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別人影響到我們修行了怎麼辦?

別人影響到我們修行了怎麼辦? 達真堪布 我們有時候會遇到這種情況,當自己在聽法或者在打 坐時,若有人在旁邊說話、乾活,就覺得對方影響了自己修法,障礙自己積累善根和福 德。因為心裡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就會生起嗔恨心,甚至開始吵架。其實,你聽法、打坐、修法就是為了學佛修行啊!這時你應該這樣思維:「殊勝的對境來了,我應該修安忍,不應該嗔恨。」如果這時你能修安忍,才是真正的學佛、修行,立即就能積累無量無邊的善根和 福 德 。相反,若是生起了嗔恨心,我們之前所積累的善根和 福 德 會被立即摧毀。大家要明白什麼叫做學佛,什麼叫做修行,怎樣做才能積累善根和 福 德。有的人認為:若是這個人不說話,不在旁邊干擾,我應該能入定,應該能進入狀態、進入境界……實際上,與其你那麼執著地坐著修法,還不如修一下安忍,這樣才能真正地積累善根和 福 德 ,才能改變、提高自己的境界。「他影響我修法」「他影響我打坐」「他影響我聞法」……很多矛盾都是由此而引起的。你為什麼要聞法?為什麼要打坐?就是為了學佛修行,為了積累善根和福...

拜經消業淨身心,實學真修法喜滿 地藏菩薩感應錄

拜經消業淨身心,實學真修法喜滿 地藏菩薩感應錄 每天早上,老婆早早出門買豆漿;我則起床洗漱後,進佛堂,換大悲水,供上頭天晚上准備的新鮮水果,展開《地藏菩薩本願經》,打開佛堂的射燈、日光燈及蓮花燈,再打開一盞輔燈,把所有燈都打開,整個佛堂沐浴在金黃色的一片光明中。我喜歡這樣的氛圍。 高聲念“如”,然後彎腰拜下去,雙手展開,觀想雙手接住這個大字,然後佛光從頭頂灌進來。然後再念“是”,再拜,這樣拜下去,平均下來我30天拜完一部《地藏經》。同修中有一個女孩,她的父親身體不好,她用10天給父親拜了兩部,而我是30天才拜完一部,慚愧,汗如雨下。 頭幾天開始拜時,似乎不是很情願,那是業障,等拜了幾天後就上瘾了。有一天快拜完的時候,似乎有條金龍在我家天花板上,也沒敢細看就再拜,法喜一次比一次強,一次比一次出現得早。 拜經的日子裡,出現了很多感應。比如有天拜得最多,至少拜了1600個字以上,當晚夢見自己洗一個大糞桶,很難洗,洗得不太干淨,倒掉了一大半。 拜《地藏經》的日子裡,不由自主發願:“願我畢生不邪淫,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做邪淫之事” 、“願我畢生不殺生,寧可粉身碎骨也不殺害任何一個小生靈”。 拜經以後,感覺得到自己的業障消除了不少,聽到一些類似於“某人對某女騷擾”的風流韻事,不再有興趣聽了,覺得很無聊,居然忍不住笑那種行為,覺得此類人很可笑,為什麼要做那樣的事情?呵呵。自己竟然恢復了童貞般的身體和思想。 消除業障,就和極樂世界雖遠而不隔了,再發慈悲心和菩提心也比較容易,以後修行的違緣也會比較少。以前一修行,就會有干擾,拜經以後,情況有所變化。有天總聽到有個小孩在我耳邊哭個不停,我拜經的時候做如是想“哭吧,前世我干擾你修行,現在讓我還債吧!”還債之念一生,聽此哭泣聲如同飲甘露,真是不同。 真修實修,做大改變的日子真是充實快樂。 本來還想再拜一部的,後來決定還是去打佛七吧。因為老婆要在家裡拜一部,就一個拜墊,我不能和她搶。 拜經的頭幾天,天天夢到發財,後來不求財,求消除業障,這才感應到洗糞桶那一幕。我才知道,世間修行,若無正信,求這求那,其實都是在求大糞。 一字一拜,大概有1萬3千到1萬5千拜。其實拜經是一個很快樂的過程,拜4頁是400多拜,一身汗,馬上去換干衣服,然後喝果汁。不要穿濕衣服休息。拜經以後,會感覺妄想在你思想裡很難立足,有絲毫妄想,馬上可以很容易地用佛號掃蕩掉,這和不拜之前,妄想紛飛而不覺察大不一樣。 有天上午拜了400多拜,中午去放生一些蛇,下午再拜,無比清淨,法喜充滿心胸,身心柔軟。建議同修也能發願拜《地藏經》一部到七部(淨土宗以七為圓滿之數)。 念誦或者拜《地藏經》可以快速消除業障,增加福分。放生也是實踐《地藏經》,施食也是落實《地藏經》。《地藏經》的本體是大菩提心,《地藏經》修的是“五戒十善”。有個對聯,說地藏精神: 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 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 若殺、盜、淫等習氣比較重,誦《地藏經》又因業障大而生不出恭敬心者,那麼拜《地藏經》消除業障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佛法是發心,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 拜經期間最好不要出門,最好有人護關。因為拜經功德不可思議,宿世的業障很快翻現,重報轉輕報,後報轉現報,所以要有心理准備承受這些。我們五位拜經人,就有兩位出門受了傷,其中一位扭了腰,很久都無法再拜。所以我的建議是每天拜經時,要虔誠忏悔業障,並祈求地藏菩薩的加庇護持。 若福分比較薄,身體比較差,財運也不好,頭腦也不清淨且混亂昏沉,那麼放生和拜《地藏經》無疑是消除業障,積聚福慧資糧的最好方法。 不用擔心拜《地藏經》會耽誤你念佛。這是助行。《地藏經》能使我們發菩提心,以菩提心念佛一聲,則一聲功德無量,一聲即可往生。 拜《地藏經》、念佛、放生等是行門,學習《廣論》和《入行論》是解門,都是為了得到這個珍貴的利他的菩提心,得到以後,念念和三寶相應,怎能不上品往生呢? 還可拜其它經典,我的朋友發願拜100部《佛說阿彌陀經》,不知道有沒有完成。拜自己有信心的經典,拜完以後再讀誦,恭敬心大生,信心大增。我現在覺得對《地藏經》裡的每一句話都有了無比的信心。再誦經真的和之前不一樣了。 轉載貼文

