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問)轉載文章有一天,佛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得到了人身,你想要做什麼?」 天人說:「如果我能夠得到人身,我一定精進修行。因為天人福報雖大,總有享盡之時,屆時我還是得要繼續輪迴,尤其天人死亡前七天便能得知,那種度日如年的恐懼實在痛苦難熬。」 蛟龍說:「我雖然可以仗勢興風作浪,但是如果我能夠得到人身,我一定願意精勤修學,參悟人世間的苦空無常,尋求真正能斷生死輪迴之苦的解脫之道。」 土地公說:「如果我得到了人身,我願意去廣行功德多做善事,因為人們實在太善變了,順心之時便不來拜我,逆心之際才來磕頭求我,念念皆是利益薰心之事,殊不知人生在世所為何事?實在枉費為人啊!」 畜牲道的眾生說:「如果我能夠得到人身,我發誓!我一定要好好行善立德,好好善用人世間有限的生命,走向菩提之路,讓靈性逐漸獲得提升,不要再遭受這般被宰殺烹煮之痛和無比驚恐害怕之苦了。」

會用這個方法,煩惱即可煙消雲散

會用這個方法,煩惱即可煙消雲散 達真堪布   一說修行重要,有些人就認為其他任何事都不重要了,就開始不生活了,不工作了,只念佛、誦經。這是錯誤的!學佛是轉念,念轉了,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你認真地生活,認真地工作,就能成就。不是要離開世間,也不是要放棄一切,不能放棄家庭,不能放棄工作。該了的緣還得了,該還的債還得還。若是你在此生當中,沒有了完該了的緣,沒有還完該還的債,那你就了脫不了生死,還要繼續六道輪回,然後還要繼續還債,繼續了緣。這時,你不一定是在人道,也許是在其他道里。若是在其他道里還債、了緣,就更困難、更不容易了。   人身是了緣了債的機會,是解脫成佛的機會,大家要全力以赴、分秒必爭地修持正法,把該了的緣了了,該還的債還清。最後才能了脫生死,再也不要六道輪回,再也不要感受痛苦。 一說學佛修行,有些人就以為什麼都不重要,只有修行重要;一說要學佛修行,就以為不能做其他事情了,都誤會了:「是不是不能上班了,不能生活了,一切都要放棄了?是不是只在佛堂里、在廟里念經、念佛啊?」不是!修行不一定是只念阿彌陀佛,修行不一定是只念一部經。念不轉業不消,念轉業消。念轉了都是修行,念不轉都不是修行。念轉了,生活、工作,包括行住坐臥、吃喝玩樂都是修行,念不轉,即使在廟里、在佛堂里每天念二十四小時的阿彌陀佛,念《地藏經》、《法華經》,也不一定是修行,也許是造業。轉念很重要,轉念首先要明理,不明理無法轉念。 轉載

慈悲地傾聽,能化解別人的痛苦!

慈悲地傾聽,能化解別人的痛苦! 當他人的語氣總是充滿憤怒,那是因為他(她)的內心正滿懷憤怒而飽受痛苦,所以老想把自己的問題怪罪他人。因此,我們難免會覺得聽他說話是件很不愉快的事,而想逃避他。 要真正瞭解與轉化憤怒,我們必須學習慈悲地傾聽與愛語。有位菩薩是個偉大的人、覺悟者,她能以慈悲心深深地傾聽眾生的痛苦,人們稱她為「觀音」或「阿縛盧枳低濕伐羅」——大慈大悲的菩薩。我們應該學習觀音菩薩般諦聽,才能給予想重建溝通之道的人們一些切實的指導。 雖然慈悲地傾聽可以幫助他人減輕痛苦,但除非你先以諦聽的藝術自我訓練,否則即使滿懷善意,依舊難以達成。 如果你可以靜靜地坐下來,以慈悲心傾聽,只要一小時,就能幫助對方減輕許多痛苦。傾聽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對方盡情地抒發內心的痛苦,且要以慈悲心傾聽。 當你傾聽時,必須非常專注,全心全意的傾聽,把整個自己——眼睛、耳朵、身體與心完全投入。如果你只是假裝在聽,或未以百分之百的心傾聽,對方一定會有所感覺。而無法釋放痛苦。 如果你知道保持念念分明地呼吸,並能持續地將念頭專注在想幫助對方解除痛苦上,傾聽時自然就能保持慈悲心。 慈悲地傾聽是非常深妙的修行,傾聽時沒有評價與責怪,你只是為了讓對方減輕痛苦。對方可能是我們的父親、兒女或伴侶。學習傾聽,確實可以幫助他人轉化憤怒與痛苦。 轉載

