走入去,便能離開這個世界,到另外一個禪定的國土去,俗稱三昧。 參禪又如何?參禪更加要照顧,禪堂內稱為照顧話頭,時時刻刻要照顧話頭,但照顧話頭我不懂呀,就是要照顧這個不懂,在不懂中而摸索,在不懂中參究,誰不知一不懂,一切都不懂,人家罵你,你不懂,人家打你,你不懂,人家求名,你不懂,人家爭權奪利,你不懂,是非人我,你不懂,念佛是誰?不懂,在這地方,不防不懂一年,不懂兩年三年;虛雲老和尚參“拖死屍是誰”,行不知行——不懂,食不知食——不懂,視而不見——不懂,最後,不懂的疑情斷了,便悟過來,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空就是般若,般若便是佛性。 所以一定要下苦功,用個“照”字,時時刻刻要照顧自己,動一個念頭都要照顧,善念可以保存,惡念要消滅,我們動一個念頭,照顧這個念從何處來,照顧這個念往何處去,若能照顧自己的心念,則受想行識空,若照顧自己的色身,則身體空,但心未空,妄想生生滅滅,見到粗妄想,後來粗妄想熄滅,變了細妄想,細妄想猶如流水一樣,古人稱為流註生滅,趙州老人稱其為急水上打皮球,念念不停留,如瀑布一樣,還看無生滅,其實微細生滅不停,再照顧,生滅滅已,寂滅現前,便能心空及第歸,完全靠這個照字。 所以修行不用多,照見五蘊皆空,留意那個照字,照甚麼?照自己,自己就是五蘊,何人無五蘊,五蘊本來空,迷的時候才有,悟的時候即無,古人雲:色蘊猶如聚沫,受蘊猶如水泡,不論苦愛樂受,很快便過去,想蘊猶如陽焰,打甚麼妄想也不實在,行蘊猶如芭蕉,層層剝落,剝到最後便成空,識蘊猶如幻化。 【度一切苦厄】 以般若照見五蘊皆空,出三界火宅。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般若的功用,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空則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度盡,然後才見到諸法的清淨相,清淨是空的別名,所以名為諸法的空相。 諸法的本來面目就是空相,諸法的實相亦是空相,諸法未曾離開空相,故雲是諸法空相,例如生死是一個空相,迷的時候以為有,以般若觀之,生死是空的,不離開生死然後有涅槃,生死當下空就是涅槳:般若照見煩惱本來是空,煩惱空就是菩提,眾生也是本來空,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一切法的實相是空,是故一切法從本以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一切法不生,試問水中月有沒有生?無生。水中月有沒有滅?無減。水中月無生無減,一切法亦無生無減。又水中月有沒有垢穢?——無,污水里也有水月,但不被污水所染,清淨水內亦有月,亦不染清淨水,故雲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大海一天兩次潮水,海水不會增加,一天兩次退潮,亦不會減少,所以眾生成佛時,佛性不會增加,未成佛時,佛性也不會減少,生淨土,佛性不會清淨,墮地獄,佛性不會染污,凡夫輪迥有生死,佛性無生亦無死,等於虛空——明來暗去,空性無生無滅、無垢無淨、無增無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在諸法實相的空相內,無色受想行識的五蘊,因此諸佛如來絕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識,諸法空相內,無五蘊可得,是故諸法空相內一個眾生也無,金剛經雲:“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就是此意。 在諸法實相內,無色的相可得,色的性就是諸法的空相,空相內無色的相可得,無楞嚴咒、大悲咒的字可得,亦無金剛經的文可得,是故空中無色。 無色,身便空,無受想行識,心亦空,所謂身心兩亡,身空心空佛現前,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不空,故有生老病死苦,心不空,故有生住異滅,若身空,無生老病死苦,心空,無生住異滅,身心兩亡,佛性現前,所以學佛,是很簡單,很現實的事。 【無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根以能生為義,根是積業潤生,如眼看色,當見色的時候,或邪視、或偷看,於是便作業,又如眼見黃金起盜心,見美女起淫心,見名貪名,見食貪食,於是因眼根而積業。六根空即是清淨,不是作無解,如來眼根空,出生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具足,所以眼根要空,否則便會作業,耳根亦復如是,若不空耳根,一切是非、淫詞歌曲,會使人作業,鼻舌身意亦如是,所謂六賊為媒,自劫家寶,六根即六賊,劫去了真如佛性之寶。以般若觀照,見到諸法的實相是空相,是故空相中無眼耳鼻舌身意,不是無,是空,是清淨。 【無色聲香味觸法。】 