下午茶點心 ~ 酥芋條

下午茶點心 ~ 酥芋條 香香的芋頭,滿好吃。簡單又健康的小點心,肚子餓時,來一點。 -- 材料 : 芋頭。 做法 : 1. 芋頭去皮,切條後,放入清水浸泡10分鐘,瀝乾。 2.芋條再放入清水,並加入白醋浸泡10分鐘,瀝乾。 3. 芋條均勻加點油,放入氣炸鍋 140度,25分鐘。(中間翻幾次。) 4. 趁熱灑上鹽 (也可以加咖哩粉、黑胡椒、紅椒粉、巴西里...,已經有的香料都可試試)。待冷卻後,裝入密實袋。 -- 芋頭 選法: 手惦看看重量,「輕」者為佳。 -- 歡迎🎉普羅大眾😊分享食譜😋 🥦嚮應素食🥒、廣結善緣🙏🏿、減碳救地球🌎

《#農曆四月十四日》🙏恭 賀🙏💐🍑純陽呂祖仙師聖壽無疆🍑💐

《#農曆四月十四日》🙏恭 賀🙏💐🍑純陽呂祖仙師聖壽無疆🍑💐 ☯️【呂祖寶誥】☯️至心皈命禮。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化身為三教之師,掌法判五雷之令。黃粱夢覺,忘世上之功名。寶劍光騰,掃人間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無求不應。黃鵠溪頭留聖蹟,玉虛殿內煉丹砂。存芝象于丹崖,顯仙蹤於玄洞。闡法門之香火,為後嗣之梯航。大聖大慈,大仁大孝。開山啟教,靈應祖師。天雷上相,靈寶真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 🙏🙏🙏志心稱念「興行妙道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呂祖,名「巖」,又名「秀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道教全真派大宗師,#後人尊稱他為呂祖、#呂仙祖、#純陽祖師。 #呂祖為道教的八仙和全真派北五祖之一;⭕道教尊為「純陽祖師」、「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等,居演正天宮。 唐蒲州永樂縣人(今蒲板縣永樂鎮),祖「呂謂」,禮部侍郎;父「呂讓」,海州刺史。#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生。初,母就蓐時,異香滿室,天樂並奏,有白鶴自天而下,飛入賬中不見。

