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農曆六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觀世音」又稱「觀自在」,梵語是「阿縛盧多伊伐羅(Avalokitesvara)」,意為觀照世間眾生痛苦中稱念觀音名號的悲苦之聲。「觀」為觀照之意,但不同於一般的觀察,而是以無漏(無煩惱)圓通大智來觀照。「世」並不單指人世,還包括六道,即:人、天、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音」是六道眾生遇難時念誦觀音名號的悲切之聲音。因此菩薩成了佛教大慈大悲的象徵,譽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輔佐彌陀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眾生。老和尚曾在講席中開示:「觀世音菩薩稱大慈大悲,慈悲在哪裡?救苦救難!哪些苦難?六道生死輪迴是苦難。如何幫助這些眾生,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之苦?觀音菩薩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就是觀世音菩薩徹底的大慈大悲,要懂這個道理! 我們念佛人見到觀世音菩薩,我們要把這個法門,時時刻刻,利用一切的機緣,介紹給一切眾生,介紹給你認識的人,只要能夠接受的,都要幫助他、要介紹給他,這叫大慈大悲,這就是觀世音菩薩。」 至心頂禮,彌陀化身,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成無上道,修菩薩行,往生淨土,願力宏深,普門示現,循聲救苦,隨機感赴,若有急難恐怖,但自皈命,無不解脫,萬億紫金身,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倓虛法師講述

