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修淨業的念佛人,文鈔不可不讀】

今天真找不到良師益友,就讀《文鈔》,你就是印光大師的私淑弟子。 【修淨業的念佛人,文鈔不可不讀】 佛法流傳至今,已二千餘年,弘法大士,為我們留下了無以計數的珍貴法寶。然欲一一深入,實非今人之所能。縱然窮其畢生精力,亦難窺其全貌。故有識之士,無不擇其法緣,一門深入。而末法之今日,因感歎於「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故有心智士,大多用心淨土一門,以此自行化他,同歸淨域。故整理、研習、薰修淨宗法寶,自成今人之所需。凡淨宗之要典,如曇鸞大師《往生論註》、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等五部九卷、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印光大師《文鈔》等,無不為時人所關注,廣行流通,習以成風。此即「時機愈下,淨土愈昌」之明證也。然而古疏,則因融通之故,理多高深,難契時機,故隱而不暢。如宗教通攝之《彌陀疏鈔》,因其「廣大精微」而漸隱。雖不乏研修之士,終難普應群機。《彌陀要解》雖「直捷要妙」,為時人所喜樂。因以天台詮釋淨土,玄理迷人,若無知識引導,亦難得其實益。所謂執於理性,失卻寶珠也。如是未契彌陀大願,偷心豈易死哉;縱欲寶此一行,終難落於實處。 唯有近代印光大師《文鈔》,可謂融通古今,深入淺出,為今人學修之最好指南也。任何種根機,皆無高深之嘆,可入念佛一門。大師影響之深遠,可用無遠弗屆來形容。一部《文鈔》,風行天下,凡淨業行人,及有識之士,無不視為圭臬。 佛法自古印度傳於中國,曾有八大宗派興盛於世而光大佛法之弘傳。眾生各取所需,各得其益。然於今末法之時,因根機陋劣、五欲熾盛、大聖隱沒,難修難證之法門,已難以再現其昔日的光彩,雖學修者多,但證果者少。而能透過一線之天看到解脫之希望者,可謂只有淨土一門了。以淨土法門,全仗佛力故,只要能念佛,仰仗佛力,任何人皆可往生去,即生成就。 大聖佛陀早為預言:「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故淨土宗自曇鸞、善導開宗以來,即蓮風盛行,獨被天下,一句名號,輝耀古今,因此而念佛往生者,不可計數。因代有高人,弘傳此法,故而上行下效,一致進行。及至近代,弘傳中興淨土法門影響之大者,則莫過於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大師集立德立言立行於一身,譽滿天下,德化無邊。一部《文鈔》,因其善契時機,普被三根,風靡寰宇。蒙恩得度者,何可計數。 故有云:「大藏可以不看,《文鈔》不可不讀也。」良以大藏甚多,未入門人,難得其要。求其引人入勝,將禪淨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無疑滯,語言顯淺,意義平實,為研究古德著述之初步嚮導者,其唯《印光法師文鈔》也。吾人若能息心研讀,當自知之。 大師雖深通宗教,但其弘化,與人不同,不重奇特神異,不重玄妙高深。其所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淨土」;所倡導者:唯「敦倫」與「念佛」。以能深信因果,則人不自欺;能歸向淨土,則必得解脫。因果與淨土,成為大師一生教化之根本。其因果之落實在敦倫盡分,其淨土之正業在老實念佛。敦倫行世善,念佛求往生。如是世出世法,兩得其圓。善說法要,無過於此。 一代時教,了生脫死之法,浩如煙海,玄妙高深之理,他宗所共談,大師何故獨守平常,專提念佛一行?此乃法門「簡易超勝」及「時節因緣」所致,觀其與某居士之對白,即知其睿智悲心,非泛泛而談者所可比擬也。曾有雲泉之居士於普陀山拜訪大師,相談良久,將辭去時,大師攜手囑曰: 從來禪教諸祖嘗曰:天臺教觀一宗,如或無人傳之說之,則為佛法趨滅之時,今則不然矣。 雲泉之殷勤問故,大師喟然歎曰: 今日聖教愈趨愈下,人根淺薄,於止觀一法,得出生死者,萬無一二,唯淨土可依怙耳。設今淨土一宗,無人傳之說之行之者,則佛法真畏將滅盡矣,吾人為佛弟子,尤宜勉焉。 佛法法法雖好,但貴在契時契機,於末法之今時,聖教愈趨愈下,人根陋劣淺薄,高深玄妙之法,皆無力度脫如是眾生,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若淨土一宗,無人傳之說之行之者,則佛法將滅盡矣。