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塵是染污,能遮蓋本來清淨的佛性,如眼觀色塵起貪念,色塵蓋覆佛性,如是耳聞聲塵起執著,鼻嗅香塵起取著,舌嚐味塵樂著,身著觸塵,意緣法塵,都能蓋覆佛性。 六根對六塵,六根空,六塵亦跟著空,若六根取六塵便是生死,若六根迴光返照,返流全一,便是涅槃,所以觀音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是用耳根,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耳根聽是非閒言會造罪,若耳根返聞,遠離聲塵,會令你成等正覺。 修行人一定要離六塵,出家便是離六塵,所謂出家,是出六塵之家,例如沙彌戒完全是離六塵,殺盜淫妄酒是五戒,在家居士也可受,但沙彌戒再加: 06、不唱歌不跳舞,亦不往觀聽,是離聲及色塵之家。 07、不戴香花蔓,不香油塗身,是出香塵之家。 08、不坐臥高廣大床,是出觸塵之家。 09、過午不食,不貪著飲食之味,出味塵之家。 10、手不捉金銀財寶,出法塵之家[分別我有多少財寶是法塵]。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共稱為六識,加上六塵六根,稱為十八界,十八界就是眾生,六根在內,六塵在外,中間是六識。六塵無知,六根有覺,六識起分別,但六根無分別,如眼見物,不會分別長短方圓,是由眼識分別,耳根只能聞聲音,不能分別是男聲、女聲、風聲、火聲等,是由其識去分別,眾生不肯出離生死,皆因留戀自己有六根、六識、六塵,在十八界內打圈,離十八界即無眾生,所謂此無故彼無,十八界和合即有眾生,故雲此有故彼有,眾生本來空,若無六根、六塵、六識,何來會有眾生,只是眾生不肯把十八界放下,十八界蓋覆佛性,是故處處受生,六道輪迴,無有了期。 昔日,有一梵志拿花供佛,世尊叫他“放下著”,梵志把左手的花放在地上,世尊又說“放下著”,梵志把右手的花又放下,世尊又說“放下著”,梵志問:“我兩手的花都放下,世尊還要我放下個甚麼?”世尊說:“我要你內放下六根、外放下真如人人有,但不守自己的崗位,經雲:“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祝”便是真如守自性,凡夫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覺而妄動,故有無明,無明無實體,有了無明必定有行,所謂不覺是無明,妄動就是行,行分善行、惡行、不動行,總稱為業行,行必有識,善行有善識,惡行有惡識,不動行有不動識,行即業,人業有人識——例如見水是水,天業有天識——見水如琉璃,餓鬼業有餓鬼識——見水成火焰。 有了識,業牽識走去投胎,識與父精母血,三緣和合而成胎,是為名色,色是父精母血,自己的識是心,心有其名而無作用,所以稱為名色,名色七日一變,四十九日後有五個胞:即頭、雙手、雙腳,十個月後六根成熟,六根有入六塵的功能,故稱為六入,小兒出生後與六塵相觸,所謂六入緣觸,觸境有苦有樂,屬受,故觸緣受,受是果報,受果報時心生繫著,故受緣愛,若樂受愛其長合,若苦受愛其常離,愛合愛離而生取,取即作業,若依理而取屬善業,若非理而取屬惡業,故取緣有,有即業,有業故有生,生故有老病死憂悲苦惱。 由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受緣取,取緣有,有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名十二因緣,若以般若智觀,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滅,十二因緣是空的,可以證辟支佛果,若以般若觀照諸法的實相,不但無無明,無凡夫的無明,亦無辟支佛的無明荊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荊】 無凡夫的老死,亦無辟支佛的老死荊以般若觀一切法,可以超越世間法無明,超越出世間法——無明荊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稱為四聖諦,諦即真實之意,四聖諦不是辟支佛道,是羅漢道,世尊三轉十二行法輪,示二乘人四諦法門: 一、示相轉 此是苦,逼迫性——指眾生的果報完全是苦的,生老病死再加上貧病交逼,是為苦苦,就是快樂也是無常,樂壞苦生,名叫壞苦,享禪定之樂也是無常,屬於行苦,是故三界中有苦苦、壞苦、行苦,是名三苦,另外還有八苦:生、老、並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等,眾生不知苦,所以如來示苦相。 此是集,招感性——苦從何來?是自招的,名集諦,集即招感之義,人人都有貪嗔癡煩惱,由三煩惱作殺盜淫妄等業,由業而招感上述八苦,苦是果,煩惱業是苦因。 此是滅,可證性——滅苦因苦果名為滅諦,苦盡就是涅槃。 此是道,可修性——滅苦因苦果需要修道,道諦是無漏法,修無漏法,不漏落生死。 二、勸修轉 此是苦,汝應知——知即覺也,覺[苦]生則無生,覺[苦]住無住,覺[苦]滅無滅。