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惡口之害 】

文/《星雲說偈》星雲大師 圖/J.MI 【惡口之害 】 猛火熾然, 燒世間財, 惡口熾然, 燒七聖財。 ──《大方便佛報恩經》 這段經文出自《大方便佛報恩經》,說明了慎護口過的重要。 世間的災難很多,尤其人為的火災,平時就必須謹慎防範。因為大火一來,不僅燒毀自己的住所,甚至火勢延燒,左右鄰居也會遭受無妄之災﹔燒毀的不僅是財富,甚至還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有形的大火所燒毀的,是以世間財物為主,比大火更可怕的是惡口。惡口,即口出惡語漫罵、毀謗他人。惡口比大火的傷害更為嚴重,因為它能燒毀我們清淨自性中,七種能成為聖賢的財富。這七種聖財是什麼呢? 一、信仰:信仰是我們的財富。有的人為逞一時之快,說:「我才不要信仰什麼宗教」、「我不相信因果報應」、「我不相信有神明、佛菩薩」等話語,一個惡口,將信仰的財富都燒光了。 二、慚愧:人有慚愧心、羞恥心,便懂得自我反省、勇於改過,就能懺除罪愆。反之,一個不知慚愧羞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做得出來。因此要常慚愧自己無知、無德、無能,慚愧自己的不足。 三、懺悔:有了過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懺悔、不肯認錯。懺悔如水,以懺悔的法水洗去內心的染污,讓心地無有垢穢,人生會更有意義。 四、禪定:即使只是短暫的禪定,因身心靜定專注一境,妄心頓息,而能消除八萬大劫的罪過,因此有謂「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說明禪定有很大的功德。 五、智慧:智慧也是我們的財富。有智慧的人必定時時攝持正念、謹言慎行,不任意對他人出惡口,因此處人處事皆能自在無礙。 六、歡喜:世間最寶貴的,莫過於歡喜。真正的歡喜是能與人共享共有,不妒嫉人有,是無私無我的歡喜。 七、忍耐:由於不能忍一時之氣而口出惡言,不但傷人傷己,也會把前面的信仰、慚愧、懺悔、禪定、智慧、歡喜等聖財全部燒毀。 因此,這四句偈警示我們:無論做人處事,或者修行也好,要想有所成就,不僅要小心防範外在的大火,內心貪瞋癡猛火所引發的惡口,更應時時戒慎防護!

【 佛教常識 】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 佛教常識 】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實際上,在佛經中的觀音,例如《楞嚴經》及《普門品》所舉,爲了化度衆生的需要,固可應現種種形態的婦女身,但也可現種種形態的男人身。 觀音菩薩的本身,乃是相好圓滿的大丈夫,即如八十《華嚴》的六十八卷所說,印度南方海上,補怛洛迦山的觀音,便稱爲“勇猛丈夫觀自在”。 根據研究,中國的觀音聖像在唐朝以前,也總是大丈夫相的,唐朝以後有女相的觀音像出現。 將觀音作成女相,是由於觀音常現婦女身度人的緣故。

大陸叢林有兩句名言:「一腳三十板,半餅供三年。」

明朝安徽迎慶寺的常住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的時候,供養寺中每位出家師父一塊月餅。有個小沙彌肚子餓了,正準備拿起月餅充飢,一隻肚子很餓的狗,不知從哪裏忽然跑來,不停叫吠,一直搖尾巴,繞著小沙彌轉,跟著小沙彌,向小沙彌乞食。小沙彌屢揮不去,不耐煩踢了牠一腳,狗因此哀嚎逃開。小沙彌頓時後悔︰「我餓了才要吃月餅,牠不是也是餓了才要跟著我,討東西吃嗎?我為什麼要踼牠一腳呢?」愈想愈後悔,於是就把狗找回來,慈悲剝了半塊月餅分給狗充飢。 自此以後,時光舜逝,小沙彌在六十九歲時,已經是一位老師父,任掌管大殿香燈師之職。有一天,知府(即縣長)前來燒香,來寺前三天,已先通知住持和尚,住眾皆將內外打掃清潔,當天寺內大眾師俱到山門外,夾道歡迎這位縣長。縣長尚有貢傲之氣,看到大眾師父對他畢恭畢敬,歡喜不已。當他步入大殿,看見殿中獨獨香燈師父沒有出來迎接,一時火起,命待從將他拉出打了三十大板。當縣長回府,心想︰「到寺裡拜佛,本為植福,應該對三寶恭敬,沒迎接也就算了,怎麼可以打三十大板呢?植福不成,反而罪過彌天。」慚愧心一起,深深懊悔,想要彌補,想來想去,為了懺悔重業,就打定主意,建造一所茅蓬式的小寺院,供養這位香燈師父吃住,並且恭請香燈師父過去安住修行。但是,香燈師父心想:「在寺裡已經被打三十板,過去修行可能被打到連命都沒了。」於是,怕得不敢接受。住持和尚是一位證果的聖人,知道他們其中的因緣,告訴香燈師父:「沒有關係,你應該去的。」香燈師父就問老和尚:「我應該去?有沒有危險?」老和尚就把前因後果一一告知:「你還是小沙彌時,縣長是一條狗。當時你施捨他半塊月餅,他懷有知恩、感恩、報恩的心,依著這個善念,這輩子投胎為人,而且當了縣長。但是,當時你踢他一腳,所以再次相遇要受三十板的果報。由於你與狗分享半塊月餅的恩德,縣長回去很慚愧,發心供養你三年。你這次是去受用三年的吃住供養,一定平安的。」於是,香燈師父才肯接受縣長的供養,三年後七十二歲時圓寂。 因此,大陸叢林有兩句名言:「一腳三十板,半餅供三年。」由此可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是千古不變的規律,也是最公平的裁決,都是自作自受。 明了因果,身口意三業自會謹慎,斷惡修善,即是學佛第一步。 轉載貼文