慧眼圓明、悲心切切、欲利眾生者,豈不力弘淨土,令正法久住乎?以是之故,大師一生,雖密護諸宗,但力弘淨土,辨禪淨之異,顯難易之別,重信願之真,明專雜之行,重重開顯,處處指示,於知見網中為末世眾生釐清徑路修行之心要,欲使淨土一宗,經久傳承不絕,眾生解脫有望也。 生於亂世,大師之弘法,多為書信往來,彙集而成百萬餘字的巨著《印光法師文鈔》。大師淨土思想,既融會了淨土三經及古大德之要義,又契合於時代根機,而深入淺出、隨意發揮,可謂機理雙契。雖密護諸宗,而處處指歸淨土;雖應機說法,而法門宗旨不變。因《文鈔》多是書信往來,又零散無序,故欲系統、全面、穩當把握大師淨土思想,亦頗為不易,如何透過《文鈔》而識得淨宗心要,於依止大師學修淨土法門者,至為要緊。 綜觀《文鈔》,可以清晰了知,大師弘揚淨土,極力彰顯淨土一法與其他法門之不同,其開顯此法「簡易殊勝、獨特超越、微妙難思」之處,尤其值得淨業行人特別注意。大師淨土思想雖廣,可從以下幾方面窺知其要。 一、特別法門: 佛法無量門,歸元雖二無,方便各不同。如何認識淨土法門與其他法門之間的異同?此為學修淨土者之要務。大師判其他法門為通途法門,淨土法門為特別法門。所謂「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也。詳如下文所言: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力。 今以喻明: 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里;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 此一分判詮釋,簡要明瞭,讓人一目了知:佛法雖多,不出二門。一者為通途自力修行之法,依戒定慧斷貪瞋癡而了生死,此如畫山水,一筆一畫漸次而成。一者為特別仗佛力之法,依信願念佛乘願往生而了生死,此如照山水,重重峰巒一照俱了。二法之頓漸難易,一目了然。 此通別二法之判,實承續了曇鸞、道綽、善導一脈「難易二道、聖淨二門」之教判思想。觀印光大師一生,原本極為尊重傳統,以古為師,但於判教上則另立名目,新意顯然。如此分判,可謂應時機之所需,以標顯淨土一法,異於他宗他教,須另具隻眼,不得以通途法論特別法,不得以自力行論他力法。不如是突顯,則人多混而不分,一視同觀,以通途論特別,棄佛力執自力,難免自誤誤他,同失淨土殊勝之利益。若明瞭「通途、特別」之異,方知二法宗旨不同,難易有別,力用懸殊。學修淨土者,首當於淨土法門之「特別」處著眼,方可得其旨趣,捨自力之心執,歸他力之本願,獲往生之大益。 如大師所言: 揀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業之含識,現生同赴蓮池。 通途特別,雖同為兩種勝法,但宗旨、行法、利益、應機等大為不同,不可一視同觀,若妄以通途法論特別法,以為圓融,未免兩失其宗。如大師所言:「各別論之則有益,混融論之則有損」、「離則兩益,合則兩害」也。能得其益而免其害,方可謂善學淨土者也。大師「通途、特別」之判,即欲為末法眾生特別選出淨土一門、念佛一行。此實可謂悲心與智慧之選,既順彌陀本願,亦順釋迦本懷,更順諸佛證誠,尤順今時之機。 二、全仗佛力: 淨土法門為特別法門,其特別何在?詳觀《文鈔》,知特別之處甚多,若論根本,則在「全仗佛力」。 如大師云: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 淨土法門,全仗佛力。 所謂佛力者,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力。《文鈔》中對「淨土法門,全仗佛力」多有闡發,詳明淨土一法,無論何人,只要能念佛,求生西方,則仗佛慈力,皆可往生淨土去。 今引一言以明其旨: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淨土教法,由來已久,不但印祖極力提倡淨土一法,全仗佛力,古來大德無不共同發揮此一要義。其中尤以曇鸞、善導一系教法,於「全仗佛力」處發揮透徹至極,若通觀曇鸞、善導教法,則於「全仗佛力」處更易明瞭。