修行人,不觀他人之短處

修行人,不觀他人之短處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折射。佛教中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自身,依報是我們周圍的一切環境,包括山河大地和人際關係等等。依報是我們自身的業力感召來的。業力反映出我們的內心深處無始以來種子熏習的勢力,以及形成的等流習氣。這種力量牽引著我們,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外界有各種各樣的認識。我們看到他人,有時候看第一眼就覺得很順眼、很喜歡。因為一切愉悅的感覺都來源於過去生的善業,那些善業感得了快樂的果報。如果我們覺得反感、厭惡、憤怒,乃至生起各種不良情緒,那一定是過去生中的惡業所感召。 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短處,產生一種不悅意之受。 這是我們自己與煩惱相應而產生的感受。它折射出來的不僅僅是個人判斷力的高低,而是煩惱和思維角度的問題。 我們看人,往往很難看到他人的長處。剛跟人家談了三五分鐘的話,甚至只是從頭到腳掃視了人家一眼,基本上就能感覺到這個人的各種毛病、習氣以及他講話的目的所在。我們還常常驚歎自己的“識人水平”,沾沾自喜於這種情緒。覺得“我這個人法眼如矩!什麼人都能看穿!就連一個蚊子從我面前飛過,我都知道它是雄是雌!”其實這代表什麼呢?代表我們更注重對方的缺點與煩惱。也就是說,對方的缺點與煩惱和我們自己是比較相應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為什麼那些長處不容易和我們相應,卻總有這麼多短處和我們相應呢?因為我們內心煩惱熾盛。如果滿眼看到的都是不悅意,經常做種種憤怒之狀,這更多地說明自己的心性不夠調柔。 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所謂“不見他人過”,不是說眼睛裡看不見他人之過,而是說看見他人之過,並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這需要有智慧與慈悲兩種方便加以對待。用智慧分別,可以發現對方有種種缺陷,不隨他的煩惱而轉;同時用慈悲予以善意的理解乃至寬容——這個人因為缺乏智慧而充滿缺點,他是如此可悲憫!對他不是一種鄙視厭惡的態度,而是一種同情憐憫的態度,甚至是一種更加體貼照顧的態度。運用這樣的心態,就能和諧自他之間的關係,乃至和諧自己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總之,要學會用智慧去觀照,學會用慈悲去寬恕和寬容。做到這兩點,我們和人交往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宗舜法師)

倓虛大師 | 佛說一大藏教無非破執

倓虛大師 | 佛說一大藏教無非破執 問:佛教常言: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雲何破除五蘊?且佛有佛之五蘊,乃至地獄、餓鬼、畜生、亦各有五蘊,豈不互相抵觸乎? 倓虛大師答:善哉問。按古德有答者曰:破相不破法是。然以理細推之,不破法,亦不破相,而但破其執是。何則?若果破相者,何曰「是諸法空相」?又曰「諸法實相」? 佛說一大藏教,無非破執之具。若知破處即是顯處,奪處即是與處,方能入妙。蓋妙者乃現量心境,是生滅同時,來去未動,同異並立,大小互容,又豈可思量之?不信其義,以未入妙故。以言入妙,談何容易! 故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四十年後,方敢公然極唱本懷之妙法蓮華經。非法王之不能說,正確恐學法者不能聞之,若聞其前所未曾聞者,必至驚疑。驚疑則不信,不信則謗,謗則墮,墮則苦。我佛慈悲,唯恐引人墮於大坑,故不說之。 迨至機緣成熟,舍利弗殷勤三請,我佛又以行將入滅,雖不得不以無數方便、譬喻演說,而尚有五千人退席,佛不制止,免其墮落故。故曰: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蓋「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實相者,乃「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本末究竟等」。固非言詮所能顯者,故曲引之。蓋「如」者,本無不同,其「相」等則各有所異。而同與異,又不可思議。 非妙而何?按方便品,佛以「開、示、悟、入」為入妙之門。夫門猶難知,況其妙耶?故所謂開者,非有所開之處以為開,而無所不開;所謂示者,非有所示之處以為示,而無所不示;所謂悟者,非有所悟以為悟,而無所不悟;所謂入者,非有所入之處以為入,而無所不入。乃開、示、悟、入佛之本知本見是。 本知、本見者,乃不藉外境聲色等所起之知見,即真緣了,助起眾生正因佛種。故曰:「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若知、見二法,各住本位,外境聲色等法,自無遷移生滅等相。 以是推之,世間所有之法,皆常住而無生滅矣。不然,欲尋無生滅之法,及常住真心,正猶於浩浩法界中,捕風捉影而已。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