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袁了凡 持〈準提咒〉改變命運】

【袁了凡 持〈準提咒〉改變命運】 ■文/釋演曉 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具名的善書《了凡四訓》,是明末思想家袁了凡(1533~1606年)晚年寫給兒子的四篇家訓。原名「袁黃」的袁了凡,原本接受了自己「短命無子」的命數,但後來接觸雲谷禪師信奉佛教後,積極修善持咒,命運也從此改變。 在此之前,孔老人以邵子《皇極經世》算命推測他的運程,有功名能做到知縣,但命中無子,53歲壽終,結果都一一應驗,因此他灰心喪志,甘服於宿命,對人生再無積極進取,因為他認為人的一生皆已命定,任何作為皆無意義,直到在南京棲霞山遇到雲谷禪師,才翻轉觀念。根據《四訓》的記載,禪師教予他「積善立命」之道,用佛教善自獲福、惡自受殃的因果思想、儒家的修善立命觀念,開導他掌握自身的命運,放棄傳統的宿命觀,並授予改命之法。 雲谷禪師告誡他,要以積極的道德行為求得立命之道,先天的命運可由後天的修善加以改變,並交給袁了凡修行方便法門,其一為《功過格》功過相抵,把每日所做之事按其善惡增減計數,是一種道德自律工具;二是持〈準提咒〉安住正念、保持正知、虔心修行。《了凡四訓.立命之學》云:「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淨空法師指出,這是雲谷禪師教袁了凡「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的修行方法。 袁了凡通過親身踐行,扭轉命運,不僅仕途順遂,未於53歲壽終,且生下兒子,並於69歲那年寫下《了凡四訓》,徹底打破了孔老人的占算預測。此外,他也催生及倡議《嘉興大藏經》在版式方面捨棄傳統的「梵筴本」,改用「方冊本」的版面革新,對佛教做出了不少貢獻。

2622字咒中之王,僅佩戴也具有殊勝功德!

2622字咒中之王,僅佩戴也具有殊勝功德! 佛教的佛咒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莫如大悲咒、楞嚴咒、十小咒等。而楞嚴咒是佛教之中最重要、篇幅最長的佛咒(2622字),乃是咒中之王,在佛教之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楞嚴咒又稱為白傘蓋咒、如來藏心咒,總共分為五部,代表了五方。因為楞嚴咒的威力可以覆蓋一切,故稱之為「傘蓋」,關乎整個佛教之興衰。 楞嚴咒是佛陀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之中宣說的。當時阿難尊者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惑,在阿難尊者的戒體將破壞之時,佛陀命令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去破除邪咒,阿難尊者才免於此災。因此,楞嚴咒可謂《楞嚴經》的主體,若是沒有楞嚴咒的因緣,也就不會有《楞嚴經》出現。 楞嚴咒的全稱為「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大佛頂首」是指佛的頭頂,佛頂至高無上,意為楞嚴咒至高無上。「神」則表明楞嚴咒具有不可思議之神力。 此咒能使怨敵自行退避,天魔外道悉皆降伏,並催毀一切禁咒,除壽限已到,雖長壽佛不能輓回者外,凡持此咒可除危害,又牢獄枷鎖所不能侵。魂夢不安,見聞不祥,魍魎精魅,均可潛消,刀兵水火星變飢饉之災、瘋魔、驚風、劇毒寶毒之症,以及八萬四千種災難,定能得日月星斗歡喜擁護,而降吉祥。不行梵行亦成梵行、不清淨亦成清淨、不持齋戒亦成齋戒,求子求女,一切如意。若能書寫、受持、誦讀、或供養、佩帶,命終不墮六道,往生極樂世界。(轉載)

觀音菩薩 | 觀音菩薩實是古佛再來

觀音菩薩 | 觀音菩薩實是古佛再來 ■ 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阿難尊者曾向釋迦牟尼佛問觀世音菩薩的來歷:佛言:「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撚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 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的「師生」緣佛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對阿難說:我念往昔時,觀自在菩薩於我前成佛,號曰正法明,十號具足。我於彼時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十方如來皆由觀自在教化之力故,於妙國土得無上道轉妙法輪。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就已成佛,是「十號具足」的佛。所謂十號具足是說修行圓滿,也具備了佛所有的十種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觀世音菩薩曾經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但為了助佛弘化,觀世音菩薩又「倒駕慈航」,隨順應化再來,輔佐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五濁惡世,弘揚佛教,濟度眾生。 ■ 佛陀在《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對除蓋障菩薩講述一個蒙觀音菩薩救度的經歷: 過去,我(釋迦牟尼佛)為大商主時,與五百商人欲前往師子國中,以各種車乘、駱駝、牛只等,換取財寶,船到師子國附近後,其國中有五百羅剎女,忽然變化發起劇暴大風,鼓起大浪,讓商人的船都毀壞了。這時,五百個商人都漂墮海中,抱著浮物,才能活著,漂到岸上。

