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淨界法師

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淨界法師 我們可以把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回憶我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我們緣的是三寶清淨的境界而修學,但是我們的心,是住在一個有相的妄想中,做一些慈善事業、護持三寶、結結緣的事。什麼叫真心?古人說:連夢都沒有夢到,不知道什麼叫真心。所以這個時候就叫做善念——有所得的善念。 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地方很重要!開始脫離妄想,脫離外境。你看有些人,他學佛以後很正常,過一段時間變得不正常。不正常就是,他不太喜歡講話,也不太喜歡外出了,他開始從有念而入於無念了。所以從假入空這一段過程,菩薩他會暫時的遠離人群。這個階段是很重要,我們一定要有時間等待菩薩,因為這是必經過程。 我講實在話,一個人沒有經過從假入空,你說你學佛的時候很快樂,中間也很快樂,後來也很快樂。不正常!不正常!怎麼會這樣子呢?除非你是再來人!你怎麼沒有經過大死一番的過程?不可能嘛!你都沒有經過脫離妄想的過程,那你是跟妄想在一起。所以大凡是修行當中,有大突破的,一定有一個不正常期,他開始不喜歡跟人家連絡了,也不喜歡講話了。這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是三年、或者是五年、或者是十年,因為他開始再面對心中妄想,開始見相離相,開始在跟它脫離。 第三,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他又重新出來面對因緣所生法。這時候又培養一個善念,但是這個善念,跟第一個善念,可不一樣——青山依舊在,夕陽已經不是昨天的夕陽。他來到人世間,利用因緣的假相廣修福德,但是他無住,不會被因緣法所傷害。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夢參老和尚) 如何正確對待境界現前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夢參老和尚) 如何正確對待境界現前 大乘經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學的經論,都要你好好地保護你這個心。 怎麼樣保護呢?等你學到論裡頭就說了。如果我們大家讀《華嚴經》的時候,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在你修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消除業障當中,有什麼方便方法,使諸菩薩能進入,能夠成就?」 文殊師利菩薩就總結四個字,「善用其心」。跟我們這講的善護其心一樣的,善護其心,就是保護你這個心,不被外頭境界把它干擾,不讓它起煩惱。 現在我們每個人檢查我們自己功力的時候,你遇到一切境界相,你煩惱不煩惱? 我們有好多道友,或者自己媽媽過世了,或者自己媽媽生病了,或者父母、家庭有什麼不如意災難事情了,找到你了,你檢驗檢驗你的本事吧!我看很多就哭哭啼啼了。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的啦,要把你的修行分給他一份,使他災難很快解除了。我們有的道友或者念念佛,或者念念經,給家裡迴向。你就盡你的力量,你只能這樣做。 你的功力不夠,求求道友,或者請請供供齋。目犍連尊者功力就不夠,他就沒辦法救他母親,佛說大眾僧清凈結夏安居自恣日,請大眾僧給他迴向。這假眾僧的力量。 如果你有這些事,你人在普壽寺,我們普壽寺里方便。不是打齋供眾的錢非要好多好多不可,若我們同學供,哪怕供一塊豆腐丟到那菜鍋裡頭,一人沾一點味道,也算消災了。量你自己的力量。你到那裡給磕個頭,請大眾師父幫著你迴向一下。 如果你自己修行好的,遇到一切障礙因緣,六親眷屬障礙因緣,那你就靜坐下來吧,或者禮個懺,或者念一部《地藏經》,或者念一部《彌陀經》,你修什麼法門就做什麼法門。這不但護自己,也護他人。 但是必須得正確對待。遇到這個逆境現前了,你又沒有善巧方便,你把你所學的完全都用不上。所謂用不上者,你不知道如何是好。你遇到這種境界相的時候,你應當心裡不要隨著境界相轉。你靜下來,各有各的業,你父母、你家庭眷屬,他有他的業,你有你的業。 我經常這樣想,我們學習,學習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去做;做的目的,做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斷煩惱,得解脫,證菩提。就是這樣子,很簡單。若沒有外頭境界相現前,你還不曉得你的功力如何;有了境界現前了,你才知道,你自己修行沒有得到利益。

