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死要錢的母親

死要錢的母親 日本的諷刺明星兼導演北原武,不久前又獲得一個電影的國際獎。 幾年前他的母親去世,他回故鄉去奔喪。 他一直不喜歡母親,因為她一直不斷向這一個兒子要錢,只要他一個月沒有寄錢回家,母親就打電話給他破口大罵,真是所謂的死要錢。而且北原武越出名,她索取的錢越多。 回到家之後,他還是忍不住大哭一場。 想到他一直在外,沒有好好供養媽媽,雖然是死要錢的媽媽,他還是覺得虧待母親。 等辦完了喪事,北原武正要離開家的時候,他的大哥把一個小包袱給了他說:這是媽媽叫我一定要交給你的。 北原武小心翼翼地打開小包袱,看到一本存摺與一封信,存款是用他的名義開戶,存款金額高達數千萬日幣。 信中母親寫道: 武兒,在這幾個兒女當中,我最擔憂的就是你。 你從小就不喜歡唸書,又亂花錢,對朋友太慷慨。 當你說要去東京打拼時,我就很擔心你會變成一個落魄的窮光蛋。 因此我每月從不間斷地要你寄錢回家,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賺更多的錢,另一方面也為了替你儲蓄。 你給我的錢,我一毛都沒有花,你大哥一家把我養得好好的,你的錢就是你的錢,現在就拿去好好利用吧! 看完了信,北原武哭倒在地上,久久站不起來... 王永慶曾經說過一句話: 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省下它,就有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現在的經濟景氣越來越差,全世界都進入了二低一高的時代低成長、低利率、高通膨;不要小看你隨手花掉的小錢:一杯咖啡、一包香煙、一件衣服。 如果你身邊也有存不了錢的朋友,告訴他北原武的故事,你就有可能成為他這輩子的貴人! 轉載貼文

百千萬億次的輪回中,我們曾經不斷地重逢!

百千萬億次的輪回中,我們曾經不斷地重逢! 宗薩仁波切   人生中有太多假的別離。千萬生中,我不斷回來,做你的丈夫,做你的妻子,做你的敵人,做你的朋友,做你家裡的那只小蟲子,作為食物被你吃掉。龍樹菩薩說:「我們不斷地重逢。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唯一能將負面的想法與行為轉變為有益的,並將有益的想法與行為轉變為解脫道的方式,即是透過菩提心。而為了讓自己能生起菩提心,我們必須先創造某種因緣,也就是先要皈依、生起悲心並積聚福德。   在所有的市場中,心靈的市場永遠不會倒閉。事實上,當所有其它的經濟活動衰退時,心靈市場一路上揚,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覺得不安全。   大多數佛教徒都瞭解菩提心與寬容、體貼、慈善的行為有關,卻很少注意到它與理解"無二"智慧相關的部分,而這正是菩提心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若是缺乏對菩提心的全面領悟,所有的佛法修持都將淪為心靈的唯物主義,因為它失去了使法道如此璀璨、鮮活的精華。

小孩讀書如何求觀音

小孩讀書如何求觀音 想要孩子會讀書,每天早上讓小孩念: 「 悉發菩提心,蓮華遍地生,弟子心朦朧,禮拜觀世音,求聰明拜智慧,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再背: 「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渡人舟。」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云:「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發見識。」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必須要有剛骨。沒有剛骨的特徵什麼?就是沒有志氣。他評論任何事情都沒有志氣,只是隨自己的好樂、偏好而已。沒有剛骨的人批評別人:這是有問題的,這種制度是不對的,那樣做是不如理的……但是,只要別人請他吃一頓飯,或送他一點東西,馬上就會改變觀點,而不停地贊嘆。這就是沒有剛骨,完全隨著人情轉。沒有自己的佛法正見,根本談不上有什麼修行。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修行人必須要有剛骨,要有堅毅的志氣。就像儒家《論語》里所講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是指遠大的志向;「毅」,是一種堅毅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可見,不只是我們修行佛法的大乘菩薩道行者需要具足剛骨,即使是世間修學儒家之道的君子,也有這種讓人非常敬佩的志氣。 「任重而道遠」,雖然道路非常遙遠,任務也非常重,但是「仁以為己任」,以自己修養的仁德,行君子之道,做到仁義禮智信。 儒家追求「內聖外王」,先要自己成為聖人,接著要自利利他,這也是一種儒家的志願和精神。所以,「仁以為己任」,具足這樣自利利他、內聖外王的極遠大志向,「不亦重乎?」以這樣的志向,當然就是「任重」,這是最重的。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一直到死了,眼睛閉上了,這時候他才停止,否則是不會休息的。所以,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必須以這種心態去修行。 儒家的這種修行心態,我們不妨取而用之,用到自己修持佛法上。當然,我們是取其句而不取其義——取其文句,而不取儒家人乘的局限性觀點。儒家這種「死而後已」的心態,我們作為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也是應該具足的。

福報不是靠爭搶,而是由辛苦培植而來

福報不是靠爭搶,而是由辛苦培植而來如瑞法師 有一對親兄弟從小關係很好,各自成家後也經常往來,但近來卻因為父母去世留下的財產給予兄弟不均,而發生了爭吵。哥哥嫌父母偏心,給弟弟的多;弟弟說是父母給的,心安理得。 事後哥哥到我這裡來訴說委屈,我對哥哥說:「父母這樣做,自然有他們的道理。也許覺得你年齡大,成家早,工作已穩定;弟弟才成家,工作也不穩定等原因吧。再者,要相信因果,每個人的福報都是修來的,爭不來,也搶不來。古人有言:父母過世,長兄如父。和弟弟和好如初吧!」 借此,和大家分享《法句經》裡的一個故事。 佛陀在世的時候,印度王捨城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有錢人,名叫喬帝卡。喬帝卡住在高廣的華廈里,大廈有七道牆,每扇門都由強悍的衛兵守護著。很多人都以參觀這座大廈為樂趣。 有一天國王和王子也來參觀,王子眼見華廈如此壯觀,發誓將來做國王時,要把喬帝卡趕出華廈。國王離開前,喬帝卡送給他一顆極其名貴的大紅寶石。送給參觀華廈者禮物,是喬帝卡一向的習慣,可見他是非常好樂佈施的。

宣化上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倒諸事不順,是什麼原因?