覺苦無生,何來有苦,所以謂此是苦,汝應知。 此是集,汝應斷——集是煩惱,煩惱可以斷,如何斷呢?一定要覺,覺集無集即斷集,故雲此是集,汝應斷。 此是滅,汝應證——如何證呢?苦因苦果“滅”了,這個“滅”因生而有,無生則無滅,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是雲證。 此是道,汝應修——道是可以修,如持戒則有戒,不持戒則無,修定則有定,不修則無,斷惑則有慧,不斷則無,故雲汝應修。 所謂修道就是修三十七助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還有三無漏學:戒、定、慧。 三、得證轉 此是苦,我已知,不用更知:此是集,我已斷,不用更斷:此是滅,我已證,不用更證: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 何以不用更知、更斷、更證:更修呢?因為如來悟了四諦真實之理,例如苦,是有為法,有為不離三相:生、注滅,如來悟苦的生相不可得,悟苦的住相不可得,悟苦的滅相不可得,若悟到苦的生住滅三相不可得,苦當體即空,空就是苦的實諦之理,是名苦諦。 集也是有為法,不離三相:煩惱有生耶?悟則無生相可得,煩惱有住耶?悟則無住相可得,煩惱有滅耶?悟則無滅相可得。如是迷時見有煩惱生、注滅可得,悟時,煩惱生住滅三相皆不可得,當體就是空,此是集的真實相,故名集諦。 滅又如何?有生則有滅,覺則無苦生,亦無苦可滅,寂滅現前,就是滅的真諦,如來說滅,因苦滅而見諦,見諦時無苦無集,故無滅。 道又如何呢?例如修戒定慧之道,戒有生耶?戒無生相,戒有住耶?戒無住相,戒有滅耶?戒無滅相,戒定慧無生住滅三相可得,無生住滅三相就是無為法,戒定慧當體即空,道即是空相,修即無修,故雲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六祖雲:“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此是戒定慧的真理,道的真諦。 在諸法的空相、實相內,無凡夫苦集之法,亦無賢聖滅道之法,故謂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一切法空,空相便是清淨相,在清淨相內,六根清淨,故無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清淨,無色聲香味觸法,六識亦清淨,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明清淨,故無無明,無明盡亦清淨,故無無明盡,老死清淨,無老死,老死盡亦清淨,故無老死盡,無菩薩能修六度萬行之智,智亦清淨,是為無智,萬行清淨,有何可得,故無得,世間法出世間法清淨,是為無所得。 此是菩薩法門,菩薩以六度為智,皆是斷惑,在未證得一切法寂滅以前,要以智去斷惑,但是一切法本來寂滅,無能得之智,無所得之法,亦無能修之智,無所修之法,若見有能所,是生滅心,不見有能所即寂滅心,所以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綞。】 悟一切心空名為菩提,了一切法空名為薩綞,心法一如,並無能得所得,以無所得故即是菩提薩綞。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何謂罣礙?例如眼[珠]與眼[白]相合是為無罣礙,眼與沙不能相合,是為罣礙,又如皮與肉相合是為無罣礙,肉中有刺則有罣礙,”罣礙者,與般若心不相同故,般若心是空,一切法是有,若一切法不空,有與空不能合便有罣礙,若一切法空,法空與般若心空相合便無罣礙,所以一切法空即般若,般若即一切法空,般若與一切法空打成一片,即一切法空不礙般若,般若不礙一切法空,猶如大悲咒放在心內——空,所以不會礙楞嚴咒,楞嚴咒在心內也是空,此空彼空,空與空台,無有罣礙,假如有一法不空,便有罣礙。 六祖菩薩在世時,有一僧名法達,來頂禮六祖,但是頭不到地,六祖說他心中必有一物,法達說:“我誦法華經已有三千部。”自謂讀法華經三千部,何必叩頭到地,這三千部法華經未空,放在心內,便成為他的罣礙。 世間法不空,與般若合不來便有罣礙,出世間法不空,與般若合不來亦有罣礙,若世間法空,出世間法亦空,與般若空相合便無罣礙,無罣礙則無有恐怖,恐怖即憂慮之意,如眼內有沙,若不除去便會盲,盲便是恐怖,眼內無沙便不會恐其盲,又如肉中有刺,若不除去,則有潰爛成瘡的恐怖,凡夫有生死的恐怖,二乘人有沈空滯寂的恐怖。要是有一法放在心內不能空,此一法便牽你入生死。 過去有一位金碧峰入空定,無常鬼找他不到,無常鬼便請土地公幫忙,土地公雲:“金碧峰甚麼東西也可以空,惟有一水晶缽他最愛,你們倆一變作老鼠,把玩他的水晶缽,一拿鎖鏈,預備他出定時鎖他。”金碧峰入定時身體空掉,但在定中聽到老鼠把弄水晶缽的聲音,立即出走,大罵“誰人碰我的水晶缽”,另一無常鬼立即鎖他,金碧峰知道水晶缽的罣礙令他被無常鬼找到,於是求情許他延期七日,無常鬼走後,金碧峰便把水晶缽打爛,然後入定,臨入定前,在牆上寫下四句偈:欲來找我金碧峰,猶如鐵鍊鎖虛空,虛空若然鎖不得,莫來找我金碧峰。 