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化身)由上海回靈岩開示(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說)

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化身)由上海回靈岩開示(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說)——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輕視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的種種法門,無非是觀機而說,好比對症下藥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機,和這個法門不相應,修起來,是很難得益的。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斷貪瞋癡,必須惑業淨盡,方能了生脫死。或者煩惱尚有一毫未斷盡的,生死還是不能免,況全未斷者乎?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幹到徹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的,亦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成就的。無論上、中、下根,皆可修學。即煩惱惑業完全絲毫未斷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實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脫了,所以說是最超勝的。   佛在世的時候,十個人修行,就有九個可以成道。因為那時的人,天性淳厚,根機是很猛利的。到了後來,眾生的業障逐漸增加,根機也就漸漸的陋劣下來,再要和從前一樣,是不可得了。然在晉、唐時候,還有這種仗自力可以了脫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漸減少,越後越少的。到了現在,已沒有這樣的人了。如此看來,就曉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斷煩惱、了生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此時如仍不自量力,要說大話,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而去別修其他法門,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   我並非說其他的法門不好,實在是因為法門有契理不契機的,有契機不契理的。唯有這個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理機雙契,不可思議。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為適合眾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裡最下的一節。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這個蟲子,要想出來,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   豎出的,是自下至上,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節咬破了,才能夠出來。這是比修別的法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出三界的。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那蟲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證阿羅漢,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間,才能證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這才算是出三界的無學聖人。如果是鈍根的三果,還要生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至非非想處天,才能證四果。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

什麼是恆順眾生,不要錯解了恆順眾生

什麼是恆順眾生,不要錯解了恆順眾生 【1、宣化上人:恆順眾生】 「九者恆順眾生」:這「恆」當一個「常」字講,就是恆常不變;「順」就是依順,依著眾生的境界。眾生都是顛倒的,那麼你是不是恆順眾生的顛倒呢?眾生根本就沒有知識,你順著這些沒有知識的眾生,不也就走到愚痴的路上去了嗎?恆順眾生,是順著眾生的習慣,又要把他從逆流中救出來,這叫恆順。怎麼說從逆流裡頭把他救出來呢?因為眾生都是顛倒的,顛倒就是逆流。好像水往東流,你從東往西那麼擺這個船,這就叫逆流。你若是順著眾生就不能成佛,你若是想成佛就不能順眾生。普賢菩薩為什麼又要恆順眾生呢?就是要從逆流中,把眾生順過來,把他們從逆流裡邊救出來,所謂「逆凡夫六塵流,入聖人法性流」,這是恆順眾生。要不然,你順著眾生,他歡喜造業,難道你這個菩薩也要跟著造罪嗎?眾生有一種迷惑,迷惑就造業,造業就受果報。你也跟著眾生去起惑、造業、受果報?那不也就變成眾生了。 恆順眾生,是常常不厭煩地去教化眾生,令眾生反迷歸覺,離開迷途得到覺悟。所以恆順眾生也就是精進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就是不厭煩造罪的眾生。眾生造很多罪業,佛也不厭棄他,不會說:「喔,你這個眾生造這麼多罪業,我不度你啰,由著你墮地獄去!」佛沒有這個心。就是眾生造罪業,佛也對眾生有一種慈悲心、喜舍心,來度這個眾生,這是真正精進波羅蜜。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道的時候,有一生在山上修布施精進波羅蜜。有一次,下了很多天的大雪,山上一切的東西都被雪給遮蓋上。有一隻母老虎帶著小老虎,出來找吃的東西也找不著。眼看小老虎就要餓死,母老虎也餓得走不動了。釋迦牟尼佛看見了,心想:「我願把我這個身體布施給老虎吃,讓它們吃了之後,發菩提心,成無上道。」發了這個願後,他把衣服往頭上一蒙,就跳到老虎的身邊去,捨身喂老虎了。這是布施波羅蜜,也是精進波羅蜜,也是恆順眾生的一部份。佛恆順眾生是這樣的,我們恆順眾生就要把眾生度過來,不是說:「普賢菩薩說要恆順眾生,有的眾生吃迷魂藥的,我也跟著他吃一點迷魂藥;有的喝迷魂酒的,我也跟著他喝一點迷魂酒;有的做迷魂事的,我也跟著他做一點迷魂事」,這不叫恆順眾生。恆順眾生是把眾生從迷途裡邊拉出來,叫眾生來順我,來跟著我修道,這叫恆順眾生。你不要誤解了「恆順眾生」,就跟著眾生跑,跑來跑去,把家都丟了!不知道那個地方是自己的家鄉了。 【2、不要錯解了恆順眾生,請看普賢行願品怎麼說】 關於吃素有違緣的問題,有人說:「如果堅決不吃肉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恆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時,可以吃肉」。這種說法對嗎?也就是說吃素包括學佛修行有違緣有障礙,特別是遭到家人的反對時,這是何因果,如何對治? 確實各地都有很多人看過此書後開始斷肉素食,這是明白了因果佛理的自然結果。戒殺素食是對一個大乘佛弟子的基本要求,若有人說:「如果堅決不吃肉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恆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時,可以吃肉」,這種說法當然不對的。 試想一下,如果此人的父母分別是屠夫、小偷、淫女、騙子,我們是否可以說: 「如果堅決不殺生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恆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時,可以殺生」; 「如果堅決不偷盜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可以偷盜」; 「如果堅決不邪淫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可以邪淫」; 「如果堅決不妄語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可以妄語」。 這種邏輯豈非荒唐?那麼為什麼這句話錯了呢?錯就錯在錯會了「恆順眾生」的意思,普賢菩薩在《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里明確告訴我們:「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哦!我們聽了普賢菩薩的話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恆順眾生的意思並不是讓我們去隨順眾生的煩惱,跟著眾生一起做錯事,否則豈不是眾生度了我們去三惡道,而不是我們度了眾生?恆順眾生的意思是讓我們根據眾生的不同根性「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而不是恆順眾生的錯誤,這樣問題就清楚了,當我們吃素包括學佛修行有違緣有障礙,特別是遭到家人的反對時,這是我們宿世也障礙了他人的修行的緣故,我們應該痛切懺悔自己障礙他人修行的罪業,念佛誦經迴向給障礙自己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再多給他們講述學佛修行素食的好處,就是做到了「為作良醫,示其正路,為作光明,令得伏藏」,真正地恆順了眾生,這樣的話,你學佛的障礙會很快地得到消除。 轉載貼文