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言: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善導大師《觀經疏》言: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又《法事讚》言: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此皆「全仗佛力」之最要開示,學修淨土者,欲得往生大利,欲得真實安心,自宜善加著眼心,細心體會。 淨土法門,因全仗佛力,故此法之「行持、對機、利益」大異於一般通途法門。 就行持言:但念一句佛名; 就對機言:通攝聖凡有情; 就利益言:同得往生成佛。 二法之不同,如龍樹菩薩所云:通途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更有墮落之憂。特別者,稱名自歸,即入必定,一生即可成佛。 以喻言之:通途如陸路步行,艱辛多苦;特別如水路乘船,樂往速超。古德云:「餘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於順水」,亦可謂二法門之最善形容者也。故修學淨土法門者,當於「全仗佛力」之特別處著眼,不可與通途法門並論,若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將他力門作自力用,則其失也大矣。 三、易行功高: 淨土法門,因全仗佛力故,行持極為簡易,功德至極甚深。無論何人,但稱六字洪名,即可乘佛願力,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聖見,二皆不生。惑不期斷而自斷,德不期證而自證。一切皆法爾自然,天然妙成。 大師讚此法云: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又云: 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括三乘。 一代時教,法門雖多,無如此殊勝之力用者也。他法或簡易而不殊勝,或殊勝而不簡易。唯此淨土一門,既簡易又殊勝,所謂「至簡至易,至頓至圓」也。大師於此「勝、易」二德處處釋之,以啟人正信,開人正智。 如其所云「易」者: 淨土法門,但恐信不及, 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 所云「勝」者: 一生西方,即入佛境界。凡心已無,佛慧日開。較比參禪研教、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勝過無量無邊倍矣。 勝易二德,為淨土法門根本,古大德於勝易二德,多有闡釋。 引用一二,以資詳解。 龍樹菩薩《易行品》云: 以信方便,易行疾至。 天親菩薩《往生論》云: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善導大師《法事讚》云: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 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又《往生禮讚》云: 到彼花開聞妙法, 十地願行自然彰。 學淨土者,於此勝易二德,當細為用心,若能深入《文鈔》,並能通觀古今,自知淨土法門此一殊勝奇特之益。 四、普被三根: 佛法雖多,旨在了生脫死。而修持之要,貴在契理契機。一代時教,無量法門,雖無不為了生脫死,但若論「契理契機之法,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最為第一。」以淨土法門,全仗佛力故,只要能生信,只要能發願,只要能念佛,任何人皆可往生淨土,疾成佛道。因其易行,所以五逆十惡亦得往生;因其功高,所以等覺菩薩一致西歸。其他法門,大法則小根不能修,小法則大根不須修。唯此淨土一門,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易行功高,五乘齊入,似小而大,似淺而深,即事即理,即因即果,圓收圓超一切法門,應時契機通於古今,故得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則攝等覺,下不遺逆惡。如《華嚴》以菩薩迴向往生,圓收最上之機;《觀經》以五逆十惡往生,攝盡最下之人。