宣化上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倒諸事不順,是什麼原因? 要學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學好,則冤孽不會來找;愈想學好,冤孽愈來找,欲把債務算清。因為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惡業夾雜不清,因此一旦想要修道,所有的債主都來討債。好像你本來是個普通人,借了很多錢,沒有還清楚。在你未發財前,這些債主知道你沒錢,不會來找。當你一發財了,這些債主便登門來討債。為什麼?因為你有錢了。若不向你要,就沒有其他的時間要回。所以在修道中遇到逆境,更應向前勇猛精進,而不退失菩提心。所有的債主來討時,還他們。就是將自己所得的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們,令他們得到功德,而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我們不能扛債不還。   無量劫來,由各種不同的因緣,生生世世不知做錯了多少事。就是今生仔細想想,我們殺了多少生?做了多少不公平的事?對於其他眾生來說,你或許沒有殺大的生命《如獅、象、馬、羊、牛、雞、犬等》,但可能殺小的生命(如青蛙、蚊蟲、螞蟻、蒼蠅),也可能你心裡有殺念存在。好像在小時候,因為無知,殺了很多小動物、小昆蟲,這是無知罪。一旦你將眾生的生命奪取傷害了,若你想修道,它們都會來討債,這種債不是一個兩個,而是無以數計,生生世世日積月累,這種債說也說不完。所以我們不能不講公道,說我修行了,而不認所有的冤業債。你如果有這種思想,則永遠不會成道,因為你心裡不公平。心裡若公平就要認帳,還債就沒事了。故說:『要學好,冤孽找。』你好像一個暴發戶,所有窮朋友都登門來找了,都想得些利益。   要成佛,先受魔。佛是魔幫助成道的,若沒有魔就沒有佛。魔是來考驗你,令你更進一步。所謂『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也是來看看你的火候夠否?若夠,則千魔不改,萬魔不退,不退失菩提心。愈在難處愈精進,一切橫逆交加皆處之泰然。不覺不公平,不怨天,不尤人,能逆來順受,修忍辱波羅蜜,要有這種功夫。所有魔障來了,不與魔起對敵,自己吃一點苦不要緊,自己發願度魔,使其皈依三寶,發菩提心。對誰都不生怨仇心,如此可化干戈為玉帛,化仇恨為祥和。應在反面尋找好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要為自己作辯護律師,無論什麼事:『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同體亦包括魔,魔也是自性的一部分。若自性有魔,就會引進外邊的魔。若自性無魔,外魔就不會進來。什麼是自性魔?就是貪嗔癡。『若無貓食碗,則不招蒼蠅。』魔因覺得你有點油水,他可以渾水摸魚得些好處,故來搗亂你,顯他的魔通。所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老老實實。言必忠信,行必篤敬,不打妄語。如果怕認自己錯,盡是覆諱過失,此非修道的行為。必須要開誠布公,很坦白慷慨的做事,本照義理道德良心去行事。若與道德良心有不合之處,絕不去做。 凡是修道人必須具足真正智慧。真正智慧,就是不會自贊毀他,說:你看我,我最第一、最清高,而他們卻都那麼賤。凡是自贊的人,已經是沒有前途的。雖然活著,但其實是已死了,因為他違背良心道德,看不起他人,只知有自己,這是諸佛菩薩所最不歡喜的人。若想得諸佛菩薩的歡喜與保護,則要言行一致,言顧行,行顧言,互相不矛盾。不要常誇自己如何好,但一做事就壞了。修道人不要有自私心、自利心,要利益他人,不要盡損人利己,看不起他人,每個人都應回光返照,照照過去的事、現在的事,再照將來。能念茲在茲,時刻不忘良心道德,時間一久,善根自會增長,菩提心將發大,而且會行菩薩道,利益眾生,這是有連帶的關係。 人不要怕魔,而退失菩提心,魔障是考驗。好像學生剛開始讀書,覺得課程很難,可是時間久,讀得入門了,就又不覺得困難。從開始讀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皆有這種情形發生。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在修行時,不要盡想出風頭。出家後,還求名求利,是最要不得的事。我們出家之後,一定要認真腳踏實地修行,栽培修植福慧。修福就要利益人,修慧就要多研究經典。常做利益人的事,就會生出福德。有人問要如何利益人?是否要用錢去做功德?不需要,只要你心裡沒有殺心、盜心、邪淫心、打妄語心、不飲酒了,這都是培福的地方。 所謂:慈悲口,方便舌,有錢無錢都做德。你在口頭上不罵人,不說粗言暴語傷害他人,這也都是功德。我們處處要惜福,處處不捨福,處處修福修慧。修福慧非一朝一夕所成,而是時時刻刻、朝朝夕夕、年年月月,都要繼續做下去。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你若是這樣子,永遠不會有進步。所以我們要認定宗旨,勇猛精進,不要向後退,這是每個修道人應該具有的條件。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