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說 話】

文/《星雲說偈》星雲大師 圖/J.MI 【說 話】 言必契理, 言可承領, 言則信用, 言無可譏。 ──《十善業道經》 這是《十善業道經》裡的一段話,提示我們說話的技巧與方法。 做人有做人的藝術,說話也有說話的巧妙。所謂「做人難,人難做」,關鍵在於說話的不容易。假使一個人談吐誠懇得體,符合進退之道,處人處事自然圓融無礙,人生路上會更加平順多彩。那麼,話該怎麼說呢? 第一、言必契理。有的人說話,懂得因應對方的需要而說,比方見到農夫,就說農夫的語言﹔見到軍人,說軍人的語言﹔見到商人,說商人的語言﹔見到工人,說工人的語言,這就是「契機」。除了契機,還要「契理」,說話的內容要合乎道理,更要能有益於人。因此佛經的言論,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不但契合眾生的根機,也契合諸佛的真理。 第二、言可承領。我們所說的話,要能讓人接受。有的父母怪兒女不聽話,兒女也反抗父母,認為父母不聽他們的心聲﹔有的老師不懂得因材施教,學生無法吸收,考試自然也不盡理想﹔有的人聽到好話「聞善言不著意」,不能承受、領會別人的教導,這是非常可惜的。說話最大的妙用,是要對方能接受,才有可能作進一步的溝通交流。 第三、言則信用。所謂「人無信不立」,做人忠誠守信,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果一個人輕諾寡信,說出的話不能兌現,就難以再讓人相信。因此我們要學習說真實語,守信不妄言,才能獲得他人永久的信賴。 第四、言無可譏。說出來的話不但要讓對方可以接受,還要能不讓人譏評。很多人一開口就讓人不高興,因為他只顧及自己的立場,說話不得體﹔有的人一開口就給人不歡喜,因為他傷害別人的尊嚴,甚至得罪了人還不自知。 佛光山開山之初,我為佛光人定下四大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主要的用意,是勉勵大家要處處給人、為人設想,因為慈悲沒有敵人。常說柔軟的愛語,給人一點慈悲,給人一點佛法,收穫的不只是別人,自己也能得到很大的利益。

印光大師:為什麼楞嚴咒、大悲兩咒,是每日必須要念的

印光大師:為什麼楞嚴咒、大悲兩咒,是每日必須要念的 持咒卻魔。初修行時,小小魔關,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漸深,藏在八識裡面的多生根本習氣,被功夫逼迫出來,或慾念橫飛,或妄心亂起,力量甚大,非比尋常,修行人惟此末後一關,最難逃過。 全仗自力,誠恐把握不住,必須仗著佛力幫忙,惟有攝住心神,持誦神咒。咒為佛之金剛心印,無論何種惡魔,遇著即摧成粉碎。諸咒降魔之力,以楞嚴為最勝; 當日阿難證須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脫離淫席。次則大悲心咒,為觀世音菩薩所說;觀世音具十四種無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 但持咒功夫,必須平日持得爛熟,否則魔到臨頭,恐字句都記憶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應?所以平日功課中,楞嚴、大悲兩咒,是每日必須要念,不可間斷的。 轉載

道德經蘊藏著五大智慧

道德經蘊藏著五大智慧 《道德經》蘊藏著五大智慧,一靜,二緩,三順,四和,五淡。 靜《道德經》有言:“靜為躁君。”人的精神宜靜,而不宜躁。世界越是浮躁,人心就越要平靜。靜,是一種積極的等待,也是一種良好的心態。靜是動的主宰,每一次行動之前,都要經歷徹底的沉澱。《大學》裡講:“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當一個靜下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心靜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心靜才能聽到生命的回音。 緩《道德經》有言:“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人這一輩子,慢就是快,緩就是急。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做事情越是急躁冒進,越難以達成目的。徐徐圖之,則為大利;急於求成,則為大害。人生不是百米賽,而是一場馬拉松。沒有人能靠搶跑,就一路遙遙領先。穩穩當當朝前走,才能到達頂峰。放緩自己的腳步,讓身心都慢下來。細細地品味生活,你會發現整個世界變得美好許多。 順《道德經》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順應大地的生長規律,繁衍生息;大地順應上天的四時更替,化育萬物;上天順應“道”的運行變化,排列時序;道則順應自然的規律,生生不息。人處在天、地、道的制約之下。順應天道,才能成就人道;順應時勢;才能求新求變。人生是一條起伏不定的曲線,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不妨學習水的特性,隨方就圓。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能順其自然。 和《道德經》有言:“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天地間最珍貴的一種氣,就是和氣。無論是家業還是事業,和則未有不興,不和則未有不敗。《菜根譚》裡講:“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待人接物,不妨多一份和氣。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笑臉迎人,柔聲細語,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誦這部經可以消災除障,真實不虛!(廣化律師)

誦這部經可以消災除障,真實不虛!(廣化律師) 台中市南普陀寺,開山方丈國強法師,七十四年應祖國師友之邀請,回去重建祖庭。 回去之後便忙于建設,修建寺院一座,學校一所,大馬路一條,工廠一間。國強法師臨行之前,尚欠工程款未付清(寺人未知情)。 債主屢住寺中找國強法師,均未見到面,因此誤會國強法師,故意逃債避不見面,乃訴請法院查封寺產,執行拍賣。 事出突然,住眾咸感意外和不安,雖經多方之奔波,仍無轉機。拍賣日期已屆,三名學僧奉方丈命,到法院觀察結果。 距開標時間(九點三十分)僅五分鐘,此時方丈和尚在方丈寮誦《普門品》。

如何面對違緣

如何面對違緣 違緣和邪見是各種各樣的,關於菩提心學處的違緣和邪見,我們修行的時候也可能會遇到。 比如說,在沒有修行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比較順利,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一開始修菩提心,就感覺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生病、破財,家庭、工作、學習等等也不順利,還要受到其它人的欺負,或是被非人傷害等等。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產生邪見。 有些人會認為:這麼多違緣的出現,就是在提醒我不應該修行,本來按理說,在修菩提心、作善事之後,應該更順利、更如意,但我卻出了這些問題,看來菩提心修了不但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有負作用。 如何面對違緣,生西法師、如瑞法師、妙印法師、達真堪布是這樣開示的: 生西法師:

清理香爐就是砸了佛菩薩的飯碗?萬壽寺

清理香爐就是砸了佛菩薩的飯碗?萬壽寺 許多居士在家供佛,每日要焚香禱告,祈求佛菩薩加持庇佑。民間有種說法,香爐就像佛菩薩的飯碗,香腳代表財富或佛菩薩的飯食,每日早晚上香是在為佛菩薩加飯,所以香腳和香爐都不能清理。 那麼問題就來了,不少信眾想知道,供佛的香爐能不能清理?清理香爐,就清掉了財富和佛菩薩的飯食嗎? 在佛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種虔誠的、真誠的供養,因為香是傳遞真誠心境的介質。 據《賢愚經》記載:富那奇為教化兄長,令其為世尊以旃檀建造一座小堂,禮請佛陀。富那奇與兄長登上高樓,各自手持香爐,遙望祗園,梵香禮敬,歸命佛及聖僧,許願禮請。香煙如意,飄往祗園,徐徐降落在佛陀頭頂上,形成一頂「香雲蓋」。佛陀知悉,第二天即赴富那奇的旃檀堂,演說妙法,許多人因此而得度。 《法苑珠林》亦有記載:「若有設供者,手執香爐而唱時至。佛言:‘香為佛使,故須燒香遍請十方。’」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