此所謂「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也。故大師處處彰顯此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益。 其言: 上之則文殊普賢,久成佛道之大菩薩;下之則五逆十惡,將墮地獄之惡眾生,皆承彌陀接引之力,皆為淨土所攝之機。可見法門廣大,了無棄物。佛願宏深,等視眾生。 佛法如是之廣大,何以獨有淨土一門念佛一行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究其實,一則念佛易行,二則本願不虛。念佛一行為彌陀選擇之本願:「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此一大悲本願,不簡智愚,不論善惡,普攝萬機。十方眾生,只要回心念佛,都成阿彌陀佛大悲救度之機。 印光大師讚彌陀大悲本願云: 四十八願度眾生,逆惡歸心也來迎; 非是混濫無簡擇,憐彼是佛尚未成。 佛眼等視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故不論其罪福多少、善根深淺、功德大小,只要歸心,無不來迎。因有無簡擇之本願,故念佛一法上下通攝,凡聖齊往。一代時教,法門雖多,唯此一門,普應群機,平等普度。 五、諸佛本懷: 諸佛如來以一大事因緣故,出興於世。所謂大事因緣者,就通途而言,在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同成佛道也。因眾生根機不一,故使如來特開種種大小權實不同之法。然法門雖多,無有一法能普應群機,疾成佛道。致使如來普度眾生之心,不能大暢,故我釋迦,於種種法門之外,別開淨土一門,使聖凡有情,同於此生,得出苦海,生彼樂邦,共成佛道。法門至為簡易,功德極為高深,應機最為究竟,暢佛本懷,無過於此。 如大師所云: 此實一代時教最妙之法,上聖下凡共由之路。遍透九界之機宜,極暢如來之本懷。 諸佛出世之大事因緣,因有此法而得以圓滿矣。故十方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證讚此法不可思議功德。九界有情,聞此法者,無不欣願求生淨土。一代時教,唯此一法是最簡易之法、最高深之法、最圓滿之法,是十方諸佛下度眾生之法,是九界眾生上成佛道之法。 誠如大師所云: 捨西方捷徑,九界眾生,上何以圓成佛道;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學修淨土者,若能深入教典,詳知淨土法門「善契機理、通於三時」之微妙超勝,方知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也。 如善導大師所言: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普應眾生之機,釋迦如來雖廣開種種法門,但處處指歸淨土一門,念佛一行。此法可謂千經指歸,萬論均宣,諸佛證誠。誠所謂「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註腳」也。暢佛本懷,無過於淨土。 如大師所言: 了君大事唯修淨,暢佛本懷在往生。 六、普勸修持: 佛法修持,旨在了生脫死。而欲了生死,實不在多,旨在能了。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故雖一字不識,能念佛往生,則生死可了。若讀盡天下書,識得三藏十二部,生死未了,仍未免輪迴六道也。 一代聖教,法門雖多,難易有別,應機不同,末世凡夫,欲了生死,尤當善擇。 《安樂集》云: 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 若機教時乖,難行難入。 故知修學佛法,貴在契機。淨土法門,因其簡易殊勝,普投一切機,無一不得入。實為「出苦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也。上之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五逆十惡、阿鼻種性,亦可預入其中。赴時應機之法,無有過於此者。欲了生死者,不可不修此法也。是故大師處處勸修淨土一門、念佛一行。 其言: 未成佛前,仗以自修; 已成佛後,賴以度世。 