世間法不空,與般若有罣礙,等於眼中有沙,認生死輪迴為實有,出世間法不空,與般若亦有罣礙,等於肉中有刺,認化城為寶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槃的顛倒夢想。 凡夫生死有四顛倒: 1、身不淨,計為淨, 2、受是苦,計為樂, 3、心無常,計為常, 4、法無我,計為我。 此是凡夫的顛倒相。 二乘人的涅槃亦有四倒: 1、看不淨,不見法身淨, 2、看苦,不見寂滅樂, 3、看無我,不見自在我, 4、看無常,不見佛性常。 是為二乘人的顛倒夢想。 所以般若照見五蘊皆空,何只離一切苦厄,離一切苦厄然後才見到諸法空相。五蘊空,色空,空亦空,一切法空,便是諸法的空相,亦是五蘊的空相,所以先講度盡一切苦厄,後說諸法空相,若五蘊未空,即一切法不空,不但一切苦厄不能度盡,而且會生出恐怖及顛倒夢想,即凡夫認生死為真實,二乘人認涅槃為實有,悟道的人“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死空,涅槃亦空。 以無所得故,菩薩證般若波羅蜜多,若有所得,便不能證般若波羅蜜多,證到般若波羅蜜多,見一切法即心,心即一切法,所以心與一切法無掛礙,無掛礙便無有世出世間法的恐怖,既無世間凡夫生死的四倒,亦無出世間二乘涅槃的四倒,是為遠離顛倒夢想,究竟證大般涅槃。 【究竟涅槃。】 心不可得,法不可得,心與法一如,俱無所得。是為究竟涅槃,又名大般涅槃,大涅槃是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是我們的老家,常是法身德,寂是解脫德,光是般若德,三德秘藏,是諸佛行處,菩薩依般若修行,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得大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無明塵勞煩惱妄想空,是過去佛,現在無明塵勞妄想煩惱空,是現在佛,未來無明塵勞妄想煩惱空,是未來佛,以般若觀照,過去煩惱空,過去成佛,現在煩惱空,現在成佛,未來煩惱空,未來成佛。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無明妄想塵勞煩惱空,三世佛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此雲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是最上,菩提是最平等,菩提是最真,故又稱為無上正真之道。 上來所說諸法空相內,無凡夫五蘊十八界之法,無聲聞苦集滅道四諦之法,無緣覺十二因緣之法,亦無菩薩能得之智,所得之法,總說就是無二乘之法,匯三乘歸一佛乘,匯九法界同歸一佛界。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依般若波羅蜜多修行,佛得菩提,菩薩證大涅槃,所以般若波羅蜜多是: 大神咒——神力最大,能度眾生成佛, 大明咒——能破除眾生的無明煩惱, 無上咒——般若最上,更無有上, 無等等咒——般若是佛母,出生一切佛,無一法能與她相等, 能除一切苦——依般若波羅蜜多修行,越出三界火宅,遠離生死輪迴之苦, 真實不虛——即心即佛,決定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心經有顯說,也有密說,現在講的是密說,密說很簡單: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密是無可解,亦不破人知,佛門中有很多人依顯教修行,亦有依密教修行,例如大悲咒、楞嚴咒等,都不可以解釋,若有以解,不稱為密,密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講不出,解不來,唯有自己知,不過今天我將此咒的意義約略說出來: 揭諦揭諦——去、去。 波羅揭諦——到彼岸去。 波羅僧揭諦——大眾到彼岸去。 菩提薩婆訶——迅速成就證菩提。 原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安法師: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大安法師: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很多的誘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存的壓力,各種攀比、各種來自婚姻家庭中的競爭的壓力,容易使他走向一條非理性的、不擇手段的道路。 然而念佛能讓我們平淡、平和,讓我們過一個簡單的物質生活,然後把心性、精神、品格的追求提到一個很高的程度。這樣身心很平淡了,你還能夠奉行一個非常有道德的生活方式,不受世間五欲六塵這些攀緣的誘惑。你這條人生的道路才能走的穩妥,走向光明,走向幸福。 