倓虛法師講述 過去我在觀宗寺時,聞諦閒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學僧持律法師,外號人都喊他曬蠟的法師。大家知道,這個名字並不是恭維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禪堂當香燈師,每年到了六月六這天照例常住裏曬藏經,大眾也曬衣服。   時禪堂裏有位小侍者,很調皮的,見了持律法師説:“香燈師!今天六月六,大家都曬東西,你的蠟燭快長黴啦!還不拿出去曬曬嗎?”他一邊説還一邊擠眼,向在旁的人弄了個鬼臉。持律法師説:“蠟還可以曬嗎?”   侍者説:“當然!不曬不長黴嗎?”   持律法師説:“好!”他很乾脆的答應着:“我馬上就去曬!”   於是把一罈子蠟燭搬出去,一根根擺在禪堂的牆根下。約莫待了兩三個鐘頭工夫,一罈子蠟燭被炎熱的日光曬得溶化,蠟油全流在地下去了。到了快天黑的時候,他去收蠟燭,見一罈子蠟燭只剩一些挺長的蠟芯子,蠟油都淌在地下去了。   到了晚間,蠟油又都凝聚在一塊,持律法師認為凡曬蠟燭的大概都是這樣,於是把一根根的蠟芯子重新收到罈子裏,地下的一塊塊的蠟油也都用刀子起在罈子裏,弄完之後重新把罈子搬在供桌底下去。   晚上維那師讓他點燈,他很忠實的把蠟芯子拿出來套在蠟簽上,點好分送在佛桌上,並拿一塊蠟油放在下面,這時維那師很驚奇的問道:“香燈師!不是禪堂有一罈子好蠟嗎?為什麼只拿出些蠟芯子來點,那些好蠟弄哪去啦?”   “哼!今天曬蠟曬的,都曬成這樣啦!”究竟他也不知是怎麼回事,認為把蠟曬成這樣就對了。   這時維那師看到這種情形,知道他是被愚弄,心想:這人太愚痴啦!如果打他一頓香板,也太不值;而且他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只搖搖頭歎一口氣,再沒言語。   第二天維那師把他叫到跟前,當大眾面説:“持律法師!像你這麼大的智慧,在這禪堂裏當香燈參禪,太有點屈材料!”   “是嗎?”還沒等維那師把話説完,持律法師就很歡喜,很信以為真地問。   “對啦!”維那師説,“我看你這麼大的智慧,在這裏學參禪太屈材料!現在諦閒法師在温州頭陀寺講經,專門培養弘法人材、造就法師,既然你有這樣大的聰明才智,可以到他那裏學法師,將來學成之後到各地講經説法,利益人天,宏範三界。那時我去給你當維那,大家都能沾你的光。如果你在這裏長久呆下去,把你這分智慧太可惜了的。”   “好哇!”持律法師説,“維那師多慈悲!”   接着維那師又説:“凡事不宜耽誤,你今天就去吧!”   在持律法師個人,並不認為這是耍笑他、遷他的單,還當真信以為實。這時在旁的同居大眾見維那師已下了逐客令,也不好再説別的,只好附和着他的話對持律法師説:“既然你有這麼大才器智慧,不宜老空過光陰,現在維那師對你已經慈悲,你馬上就捆衣單吧!”   就這樣你也説、他也勸,相互慫恿,把持律法師説得笑咪咪的,大夥給他幫忙捆好衣單,傻呼呼地背起背架子來到頭陀寺去了。   平常頭陀寺客堂對來往禪和子一點不客氣,有一點不如法就大加呵斥!而諦閒老法師對來往禪和子或學生等很愛護,深恐有學教的人往這裏來,被客堂嚇唬一頓,不願再往這裏來,致使四方學人裹足不前。因此法師屢次到客堂裏打招呼,讓他對來往掛單僧人客氣一點,不要太過呵斥,尤其有來學教的人,更要對他們客氣點。   這次持律法師到頭陀寺來,照例要先到客堂,知客師在門簾裏見來一掛單的,粗裏粗氣,一點規矩也不懂,心裏早已膩了,等他坐下來,照例要按掛單規矩去問:“從哪裏來?”   “從金山來。”   “到哪兒去?”   “就到這裏來。”   “來常住有什麼事情?”   “哼!”持律法師又拿他那個笨重嗓音説,“我在金山時,維那師和大夥都説我智慧大,在那裏參禪屈材料,讓我到這裏來跟法師學教,將來當法師利益人天,混飯(宏範)三界。”   這時知客師點點頭,予以哂笑,沒再言語,心想:“這個半吊子二百五,不知在那裏受人愚弄,跑到這裏來。”   又想:“法師有話在先,如果有學教人來,對他客氣點,因他千里遙遠跑來學教,無論如何要把他留下。這次好容易來這麼個寶貝學教的,正巧滿他的願。”   於是先到方丈寮(諦老此時在温州頭陀寺作住持)傳稟一聲,法師説:“讓他來吧!”   知客師並沒好臉,把持律法師領去,問訊展具,頂禮三拜。   法師問他:“你想發心學教嗎?”   “對啦!”持律法師説,“我在金山時,因為曬蠟,他們説我智慧大,在那裏參禪屈材料,讓我到這裏來跟你學教當法師;將來混飯(宏範)三界,利益人天!”   法師看看他這個人,又聽他説這話,心裏早已明白,知道他是一個愚痴人,受人愚弄,但無論鈍根利根,只要發心學教就不能拒絕他。   法師對他説:“既然你願意發心學教,就不要怕吃辛苦,不要怕受罪!首先要在常住行苦行,早晚多在佛前求智慧。經典抽空慢慢學,不要着急,久而久之,法師自然學成了。”   以後,持律法師首先在那裏當圊頭(即淨頭),除糞、挑水、掃地,以後又行堂、擦桌子、洗碗,早晚在佛前拜佛,得工夫找人教給他五堂功課,一點閒空不留。   法師平常對他也很注意,等他把五堂功課學會後,又找人教給他背《楞嚴經》、《法華經》,因他平素聽《法華經》聽不懂,又教他背《法華經會義》和《楞嚴文句》。   最初時教他幾句,以後又教他幾行,所謂“鋼樑磨繡針,功到自然成”,經過十幾年的功夫,他把這些經文全都背過了,提起某一段來他都很熟悉的。以後他不但能聽經聽得懂,而且還掛副講牌替法師代大座講經,一切教理文相,像得語言三昧那麼熟悉清楚。   可是直到他代大座講經時止,他行堂的這個苦行單始終沒扔下。往往在迎請法師時找不到法師,看他還在齋堂裏扎着圍裙洗碗呢。後來法師看他已經當副講,不讓他再行堂,他堅持不許,每天仍是行完堂後再搭紅祖衣上大座講經,下大座後去鋪堂,有時法師應外埠去講經,也讓他跟着去代座。   原先在金山當維那的那位師父,還有當時弄聳他的那幾個人,聽説曬蠟的法師已竟能開大座講經,心裏都很慚愧,歎為不如,以後還跟他去請教,相見赧然。果然持律法師講經時,那位維那師又屈駕給他當維那,愚弄他的人也列座聽經。總算他們的話都沒落空,到後來都兑現了。   起初他去跟諦老求學時才三十幾,直到他五十幾歲時,諦老應南京毗盧寺講《法華經》,他隨從去代座,不幸他就在這裏圓寂了,臨終時預知時至,種種祥瑞。他圓寂之後,諦老非常難過,深為惋惜!   大家請想:他是一位極愚痴的人,人都以曬蠟法師稱呼他、耍笑他。可是他在幾十年光陰裏,對學教、對修行都能獲得了成功。縱然沒證得涅槃極果,最低限度他是往生西方了。這原因就是他有恆心,有行力,能吃苦,看得破,放得下!   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勤苦就是人生的美德!現在諸位的聰明才智大概都比持律法師強多少倍,如果能發心在“行”上多加註意,無論世出世間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當代大德如印光老法師、諦閒老法師、弘一律師、虛雲老和尚等,莫不言顧其行,以躬行實踐而成功!   (摘錄自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 圖片倓虛法師

居士: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業障嗎?不是至心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麼?念佛再加上拜八十八佛,不是顯得有些信心不足?還是念佛忏悔不及拜八十八佛?

