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 放下修行中易犯的錯誤觀念 !! 】

【 放下修行中易犯的錯誤觀念 !! 】一、放下修行的時間,時間的長短並不代表一個人修行的成就;二、放下誦讀的經文,讀經的多少不代表一個人修行境界的高低;三、放下自以為是的修行經驗。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的數量一樣多,你所體悟的,未必別人也一定要走。就算同樣的路,因為走的人不同,感受也不會一樣。不要急於去否定別人,證明自己;四、放下別人與自己觀點不同時的爭執。無諍是真三昧,一個不能接受別人反對見解的人,永遠跨越不了“我執”的屏障;五、放下教導、幫助、度化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善緣成熟,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必生大“我慢”;六、放下所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心無所住,一切都已過去。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執著行善和功德,也是一種貪欲;七、放下與大德法師結緣的“資本”。大德的智慧和成就,並不代表你自己的境界。光環是老師的,就算你借光沾了老師的名,如果自己不認真修行,仍是自欺欺人;八、放下想讓別人認可的心。有求皆苦,心若為外物所掛礙,就有恐怖擔憂。不要事事都想讓別人認可,凡事直心而行,盡心努力,無怨無悔,隨緣自在;九、放下修行。不要認為修行就高人一等,甚至連“修行”的念頭都要放下。真正的修行是無修無證,沒有“我”在修行,沒有所修之“法”,也沒有所得之“果”。外無人,內無我,中無法,平常心是道。(轉載)

不皈依,可否一樣學佛?

不皈依,可否一樣學佛? 惟賢長老 皈指回轉,依指投靠依止。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寶的人是佛教徒或稱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學佛的人一定要皈依。只有皈依三寶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在世時就制定了這樣的規定,《阿含經》上常有「自皈依三尊」的字樣。皈依佛寶,皈依法寶,皈依僧寶,稱之為三皈依。皈依佛。什麼叫佛?梵語叫佛陀,中國叫覺者,覺悟了的聖人、聖者才叫佛。佛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森羅萬象,從本質到現象,都已經親自瞭解,親自證得,有大智慧,有大福報,有大威力,有大功德。只有佛才是苦海中的舵手、航船,在黑暗中的明燈。為什麼呢?因為他覺悟了真理,以先覺覺後覺。眾生都是佛,但是還沒有覺,從聞佛法以後,就開始走覺的道路,走這個道路是可喜的,由迷到覺。一般人都是迷,迷什麼呢?迷於因果,不懂因果,迷六塵境界,貪戀色聲香味觸法,貪戀財色名食睡,都在迷中。皈依佛以後,就開始由迷到覺,把心靈慢慢打開,就開始覺悟了。皈依法。何謂法寶?所有佛的經典、教法。這個教法一方面是明理,就是講因果、緣起性空、三法印的道理;另一方面就是講行,指導我們如何修行,如何走解脫煩惱的道路。皈依法以後,才能夠由邪轉正,不走邪路,走正路,而且掌握走正路的方法,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使自己內心的光明都能夠放射出來,看清道路,就可由惡轉善,由染轉淨。皈依僧。僧是代表佛所說法的、住持正法的團體。僧是以戒為主體,僧就要持戒,持戒就可作為一般人的師範,稱為德行。所以皈依僧,具體就是要持戒,比如說三皈五戒,你就要具體的行持,要守,以此建立德行,提高人品。這樣子才能解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偶像崇拜,而是以他為典型,以他為模範,以這個方式來影響自己,使內心覺悟、內心光明、內心恢復德行,從此走上一條光明大道。由皈依住持三寶,最終達到恢復自性三寶。住持三寶一是佛法,指佛的教法、經典;二是佛的像;三為住持的僧眾。依止這個形象,最終目的是恢復自性三寶,自性覺悟了,就恢復了自性佛;自性有智慧了,光明出現了,就恢復了自性法寶;自己的德行提高了,品質提高了,能夠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恢復了自性僧寶。(轉載)

天貝 魚香茄子

天貝 魚香茄子 天貝退冰切適口小丁 茄子切滾刀塊 當季綠竹筍煮熟 切小小丁 老虎醬+豆瓣醬+一點糖 天貝煎香起鍋 茄子小火煎熟 鍋邊下辛香料及醬料爆香 下竹筍丁,天貝丁,一些水 煮入味即可起鍋,非常下飯 轉載貼文

越分別計較,越損福報

越分別計較,越損福報 曾有位出家人對一個常跑道場的人講了一句話:「你走了很多地方,但不要迷失掉內心的那份純淨。」 確實,人走了很多地方,經歷許多事情,如果沒有內心的單純,是很苦的。好比學佛,有的人一學佛,就很積極,參加各個團體,各種活動,也接觸各種法門。當然,積極是好事,但是不要迷失掉內心的那份純淨。 很多人第一次來寺院拜佛,剛學佛時,內心對佛很恭敬。每次來都拿了香,蠟燭,水果,供菜,一大堆來供養佛菩薩,內心可有感情了。但也見過有的人,越學佛久了,內心的純淨就沒了,沒了以後,就愛比較,比較道場,比較法門,比較哪個師父,比較哪個師兄。這樣的人很可憐,那份內心的純淨沒有了。 修行要怎麼入道?道是用直心入的。直心就是無偽的心,純淨的心,而不是後天思維分別出來的。有的人接觸佛門久了,不講世俗的是非,卻講了佛門的是非,講道場的是非,講法師的是非,講師兄的是非,這就是顛倒了,越學佛,反而業障越重了。原先對佛菩薩很有感情,很有恭敬心,結果時間久了,連起碼的恭敬都沒有了。 世間人有句話,叫做「看透了」。看多了東西,不一定是好事,有時候是壞事。看多了,分別就多了。修行學佛也一樣,這個法門修修,那個法門修修。選來選去,結果沒一個法門修的成,反而修成了老油條。世間上的相親,似乎也是如此。這個人相親一下,那個相親一下,結果婚一直結不成。為什麼呢?看多了,人就會分別計較,越分別計較,越損福報,可惜啊。

廣欽老和尚;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

廣欽老和尚;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 人家侮辱我、欺負我、佔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佔我多少便宜,也不去罣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啓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罣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後終會有好處,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有兩種人念佛最老實—佛智法師

有兩種人念佛最老實佛智法師 念佛是我們的生命,那什麼是養分呢?就是法義的學習。往生靠什麼?我們的法身慧命靠什麼?靠念佛。如果不看書,不聽法,我們能夠堅持念下去嗎?就像一顆種子,如果是西瓜,種下去之後,這就是因,肯定結的是西瓜,這個沒有問題。那如果不曬太陽,不澆水,也不施肥,也不除雜草,也許最後還是死掉。 念佛的生命,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需要法義的學習作為養分。至於那些不需要法義學習,只要念佛就可以的人,除非他真的是這種根器。 能夠不學習,也能老實念佛不改變的人,印光大師說,只有兩種:「惟上智與下愚而不移。」 第一種,就是上智。 什麼是「上智」呢?就是通宗通教之人,像蕅益大師這樣的,什麼都通達了,他去念佛,就萬牛莫挽。因為他心中沒有任何疑惑,所有教理都通達了。他們的智慧達到了極限,深入經藏,明白教理,然後才來老實念佛。他們不會再去廣學多聞,不會去學大乘藏,就能老老實實念佛了。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