不要隨便發願,你的願力就是引導力

不要隨便發願,你的願力就是引導力 淨界法師 佛法的修學我們慢慢進入到主題,四個道次第,這個次第不能錯。第一個發心——確認目標;第二個才有所謂的瞭解路況——正見;第三個才有前進的資糧動力——付諸行動;最後到達彼岸。 首先我們修行要知道,現在的處境是生死的此岸,目標是解脫的彼岸,我們的心中有很多問題要處理。剛剛講到安住空性;第二個就是引導,你要設定目標來引導你。 前幾天,網絡班的一個幹部,他是補習班老師。告訴我一件事情。他有個學生,是一所知名高中的學生。她的一位好朋友,是這所高中今年第一名的畢業生。她沒有經過考試,就是甄試。你考試成績很好只要經過面試,就可以進入你希望的大學。她已經甄試進台大,第一志願了。 但是她在畢業前得了癌症,一個十七歲半的女學生到了癌末。她沒有學佛,她在死亡之前突然回光返照,知道她前生的事情。她跟家人說:「我前生是自殺死亡的。」她為什麼自殺呢?因為她本來跟一位男眾很好,後來那位男眾得病死掉了,她不知道走出心中的妄想。那位男眾死亡以後,她就不斷地用妄想來傷害自己。

不如意、不順心、遭遇的都是債!

不如意、不順心、遭遇的都是債! 一切不如意、不順心、遭遇都是債,以前的債、現世的債,寬容以待、心靈平和,債也就還了、清了,以後報的都是福田了;否則,不滿憤怒、報復,即是添新債,如此下去,冤冤相報何時了! 忍讓福中福,忍了、讓了,心平氣和,這一筆債也就清了,還了,接下來就是福了。不忍福中禍,不忍債沒還,又添新債,到時還也還不清,苦也苦不完。 虔誠虔敬祝福您:通天理,知天意,順天時,得天助,享天福!天來天去,天時地利人和和! 1、怨天憂人的壞處 怨天憂人破福祿最快,1個怨憂減3善,再大的福祿也被削了。假如你遭遇逆境而不怨天,那麼你後面及子孫必興盛流長。