又云: 淨土修持,隨機自立。既無幽深莫測之悶,亦無艱難困苦之煩。未成佛前,皆當修習。 淨土法門,是彌陀大悲普度之法, 方便易行,疾成佛道。 如大師所言: 佛法廣大,雖登地菩薩,不能盡知。然欲得實益,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出生死,證涅槃,圓成佛道。 吾人從無始來,以至今生,尚在生死輪迴中者,皆因其中未遇淨土法門,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錯過。宜當順彌陀願王,遵祖師規誡。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如是則現生得安樂,臨終得往生。 大師淨土思想雖廣,大義即如以上幾點。學修淨土者,能略知以上要義,則可不費時日,善知淨土一門矣。縱雖不能深入《文鈔》,亦可即簡而得益,以此法門廣略相入故。縱然一無所知,亦可老實念佛,暗合道妙。法門之妙,即在於此。 吾人若能藉此大師《文鈔》,知大師思想精要,知淨土一門,殊勝法益,自可於淨土一法,通身靠倒,捨凡情聖解,歸他力本願,入一向專稱,自得無上功德大利,究竟成就無上佛果矣。 南無阿彌陀佛! 文章感恩智隨法師著述分享

念觀音菩薩感應道交現奇跡

念觀音菩薩感應道交現奇跡《覺世旬刊》三九六期(請點圖片,即可看見菩薩現全身) 我自從聽聞佛法,有緣持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已十數載,於茲朔望之日,早晚必誦念。至於稱念佛號,即如東坡居士所言者,行也念,坐也念,臥也念,暇時就念,默默念於心內,這種念佛,輕而易舉,平時持續的念。最近又出現一令人驚喜的奇跡,茲將真實的事跡陳述如後: 四月六日星期六,我最小的女兒,今年十七歲,在省立新營中學高中一年級肄業,中午回家午餐後,騎上腳踏車欲到校,剛由工廠的宿舍起行,經義士路轉彎出縱貫公路未幾,路上車馬頻繁,女兒正在慢行道上騎行,將近急水溪橋不遠之處。忽然前面衝出一輛大卡車疾駛而來,後面有四輛遊覽大客車駛來,險而相撞,遊覽車司機為避免與大卡車相撞,急向右邊一歪,駛出慢行道,將前面騎腳踏車的女兒撞觸,並連車帶人推拖數丈之遠。遊覽車司機因與大卡車錯車而未注意撞及行人,被路邊店鋪人家吶喊後始剎車。女兒已臥倒在遊覽車前輪下,腳踏車早被遊覽車軋得扁壞解體,後輪毀斷,輪下人更驚昏倒地,不省人事,由附近人家急送新營黃外科醫院。我們接到通報後,趕忙馳車至醫院察看究竟,意外的身體毫無損傷,衣服又未擦破。遂待黃醫師打針及檢查X光,腦部幸無受震蕩,臟腑亦無任何異狀,經數天的休養後也無發現任何嚴重的情事。據發生車禍時當場目擊者稱,我女兒被遊覽車撞倒後,一般人均料想已無完膚的身體,性命必定不保,焉知遭此大車禍而不損一毛,實不幸中之大幸,真使路人圍觀者稱奇不絕。事後據女兒言,被撞後已失去知覺,不知何時跌倒輪下,至有人呼喚時,女兒稍醒,心念觀世音菩薩,車禍後停留二、三小時,直待報警勘查現場,司機交保後始放行。我們家人一時悲喜交集,虎口餘生,不可思議的感應,得來不易,皆平素念佛讀經,信願行的感應。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逢凶化吉,冥冥中蒙佛慈悲加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人生災厄多,逆境多,煩惱多,苦難多,奉勸世人及時深信佛法。靈驗的見聞絕非不可靠,為報答菩薩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救渡眾生之恩惠,特在本刊登載,為世人共鑒。南無觀世音菩薩。 (一九六八年五月一日《覺世旬刊》三九六期)

心要富貴起來,命運才能改變