所以學佛能讓我們快樂,讓我們幸福,它能讓我們知足。知足是來自少欲,少欲就知足,知足就常樂。命中有多少不會少你一點,你如果修行還能得到命中沒有的。你越來越富有,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使你的身心越來越健康。 所以這個時代一個能真心學佛的人是這個時代最有福報的人、最有善根的人。   問: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答: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二代祖師,他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中,敘述釋迦牟尼佛因韋提希夫人之請,「即廣開淨土之要門」,阿彌陀佛在釋尊演說淨土法門過程中,「顯彰別意之弘願」。其要門的主要內容,是定善十三觀與散善三福九品往生章。而「弘願」的內涵是,如《無量壽經》所示,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細味善導大師這段精辟的開示,可以明瞭弘願的涵義,與要門的釋義是一體交融的,不是將弘願與要門打成兩橛的。定善十三觀的觀想念佛與觀像念佛,無阿彌陀佛弘願加持,亦難以成就。九品往生章中,無論是上品上生,還是下品下生,都是憑著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往生的,上智下愚、善人惡人,悉由弘願所攝受。所以,阿彌陀佛弘願是貫穿、融攝於要門始終的。贊嘆要門,即是贊嘆彌陀弘願;推尊彌陀弘願,即是倡導釋尊要門。眾生根機樂欲不同,隨機說法,側重面亦宜不同,無須高揚弘願,貶抑要門。 須知,阿彌陀佛「顯彰別意之弘願」,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於第七觀顯現於虛空,向韋提希夫人傳達慈悲願力:淨業行人可以讀誦大乘經典往生,可以隨修淨業三福往生,但更核心的是,信願持名,往生更究竟、更圓滿、更快速,更符合佛的度生本懷,所以要處處彰顯信願持名之勝異方便。然為體現淨土普攝一切眾生的特點,釋尊開顯的要門,攝機更廣。然無論是執持名號往生,還是以宗門教下的修行功德回嚮往生,都有阿彌陀佛弘願的加持。所以,一切眾生往生,都是靠阿彌陀佛弘願加持得以成就,要門和弘願相輔相成。

聽經與念經一定要注意的事項!

聽經與念經一定要注意的事項! 淨空法師 【於一心不亂之下,尚有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因為這二十一個字補進去,《彌陀經》裡面所講的修學綱領跟《無量壽經》完全相應。《無量壽經》裡面給我們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二十一字加上去跟這個意思相同。他講『專持名號』,這就是一向專念的意思,專持名號就是滅罪,專持名號就是消業障。我在此地再次的提醒諸位同修,業障是什麼?罪業是什麼?你要知道,如果你不知道,我的罪業很重,罪業是什麼?不曉得!我天天念經,自己以為罪業消除了,其實罪業一點也沒有消掉。 罪業就是惡念,就是壞念頭,你心裡動個壞念頭,這是罪業。業障是什麼?是妄想,妄想當然不一定是壞的,你心裡面還有妄想、還有執著,這就是罪障。你念經,你念佛,罪障有沒有消除?實在講自己清楚,自己明白。我現在一天到晚,一年到頭還有沒有壞心思?還有沒有壞的念頭?所謂壞念頭,損人利己是壞念頭,還有沒有這個念頭?從前有,現在沒有了,沒有,你的業障消掉了;從前妄念很多,現在妄念少了,業障就消除了。業障究竟消了多少,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要不曉得這個道理,你每天念經,每天念佛號,妄念還是那麼多,不但妄念多,妄念沒減少,愈念是妄念愈多。這是什麼原因?說實在話,這就是你誦經、念佛不得法,所以不但業障消不掉,業障不斷的在增加。 這就是我常常告訴同修,每天念經決定不要想經裡面的意思,不能想,你想經裡面的意思就是增加妄想。念經是修定,這部經展開來從頭到尾念一遍,這一遍一個小時,至少我這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這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這一個小時業障就消掉了,念經的用意是在此地。不能研究這一句什麼意思,那一段什麼意思,那就增長業障;不但沒有消,業障在增長。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聽經也是如此,坐在這兩個小時,聽懂一句就一句,聽懂兩句就兩句,不要去研究;研究,你又再打妄想。你果然是不用研究心,心裡在那靜靜的聽,不分別也不執著,不打妄想,這兩個鐘點在修行,同樣的戒、定、慧三學增長。所以凡夫很多人修行不能成就,方法搞錯了。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