道證法師——沒有一個憂愁的事,沒有一個著急的事

道證法師——沒有一個憂愁的事,沒有一個著急的事 (不浪費心思在「著急」,才能盡心又盡力!) 在燕巢有一位悟光和尚尼,她曾經閉關十多年修持很好,她有兩句開示描述她的心境,非常好,簡單而且貼切,真正是信心、願力具足的寫照,她用很輕鬆自在、很溫和柔軟的聲音說:「沒有一個憂愁的事,沒有一個著急的事」,這是多麼美好的生活境界,聽了覺得身心很清涼。一個人真的相信佛力、相信自性,信心具足了,就沒有一個可憂愁的事,反正都是往生極樂,憂愁做什麼?對娑婆世界的一切,不再罣礙執著,就沒有緊張壓力,就沒有一件值得著急的事,反正一切都盡心盡力,該辦好的,自然都會辦好,著急也不會比較快,不著急也慢不了。不把心思浪費在著急,才能夠真的做到盡心又盡力,反而能夠最快、最圓滿!

佛教徒為何稱死亡為往生

佛教徒為何稱死亡為往生 佛教稱死亡為「往生」, 意指死後是有未來的,不是一無所有。 因此,面對死亡時, 不但不應恐懼,反而應是歡喜以待, 這樣的意義非常深遠,有很大的安定力量。 生命與死亡是一體的兩面, 所以生存與死亡,都是無限時空中的必然現象。 生是權利,死也是權利。生是責任,死也是責任。 活著的時候,接受它、運用它。 結束的時候,接受它、面對它。 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就要面對死亡的來臨。 沒有人知道何時會死亡, 因此只要知道它會來臨,卻不必憂慮死亡會發生, 只要是活著的一天,就珍惜生命,盡自己的責任。 人的生命,就是生與死之間的一個階段、一個過程, 在其中實踐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目標。 生命的價值,並不是由客觀的他人來評估判斷確立的, 而是自己負起責任,完成一生中必須要完成的責任, 同時盡量運用其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獻。 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 必須盡心盡力奉獻自己的能力,而不求仼何回饋, 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生命需要有個大方向,以做為自己永久的歸宿。 要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分享給他人, 把所有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 同時要不斷發願,願能夠自我成長與自我消融, 以圓融與超越的態度,做永無止盡的奉獻。 如果建立這樣的目標,不論人生是長是短, 都是極有尊嚴的。 我們現世的這個階段, 只是在無窮的、無限的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段落而已。 當一期生命的過程告一段落, 另一期的生命過程正等待著去接受。 因此,死亡不等於生命的結束,反而是新生的開始。 每一趟生命旅程, 不論所到的是什麼地方、遇到的是什麼人, 都是實踐生命目標的美好經歷。 摘自法鼓文化~生死50問

勿把福報吃沒了

勿把福報吃沒了過去曾經有位很窮的老和尚,他因為知道自己今生沒有福報,所以很希望來生能得到好的果報,但是他渾身上下一窮二白,窮得叮噹響,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布施培福的,那怎麼辦呢?於是他就想了個主意,老和尚就把自己的衣服脫得光光的,每天坐在草叢裡餵蚊子,這樣終其一生啊,不知結了多少蚊子緣,培了多少福報。等老和尚圓寂後,由於他修這種苦行的原因,他就轉生成為了。一個小國的君主,做了國王,福報來了。但是這個國王有個習氣毛病,不知道怎麼回事,他特別愛吃鴨舌,每餐都必須要吃這道萊。有一天,王宮門前突然來了一位出家人要求見國王,那個出家人還出示了一面寶鏡,說可以看到人的前世,問國王想不想看,那國王當然想看啦。於是那個出家人就運用了神通,讓國王看到了自己的前世,國王這才知道自己的前生原來也是一位出家人,還知道了自己餵蚊子的經過。而且他還看到那些蚊子有的變成了人,但絕大多數都變成了鴨子。這些蚊子轉生的鴨子一隊隊地來到王宮的御廚裡,然後一碗一碗的鴨舌就這樣端上了國王的餐桌,到最後稀稀疏疏的,已經沒有幾隻了。那個僧人就對國王說:“大王啊!剩下的鴨子還有幾隻,它們從前吸你的血,現在還你的命,等你吃完它們的時候,也就是你福報享盡的時候,你差不多該準備後事了!”那國王一看一聽,明白了因果,心裡嚇得不行,害怕極了。從此他就再也不碰鴨舌,慢慢的,其它的葷腥他了斷絕了,國王又開始很認真學起佛來。講這個故事,是希望大家記得一點,我們現在能夠胡吃海吃,這是福報沒錯,但是這個福報可不是無限量的,吃完就沒了,所以我們大家要曉得培福、惜福。轉載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來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來 來源:網路流傳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裡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裡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 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 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藥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裡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藥,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麼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 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藥鋪。 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 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 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 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 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儘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 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 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淩雲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 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 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朝裡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 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 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藥房。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讀此文帖也告訴我們:人正,心正,人善,心善,定有福報。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