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一個家庭,出現這4種「跡象」,說明福氣將至,恭喜了!

一個家庭,出現這4種「跡象」,說明福氣將至,恭喜了! 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是什麼?很多人在購買新房或者建新房的時候往往都會考慮到要居住地方的風水是好是壞。 大家都想要居住在「風水寶地」,希望家庭能夠順風順水、福澤深厚。那麼,外境的好壞真的會決定人的福禍嗎?學佛的人應該明白,真正決定人福禍的不是外境,而是自己。 佛家有句話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真正有福氣的人,不論住在哪兒,哪兒都是寶地。不是外在的風水影響人,而是人自身的福德決定自身的風水。世上最厲害的算命是因果,一個人的命運是他自身行為的果報。 佛教不倡導人算命、預測前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隨時可以改變的。世人皆求福,殊不知福報不是求來的,佛菩薩也不會平白無故賜給你福氣。 任何得到必有付出,福來自我們的善業,靠自己修來。心好了、德行好了,運氣自然不會差。

廣欽老和尚:事過境遷便放下

廣欽老和尚:事過境遷便放下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時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張望一番,見到一位出家師父,即問洗手間在何處?那位師父以手指示之,女士頭也不抬,便說:「帶我去!」等方便回來,恰遇老和尚入大殿,即正面對老和尚說:「你就是廣欽?」老和尚點點頭。 「我遠遠一望,便知道你是廣欽,聽說你會看相,你看我是誰?」 「我不知道,我不會看相,你會看相?你看我是誰?」 「我看你是高僧活佛的臉。」女士答。 「噢!寫在臉上!」 「你看我像什麼?我的命好不好?「女士問。 」你的命很好,像有錢人的太太。」 「憑什麼看?我的臉?我的氣質?」女士問。 「我由你的衣著。」老和尚答。 「我的衣著?衣服是外面的東西,怎可憑據?那我這套衣服給你穿,你也變成有錢人的太太!」 「出家人不穿俗家衣服。」 「為什麼你不說,我是有錢人家的女兒,而是太太?」 「我看你不像。結過婚沒?」 「我是學生,在德國念書。」女士說。 「你不像學生的樣子,學生應該是像她那樣。」老和尚以手指向正在會客室看書的中學生。 「好!不過老和尚,佛法中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但是空中還有一個妙有。」說完即起座,昂然向門外走去。 「噢!你也談心經?餵!空即妙有,空是………」老和尚語未竟,來客已無蹤影。在旁侍候的弟子,見此情狀,頗為來客的踞傲而憤憤,就說:「這位小姐真是狂傲,目中無人……」 老和尚馬上以手制止說:「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轉載

❁❁【口業是我們最容易犯的過失】❁❁

❁❁【口業是我們最容易犯的過失】❁❁ 淨空法師: 成佛之道就是真信、切願、持名,其他的都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放在心上,你的意在造業,放在口上,你的身在造業。 口造業最容易,三種淨業,佛在這部經上,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一條我們做到了沒有?別人是不是真有罪過,我們是凡夫不知道。凡夫之人也有智慧比較高的,他有善巧方便利益眾生,有時候看到好像是做錯事情,其實他是正確的;我們去批評他,帶著惡意批評,我們自己造罪業。如果他聽了沒有怨恨,還歡喜、還感恩的話,他提升了,你造業了,不值得!你要把這個道理參透了,你就曉得,世間沒有善惡、沒有罪福,所謂善惡、所謂罪福,是你一念迷惑造成的現象。為什麼說沒有善惡?他善惡都不動心,三輪體空,行善是三輪體空,造惡也是三輪體空。他為什麼要作惡?造惡是利益眾生,不是為自己,沒有自己。這凡夫不懂,這太深奧了,凡夫哪知道?沒有善惡他就沒有罪福,沒有罪就沒有三惡道,沒有福就沒有三善道,他到哪去了?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他不在這裡,這個才叫真妙。修善、造惡是幹什麼?是給眾生看的,這就是三轉法輪講示,示是示現,做出樣子給你看,希望你在樣子裡頭覺悟。你要會看,禪宗祖師常常勘驗學人,問你,會麼?這個意思很深,你要會,你跟諸佛菩薩走的一條道路;你要不會,你不是偏就是邪,一偏一邪就出不了六道。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沒有那麼高的智慧,看不出別人,但是我們守住一句,佛陀教給我們的,「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把這條守到就好了。決定不批評人,人家造什麼樣錯的事情,別放在心上,我心地清淨,不收集這些垃圾,我身心清淨,這多好、多快樂、多自在。一個人一生永遠生在快樂的世界、幸福的世界、感恩的世界,這就是方東美先生早年告訴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地清淨平等,表現在外面一團歡喜,真歡喜,不是假裝的,裝不出來的,真歡喜。這個歡喜,就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慢慢都明白,慢慢的都通達,慢慢都知道事實真相。雖然不是證悟,有解悟,解悟帶來的歡喜就不可思議。我們真正做到,真做到,煩惱習氣統統放下就證悟了,煩惱習氣沒放下是解悟,放下就是證悟。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集) 2011/10/8  檔名:02-037-0009* …………………………………………………… ★☆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與播種者,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的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 歡迎分享 ● 輾轉流通 ● 功德無量!》❁❁☜( https://m.facebook.com/ThePureLandLearningCenter/ )