心要富貴起來,命運才能改變 學佛的人中有許多都想改變命運,然後通過努力念經,但念了很久,又好像覺得命運沒有改變,這是為什麼? 如果你要改變你的命運,先改變你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比如說貧窮,人為什麼會貧窮?一般人說,沒有布施。其實布施只是小方面,大方面是看你的心,你是不是富貴的心態。 如果你布施時,就想著:我很窮,希望通過布施有更多的錢。一旦你有自己很窮的觀念時,你只能感召宇宙中貧窮的氣場,你就永遠富貴不起了。貧窮的人,常覺得自己不夠,害怕財產丟失減少。所以你先要把心態富貴起來。怎麼富貴呢? 佛來到人間,就是告訴你,你也能富貴如佛,你具足佛的基因。為什麼開悟的祖師,能做出許多偉大的事業,你去看大叢林大廟,這些廟宇建設不管是財力物力,還是設計上,都需要福報和智慧去成就。祖師為什麼能做到,因為他的心很富貴,他就感召了宇宙中所有富貴的氣場。 《華嚴經》又稱為富貴的華嚴,我想每個佛弟子都要念《普賢行願品》,讓人的心富貴起來。如果你的心沒有富貴起來,你憑著自己的小聰明,是無法改變命運的。 一個人的成就,是由他的心量決定。心量來自奉獻,你慢慢去做,慢慢去奉獻,心量就大起來。剛學佛的人,不要躲起來修,要融入大集體去奉獻,跟隨善知識,你心量也就慢慢變大,命運才能改變。 凡夫和聖人有什麼區別?聖人把福報都分散到眾生身上,他身無一物,這是他心量大。凡夫剛好相反,總喜歡把好處,把物質都往自己身上堆,結果他福報就很小。 再講到一個婚姻問題。有的人動不動就提離婚,這個是很危險的,要懺悔。你離婚,不一定找到更好的。而且你一直給自己灌輸,我就是婚姻不幸福,你就會感召到所有不幸福的磁場。只能說,你生命中出現了漏洞。 實際上,一個人幸福感跟他善惡業有關。如果他善業重,幸福感就比較強。惡業重,自然就感召到活在地獄。有個人,她去做六合彩,每個月賺好幾萬,我跟她說,這個錢不能賺。多少人賭這個弄得家破了,你賺這個錢,就要背別人這個因果。反作用在你身上,你就家庭不和。她的夫妻關係確實不好。 修行一定要正,如果你不正,你念《地藏經》也改變不了命運,所以我常說,你心中正氣足,再配合念《地藏經》,效果一定很好,你如果正氣不足,邪氣盛,念經也是種種善根而已,要改變命運很難! 轉載貼文

#家常料理✨百匯煲湯✨奶素?

#家常料理✨百匯煲湯✨奶素? 觀音山蔬食館主廚提供這道超有料湯品『百匯煲湯』?,添加紅棗、蓮子、山藥等多種養生食材,以慢火煨出豐富的營養,食材精華都熬煮於湯中,長輩或小孩也能吃得更健康?。 麻油的香氣和菇類的鮮甜滋味絕配,實在是讓人喝了一碗再一碗,太滿足啦~~?趕快一起來製作這道美味營養的湯品吧! ?準備食材與佐料:(6人份) 蓮子15顆、鴻喜菇1把、栗子10粒、山藥150g、紅棗10粒、素魚豆腐8個、素牛蒡雞丁8個、薑母5片、麻油20ml、皇帝豆10個、水1000ml、味素適量、鹽適量。 ?#素食料理簡單做,開始: 1. 鴻喜菇撥開洗淨;山藥去皮洗淨切片;薑母洗淨切片;栗子去外殼,備用。 2. 鍋中加入麻油、薑,以中火爆香,再加入鴻喜菇拌炒,加入水,以中火悶煮10分鐘。 3. 加入蓮子、栗子、紅棗,再悶煮10分鐘。 4. 將山藥、素魚豆腐、素牛蒡雞丁、皇帝豆加入鍋中,再以中火悶煮10分鐘。 5. 最後加入鹽、味素調味,即可。 這道簡單又美味的料理就完成了~? ☀️特別說明: 山藥可依個人喜好切成塊狀,增加口感。 ??本食譜提供:台中 #觀音山蔬食館 主廚 嚴蓮 轉載出處: 觀音山 素食料理簡單做

檸檬皮糖

檸檬皮糖 材料 檸檬皮 二砂糖 鹽 水 做法 1.檸檬皮先以大匙的鹽,做殺青揉捏的動作 直到皮軟化為止 2.煮一鍋水,水滾后,直接倒入檸檬皮 中火煮5分鐘,倒掉水,瀝乾 3.重複煮水煮檸檬皮的動作,合計三次即可 4.起鍋,倒入煮好的檸檬皮,加入1倍等量的 二砂糖,中小火,煮開二砂,持續翻炒至 收乾為止 5.喜歡軟Q的人,糖未收乾保留一些糖汁即可 乘涼享用,喜歡起沙乾燥的口感 收汁至起沙才關火 6.待冷卻裝瓶,可當零食或緩和喉嚨不舒服 潤喉用 #全素 #夏季檸檬產季 轉載貼文

【六祖惠能大師的故事】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九,恭迎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聖誕,「一聞千悟」的禪宗六祖肉身舍利端坐了1300年。 【六祖惠能大師的故事】 像六祖惠能一樣,上上根人,不是普通根性。神秀大師跟五祖幾十年,不是上上根,跟了幾十年沒開悟。惠能大師到黃梅,跟五祖只見了兩次面,傳法給他是第三次。道場有講堂,惠能大師沒去過,有禪堂,也沒有去過,最後衣缽傳給他,沒傳給別人。初次到黃梅拜五祖,那是見面,第一次見面;分發到碓坊裡面去工作就沒見面了,一直到巡寮。實際上五祖的巡寮是專門去看他,在碓坊看他舂米,問他米熟了沒有?這話裡頭有話,別人聽不懂。他說早已經熟了,「猶欠篩在」,還沒篩,就差這道手續。這個篩是什麼?求五祖給他證明。五祖拄著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那就是告訴他,三更召見。