佛教故事 :悟達國師的人面瘡

佛教故事 :悟達國師的人面瘡 悟達國師是十世高僧,修行功夫很好,持戒精嚴,善根不昧,連續十世出家修行。到第十世智慧福德都很有成就,於是做了帝王的老師。這不是一世的修行,而是很多世的修行,智慧福德的成就,才能作帝王師。假若他能遇到淨土法門,早就到極樂世界作佛了。悟達國師接受皇帝供養沉香寶座,因此心生歡喜。一念的歡喜之心,護法神就離開了,冤家債主找上身,得了個人面瘡,苦不堪言。皇帝找一流的大夫為他診斷,也沒法子。他生生世世是真用功,只是現前接受供養,心生歡喜而煩惱現前。所以,佛交代出家弟子要(以苦為師),是非常有道理的。有很多修行人,一接受信徒五欲六塵的供養,就回到阿鼻地獄去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榜樣,是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絕對不會退墮。人面瘡是悟達國師宿世的冤家債主,過去是他的同事,被他害死了,所以怨恨結得很深。他是修行人,有護法神保護,雖然冤家生生世世在他身邊,仍然不能貼近。於是到了第十世,終於有了機會,冤家就附身了。悟達國師早年作小和尚時,遇到一個長了毒瘡的乞丐,臭味難聞,沒有人願意接近這個乞丐。他看到之後,生起慈悲心來照顧,並用口將毒吸出來。以後乞丐病好起來,就告訴他:(你將來若遭遇到苦難時,你來找我,我住在四川一個山上,山上有兩顆松樹。悟達國師遭遇到人面瘡後,忽然想起了這個乞丐的話,所以就到四川去找他。照著他的指示,果然看到這兩顆樹,他到那裡去祈求,忽然看到一個大道場。從前生病的乞丐,就是迦諾尊者示現,是一個大阿羅漢,來試試他有沒有道心,慈悲心,也知道他將來會有人面瘡的災難。後來,迦諾尊者用慈悲三昧水洗人面瘡,人面瘡忽然開口說話,說出過去生中的業緣,悟達國師這才完全明白了。迦諾尊者為他們調解,冤家就離開了,悟達國師的病就好了。所以,一個人在世間,不要與人結怨,非常重要。人家毀謗我,侮辱我,害我,要甘心忍受,決不能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若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阿彌陀佛!

法華經中最精彩的七個比喻

法華經中最精彩的七個比喻 《妙法蓮華經》在大乘經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華經·方便品》中雲: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所以經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來闡明甚深難解的哲理,被稱為法華七喻。這些比喻在經中的出現,不僅體現出《法華經》的文學性,而且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來說明經中開權顯實的思想。 一、火宅喻 在《法華經》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講到長者從火宅中救出眾多孩子的故事。佛陀在經中告訴捨利弗說,諸佛經常以各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讓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脫。接著,佛陀便以國中有大長者,因為年老體衰,擁有無量財富和田宅,以及僮僕。他的家庭廣大,只有一個門,家中人數眾多。一天突然大火從家宅四面燃起,長者見大火起來,很是驚恐,自己雖能出逃,但顧及長者諸子。他知道諸子都貪圖嬉戲,沒有出逃的意思。為了讓諸子逃到安全地帶,長者采用下面的技巧令諸子得出:經雲:“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捨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長者就是通過允諾給予諸子各種娛樂設施的方法,讓諸子都逃離出火宅,來到安全的地帶。長者喻我佛如來,諸子喻苦難的眾生;火喻世間之苦,宅子喻眾生輪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訴我們:三界如火宅,眾生卻貪圖世間虛幻的快樂而不願出離。 二、窮子喻 窮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講走失在外的窮孩子,面對所乞討的長者的富裕之家卻不知是自己的家。窮子見到長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滿,價值千萬,莊嚴其身。他身旁還有很多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窮子見到長者如是威德莊嚴,心生恐怖,便快速離去。

如何念佛才能培養出內心真正的定力?

如何念佛才能培養出內心真正的定力? 文:慧律法師 念佛必須實相念佛。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在念佛的當下,瞭解萬法都是空無自性的。無相,就是萬法唯心,無論是外相,無論是心相,都是能所相,因此,首先必須通達空性的道理,為什麼念佛要通達空性的道理呢?通達了空性的道理就沒有能念沒有所念,這個時候所出來的佛號叫做無為法,就是我們所講的理一心不亂。 所以,能夠透過我們的清淨自性來念佛,才有辦法達到一心不亂,才有辦法達到念佛的三昧,這是真正的念佛人,這個就是無相。無不相,就是念佛人通達了實相以後,他所有的修養都比別人好,因為,無不相就是不可以離開相,簡單講,所有的有為法他都很珍惜,懂得珍惜因緣,懂得尊重別人,懂得隨喜贊嘆,懂得不揭發人家的隱私,懂得生活的藝術,也懂得進跟退,心中有彈性,充滿著智慧,這個就是無不相。無不相就是凡所有相都是空相,雖然凡所有相都是空相,可是,也不壞有為相。 這些有為相就是因果法,對因果法的負責,對生滅法的負責,對緣起法的負責,簡單講,任何一種有為的生滅,比如:你的生活起居、作為,行、住、坐、臥等,都必須是與道相應的有為。雖是有為,體性本空,雖是體性本空,可是不能離開生滅無常這些因果的法則。 簡單講,念佛必須通達空性,就是無相;念佛必須守住因果,就是無不相,這種念佛叫做實相無相無不相,這就是真正的念佛的人。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