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 椰香綠豆糕 》

《 椰香綠豆糕 》 材 料:鮮奶 950c.c.、糖 140克、椰奶 400c.c.、玉米粉 95克、吉利T 20克、熟綠豆 150克、椰子粉適量 作 法:1.鮮奶分成兩份後,加糖拌勻備用。2.椰奶、吉利T、玉米粉攪拌均勻後,分成兩份備用。3.鍋中先倒入一份鮮奶,煮滾後,加入一份椰奶,並拌煮至鍋邊冒泡後關火,起鍋倒入模型中。4.將另一份牛奶倒入鍋中,煮滾後,加入熟綠豆和椰奶,拌煮至冒泡後熄火,接著,倒入剛剛的模型中,待靜置冷卻,切塊撒上椰子粉即可。

【飯可以多吃;願不能亂發!】

【飯可以多吃;願不能亂發!】 有的人遇到人生的災難、低潮、生病,就會對上天、神發願,要做什麼好事,上天聽到他發的善願,幫忙撥轉了! 但,發願的人,卻空口說白話,把對神明的承諾,當作兒戲一場,飯可以多吃,願不能亂發。 對神的承諾,要去做,神明,因為人發的善願幫助,而改善發願的人,目前瓶頸,沒有照對神承諾做,所賜予好運、福氣,最後也是會離開。 ~下文濟公老師慈悲開示~ 求道的時候,立的十條大愿,是要你們發愿力,有真正去了愿的功德,來抵爾等業力。

古代高僧淨土感應事跡

古代高僧淨土感應事跡 淨土宗對佛教其它宗派影響很深,一直受到歷代高僧的推崇,無論修習哪一宗派,最終皆導歸淨土。古往今來,許多高僧外現修習他宗,或潛心修行淨土法門,終歸淨土的顯現。本文簡要介紹幾則事跡與現代修學人共勉。東晉·慧虔法師:力行淨業,觀音接引東晉時代,慧虔法師俗姓皇甫,北方人。少年出家,持守戒律,操行高潔,隱居廬山十餘年。不論在家還是出家眾,皆非常仰慕慧虔法師的道風。當時,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正在翻譯各種經典,慧虔大力向信徒宣揚佛法教義。同時,慧遠大師在廬山弘揚淨土法門,慧虔法師遊歷吳越等地,弘揚淨土法門。法師於晉義熙初年來到山陰嘉祥寺,身體力行地實踐淨土宗,發現一本新的經典,他便書寫講說,弘法近五年。忽然一天,他得重病臥床不起,自知不久於人世,虔誠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另一寺院一位名淨嚴的比丘尼,夜晚夢見觀世音從西郭門進入,法相莊嚴,光彩照耀日月,所飾幢幡華蓋都以七寶莊嚴。淨嚴比丘尼馬上作禮問道:「不知大士現去何處?」菩薩回答說:「到嘉祥寺迎接慧虔法師。」慧虔法師雖然病入膏肓,但神色平靜如同往日。侍者在他身旁聞到奇異的香味,很久才消散。慧虔自知命終,看到瑞相,道俗之人皆贊嘆不已。 劉宋·曇鑒法師:諸善回向西方,定中得見彌陀劉宋高僧曇鑒俗姓趙,河北冀州人。少年出家,奉事竺道祖為師,飲食清簡、粗布為衣,奉行戒律、精進勤苦。他從荊州起步,游化諸方,弘揚佛法,最後止住於江陵辛寺長達四十多年。曇鑒將平生絲毫善行,全部回向西方,誓願往生淨土,親見阿彌陀佛。有一天,他在定境中見到阿彌陀佛,以淨水灑在他臉上說:「洗滌你的塵垢,清淨你的心念,使你的身口之業,皆得莊嚴清淨。」又從瓶中生出一枝蓮華,授予曇鑒。曇鑒從定境出來,即囑付後事,勸勉寺院僧眾世間無常之事。夜深之後,眾僧都回房休息,曇鑒仍然獨自步行在迴廊之下,一直念佛念到五更,聲音反而更加高亢響亮。至天亮,弟子們依照慣例,向師父請安問訊,見師父在原地趺坐不動,靠近仔細一看,原來他已經往生了。 劉宋·慧通法師:彌陀放大光明,念佛安然往生劉宋高僧慧通,關中人(今陝西一帶),少年在長安太后寺出家,飲食清簡、奉持咒語,常誦《增一阿含經》。依止甘肅涼州慧紹禪師,咨問受持禪定行法,對法門中的止觀行法多留意修習,平時常常祈願歸心極樂淨土。一天,法師稍有疾病,在禪定中見有一個人前來,其形體相貌非常端正莊嚴,告訴慧通說:「良時到了!」過一會兒,見到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耀顯赫。慧通從禪定中起,將全部事相告知同參道友,說完便念佛往生,異香瀰漫三日才消散。 齊·曇宏法師:燃身供佛,乘鹿西歸齊高僧曇宏是黃龍人(今吉林),年少即嚴修戒行,專精律部典籍,向南遊行至交趾一帶(今越南北部),持誦《觀無量壽佛經》不計其數。劉宋武帝永初年間(420-422),他游化廣東番禺的止台寺,日課《無量壽佛經》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誓願歸心極樂淨土。劉宋孝武帝孝建二年(455),他到山上聚集木材自焚,弟子們知道後趕緊把他抱回來,半身已經潰爛。經過一個多月,身體稍微痊癒,他再次入山燒身,弟子們知道後又追趕去搶救,但已經命終。弟子們就添加木材助火焚化,直到第二日天亮火勢才燒盡。村裡的居民當日都見到曇宏身黃金色,騎著一隻金鹿向西方急速地奔行而去,僧俗二眾才知道曇宏一生修持神異叵測。 齊·慧進法師:法華百部,行滿歸西齊慧進法師俗姓姚,浙江吳興人,少年放縱性情行俠仗義,到了四十歲忽然心中有所了悟,自我覺醒,即出家修行,依止京城高座寺,飲食粗簡、衣著樸素,持誦《法華經》。由於過度用心,操勞苦行,每當執起經卷誦經時就生病,他發願造《法華經》一百部,以懺悔往昔所作的業障,募集信心人士佈施,造《法華經》滿一百部,疾病痊癒,從此,慧進法師對自身操守更加嚴格,將一切福德善業回嚮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有一日,他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你的行願已經圓滿,必定得生西方淨土!」齊武帝永明三年(485),無疾而終,時年八十五歲。

