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除了住持,寺院裡還有哪些「管事」的?

除了住持,寺院裡還有哪些「管事」的? 佛教寺院的管理,尤其是大叢林,都有著一整套嚴格的制度,除清規戒律、宗教法務、佛教儀規外,寺院的內部行政管理機構,組織形式、人事制度,職責分工上大致也有一套嚴密的制度。在唐代的《百丈清規》中,對寺院僧團組織形式,有著很詳細的規定,發展到近現代的寺院,雖未完全保留下來,但是形制仍基本按照當時的規定。近現代寺院往往會沿用五大堂口,每個堂口有相應的職務,委派相應僧人負責,各司其職又通力合作。以禪宗寺院為例,現代寺院整體上由五大辦事機構組成,即所謂「五大堂口」,其中包括:庫房、禪堂、客堂、大寮、衣鉢寮。每個堂口都有相應的執事,負責具體的工作。庫房庫房總管僧眾生活和佛事的必需品,如糧食、物品、法器、香燭等,有些寺院還要管理山林、田莊,以及殿堂、房舍的修繕等。監院: 其職責為總攬寺院庶務,古代也稱監寺、院主、主首。既是庫房的主管,也對寺院各堂口的工作進行督察。副寺: 監院的副手。指導庫頭們的工作,負責寺院的生活及佛事用品。庫頭: 庫頭負責庫房的管理工作。禪堂禪堂是叢林的核心,專指坐禪的道場。維那: 禪堂的主要負責人。凡禪堂中有違犯清規者,他都有權予以懲罰。上殿時,維那掌管佛教儀式的起腔領念,以音聲為佛事,有如佛教樂團的總指揮。悅眾: 有的大寺同時也設悅眾一至數員,作為維那的助手。若維那休假、缺員,悅眾可代行其職。悅眾在上殿時具體敲打樂器,配合唱念,並教初學參禪僧人的禮儀。客堂客堂是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負責對外的聯絡,賓客、居士、雲遊僧的接待,寺院各堂口的協調,僧眾的考勤和紀律,各殿堂的管理,乃至於寺院的消防、治安等。知客: 知客是佛寺客堂的主要負責人,職掌接待外來賓客的事務,是寺院與外界聯繫的紐帶,古人喻之曰「叢林綱紐」。僧值: 古代未設專職,令僧人輪流值任。現代寺院相對固定。主要職責是代方丈管理檢查僧眾威儀。僧值領僧眾上殿課誦,監督和檢查僧眾的紀律和行、立、坐、臥四種威儀,發現違犯者要進行批評和給予處罰。因此,僧值又叫糾察。照客: 為客堂和知客辦事,如照料客人,打掃客房等。殿主: 為大殿的管理人員,其職責是照管油燈、香燭,擺設供器、供品,清潔佛像、佛殿等。大寮大寮為寺院的生活區,負責供應僧眾的齋飯,主要由齋堂和僧廚組成。典座: 大寮的主要負責人,寺院的生活總管。衣鉢寮衣鉢寮是方丈和尚的事務機構,直接為方丈辦事。僧人注重內心的修行,考慮的是在修行中所取得的成就。六祖惠能做過行者,舂過米;寒山與拾得也做過燒火僧。寺院裡的職務與分工,本質上並無大小高低,都只是出於寺院管理的需要才設置的。鞥轉載

