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只禮拜西方三聖,夠嗎?】

【只禮拜西方三聖,夠嗎?】 大安法師開示: 信眾: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聖外,還有藥師佛和地藏菩薩等,早晚簡課,只拜西方三聖和釋迦牟尼佛,還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寶和清淨大海眾菩薩,不再另拜藥師佛和地藏菩薩可以嗎?   法師:既然在佛堂已經供了藥師佛和地藏菩薩,那麼用平等的廣大心去禮拜時,所供的佛菩薩就都拜到了,不需要分別我這一拜只是拜阿彌陀佛,那一拜只是拜藥師佛。   “華嚴十玄門”中有一個“主伴圓明具德門”。當我們標心拜某一尊佛的時候,這尊佛就為主,其他的佛菩薩為伴,為主的佛也就具足為伴的佛菩薩的功德,圓融無礙。   是故我們拜一尊佛就等於拜所有的佛,這是圓頓的義理,不要以凡夫的知見心妄生分別。

念佛如有散亂心,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念!

念佛如有散亂心,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念! 我們既聞佛法,要深信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只要念他名號,即接引我們到西方,他有這個願,我們也要有這個往生西方的願。具足信願行,隨時念佛,臨命終時,我們有正念,能念佛,阿彌陀佛即來接我們。若還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回。 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須通身放下,內外各種紛擾,都要摒棄,一心清淨稱佛名號,然後才能相應。 要能將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自自,不要有一絲疑念,其他雜念自然消除,決定會證到一心不亂。 如果你們信我的話,老實念佛,行住坐臥,不離這個,甚至在夢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號謹記在心,不為六根塵境侵擾,到了這種地步,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功夫純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念佛如有散亂心,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念,把全副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對了。

佛教故事 | 觀音到你家了,你能認出她嗎?

佛教故事 | 觀音到你家了,你能認出她嗎? 人生最大的難題,不是認清世間人心,而是認清自己。人應該依靠從自己內心生發的力量,去駕馭人生而不是攀援外境。 為見觀音尊,不孝屠兒朝南海相傳某地有一屠夫,嗜酒好鬥,不孝老母,常喝醉了酒,回家辱罵老母,甚至拳腳相向。 老婆婆常跪在菩薩像前懺悔宿業,哀求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感化忤逆兒子改惡向善。 這個惡屠夫,雖然不孝老母,可是對南海普陀山特別羨慕嚮往,一日這個屠夫發起道心來,隨著一批香客,同往南海朝山進香,一路上曉行夜宿,走馬行船,到了普陀山。

奇!眾多山神,現身向”常慧法師”學念佛

奇!眾多山神,現身向"常慧法師"學念佛 (附 淨空法師 談 常慧法師) 明續法師講於新加坡淨宗學會 常慧比丘尼是長春百國興隆寺的主持!這是她在閉關的時候發生的真實故事,以此供養大眾發真心念佛,相信佛力不可思議! 先說一下常慧法師的出家因緣!

一念大慈悲心就能感得無邊的果報,一百劫常居淨居天,高僧教你一招,輕鬆積累福報!

一念大慈悲心就能感得無邊的果報,一百劫常居淨居天,高僧教你一招,輕鬆積累福報! 佛陀在過去生中的某一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人生定律。依照這個定律,你就可以在生活中時刻積累福報資糧了。 福報從地獄到天堂 很久以前,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還是一個凡夫俗子的時候,轉生時曾經墮落到地獄。他在地獄里,和幾個眾生在一起,其中有一個叫做嘎馬日巴的,獄卒把他們兩個當做牛馬一樣奴役,要他們一起拖一輛非常龐大的馬車。因為他們兩人力量有限,力氣不夠,拖不動,獄卒就不斷用熾熱的兵器捶打他們,他們非常痛苦。 當他們被捶打時,當時的釋迦牟尼佛就想:「我們拖不動這輛車就要被捱打,與其兩個人受苦,不如所有的苦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好了!」 他就問獄卒說:「可不可以將套在嘎馬日巴脖子上的繩子,套在我的身上,讓我一個人來拖車?」獄卒一聽,認為所有人各自造的業只有各自受的道理,誰能違反這個定律呢?於是,馬上拿起鐵錘,往當時還是凡人的佛陀頭上用力一打,當場他就被打死了。

懂得因禍得福

懂得因禍得福  一粒沙子嵌入了蚌的體內,蚌無法將其排除體外,就分泌出一種半透明的物質用以療傷。經過很長時間,那粒沙子被層層包裹起來,形成一顆晶瑩璀璨的珍珠。人們珍愛的寶貝,熠熠生輝的珍珠,竟然是蚌之“病”。   仔細想想,“蚌病生珠”的事物還真是屢見不鮮。豬因病而養成硃砂,狗病而病出了狗寶,牛病而生牛黃。有時候病竟然也能“病”出好處來。   珍珠,是蚌病之後,對錯誤的補救,因禍得福,使它的生命得以在人世中綻放光彩。推而廣之,那麼人之“病”也就沒有什麼可怕,或者不可饒恕了吧。人吃五穀雜糧,哪有從不生病之理,病了,只要能及時醫治,及時補救,也許會有其他的好處呢?   據科學調查,長年不患感冒的人,得癌的概率是經常患感冒人的六倍。那是因為感冒發燒可以燒死很多病菌。感冒是小病,及時救治,不會危機生命,還能殺死形成惡病的病菌,而癌症就可怕了,一經發現,恐怕補救就來不及了,那是十有八九要人性命的。   由此看來,偶爾小病也不必大驚小怪!這就涉及到病的引申意,人不可能一輩子不犯錯誤。孟子云“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喻;徵於色,發於聲,而後作。”可見缺點錯誤,失誤及不如意總是伴隨我們生活的左右。但貴在“能改”而“後作”上。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犯錯誤,但是經過批評教育,他逐漸學會明辨是非,從稚嫩走向成熟。大人們也經常犯錯誤,一經發現,及時改正,則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智悲德育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