居士: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業障嗎?不是至心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麼?念佛再加上拜八十八佛,不是顯得有些信心不足?還是念佛忏悔不及拜八十八佛? 大安法師: 這問題,不要非得搞得格格不入。眾生有不同的根機,不同的好樂。你如果對這句名號有決定的信心,當然你也就認為我拜阿彌陀佛就具足拜八十八佛所有的功德,乃至於拜一切佛的功德。一佛即一切佛。但是可能有些人對拜八十八佛很好樂,他可能以前拜過八十八佛,一聽就很歡喜,他願意去做。如果是這樣,你就不要去反對他。為什麼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因為眾生根機不同嘛。你不能用一種根機去要求一切。把它圓融地去理解,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他愛拜八十八佛,你也隨喜贊歎。但是你也不要非得跟他一樣。你就拜你的阿彌陀佛,他拜他的八十八佛,這樣就可以。不要非得分個高下。是不是念阿彌陀佛就不如拜八十八佛,或者拜八十八佛就不如念阿彌陀佛?至誠心地去做,功德和你的發心是一樣。從淨土法門專修來看,我們還是要倡導,專念阿彌陀佛,專拜阿彌陀佛,這樣最優、最佳。

印光法師: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

印光法師: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 文鈔原文:老人當以念佛為正行。寫經要志誠恭敬,一筆不苟。又須過細校對,不令有錯。若或有錯,當另寫。不可剜補,以免久則糨性退而落脫也。寫一句,校一句。寫一行,校一行。一頁寫完,通頁再詳校二三次,方可無錯。若錯不願寫全頁,則將錯字點一筆,即寫正字於其旁。千萬不可剜補。汝之字,不甚好,不必又寫華嚴。以字不甚好,後來人不甚注重,還是一心念佛好。若念佛有妄想,當用心聽。字字句句,都要聽得明白。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久而久之,心自歸一。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印光法師文鈔》• 復方聖照居士書二 白話譯文:老人應當以念佛為正行。寫經要志誠恭敬,一筆不苟。又必須仔細校對,不令有錯。如果有錯,應當另外再寫。不可剜字補寫,以免時間久了,粘性退失而落脫。寫一句,校對一句。寫一行,校對一行。一頁寫完,整頁再詳細校對二、三次,方才可以無錯。如果錯了,不願意重寫整頁,就將錯字點上一筆,將正確的字寫在錯字旁邊。千萬不可以剜字補寫。你的字,不是很好,不必又寫《華嚴經》。因為字寫的不是很好,後人不是很注重,還是一心念佛好。如果念佛有妄想,應當用心聽。字字句句,都要聽得明白。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久而久之,心自然歸一。《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就是攝耳諦聽的方法。應當依照這個方法來念,就不至於仍舊妄想紛飛了。——如誠法師譯

【令人醒悟的一段話】

【令人醒悟的一段話】 命裡一尺,難求一丈,是你的,不需要爭,不是你的,沒必要爭。上天自會給你最好的安排,既來之,則安之。 百年之後都是雲煙,生帶不來,死帶不走。有錢,生活好一點,沒錢,日子差一點,只要食能飽,衣遮體就行。 人和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你做你的貴人,我當我的百姓,反正最後都得歸為泥土。別管身份如何,地位怎樣,不攀,不比,活得開心才是第一。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選擇你愛的,愛你所選的。兩個人互相包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到優點,忽視缺點,才能攜手到老,相伴一生。 幸福不是別人嘴裡說的,而是自己親身去感受的。家庭溫馨和睦就是幸福,家人平平安安就是幸福。

臨命終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 你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

臨命終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 你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 淨界法師 幾年前,我有一個俗家的親戚,是一個女眾居士。她學佛是很精進,她也學過《楞嚴經》,學過淨土宗,學過唯識。她後來得癌症,得了癌症以後她更精進,她每天聽經、拜佛,因為她那個時候已經退休了。後來到癌末的時候,我就去看她,我跟她聊。跟她聊的時候,我發覺她心中有罣礙,因為畢竟她在世間上有一點成就,也有點福報,有些因緣是放不下。 談完以後過了幾天,有一天我就覺得,我應該再找她談一談。有一天早上我就找她談,我跟她講一個偈頌。我說:「生本無可戀,死亦何須厭。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 我先跟她講因緣法,就是癌末當然面對的是死亡,然後面對一個不可知的未來,所以一般人都是貪生怕死了。說實在的,不管你今生活得快不快樂,我們還是不願意死亡。但是你要破她這種對今生的愛取,你要跟她講說,其實生命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快樂,人生本來是來還債的,一片苦 海,所以「生本無可戀」。死亡,你只要不貪生,你對死亡就不需要害怕。這是一種對立的。因為我們會假設認為今生是快樂的,所以我們不想 去面對來生。你怎麼知道來生不會比今生更快樂呢?你一個破舊的房子可能會面對來生變得更好的房子,所以「生本無可戀,死亦何須厭」。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