心律法師:你說的話會決定你的人生

心律法師:你說的話會決定你的人生 人們每天要說很多話,而其中關於對自己人生的話,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說「你嘴上所說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好的」一定會有辦法的「沒問題」,每天都能說出這種積極話語的人,他們的每一天都會過得非常順利,即使遇到了困難,他們也能夠順利渡過難關。相反,每天嚷著「太糟了」「太讓人氣憤了」「沒辦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別多,運氣也顯得特別糟糕。 你自己或是你周邊的人,是不是也曾經經歷過這種事情呢? 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麼,就試著看一下週邊的人與事,你會發現人們都過著他們嘴上所說的人生。特別是跟錢有關的事情,這一點會更明顯。令人吃驚的是,每天叫著「沒錢」的人,大多都是跟金錢無緣的人。這裡最關鍵的信息不是「因為窮而沒有錢」,而是「天天說著沒錢,所以窮」。 你必須要意識到,每天從自己嘴巴說出的話擁有很大的威力,從而去改變自己的話語。每天你所說的話,都給你的一天指明了方向。你說的話會在說出口後,變成現實。這是由人的大腦與自律神經決定的事情。人的自律神經通過大腦皮層來支配身體。而我們的大腦正是通過自律神經將想法傳達到身體各部分,從而操縱它們把我們的想法變成現實。小到從自動售貨機買飲料這種日常瑣事,大到搭乘航天飛機飛往太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人們最初有某想法,在考慮「就這樣做」「會變成這樣的」後,最終得以實現的。 如果要給人們的想法找一個合適的載體,那一定就是人們說的話了。 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語言其實已經在腦海里浮現了。因此,要把腦海里的語言變成現實,最重要的就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又該如何把自己正考慮的事情用語言更好地表達出來。也就是說,你最終決定說出口的言語,會或大或小地影響你的人生。積極的語言,才能把你帶向美好的人生。語言就如同把飛機帶到目的地的自動引擎,只要按下按鈕,它就一定能把我們帶到目的地。 所以,大家首先需要記住的是:我們一定要說積極向上的話。只要持續使用非常積極的話語,就能積累起相關的重要信息,於是在不經意之間,我們就已經行動起來,並且逐漸把說過的話變成現實。 心律開示:言為心聲。積極的生活態度自然也就會體現在言語中;反過來說,用樂觀的語言來鼓勵自己、激發自己,從而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乃至自己的人生。 轉載

被火包圍而免於難丨觀世音菩薩感應錄選讀 12

被火包圍而免於難丨觀世音菩薩感應錄選讀 12 曰救焚,則有慈雲誦咒,三爇不然;長舒持名,四投皆滅。驚四周之俱至,地有容身;唯一字之稱名,風能返焰。夢驚李母,只爇衣籃;誦聽毓菁,得留苧帳。國卿脫難,親瞻大士提攜;法雨焚樓,自有神靈呵護。專忱禮佛,汪店終存;至信動天,蔡居無恙。天禧塔上,不損金經;比部室中,得全繪像。舊經一板,疊消善邑之災;老屋三間,大救東鄰之劫。倘非香賜栴檀,誰免臭煙熢。此大士救苦者一也。 白話《觀音經近驗》中記載,善邑卯田這個地方屢次遭遇火災,有戶人家卻每每幸免,每當火燒到虞啓他家左邊房子的時候就會自動熄滅。於是仔細搜查這間屋子,結果在天花板上,發現了一塊《觀音經》舊刻雕版,大家才知道免難的緣由。消息傳開之後,家家刻經持齋誦經,迄今當地已經三十年沒有再發生過火災了。 民國十一年,日本發生大地震。佛教普濟日災會的代表包承志、楊叔吉等人,趕赴日本進行受災慰問,給印光大師來信介紹說:「日本這次死亡的人數大約三十多萬,屍體堆積得像山一樣高。地震引發失火,東京淺草區幾乎全被燒光,連公園的池水都燒乾了。公園內有一座觀音堂,老屋三間均是古代建築,難民被火包圍的時候,這裡群集了大概三萬人,擠滿了觀音堂內外、地面房上。這時候大家一起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最後人和建築都幸免於火難。日本人由此稱頌不已。」 原文《觀音經近驗》:善邑卯田屢遭回祿,而虞啓家屢獲免。火至虞屋左廂必自熄,因搜閱以覘其異,乃於天花板上得舊刻《觀音經》板一幅,始知免火之由。因家家刻經齋誦,迄今三十年無火厄。民國十一年,日本地震。佛教普濟日災會代表包承志、楊叔吉等,赴日弔慰,與釋印光書雲 :「日本此次死亡人數約三十餘萬,骸骨山積。東京淺草區幾全滅,公園池水燒乾。園內有觀音堂,系舊式老屋三間,難民被火包圍,群集於此者約三萬余,堂內外房上皆遍。同念觀世音菩薩,悉免於難,堂亦獨存。日人由茲稱頌不置雲。」

