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功課要少而精 不間斷!

功課要少而精 不間斷! 夢參老和尚 我們初信佛的人有什麼毛病呢?太貪心。貪大,貪多。看著《普門品》,你就念《普門品》吧,一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這也好,也念﹔《金剛經》也好,也念﹔我要生極樂世界,又念《阿彌陀經》。增加得太多了,到最後,什麼都不念了,負擔不了。 要一門深入。念經的,我就念一部經﹔稱聖號的,就一個聖號。免得念了“地藏菩薩”,又念“阿彌陀佛”,念了“阿彌陀佛”,又念“地藏菩薩”,正在念當中,一會兒“阿彌陀佛”,念得很浮。你念一個就好了,功德都是一樣的,就是修你的心而已,這是修心的方法。 要這樣子堅定不移地不要退,要少,要精,不要斷。多了斷了,斷了就沒功德。而且,你修哪一法在你斷的時候,會有魔障的,那不是邪魔,是正魔,是護法來對你不客氣了,不該斷的。你要是再學起來,再懺悔,再繼續念,還可以得到加持,一樣的。 轉載

聖嚴法師:把孩子“過繼”給觀音菩薩?

聖嚴法師:把孩子“過繼”給觀音菩薩? 一位居士曾經問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後,為了使孩子平安幸福,一輩子無災無厄,即“過繼”給觀世音菩薩,讓孩子成為觀音菩薩的“契子”這樣做,究竟有沒有用?是不是一種依賴的心理?’ 又提到,自己懷兒子、女兒的時候,恆常持誦〈普門品〉,結果,朋友們見到自己的一雙小兒女,都覺得乖巧非常,超越一般孩童,那麼,是不是真與〈普門品〉、與觀世音菩薩有關呢? 將孩子過繼給神明作為‘契子’,以祈消災禳福,在中國本是由風俗習慣所形成的一種民間信仰,過繼的神只很多,濟公、媽祖、土地公、關帝君……等,並不限於觀世音菩薩,這份根植的民間信仰,與佛教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普門品〉中的確提到,欲生智慧福德之男,則常誦觀世音菩薩,即可獲得圓滿智慧之男。而且,是求男子得男子,求女子得女子,一樣相好圓滿……,因而,歷來便有‘觀音送子’的傳說。 至於,持誦〈普門品〉是不是能夠影響孩子的心性、品性?是不是具有真實的關聯?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這自信仰所產生的深厚力量,一部分來自於自我個人,也即是‘母教’、‘胎教’的部分。因為恆常持誦〈普門品〉,系念著菩薩聖號……所以念念心心,都常與菩薩的柔美、慈悲相應;這樣的心情,也自然影響了腹中的胎兒。 我個人並沒有看到經典這麼說:‘生了孩子,只要過繼給佛、給菩薩,孩子就可順利長大,擁有智慧、聰明、健康與長壽。’ 佛經中所真實說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聰明、智慧,一個人應多念觀世音菩薩,恆常薰習、修持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慈懷,常行種種福澤、布施、救苦救難的行為;那麼,自己的心便能與菩薩恆常相應,孩子也自然能夠健康、平安、智慧。它來自於兩方面的影響與結果:一種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行為’、‘意識’的力量確實影響、改變了孩子;另一則是善行感天,菩薩以及護法的善神,威德庇佑,來保護孩子,守衛孩子。 如果過繼僅僅只是一個‘名分’,將孩子過繼給觀音,而自己殺、盜、淫、妄,無所不為;孩子天天看著父母的‘范例’,行為、心態也和父母如出一轍,一樣殺盜淫妄,那麼,能夠真的健康、長壽、福慧嗎?這是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信仰,以及有問題的心態。 一類有問題的心態是:沒關系!不管我做什麼,菩薩都會保佑我!另一類有問題的心態則是,反正菩薩都會救我,我自己便不用做什麼了! 兩類心態都無涉於觀世音菩薩,而源自於一種非常基層的宗教。這樣基層的宗教又根源於更原始的依賴心態,人們在這種狀態下,將依賴所有‘有作用’的神明,而不止於觀世音菩薩。 有用嗎? 就宗教信仰的層面講,還是有用!之於父母,他們以為,孩子已經過繼給神了,神將照顧他,心裡便恍然沒有牽掛;之於孩子自身,因為知道自己是神的‘契子’,自然升起信心,之於自己的安全更不恐懼。 幼年時,鄉下的神廟中經常准備許多的鎖片、鏈子或牌子,有人來‘過繼’,則系上一枚,掛在胸前。鄉人們很是受用,以為一己的安全,全交給神明了;但是,就一個人整體的人格而言,卻是不健康、不自主的。同時,就真正的民間道德而言,失去自主的判斷、自主的能力,之於自我人格的發展,將是負面的。 觀音信仰,其根砥,不在於成為觀音的‘契子’,甚至不止於持誦觀音的聖號,更重要的是學習觀世音菩薩悲濟的精神。 轉載貼文

