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今世修福慧,後世得富貴

今世修福慧,後世得富貴 命終之時,若想帶著自己所積蓄的錢財、寶物至後世去享用,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畏懼來世貧窮、困苦,應該怎麼辦呢?唯有修佈施、供養,作種種功德,廣集福慧資糧。 過去,有一位國王名叫難陀,積聚各類珍寶希望帶到後世享用。當時國王下令全國百姓毫無保留地獻上奇珍異寶,由於太過貪圖蓄積財寶,國王甚至將公主安置於婬女樓,併命令侍者:「若有人送寶物給女兒,須將其人連同寶物帶來我這裡。」國王無所不用其極地集寶斂財,因此,整個國家的錢財珍寶都被搜括殆盡,聚積於王庫當中。 當時有位寡婦,非常疼愛唯一的兒子。沒想到她的獨子見到姿貌非凡的王女後,非常迷戀,但是因為家無財物,無法與王女交往,日夜想念因而病倒,身體日漸消瘦,氣息微弱。寡母問獨子:「你怎麼會病得如此嚴重?」獨子告訴母親:「若不能與王女交往,我將必死無疑。」母親回答獨子:「國內所有一切財寶,盡被國王搜括無遺,哪裡還有寶物呢?」寡母仔細思惟後,告訴獨子:「當年你父親下葬時,口中含有一枚金幣,你若掘墳啟棺,可以取得那枚金幣,用來與王女交往。」於是,獨子便到亡父墳冢,啟棺取出父親口中金幣,以此金幣得以親近王女。 王女遵照國王命令,將獨子連同金幣送至國王面前,國王問獨子:「國內一切錢財珍寶都在國庫當中,你從何處得到金幣?你一定還有寶物偷偷藏著,沒有繳出!」於是,下令施以種種拷打,要獨子供出藏寶處。獨子啟稟國王:「我實在沒有藏匿任何寶物於地底,是母親告訴我,當年亡父下葬時,曾於父親口中放置一枚金幣。因此我掘墳啟棺,從亡父口中取得這枚金幣。」國王立刻派人前去勘驗獨子所說是真是假,使者發現其父口被扳開,國王才相信獨子所言真實不虛。 此時,國王獨自思量:「我先前聚集一切寶物,無不希望帶著這些財寶至後世享用;可是獨子的亡父連含在口中的一枚金幣,尚且帶不走,何況我所珍藏的諸多珍寶,又如何能帶得走呢?」

淨界法師:四種行為最折損福報,你平時有注意嗎?

淨界法師:四種行為最折損福報,你平時有注意嗎?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绮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最強大的就是惡口,尤其是在三寶的境界,要小心!   佛陀有一個弟子叫蜜勝比丘的公案。   佛在世的時候,佛陀有一天帶著弟子,要到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去應供,這家看樣子是很遠。佛陀從僧團出發,帶諸弟子,拿著缽,經過一個樹林子的時候,突然間從樹上跳下一只很大的猴子。這只猴子看到佛陀,向佛陀頂禮。佛陀講了一句話,叫:“善哉善哉”。贊美這只猴子。   這猴子聽完以後,很感動,就伸手去接佛陀的缽,佛陀慈悲,把這個缽交給這只猴子。這猴子拿到缽以後,就跑到樹上去,摘了很多蜂蜜來供養佛陀。佛陀喝了幾口以後,就把這些蜂蜜分給所有大眾師,大家都喝了幾口。   走了以後,這只猴子因為供養佛陀蜂蜜的因緣,沒多久就往生了。往生以後,他生長在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庭。在古代的印度,小孩子出生,尤其是有錢人,他要卜卦,請所謂的道士來看相卜卦。這個道士一卜卦說:“喔,這個人有大福報喔,而且他的福報跟蜂蜜有關系。”所以就叫作蜜勝,就是蜂蜜的“蜜”,殊勝的“勝”,因為蜂蜜而得到殊勝的果報。

人的好運從這四處來

人的好運從這四處來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所作的家訓,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的書籍。袁了凡認為人可以通過四個方面,改變自己的命運,求得福報。 1.立命 袁了凡早年遇到過一個算命先生,這個先生給他算了一卦,說他將來在縣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學能考到第9名。 結果第二年的考試中,果然如這位先生所料,考試的名次分毫不差。 後來,這位先生又接連給他卜了幾卦,每次都算對了。

修行要不要掛在嘴上?

修行要不要掛在嘴上?妙心法師 修行不要掛在嘴上,那要掛在哪裡啊?修行不修行,全在身口意三個方面。口業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不是嗎? 有人說,學佛要修心,不要總是掛在嘴上。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修心、修口、修身是同等重要的。不能說這樣好,那個不好。 修心,體現在心存正念。修口,體現在口宣正法。修身,體現在身行正行。 所以,修行包括身口意三方面,不能偏廢。 有人說“我這個人修心不修口,心不害人,但酒肉不戒”,這其實是外行人的說法。即使是佛教徒內部,也有人自以為喜歡實修,看不起光說不練的人。其實這也是錯誤的。佛教修行分發心、隨喜贊歎和身行。“發心”只是心裡想想,但不說出來,也不做出來,這是外冷內熱的階段。 相比而言,隨喜贊歎比發心要進一步了,心裡想想,嘴上說說,但不一定要做出來。我們要知道,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激勵的,學佛也一樣,自己需要隨喜自己的善念,要贊歎自己的微小功德,對自己也是一種鼓勵,可以長養善根。別人也一樣需要鼓勵,隨喜他贊歎他,可以生發他的菩提心。這可是一種出力小、收獲大的修行啊。大家怎麼可以忽略呢? 從發心,到隨喜贊歎,再到身行。這是一個修行的不同階段。當然,我們要尊重贊歎那些實修實行的人,自己也要做實修實行的人。但是,如果心中因此而認為身行才是真修行的話,那可就問題來了。自己修行,是自行。隨喜贊歎、為人演說,是自行化他。有句話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固然不假。但我更要說“能行不能說,不是大智慧”。自行,充其量度一人而已,為人演說,導人共修,卻是可以影響無數人的,哪個多哪個少,一看便知。 善慧,修行掛在嘴上是對的,只是除了掛在嘴上之外,還應該放在心上,落在身上,那就更好了。如果對方說話的本意是把“掛在嘴上”當成一種錯誤的話,那他本身就是滅人善根,不可取的。 總之,想到說到做到>想到說到>想到>想不到。眾生根性不一,凡事不能一概而論,這樣才更符合佛法。