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

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 智隨法師 在《彌陀要解》中,蕅益大師自設問答: 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 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壞。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聖眾皆謂無善根。佛言:此人無量劫前為虎逼,失聲稱南無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觀之,《法華》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已成佛,豈不信哉? 所謂“散心稱名”,指偶爾稱名,未能信受長時念佛者。其所引 《法華》“失聲稱佛”一文,即是其證。偶稱佛名,未能相續,雖可滅罪,則不定往生也。若有信願,散心念佛,亦必得生。通觀《要解》,自可信知此義,大師言之甚多,略舉一二: 一、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 二、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 三、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四、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 五、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 觀以上諸言,知其所指念佛者,皆是散心之人。其《靈峰宗論》則直言“散心念佛,必得往生”。其文言: 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又言: 鹦鹉鸲鹆,猶得往生,謂念佛人,不得往生,可乎?吾輩生於末世,既無天眼,又無宿命智通,佛語不信,更信何語?苟於佛語,谛信無疑,則娑婆何啻旅邸,淨土何啻家鄉! 此等皆顯念佛決定往生,至於其所言“念至一心”者,有“死盡偷心,寶此一行”義,即信願專持名號。欲明一心之義,當別明信願之旨。如印光大師言:“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至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益加信願,以至一心”,此即淨土修學要訣。益加信願者,即是歸一之道。即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能如是信而一向專稱,即是至於一心。此一心非事理一心,乃信、行歸一之安心一心,即“死盡偷心,寶此一行。”善導大師所判“安心、起行”,即深彰唯信本願專稱名號之安心一心。得生與否,即在於此,不在定心散心。縱有定心,亦為有漏之少福德,難出輪回。必藉信願回向,方可得生。《觀經》下品下生者,被苦所逼,不遑念佛。即顯示其無有正念,無有定心。雖惶恐不安,然因十聲稱名,即得往生。故知,散心念佛,決定往生。亦唯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可貴之本願。研習 《要解》,須善會其義,不得死於言下。當前後通觀,同時可參其余祖師之言,以明淨土微妙之義。今引諸祖之言,以證“念佛必得往生”要義。 善導大師言: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 其有得聞彼,彌陀佛名號,歡喜至一念,皆當得生彼。 設滿大千火,直過聞佛名,聞名歡喜贊,皆當得生彼。 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法照禅師言: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稱名皆得往,觀音勢至自來迎。 彌陀本願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眾生皆度脫,稱名即得罪皆除。 蓮池大師言: 惡人念佛,尚得往生,何況惡未必如善和? 畜生念佛,尚得往生,何況靈而號為人類? 以此比況,知必生也。 死心禅師言: 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汝若念佛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 印光大師言: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觀諸祖言,自可深信“眾生稱念,必得往生”。當不顧妄念余念,不謂散亂不淨,不論罪福多少,唯稱名號。行住坐臥,不離於口;時處諸緣,不絕於聲。散心增時亦南無阿彌陀佛,妄念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善心生時亦南無阿彌陀佛,不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清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此即決定往生之方便,納於心腑莫忘失。 凡有疑者,或疑自身業障深重,或疑自己修為日淺。此等皆因不知念佛功德超勝故。須知彌陀願力深重,尚不棄五逆十惡,何況余者?尚收功於十念一念,何況多念?凡夫之業障,雖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然“信願莊嚴一聲”,即可“圓轉五濁”,罪業豈礙彌陀大願攝取?如巨石置於船上,即可不墮。然大師恐吾人視此法“易而慢不策勤、淺而妄自藐輕”,故作此激勵之言。不可疑念佛不得往生而自生障礙,如古德言: 休言極樂苦難生,才說難生是障門; 佛力自能除業力,信根端可拔疑根。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喻,形象說明,念佛之人,直至臨終,猶是散亂凡夫。其貪瞋之水火,從未停息。各深無底,南北無邊。交相迭起,常無休息。隱約之中,見一白道,通於彼岸。故思之:“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正於疑慮惶怖之際,得聞釋迦勸言: 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 又蒙彌陀悲心招喚: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此人聞已,不顧別解、別行人等之所惑亂,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須臾即到彼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 修淨土者,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當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一向念佛。乘彼願力,決定往生。 既為生死凡夫,自必貪瞋不息,妄念不止。如古德言: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直至臨終,猶是一向, 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來迎。乘蓮台時,能翻妄念,成為覺心。 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華,不染污泥。決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厭妄念多,應歎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號。 蕅益大師所言“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此亦大師方便勸說,欲使眾生知自身現是生死凡夫,罪業深重,當惕勵念佛,勿虛耗時日。若真如此,則罪業何能消完?凡夫則往生難矣;非但凡夫不能往生,上至等覺菩薩猶有一品無明未盡,亦難往生矣。如此,則淨土一法,於諸眾生,終無利益。四十八願,便成徒設;三經所說,即成虛言。大師所言“下至日念一聲,終生不替,便決定橫超”亦成戲言。思此,故知此是大師激勵之言。實則罪業是虛,名號是實;罪業是假,名號是真。罪業雖遍滿虛空,不礙彌陀光明攝取。但稱佛名,則萬罪自滅。如千年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如片雪落於洪爐,瞬間即化。一聲稱念,圓轉五濁,方為淨土真實義。然雖一聲圓轉,而不廢常時稱名,此即大師之用意。即信“一聲圓轉”,而行一生之念佛。如此即是“以至一心”之旨,自然乘佛願力,突圍而出。 彼無礙光如來名號,既能破一切無明,滿一切志願。然有稱名憶念,無明猶在,而不滿所願者,何也?昙鸾大師謂之信心不淳,其文言: 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雲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余念間故。 此三句,展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亦可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心不淳。與此相違,名與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懷疑佛智、懷疑名號功德、懷疑稱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則信心自然歸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亂,續而不絕。 彌陀佛名,是實相身,圓具萬德;是為物身,能消諸罪,能破無明,能滿志願。念佛者,若信“稱念必生”而常稱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續、決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則是自生障礙。雖疑而不捨念佛者,但能相續不絕,臨終亦定生淨土。只是現生自生疑惑,心多顧慮也。若心多疑者,當細聽彌陀的悲心招喚:“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余念間故。 此三句,展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亦可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心不淳。與此相違,名與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懷疑佛智、懷疑名號功德、懷疑稱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則信心自然歸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亂,續而不絕。 彌陀佛名,是實相身,圓具萬德;是為物身,能消諸罪,能破無明,能滿志願。念佛者,若信“稱念必生”而常稱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續、決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則是自生障礙。雖疑而不捨念佛者,但能相續不絕,臨終亦定生淨土。只是現生自生疑惑,心多顧慮也。若心多疑者,當細聽彌陀的悲心招喚:“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節選自《彌陀要解略注》 因編輯需要,略有改動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