【 放下修行中易犯的錯誤觀念 !! 】

【 放下修行中易犯的錯誤觀念 !! 】一、放下修行的時間,時間的長短並不代表一個人修行的成就;二、放下誦讀的經文,讀經的多少不代表一個人修行境界的高低;三、放下自以為是的修行經驗。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的數量一樣多,你所體悟的,未必別人也一定要走。就算同樣的路,因為走的人不同,感受也不會一樣。不要急於去否定別人,證明自己;四、放下別人與自己觀點不同時的爭執。無諍是真三昧,一個不能接受別人反對見解的人,永遠跨越不了“我執”的屏障;五、放下教導、幫助、度化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善緣成熟,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必生大“我慢”;六、放下所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心無所住,一切都已過去。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執著行善和功德,也是一種貪欲;七、放下與大德法師結緣的“資本”。大德的智慧和成就,並不代表你自己的境界。光環是老師的,就算你借光沾了老師的名,如果自己不認真修行,仍是自欺欺人;八、放下想讓別人認可的心。有求皆苦,心若為外物所掛礙,就有恐怖擔憂。不要事事都想讓別人認可,凡事直心而行,盡心努力,無怨無悔,隨緣自在;九、放下修行。不要認為修行就高人一等,甚至連“修行”的念頭都要放下。真正的修行是無修無證,沒有“我”在修行,沒有所修之“法”,也沒有所得之“果”。外無人,內無我,中無法,平常心是道。(轉載)

[菩薩的感應無所不在]

施文塗: 自從我於民國六十四年進入軍中以後,家裏供奉的佛像,就請我母親代為燒香、供茶,並囑每天早晨供盤素菜,同時家中若買回水果,應先供佛後再食用。雖然鄉下信奉鬼神的習俗已根深蒂固,但家母一則出於愛子之心,二則出於善念的關係,故能如我所求,虔誠供奉,因此常蒙觀音菩薩於夢中教化指點,並勸她早日改素食向佛(因鄉下婦人迷信鬼神之故,殺業特重),從此,家慈每天持食早素,至今已有數年了。 數月前有一天,家母揹著噴霧器在田間噴灑農藥,因不慎而使藥水流沾於身上,當時只覺得藥水所沾到的地方,好似涼風透骨一般,但並無異樣,故就不以為意,只打算等全部工作完成後,回到家中再把它洗濯乾淨即可。過了三、四小時之後,母親回到家中又做了一些家務事,才開始洗浴。沒想到,此時漸感身體不適,但覺四肢無力,頭昏眼花,並有嘔吐現象,才知流沾在身上的農藥水,此時已深入體中開始發作。家人發現後,立刻送醫急救,才挽回了一條命。據主治醫師說,他從來沒見過農藥中毒者,具有這樣堅強的抵抗力(大約經過五個小時才發生作用),真是罕見的幸運者。 又據家母事後稱:她在噴灑農藥中毒之前兩天晚上,曾夢見自己從供奉佛像的客廳走向置放農藥的房間,當抵達門口時,突然感肢體酸痛異常,並覺得迎面好像有股很大的力量在阻擋她進入一樣,但只要退離那房門,則又感覺身體舒適如常;如此來回兩三次都是一樣。最後家母於夢中痛得叫出聲而驚醒過來。當時她認為這南柯一夢,以為或許是因操勞過度,導致虛火上升而成夢境,並不以為意。沒想到,第三天就發生了中毒事件。至此才感悟到,原來是佛菩薩事先示警於夢中,事後又蒙我佛慈悲保佑,否則農藥毒水沾身而未洗濯,豈能輕易地渡過四、五個小時之後才在家中開始發作,並為家人發覺而予送醫急救。設若當時發生在田裏,地處偏僻(離我們住家走路約半小時),人煙稀少,稻苗高長,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佛菩薩探訪錄 慈雲雜誌社輯

應該怎樣看待算命?