【誦持《金剛經》妄念特別多的原因】

【誦持《金剛經》妄念特別多的原因】 誦《金剛經》妄念多,是因為得到《金剛經》的加持,把你過去心垢翻出來,心垢表現為很多的妄想。 你仔細看一看這些妄念,很多都是你以前的執著和曾經犯過的錯誤。念頭一般都不是說毫無來由的,它往往會反映出很多很多心靈上面不太好的習性。你的妄念之所以那麼多,除了《金剛經》的加持以外,還有就是懺悔懺得不夠。 這些過去的舊業你在修行的這麼長時間裡面依然存在,其原因是懺悔沒到位,如果你能進行一次徹底的反省懺悔,之後誦《金剛經》的妄想就會越來越少,誦經的速度自然而然就會加快,這不是說故意加快的。 如果平時修行有漏洞,碰到事情就會焦急、發火,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會沮喪,以及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會同時爆發。如果自己對貪、嗔、痴、慢、疑的錯誤,杜漏做得不好,就會一邊修一邊漏。 而且你修行功夫的量不夠大,斷斷續續的做,加上業障很多,在修行過程裡面又會犯錯,所以在誦《金剛經》的過程當中妄想就會多。 如果你能進行一次徹底的懺悔,每天四遍《金剛經》將會給你越來越大的加持,妄想也會越來越少。一天能讀四遍《金剛經》,量已是很不錯的了,也許是你平時漏的比較多,而且懺悔懺的比較少,所以才會有這種誦經不通暢的情況。 如果你能夠進行一次徹底的懺悔,你就會經常有很好的心智的,心態會比較調和思維也很敏捷的。 文:網路 ~轉載

大修行人 不昧因果

大修行人 不昧因果 釋迦牟尼佛是世出世間至善的人,可是毀謗釋迦牟尼佛很多,毀謗淨土經論的人也很多,這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多劫以來,還沒有作佛之前,跟我們一樣是凡夫,也不免有所造的業因,作佛之後還要受報,也就是說成了佛,不能說就沒有果報,在過去造的業因還沒有報,成了佛果報也會現前,這告訴我們因緣果報是不可思議。佛門裡有一個公案,一個墮五百世野狐的故事,這是真實的故事,決不是虛構的。一位禪師,(百丈禪師)每天都講經說法,在聽眾中有一位老人,他就住在寺院的後山裡,他每天都來聽經,大家都很尊敬這位老人家,但禪師有神通,已看的出他是一隻狐狸精,化成人身來聽經。有一天,這位老人家請教禪師,他說他自己過去中也是一個講經法師,有一天有人問他說:(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回答說:(大修行人不落因果)。他這一個答覆答錯了,因為這個錯誤,他墮落到畜生道裡作狐狸五百世,因為他的道行修的不錯,現在還能變成人形,但是沒有辦法脫離畜生道,所以來找禪師幫忙,希望能脫離畜生道。百丈禪師就叫他明天在聽經時,要他把從前別人問他的這個問題,再提出來問禪師。第二天,當百丈禪師在講經時,這位老人家就來請教禪師:(請問法師,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禪師給他改了一個字:(不昧因果)。如果說(不落因果)就沒有因果了,而這個老人家過去答覆的是沒有因果,這就錯了。(不昧因果)是因果還有,但是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也不迷惑,那是過去生中的不善因起現行,大修行人知道是什麼原因,清楚明白,知道這一筆賬是時候要報銷了,無怨無恨的去承受。古時有一位(安世高大師),他在過去有兩次去還命債,那就是不昧因果,他有神通,前世他殺了人,知道這一世債主來了,他故意來的前世被他殺的人,跟他在一起,然後也給這人誤殺,這個因果就了結。再說,這老人家聽了禪師所說之後,一切都明白了,第二天他再沒有來聽經,禪師知道是什麼原因,同他的弟子一起去後山看看,發現一隻狐狸的屍體,它已往生了,它已脫離畜生道。大修行人是什麼人?不是我們現在一般學佛修佛的人。大修行人有兩種,一種是小乘的阿羅漢,他已斷了見思惑煩惱,已超越三界六道,另一種是大乘的菩薩,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已是法身大士,也出了三界六道。所以阿羅漢,佛,菩薩都是大修行人,但還有因果報應,但他們是不昧因果。所以說成了佛就沒有因果是錯誤的,當年佛陀也示現業因果報,沒飯吃而吃馬麥,身體有災病,受人毀謗,殺害,在涅槃之前也示現食物中毒。 阿彌陀佛!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