提早10分鐘

提早10分鐘 朋友到我家來看到了牆上的時鐘,都會問為什麼你家的時鐘快了10分鐘?是不是時鐘越走越快,已經壞了? 「時鐘會快10分鐘,沒有故障,這是有一個故事的!」我的回答,讓人覺得到超有梗的。 話說我在讀專科的時候,遇到一位好老師,因為他手上的手錶,永遠都是快10分鐘,因為老師手錶快10分鐘這件事,老師的教導說明,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那時候我的恩師告訴我,做什麼事都要提早10分鐘,跟人家有約,要提早10分鐘到,不管做什麼事,也要提早10分鐘到、要提早10分鐘去等人、提早10分鐘去等車、要提早10分鐘去準備。「提早10分鐘」變成了恩師的生活信念,工作的基本準則。 恩師常說,提早10分鐘,是一種標準的工作態度,就像我們說上課不能遲到一樣,但是要保持不遲到還是不夠,仍然不夠積極、不夠熱情、有活力,做事情要做得好,提早10分鐘到,就是要比別人早到10分鐘到場,因為10分鐘就是一個致勝的關鍵。 後學認為提早10分鐘的意義,在於借假修真,認真看待時間,把握住時間。凡事都要提早做準備,提早做出完整完善的規劃,按部就班,做事能按計劃進行,不會急就章馬虎了事。 做大事業尤其要保持從容淡定,不能因為時間不足,就拼命趕時間、搶時間,這都會產生致命的錯誤,導致出現層出不窮的問題。 只有提早10分鐘的工作信念,除了代表對人、對工作、對自己職務的尊重外,更是一個人優良品德的具體表現。 過去三十多年來,我家裡的時鐘永遠比人家快了10分鐘,藉此表示記著恩師的諄諄教誨,「提早10分鐘」,永遠信受奉行。 隨時隨地提醒自己,提早10分鐘,凡事提早做準備,及早去等待機會,用心在自己的崗位上胸有成竹,認真負責,全力以赴,必然會有最佳的成果。 「永遠提早10分鐘,永遠比別人早到10分鐘。」我相信這將是一個成功勝利的起點,這也是幸福人生的關鍵點。 「提早10分鐘!」恩師的一句話,讓我謹記一輩子。   (轉載)

普勸大眾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普勸大眾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印光大師:天災、人禍,相繼而至。當令家人,同念觀音,以為預防也。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觀世音,管保不遭災禍,日獲禎祥。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代表樂於助人,見到眾生有苦難,立刻就伸出援手,所以我們稱讚觀世音菩薩是千手千眼。千手千眼是比喻,並不是真的有一千隻手、一千隻眼,這是讚歎雙手萬能。所謂是眼到、手到,只要菩薩看到了,幫助的手立刻就到達。在觀音菩薩聖誕日,我們禮拜觀世音,尊敬觀世音,紀念觀世音,主要是為了學習觀世音菩薩的什麼功行呢? 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以及普門示現,度化眾生的事蹟,實是我們的榜樣。 其次,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自在。自在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去創造,如果我們能自在和任何人相處,任何事我們能自在處理,任何道理我們能自在通達,一顆心能使它自在無礙,任何時間我們都能自在修持,任何逆境我們能自在克服,時時能做到隨人自在、『隨事自在、隨物自在』、隨心自在、隨理自在、隨境自在、隨時自在、『隨處自在、隨緣自在』,那麼我們自己不就成了觀自在了嗎?

浮躁的時代、浮躁的心,是什麼讓我們如此不安?濟群法師

浮躁的時代、浮躁的心,是什麼讓我們如此不安?濟群法師 很多人都在說,今天是一個浮躁的時代。這種浮躁表現在哪裡?不在別處,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在我們當下的心理狀態。我們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緒在糾纏不休?在這些沒完沒了的念頭中,我們就像波濤上搖曳的孤舟,時而被衝向這裡,時而被甩向那邊,片刻不得安寧。 現在有個說法叫做「亞健康」,事實上,這正是多數人面臨的現狀,似乎還沒有病倒,但潛在的問題很多,健康的隱患很多。值得關注的是,亞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同時也是心理上的。 對於現代人來說,交通和資訊的發達,已經使我們的生活空間比以往有了極大拓展。但我們的內心並沒有隨著視野的開闊而開闊,正相反,它似乎有了更多的焦慮、恐懼、緊張,有了更深的憂鬱、孤獨、不安。 這些情緒就像不速之客,常常在我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造訪,並且輕易地反客為主。於是乎,我們只能在情緒的攻擊下束手就擒,毫無招架之力。想靜,靜不了,心亂如麻;想睡,睡不著,輾轉反側;想放,放不下,患得患失。可以說,很多人甚至已經失去了休息的能力。原因是什麼?就是當我們面對各種情緒時無法自主,只能無奈地處在被選擇中。 當焦慮襲來,我們無法化解;當孤獨襲來,我們無處回避;當憂鬱襲來,我們無力對抗。我們只有被動地承受著,又或者,投入另一個目標來轉移焦慮、孤獨帶來的痛苦。我們常常把時間消磨在沒完沒了的工作和娛樂上,以為這樣就能把痛苦遠遠地甩在身後,讓它追不上。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