應該怎樣看待算命? 淨慧老和尚 問:佛教認為算命是外道,不提倡這一套,但是社會上有些算命的人算得很准,於是有人有種宿命論思想,生活態度變得很消極。我的一位朋友,她與男友本來相處得非常好,很相愛,但後來查出兩人屬相不配,不敢與其交往了。請問師父,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算命? 答:命運到底有沒有?應該說有,你過去種了惡因, 你就要感受惡果。怎樣讓這個惡因不成熟或推遲成熟,而讓善因能夠及時成熟,惡因與惡果之間並不是一個直接的關係,這中間還有一個緣,即條件。因果的成熟是要通過一定條件的推動才會變成現實。 不管善因也好,惡因也好,都是一樣,通過我們現在的努力,其目的就是要給善因的成熟創造正面的條件,給惡因的成熟創造負面的條件。用佛教術語來說,就是使善因具緣,使惡因缺緣。你做善事,就是使惡因缺緣,同時也就是使善因具緣。

《聖嚴師父-心教新釋》 [觀十二因緣]

《聖嚴師父-心教新釋》 [觀十二因緣] 觀十二因緣很重要,十二因緣本身就是苦,如果不觀十二因緣就會製造苦的原因,然後結受苦的果。如果會觀它,就可以達到滅苦的目的。這就是四聖諦中的苦集諦和苦滅諦。《阿含經》中說佛法的基本觀念是「此起故彼起」,有無明煩惱就會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的果報,在受苦報的同時,又再造業,造了業又受苦報,這就叫作生死流轉,但《阿含經》中又說「此滅故彼滅」,無明煩惱滅了,生死的苦報就不見了,因為無明煩惱滅,就不再造生死業,不造生死業,就不受生死的苦報,不受生死果報的苦,便是自在解脫的人。 觀無明 無明是煩惱的根本,一般人不知道什麼叫作煩惱,也不知道要斷除煩惱,只希望生活中沒有痛苦就好。遇到可愛的還是要貪,遇到不合意的還是要瞋。只希望不要受苦報,不願意不造惡因,不知釜底抽薪,只知揚湯止沸,這就是眾生的愚癡。 無明就是煩惱的根本,所以要觀無明,好似抓賊先抓賊頭,抓住賊頭,賊群也就會落荒而逃了。無明去掉,如同搗破了賊窩山寨,群賊也就沒有地方聚集藏身了。 無明是個假想的名詞,其實並沒有這個東西。好似一個氣球,充滿了氣,打開看,卻看不到任何東西,裡面的氣和外面的氣完全一樣,只是心有執著,用一個自私的我為範圍把它聚集起來,就有了無明的力量。當我們在執著於好、壞、我、你之時,無明好像氣體在氣球裡面一樣,沒有執著時,便像氣球的橡皮消失了,氣也在空間中消失。無明雖是假的,如果自我執著不除,無明也會如影隨形的跟著我們。 無明也是煩惱的種子,遇緣則起,不遇緣則隱伏;像各種植物的種子一樣,遇到了陽光、空氣、水、土壤、肥料等的外緣時,就會發芽,緣不具足就不發芽生長。 所以用觀的方法,使得無明沒有發芽生長的機會。當用氣球作譬喻時,就把無明當氣球來觀想;用種子作譬喻時,就把無明當種子來觀想。球是譬喻自我執著,我們便練習淡化自我乃至放下自我。種子待緣而發芽生長,是譬喻外在的種種誘因,我們便練習著拒絕那些誘因,看透那些誘因,警惕自己不要接受那些誘因的困擾。什麼是誘因?就是那些人事物,使我們產生貪欲心、瞋恨心、驕慢心、妒嫉心、懷疑心等的現象。這些外緣使我們產生我執,成為我貪、我瞋、我癡、我慢、我疑等煩惱。 只要不小心,我執的氣球立即形成,只要不小心,無明的種子就得了發芽的外緣。舉例說,貪,一定是有東西可以貪,貪吃、貪錢、貪男女愛慾,這些都是先有一個自我,再加上另外的對象,才會產生貪的事實。 我的本身是個假象,因為「我」是念念不斷的在變,而被貪、被瞋的對象,也是時時刻刻的在變動。譬如一位男子愛上了一個美女,他愛的實質上是個假東西,美女會變老,變得不可愛,而他自己本身也在變,他貪愛的念頭也在變,所以他愛的對象是假的,他自己本身也是假的,愛也是假的,執著的本身也是假的,如果認清了「緣」,就會不起煩惱,煩惱不起,無明就不存在,這就是「無無明」。 要得解脫就要不起煩惱,能夠不起煩惱,生死的苦報也就沒有著力點了。雖然為了度眾生,菩薩仍得倒駕慈航,在生死之中來來去去,因為來去自在,不以為苦,所以也不執著要斷除無明,故謂「亦無無明盡」。在《大智度論》第二十七及二十八卷也曾說到菩薩已得到無生法忍,已住不退轉地,煩惱已盡而習氣未除,乃為眾生有大慈悲而自在化身之故。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