【我們拜佛要怎麼拜法❓】

【我們拜佛要怎麼拜法❓】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我們每天拜佛,拜佛幹什麼?求佛菩薩加持,我不要退轉,這個要緊。佛力加持,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精進不退。如果沒有佛力,要想不退轉,不容易!世出世間一切的事業,順利或不順利,全是佛菩薩加持的。 拜佛、禮佛,這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像對佛這樣的恭敬。以誠敬心處事待人接物,這是拜佛! 我們拜佛要怎麼拜法?要會歸自性。我們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無量覺,要會歸到自性。這是從外面佛的形像啟發我們的自性覺,這是內學,內與外不二,這就相應。 我們今天學佛,不向自性裡面去求,向外面去求,就是外道。我們今天拜佛,我們拜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保佑我們,阿彌陀佛是我們心外之物,我們就是外道,附佛的外道。這個外道是當中附帶著有佛、有佛法。佛法講「外道」,不單指佛教以外的宗教,連佛教本身也包括。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   什麼是福?福不是你有多少錢,有多少房產,或者擔任多麼高的官,真正的福不是外在物質的多寡,而是內心的幸福與自在。在佛教看來,每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也是有定數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修福,一味消耗,福報殆盡,苦果就來了。   佛法就是因果,佛門裡有那麼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有福,那是前世積累的善業,今生受到善報;來生若想福報連連,就要種好今生的善因。沒有誰無緣無故受到命運的垂青,一切皆有因緣,一切自有因果。   我們常說一句話:沒有福報和智慧,再多的奔波都是苦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報的人,不用去爭去搶,該屬於人家的,跑不了。反之,不屬於自己的,強求也求不得。在生活中,我們發現,有福報的人,往往諸事比較順遂,所求所願皆得成圓滿,羨煞旁人。而沒有福報的人,往往拼命去爭,也難以有所得到。人人都想有福,不用受太多的苦、太多的累,那麼怎樣能獲得福報呢?做到以下四點!   一、心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內心煩躁、惶恐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現。有福之人,內心永遠平靜如水,不論外境如何變化,都能境隨心轉,不被外境所轉,永遠清淨、永遠解脫,這在佛門裡也可以解釋為禅定。心不安寧,有再多的錢權,住再豪華的樓房,又有什麼用呢?心不快樂,外在的物質再奢華也沒用。所以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在修心。心自在了,哪裡都是極樂世界。   二、要有智慧,遠離愚癡   智慧,反義即為愚癡。什麼是愚癡呢?就是思想不正,偏執、狹隘、無明、顛倒妄想。《華嚴經》上說,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時候曾經說過“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凡夫愚癡,被世間各種假相所迷惑,而迷失自我,失去了本來清淨的心性。《心經》中,佛告訴眾生要“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遠離愚癡,精進佛法,破迷開悟、明心見性,即為開啟智慧,增進法身慧命。   三、懂得忍辱、心量大   心量大小決定了人生苦樂。心小了,福報就薄了;心大了,路就寬了。當我們只顧自己的私欲,福報就越來越小;當我們能為別人考慮,福報就逐漸舒展開來。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不要一點兒小事就斤斤計較,計較得多了,福氣就少了。   佛門裡有首著名的“寒山問拾得”,寒山問拾得曰:世人辱我、輕我、笑我、賤我、惡我、謗我,如何處置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不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忍辱波羅蜜,便是妙中寶”,我們看彌勒佛總是歡喜自在,“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四、布施、持戒、精進、禅定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智慧)”,這是佛教六度波羅蜜,即六種修行的大智慧。剛才我們已經說了忍辱、禅定和智慧,剩下的三個我們也要學習。布施是修福的不二法門,“有捨方有得”,一次發心、一種利益。持戒,雖是對於出家僧人的要求,但是也同樣受用於在家人。萬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戒律不是束縛,而是防止我們造惡業,它是一種行為的依止。精進,即要努力上進,不可懈怠放逸自己。   以上種種都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任何祈求外在力量的加持都是妄想。自己的命運自己改,自己的福報自己修,改掉惡習,修身持戒,種好清淨善因,方是修福的良策。願大家福慧雙增、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轉載)

【奇蹟!這個人被砍三刀竟無事】

【奇蹟!這個人被砍三刀竟無事】 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禪師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訴他說:“我看你一身好像火噴,頭部好像瀝血,這是頭與身軀的災戾之氣,恐怕難逃白刃的劫難。 何況,你眼光暴躁而且眼珠外露,眉毛粗大而且逆豎,你應該好好修持戒律,化凶相為吉祥!”   三刀和尚問:“我終身守己行善,忍辱無瞠,怎麼會有殺身之禍呢?”   一行禪師答道:“不然!有些人本來沒有凶相而慘遭極刑,是因為今生自己作孽而變相。有些人尚未遭受極刑,而就先現出刑戮的相,是因為前世妄殺人命,沒有酬償而今生預現凶相。縱使奉公守法,也可能遭受無辜的刑罰與災難!”   三刀和尚問:“怎樣修持戒律,才可以免除災厄呢?”

佛典故事【受持八關齋戒,轉現世貧窮】

佛典故事【受持八關齋戒,轉現世貧窮】 釋迦牟尼佛在羅閱祇竹林精捨弘化時,當時有無數已證得道果的弟子為常隨眾。國內有一位婆羅門,貧窮睏乏,無錢又無食谷,他勤奮努力,可是衰運與禍事卻緊追不捨,他想盡一切方法,仍然衣食不足。 於是他四處問人:「現今這個世間,要怎麼做才能讓人現世就脫離窮困、有福報呢?」有些人告訴他:「你難道不知道嗎?現在大覺世尊出現於世,福度眾生,護祐利益一切眾生;若欲離苦得樂,見到佛就有機緣得度苦海。 如來有四位阿羅漢弟子,摩訶迦葉、大目犍連、舍利弗、阿那律等四位賢士,這四位尊者常行慈悲,給貧困者修福報的機會,利益苦難眾生。你若能以恭敬、深信之心,設齋食供養證得道果的賢士,今世就能滿你所願。」 婆羅門聽到很多人都這麼告訴他,他滿心歡喜,在國內四處找各種工作,換得少許財物,於是在自家準備飲食,迎請供養諸賢聖,他用心供養一整日,希望藉此齋供賢聖,能獲得脫離貧窮的現世報。供養完畢,諸位賢聖尊者勸婆羅門的妻子差摩,受持八關齋戒,差摩受戒後,諸位尊者即返回精捨。 這一天,國王瓶沙王游畢園林,在回城的路途中,看見有一人因犯王法重罪,被綁在路邊的柱子上,人犯看見瓶沙王,悲哀的乞求少許食物果腹;國王憐憫人犯,慈悲應允將給予食物,王就離去。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