當你把念頭改變了,境界就改變了

當你把念頭改變了,境界就改變了 海濤法師 「一切法唯心造,一心創造十法界」,你的心態在哪裡,你就得到什麼樣的境界。 所以我想,這個世間變化無常,我們可以藉著這個變化無常的世間,來修行我們這一顆心,這個最重要。所以在任何境界,各位都要拿來修行。 當然佛陀要我們修得最好的是慈悲心、大悲心,這個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隨時看佛像、聽佛經。就像各位念「唵嘛呢呗美吽」,所有地方都變成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變成觀音菩薩,你也變成觀音菩薩,所有的聲音都是「唵嘛呢呗美吽」,你要把聲音轉成佛號。每個人的心裡面都是觀音菩薩的智慧與慈悲,唵嘛呢呗美吽、悲智雙運,這個就是修行。 當你把念頭改變了,境界就改變了。 請問得癌症的人他心態變成很慈悲,癌症會不會轉化?(大眾答:會),對了,你說會,既然「會」,以後不要抱怨,當別人說一個不好的時候,我們要趕快轉自己的念頭又去做好事,那個事情會改變的。不但你得到改變,你也要幫助別人改變。 因為經常有人叫我去看得重病的、很痛苦的人,我就要准備好,慈悲的念頭、佛菩薩的加持,往往不可思議,對方還會微笑,笑一笑以後,等一下好像沒事一樣,往生淨土了。我們會覺得:「原來我們去助念,幫助對方助念更幫助自己有信心,原來阿彌陀佛的佛號這麼好,原來唵嘛呢呗美吽這麼好!」所以,心可以改變一切。 各位瞭解了「心可以改變一切」,所以你要時時保持在一個很好的心態,你念佛、持咒、觀想,甚至憶念上師,念「噶瑪巴千諾」…等等,這個世界看哪一個點能夠讓你的心保持正念,那是最好的點,隨時抓住它。我想我們就是以這樣的心態去累積功德。因為這個世間是虛幻的、是假的。

夢參長老:為什麼客廳不要擱佛像,你知道嗎?

夢參長老:為什麼客廳不要擱佛像,你知道嗎? 導讀:你對三寶一定得恭敬。對僧人我不說,對佛、法兩寶,要恭恭敬敬。現在有「二寶弟子」,在大陸有很多二寶弟子,信佛、信法,不信僧。這樣一來,你也沒信佛、也沒信法。為什麼呢?佛說的三寶,短了一寶,誰來傳法啊?若是沒有那些老和尚傳下來,法早沒有了。 你好多福德捨掉了,你怎麼能求感應?夢老 講《修行》 我們經常說:「我怎麼沒感應?」因為你對三寶不恭敬,拿著佛經甩甩搭搭,對三寶根本不恭敬,你能得到法加持、能開智慧?不可能! 前天我跟大家講了,佛經來得不容易,如果恭恭敬敬,誠則靈。有一些弟子就是對著佛像也是這麼甩甩搭搭的,把觀世音菩薩、或是哪個立像,都供到客廳去。 來到客廳的人也有抽煙的、也有乾啥的,對著佛像二郎腿一翹,佛可還在那兒站著——就是你的老父親在那兒站著,你坐那兒跟別人閒聊天、叼個煙捲,你感覺過意得去嗎?

學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財富?

學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財富? 文:濟群法師 雖然學佛與道德、修行並不是對立的,但無始以來的貪心,使我們很容易對財富產生執著。所以說,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財富?答案並不是簡單的是與否,而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在佛弟子中,有出家眾,也有在家眾;有唯求自我解脫的聲聞眾,也有發願救度眾生的菩薩眾。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發心,有不同的追求。 01人天行中 責無旁貸對於在家居士來說,首先要解決個人生計。與此同時,往往還肩負著家庭責任。為人父母者要養育後代,為人子女者要贍養老人,這都需要相應的物質條件。佛教徒要慈悲一切眾生,如果我們連身邊的親人都無力照料,又怎能利益更多的人呢?不僅如此,作為公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還有相應的社會責任需要承擔。如果我們連個人和家庭的生活都無法維持,本身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並加深社會對佛教徒的誤解。除了以上這些責任和義務,身為佛弟子,還要具有助人為樂的情懷。不論是儒家還是基督教,都勸導我們要有愛心。在今天這個社會,貧富分化越來越懸殊,雖然部分人已達到小康水準,但還有很多人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在邊遠地區,不少孩子因為家庭貧寒而失學,不少老人因為生活困窘而晚境淒涼,這些人都需要我們以實際行動去幫助。只有具備了相應的財力,才能為他們解決現實困難,提供生活保障。否則,即使有心幫助他人,只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02出世修行 少欲知足作為出家僧人來說,如果傾向於出世解脫,就應奉行少欲知足的生活准則。早期的原始僧團,佛陀要求比丘們依「四依」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坐、穿糞掃衣、吃腐爛藥。除此而外,出家後所能擁有的,不過是三衣一鉢而已。因為出家就意味著對世俗生活的放棄,對物質享樂的放棄,從而排除一切干擾,將整個身心安住在對佛法的體悟中。從修行的角度來說,簡單的物質條件更容易使人保持內心的單純。凡夫最大的特點就是心隨境轉,今天的人為什麼心特別亂?就是因為生活環境太複雜了,物質享樂太豐富了,使我們不知不覺地沈溺於聲色刺激中。所以,佛法提倡的出世修行,是以儉樸的生活方式為原則。我曾去法國的梅村參觀,那是由一行禪師主持的禪修中心。雖然法國的現代化程度很高,但梅村營造的氛圍卻簡單而又自然。因為修行是為了斷除煩惱、息滅妄想,在儉樸的生活環境中,物欲刺激相對要小得多,干擾也相對要少得多,心自然就容易靜下來。而奢華的生活,對財富的過多佔有,都會使我們的貪著越來越大,妄想越來越多,從而對修行構成巨大的障礙。尤其當我們缺乏相當的定力時,更需要以簡單的生活來減少物欲,借助環境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心。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