《了凡四訓》最為核心的30句精華語錄

《了凡四訓》最為核心的30句精華語錄 1、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 2、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3、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笃,幾曾加纖毫意思。 4、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5、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熟為夭?熟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生死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6、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做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做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窭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7、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8、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福禍,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9、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10、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11、行有不得,皆己德之未修,感未至也。 12、發願改過,明需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忏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13、天地鬼神之福善淫禍,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 14、凡欲積善,決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辨。 15、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 16、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現行雖善,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 17、又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镒,福不滿也。 18、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捨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19、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20、君子所存之心,只是愛人敬人之心。蓋人有親疏貴賤,有智愚賢不肖;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即是通聖賢之志。何者?聖賢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愛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為聖賢而安之也。 21、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22、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奉事。 23、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 24、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25、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 26、福有福始,禍有禍先,此心果謙,天必相之。 27、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 28、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 29、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30、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轉載貼文

契理契機,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

契理契機,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宏海法師 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想給大家講一個主題,叫做契理契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因材施教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當時釋迦牟尼佛有兩大弟子,一個是舍利弗,一個是目犍連。當然身為佛陀的弟子,他們也有自己的法緣。也會結一些收一些弟子,結一些法緣去教化,當時目犍連收了兩個弟子,每天教導他們,讓他們禪修。但是他教化這兩個弟子,效果不是很好。有一次舍利弗就去問他,說你收了這兩個弟子,教化的怎麼樣啊,效果怎樣,能證到聖法了嗎?就是有沒有開悟。目犍連就說,這兩個弟子呀,不得力,就是到現在,一直教化效果不好,既沒有開悟,也沒有見道。 後來舍利弗就給他出主意,說問一下,他們原來是干什麼的。目犍連說,原來一個是浣衣人家出身,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開洗衣店的。另外一個是冶金師,就是家裡是金匠。這麼兩戶人家出來的兩個出家弟子。那舍利弗就問說,那你教他們怎麼修禪呢?這個目犍連就說,他讓這個冶金師家出來的,修不淨觀,讓這個洗衣店家出來的,修數息觀。數息觀就是一種禪修的方法,數自己的呼吸,把心安住下來,盡量不散亂。當時這個舍利弗就說了,說你這個教化,教化錯了。也就是說沒有針對他的根基,而進行教化。 為什麼這麼說呢?舍利弗說,這個冶金師家裡的人的這個小孩兒呢,出來他從小就拉風箱,所以你應當教他數息觀。那麼他長期肺活量大,呼吸粗重,教他數息觀呢,自然就能安住在禪法上。說這個洗衣店人家出來的呢,他老到河邊去見這個清澈的水,所以你應當教他修不淨觀,對治自己身心的內觀不淨,膿血的這種污染等等,他速度快。所以當時這個目犍連,聽了舍利弗這麼給他一講以後呢,果不其然,回去把教他們兩個的法門呢,調換了一下,效果就非常好了。最後他們就通過這樣的一種內觀,還都證到了阿羅漢果。

應該怎樣看待算命?

應該怎樣看待算命? 淨慧老和尚 問:佛教認為算命是外道,不提倡這一套,但是社會上有些算命的人算得很准,於是有人有種宿命論思想,生活態度變得很消極。我的一位朋友,她與男友本來相處得非常好,很相愛,但後來查出兩人屬相不配,不敢與其交往了。請問師父,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算命? 答:命運到底有沒有?應該說有,你過去種了惡因, 你就要感受惡果。怎樣讓這個惡因不成熟或推遲成熟,而讓善因能夠及時成熟,惡因與惡果之間並不是一個直接的關係,這中間還有一個緣,即條件。因果的成熟是要通過一定條件的推動才會變成現實。 不管善因也好,惡因也好,都是一樣,通過我們現在的努力,其目的就是要給善因的成熟創造正面的條件,給惡因的成熟創造負面的條件。用佛教術語來說,就是使善因具緣,使惡因缺緣。你做善事,就是使惡因缺緣,同時也就是使善因具緣。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