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環境也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儘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 把你的服務對象看成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做眾生的公僕,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凈土,就是你的寂靜處。要把你的凈土打掃的乾乾淨淨,布置的清凈莊嚴,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都是你的父母眾生、兒女眾生,都是你的金剛道友,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不要傷害他們,怨恨他們。 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人生就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裡有真的夫妻?哪裡有真的兒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 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多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當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誠意地去做,別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 當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認真學,堅持修,好好學,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夠解脫。 「轉載文章」

【閻羅王的三封信】

【閻羅王的三封信】 兩位老朋友,十幾年沒見面, 有一次遇到,暢談好久, 最後甲對乙說: 「我們這個年紀應該要信佛了。」 乙一聽:「信佛當然好, 可是我們才五十歲, 還有好多事要做, 怎能跑去學佛呢?」 甲說:「我們這年紀信佛已經遲了, 不是老了才要學佛, 你我好友一場,我覺得佛法好才勸你。」 乙說:「過幾年再說吧!我的父母死了, 屍骨還沒有入土,兒女都還沒成婚, 責任未了,而且家產還沒有分配。 等我把這事辦好了,再學佛不遲!」 甲說:「我也是父母未入土, 兒女尚未婚嫁,財產也沒有分配, 我一樣學佛啊!還要等什麼呢? 學佛要趁早啊!」 乙說:「像你那樣學佛不會徹底, 讓我將事情安排好,才能一心一意, 沒有後顧之憂。」乙很堅持。 沒過幾天,乙的兒子跑來找甲說他爸爸死了, 交代他找這位老友幫忙後事。 一到朋友家,看到這位老朋友,兩腿伸直, 眼睛瞪大,感慨得說了四句偈: 「我的老友名阿牛,勸君學佛說三頭; 可憐三頭事未了,閻王已來把命勾。」 乙死後靈魂來到陰曹地府, 見到閻羅王很幽怨地說: 「閻羅王啊!你這麼急著把我找來, 我還有事情未了呢!你應該事先通知我, 我好把事情辦好啊!」 閻羅王一聽,罵乙說: 「你在世間日子過得不錯, 卻不懂得把握機會,親近佛法。 如果你知道要行善布施,好好的修行, 也不至於造作那麼多的惡業, 墮落到地獄裡來。 再說,我早已通知你, 老早就寄了三封信給你!」 乙:「三封信?什麼時候? 為什麼我沒有收到?」 閻王嚴厲地說:「我沒有寄信給你? 我問你,你的假牙什麼時候裝的?」 乙:「我四十歲時裝假牙。」 閻王:「對,當你的牙齒開始鬆動脫落, 而必須戴假牙時,我就已經寄信給你!」 乙:「這就是第一封信啊?那第二封信呢?」 閻王:「你過了四十歲眼睛開始模糊, 戴起老花眼鏡,這是我寫給你的第二封信。」 乙:「那第三封信呢?」 閻王問他:「看你頭髮都白了,今年幾歲啊?」 乙:「五十二歲!」 閻王:「這就是給你的第三封信! 你的頭髮一根一根的白了, 就應該有所警覺,是我寫信在通知你。」 這時旁邊一個年輕的靈魂,聽完閻羅王的話, 抗議道:「閻羅王您不公平, 您給這個老人寫了這麼多信, 我卻沒有收到半封。 而且我的牙齒既不鬆動不掉落, 也沒戴老花眼鏡,頭髮一點都不斑白, 我還年輕,為什麼把我捉來?」 閻羅王笑一笑說:「我當然有寫信給你!」 年輕人吃了一驚,問:「什麼時候寫信給我?」 閻羅王說:「你鄰居的小孩被水淹死的時候。 年紀比你小的人都會死,你年紀比他還大, 怎麼會不死?我寫了信給你,只是你不會看, 不解其意而已。」 轉載貼文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和我們是兄弟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和我們是兄弟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意思呢?「觀」是觀察世間所有的聲音。觀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眾生的心,看哪一位眾生的心沒有妄想。空了,就得到開悟。所以說「十方同聚會,皆共學無為。」十方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共同修無為法。 念觀世音菩薩,也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這種無為法,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你,彼此互念。就好像你想你的親戚,你的親戚也想念你。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就是法眷屬,法親戚。從什麼地方說起呢?從阿彌陀佛那兒論起。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觀音菩薩的師父。觀世音菩薩是幫助阿彌陀佛弘揚淨土法門的助手。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就是法兄弟。觀音菩薩是還沒有生到極樂世界眾生的哥哥,而眾生是弟弟。如此說來,我們是很近的親戚,所以我們想念親兄弟,親兄弟也想念我們。我們是觀音菩薩的弟弟,觀音菩薩是我們的哥哥。有人說:「觀世音菩薩怎麼會是我們的哥哥?那我們不是太高攀了?」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拿我們當弟弟看待,也拿所有眾生當弟弟看待。不然的話,他為什麼要尋聲救苦?為什麼眾生有困難,他要幫助呢?因為他看一切眾生,有如手足一樣,是他的骨肉。所以他才不怕一切艱難困苦,而救度娑婆世界的受苦眾生。所以各位不要忘了自己的法兄弟。我們念一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我們。我們叫一聲「觀世音菩薩」,裡面包含的就是哥哥。觀世音菩薩就叫一聲我們這些未來的菩薩,未來佛小弟弟。你要是能這樣看觀世音菩薩,更應誠心,更應該親切地念自己的法兄弟,不要空過。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低著頭念,要抬起頭來,表示一種勇猛精進的精神,不要現出頹喪不振的樣子。觀世音菩薩看你這麼有精神,便即刻對你說:「快拉著我的手!」然後和你一起走向極樂世界。 又有人在打妄想:「觀世音菩薩怎麼一天到晚看看看?為什麼我就不可以看?」你的看和觀世音的看,有所不同。觀世音菩薩是看裡邊,你是看外邊。觀世音菩薩是看自性,他的自性和每位眾生都有電波。哪個眾生在打什麼妄想,他都知道。他是往裡看他的電波,和你看的不同。因為有的眾生離他很遠,雖然他有千手千眼,但要看無量的眾生,也是不夠用,也看不過來。所以他要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看看自性的眾生,哪一個正在受什麼樣的苦?他就去救度這個眾生。可是你是向外看,把自己根本的智慧都忘了。所以你這個看,和他那個看,是不同的。還有人又打一個妄想:「法師啊!您講這個開示,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為什麼我不相信呢?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是兄弟,可是觀世音菩薩是聖人,我們是凡夫。凡夫怎能和聖人稱兄道弟呢?這不合乎邏輯學,所以我不相信。」好!你不相信,你講的也是有道理,可是你這個道理,是屬於凡夫的知見。因為你沒有深入經藏,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如海。 《華嚴經》上說:「菩薩作是念。我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兄弟,互為父母,互為姊妹,互為夫婦。」你說你不相信,這是因為你不明白《華嚴經》的道理。再者,不但菩薩看我們是眾生;成佛之後,他看眾生,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既然佛看眾生都是父母親,那麼我說觀世音菩薩看眾生是兄弟、是姊妹,這又有什麼不合理呢?你說你不相信,是因為你沒有這種智慧,沒有知識。要不然,就是你所見太少了,所以才變得那麼愚癡。我講什麼,你都不相信。佛為什麼要度眾生?因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輪迴中受苦,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度眾生,希望他的父母離苦得樂。