三更,別人都睡覺了,他懂得,真能體會,三更真的到方丈室,去推門,裡頭沒有拴,打開一推就開了。五祖讓他進來之後才把門拴起來,給他講《金剛經》。當然不要用書本的,六祖不認識字,不需要用書本。講大意,我們估計頂多兩個小時,他就大徹大悟了。提出他對於自性,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用五句話來形容,「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就是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從來不染的;「本不生滅」,不生不滅;「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智慧、神通、道力、相好一樣不缺;「本無動搖」,真心、自性是不動的,不是波動現象,阿賴耶是波動現象;最後一句,「能生萬法」。五祖聽到這裡,行了,不用再講了,衣缽就給他;已經把船準備好了,送到河邊,趕快走。五祖回去就裝著身體不舒服,第二天沒有見任何人,睡了三天。三天大概走得很遠了,才告訴大家,衣缽走了。大家一發現,惠能不在了,一定是他拿走的,這才到處去追,想把衣缽搶回來。他到獵人隊躲了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淡忘了,他出來了。出來遇到印宗法師,我們相信印宗法師也不是普通人,跟他宿世有緣,來護持他的。印宗是嶺南,現在廣東這一代,南方的大善知識,名氣很高。他在講《涅槃經》,能大師坐到最後一排聽經,看到兩個和尚在爭論。因為外面旗杆上掛的幡,風吹的時候,一個說風動,一個說是幡動、不是風動。兩個人不服氣,在爭論,他到當中去調解,非常謙虛客氣,稱他們兩個仁者。仁者是對菩薩的稱呼,在佛門裡很尊敬。他說「仁者,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兩個人服了,說法服了。這一堂經講完,印宗法師下來,就找他們三個人,你們剛才在議論什麼?這三個人把事情原委一說,印宗感到非常驚訝,就想到第六代祖惠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就問他,你是不是?惠能就承認了,是的。衣缽呢?衣缽拿出來大家看。於是惠能大師就在印宗座下剃度,所以印宗是他的剃度師。印宗剃度完之後,拜他為師父,這個師父是傳法的師父,法子。他的身分一下就高起來,印宗法師拜他為師父,那還得了!水漲船高,一下就抬起來,這叫抬舉。所以以後一帆風順,靠印宗的護持。沒有這樣大的護持,他出來,要大家認識他、了解他,還要相當長一段時間。這麼快,這些我想都是佛菩薩安排的,緣成熟了,一帆風順。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八集)  【六祖惠能大師的五句話】 在中國這些成就的人,代表的人物,大家都常說,禪宗六祖惠能是個代表人物。能大師見性的時候,給老師提出的報告很重要!報告雖然不長,只有五句,可是這五句的內容,如果把它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的時候,說出他的境界。所以釋迦牟尼佛是細說,惠能大師是略說,內容完全相同,沒有兩樣。《大方廣佛華嚴經》歸納起來就是能大師講的五句話,能大師五句話展開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不增不減。能大師這五句話我們好記,要記住!第一個,「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我們今天在座的同學,我們的自性是不是清淨?是的,跟佛沒有兩樣。好像我們自己感覺得染污很嚴重?沒錯,是很嚴重,為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你有感覺,你要沒有感覺,你就清淨了。感覺是什麼?妄念!佛說得很清楚,「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成就了,你跟釋迦、跟惠能大師就完全相同,平起平坐,入一個境界。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