四川德陽一位居士站立往生

四川德陽一位居士站立往生 四川省江油市王居士講姐夫學佛和往生的過程,非常詳細,現記錄如下。為了便於讀者閱讀,統一用第三人稱,稱呼也有改動。 她姐姐、姐夫是德陽市的公務員。姐夫大學文化,愛看書,愛旅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他的座右銘。上個世紀80年代末,德陽萬佛寺開放不久,他倆禮拜天去參觀旅遊,結緣了幾本佛教小冊子,其中一本就是《覺海慈航》。姐夫一讀就感興趣,以後經常去寺院找書看。讀了幾年佛教書刊,對佛法有些認識,但還是將信將疑。 直到後來讀了陳兵教授《生與死——佛教輪迴說》這本24萬字的大部頭,又參加了幾次佛七,才基本上確立了佛教信仰。兩人退休後,學佛也從地下轉向公開,每天堅持念佛、拜佛、早晚打坐,從不間斷。 上街買菜,她姐姐都是默默地念佛。老兩口在公園散步,也不說閒話,各人在心裡念佛。為了不影響修行,他們儘量減少人際交往,少攀緣,不走親戚,不串門;不說張家長李家短,要說就說佛法,勸人念佛。物質生活力求簡單、省事,節儉惜福,不與人攀比。堅持吃長素,兒女給他們祝壽,壽宴上全是素菜,全家人其樂融融。 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兩個女兒已開始學佛,滿腦子科學觀念的兒子也開始看佛教書籍。老兩口在一起,也少談家庭瑣事,不回憶過去的人我是非、恩恩怨怨,只是交流修學心得。 一天,妻子對丈夫說:「昨天晚上我打坐念佛時,看見了阿彌陀佛,全身金光閃閃,阿彌陀佛和善地問我:『你想不想往生到極樂世界?』我說:『當然想。』阿彌陀佛說:『那現在就去好不好?』我遲疑不決,心想:『小女兒還沒有成家,我怎麼放心得下?』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 正猶豫時,阿彌陀佛笑了笑,忽然不見了。我心裡好後悔呀!當時為什麼不一口答應馬上就去!」老頭子沉思了一會兒,說:「佛菩薩叫我們看破一切、萬緣放下,這句話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可真難。 人生在世,五欲六塵,各種感情糾纏,理不清,剪不斷,要讓這顆心不打妄想,老實念佛,沒有嚴格的自我要求和長期訓練,沒有一絲不苟的作風,確實很難。你這回的經歷,增加了我往生的信心,只要信願堅定,認真念佛,和佛菩薩心靈相通,西方三聖一定會接我們去極樂世界。 你這次沒有去成,也給我敲了警鐘,在思想深處不放下一切,兒女親情斬不斷,擔心這個,挂念那個,臨終時四大分解,身心痛苦,神智不清,一句佛號提不起來,不能正念相繼,就錯失良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真是後悔莫及。佛教書籍上不是有一個孫兒娶祖母的故事嗎?有個老太太臨終時挂念幾歲的孫兒,下一世生在鄰村,仍是女身,長大就嫁給了孫兒。一家人的恩恩怨怨糾纏不清,不知延續了多少世。」 從此以後,老兩口更加精進,通知兒女們儘量少來看望,少打電話,打電話定在每個月的一號中午11時至1時,特殊情況例外。 3個月後的一天上午,老太太上市場買菜回家,喊門沒有人開,只好放下菜籃子,自己掏出鑰匙打開門。客廳、飯廳里沒人,廚房、衛生間裡也沒人。老頭子臥室的門虛掩著,老太太推開一看,老頭子背對著門,面向西邊的窗戶直挺挺地站著,床頭柜上的念佛機正響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 「莫非老頭子聽佛號入神了?大聲喊門都聽不見!」老太太幾步走過去,看見老頭子雙手合十站在窗前,眼睛微微閉著,像睡熟了一樣。 「餵!擇菜囉!」老頭子不答理,照樣合掌站著,臉上一點反映也沒有。 老太太有點疑惑,推推他的背,紋絲不動,再推推,還是不動。老太太慌了,伸出手掌貼近他的鼻孔,怎麼沒有一點出氣的感覺?摸他的手腕,怎麼摸不著脈搏?掰開他的眼皮,眼珠定定的,一點光都沒有。老太太緊張得心像要跳出來,「難道他……」一時間惶惑得不知道該怎麼辦。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讓老太太回過神來,她的目光落在床頭柜上,念佛機下面壓著一張紙,雙手擅抖地捧起來,老頭子那熟悉的字體端正地展現在眼前。 「師兄老伴:我先走一步,在極樂世界等你。一周前我就見到阿彌陀佛,知道自己要往生了,心裡非常高興,但不敢告訴你。你我夫妻近50年,一同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值得慶幸的是,臨近退休時終於接觸了佛法,全身心投入念佛法門,這一輩子沒有白活。我往生後,不要慌亂,不要動我的身體,讓念佛機繼續開著,你也跟著念佛,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該吃飯時就吃飯,等明天早晨再打電話通知兒女。遺體送到寺院火化,骨灰就撒到寺後的樹林裡,不要買什麼骨灰盒,四大皆空。你要抓緊念佛,一心念佛,切記,切記!」 老太太一看下面的日子,昨天就寫好了,「怪不得昨晚他洗了個澡,這老傢伙硬是穩得住,把我瞞得一絲不露。」看了老頭子的遺囑,老太太的心裡踏實了,跟著念佛機也小聲地念起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在安詳的房間裡迴蕩著。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轉載貼文