越不願意、越討厭的事情,就越碰到,為什麼呢?

越不願意、越討厭的事情,就越碰到,為什麼呢? 怨憎會苦 ◎ 宣化上人《法華經普門品淺釋》 生老病死,這是四苦,再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有的人說,這個愛有這麼樣多苦,我就不愛了,這回我就憎!憎,就是不愛,就是有一種怨恨心,有一種仇視的心,對任何的事物也都不愛了。這又弄錯了! 說愛是有苦,不愛呢?也一樣有苦,這有怨憎會苦——怨是怨恨,憎是憎惡。我在這個場合里,對這個場合的人都很討厭、很憎,對任何人也沒有緣,覺得人人都不好;所以誰我也不愛,也不愛人,也不愛狗,也不愛貓,什麼都討厭,見到什麼就發脾氣。

佛陀是創世主嗎?

佛陀是創世主嗎? 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 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的能否得度,尚須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 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為但眾生痛苦診斷處方,服他的藥,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藥,佛陀也是愛莫能助。 佛陀是最好的嚮導,能給眾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的引導,必定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 因此,佛陀不以創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眾們僅對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夠實踐佛的言教,就等於見佛敬佛,否則,雖然覲見了當時的佛陀,也等於沒有見佛。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我們修行人平時努力行善,認真修福,這個福修了做什麼用?幫助自己往生。往生也要靠福報,經論裡常說:「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就是大福報。 學佛人平時修一切善法,絕對不求現在的善果,不求這個福,修福不願意享受這個福報,願意在什麼時候享?留到臨命終時享。為什麼?臨命終時不生病,神智清楚,正念分明,佛號念得清清楚楚,這是大福報。 南無阿彌陀佛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