勸君早辦修行路,莫為兒孫做馬牛

勸君早辦修行路,莫為兒孫做馬牛 在明朝,有個人叫羅洪先,他特別有才華,二十多歲就高中狀元。(以前中狀元極不容易,比現在考上清華、北大還難。)他為人正直,因看到官場黑暗腐敗,感念人生之無常,於是辭官隱居,斷然出家,世稱「狀元和尚」。 狀元和尚在寺院出家後,假裝愚鈍,甘心承擔最苦的雜役,劈柴挑水、燒火煮飯,無所不做,以此來磨練自己的心性。就這樣過了十三年。 他出家前原有妻室,並有一子。十三年後,其子又高中狀元,父子同科,世間稀有,一時傳為佳話。此時妻兒很想念他,無奈他出家後音訊全無,根本無從尋起。 可能是親人思念真切的緣故,有一天狀元和尚忽然起了回家探親的念頭,於是返回家鄉。及至狀元府,剛站在門前,僕人以為是和尚化緣,便入室稟告夫人。夫人生性善良,讓僕人施米一斗。狀元和尚未接受,希望求見主人。僕人認為和尚貪心,又報夫人。夫人又讓僕人出來施錢一貫。 狀元和尚還是不收,即索紙筆,題詩一首:「斗米千錢我不收,十三年返故鄉游。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這個偈子很適合現在許多人,他們一輩子為了兒孫操勞,自己也不學佛,天天耗費人身。其實,兒孫自有兒孫的福分,有福報的話,你根本不必為他擔心;沒福報的話,你操心也沒有用。所以,不要一生為兒孫當牛做馬。)

【能做到這句話你的人生會天天快樂】

【能做到這句話你的人生會天天快樂】 聖嚴法師開示: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他的許多人有關系,不能天真地想進就進,也不可能任意地想退就退。因為我們生存的環境不完全掌控在自己一個人手上,所以,要進要退之前,都得先識己識人,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前進或者後退。   識己的意思是要了解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如果要爭取某個職位的話,應該增加一些什麼、減少一點什麼,這樣才能進退操之在我。若沒有想要調整自己、成長自己、修正自己,想要掌控進退是很難的。   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只能任人擺布;人家把你擺在那裡,你就在那裡,你只是一顆棋子而已。   其次,還要識人,識那些人?就是跟你相關的人,上下左右、縱橫交錯的相關系人。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