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地藏法門的富貴法】

【地藏法門的富貴法】   末法時代,尤其是越往後,人的福報越小時,佛法要住世,靠的是地藏菩薩的願力在住持。地藏菩薩不捨棄惡業眾生,尤其是廣設方便,把眾生接引佛門。這裡頭的方便是什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滿足眾生世俗的需求。這個是地藏菩薩和普賢菩薩不同的地方。普賢菩薩告訴你生命的本質和真相。但地藏菩薩也是接引你,最起碼的先救你的命。   有兩部經很重要,華嚴經和地藏經。華嚴經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為代表,地藏經以地藏菩薩的願力為代表。這是大乘佛法不同於其它宗教的地方。每個宗教都讓人行善,但大乘佛法不同。佛門廣大中以地藏菩薩願力廣大為代表。修地藏法門中,除了滿足世俗願望,最重要的,地藏菩薩代表的是度娑婆世界眾生的廣大願力。   先救命,是這個時代修行的一個特質。佛說我們的世界屬於減劫,人的福報和智慧都在減少。災難特別多,涉及身體的災難和身外的災難。地藏經講家宅不安,眷屬分散,還有包括身體的病苦等等。這些都是障道。雖然說比丘常帶三分病。但也是三分病,帶太多病,你也不能修。所以要維持這個半苦半樂之間比較好修。地藏菩薩救眾生,用神通來救一半,就是大苦變成半苦,剩下的半苦就是你要拿來修行了。所以你不是修了地藏法門就樣樣如意,最起碼就是不會樣樣都不如意。苦能激發你度眾生和修道的願力。有苦才能解脫。   地藏菩薩的本質是度眾生,其它的世間滿願是修地藏法帶來的附屬品而已。因為度眾生是長期的,而且是無私的。但凡夫的心理就是希望得到回報。那度眾生的回報是什麼?就是你想要什麼,地藏菩薩就給你什麼,先讓你富貴起來。   首先你能修,地藏菩薩已經把你拉進佛門了。但進了佛門後,這時你要感應,就需要願力感應了。所以有些人修了一次感應,後來感應越難,就退信心,然後去修其它法。這個也是好事。等其它法修了,有感應,那是地藏菩薩接引你去找你的法門;沒有感應也是好事,你修其它法沒有感應,你才會死心塌地回來修地藏法。   現在很多人念地藏經想著發財、求子等世俗的東西,這都是很好。求地藏法門比較容易感應。因為地藏菩薩知道,給你好處,你才會常來。所以地藏菩薩就啟動了他的摩尼寶珠,讓你一切滿願。最起碼的是給你小感應,但告訴各位,大感應就不同了。就需要你的大願力了。   在修地藏法中,有個現象,剛修法時很容易感應,但是越修你就發現感應越來越困難,為什麼?   這裡講地藏法,要申明一點,念地藏經只是地藏法的一部分。地藏法確切來講,包括修供養,造塔建寺,供僧供齋。   這個是福報的緣起。在修慧上,包括念大乘經典。所以地藏經講不僅念地藏經,其它大乘經典也是。所以你可以念金剛經、法華經,這些都是地藏法中誦大乘經典的部分。所以他也不是狹隘地理解為孝養父母。不要把地藏法同儒家等同起來。   其實佛門的富貴法就是地藏法。就是你修地藏法以後,你的財富自在,身心安樂,眷屬具足。所以地藏經中出現國王、大富長者,這些都是上層人物。因為你只有經歷了這些財富自在,你就更容易放下。等你玩夠財富了,你的目標就不會想著發財了。然後才進入願力的回報。   所以你要修地藏法更近一層時,你的福報緣起就最重要,就是布施的緣起。比如你要求福求子,可以去修供養造佛像。你想要相貌莊嚴,就去打掃衛生,把佛堂莊嚴起來。要身體健康,就要造佛像。求子的緣起有兩種,一種是去供僧。但緣起比較慢。很多人福報大是出家人來投胎。還有一種是造佛像。佛像從無到有,這個緣起跟求子緣起一樣,從無到有。想要身體健康,食欲好,就去拿好吃的供出家人。要少病苦,就去布施醫藥。這就是地藏法的緣起部分。 轉載貼文

居士在家如何做早晚課,功德最殊勝?

居士在家如何做早晚課,功德最殊勝? 雖然最近大家沒辦法到寺院裡 但宗教的修持——早晚功課 可一樣不能落下 普賢菩薩警眾偈雲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 我們確實應該更加精進 並將此功德迴向世間一切 祈願國泰民安、疫情早日平息 ! 早晚課的由來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門弟子們誦經打坐唸佛起初時並沒有固定的早晚課誦本。 自晉朝至唐宋,雖有早晚課誦,但不統一,漢傳佛教各宗派各門派之間並不一致。到了明朝,蓮池、藕益大師為方便佛門弟子修行,開始制定早晚課誦,直到清朝初年經玉琳國師才固定下來。 早晚課誦的內容都經過歷代高僧大德認真推敲斟酌過,對於淨罪集資、增長功德非常重要。那麼對於我們居士來說,又該如何在家做早晚功課呢? 早晚課的內容 佛教寺院每日於清晨與日暮時分,僧眾便會齊集大雄寶殿做早晚功課。這是法師們每日早晚必持的修行,而對於我們居士來說,在家也可以自行做早晚課。我們可以把早晚課當做定課來做,同時還能養成良好的宗教修持習慣。 一般而言,早晚課誦時所讀誦經咒主要有︰《楞嚴咒》《十小咒》《心經》《大悲咒》《往生咒》《贊佛偈》《普賢十大願王》《三皈依》《吉祥天女咒》《韋陀贊》《伽藍贊》等。 在家做早晚課的態度 我們在家做早晚課最大的問題就是“昏沉”與“散亂”。我們做早晚功課的態度,應該是真誠的。我們知道誦經的意義在於修行,而目的是要身業、口業、意業的三業清淨。 我們在家做早晚課時,不太容易收攝心念,我們應該讓心儘可能地專注、安定。讓自己的每一聲唸誦都清楚明白。做功課不是將自己作為復讀機,日復一日讀誦,最關鍵的是要身體力行佛陀所言,實踐佛學。 我們在家做功課時還要記得恭敬,不要以為沒有其他人監督,我們就可以邊吃邊誦,躺在床上誦,這些都是不如理如法的。印祖說“佛法從恭敬中求”。我們以恭敬心求法,就能常見諸佛,聽聞正法,多一分恭敬,便多一分利益。 如何在家做早晚課 如果我們家裡有佛堂,可以在家裡佛堂中進行早晚課的誦唸。如果自己家裡沒有佛堂的居士,我們可以在自家的書房或者安靜整潔之處進行早晚課的誦唸。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能進行跪拜和繞佛的更好,如果條件不允許,只是誦唸也都是功德無量之舉。 我們在家唸誦早晚課的標準文字可以以上海玉佛禪寺的唸誦課本為基準,是由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由趙樸初老居士題寫的《佛教唸誦集》。 這本《佛教唸誦集》是歷代祖師大德經過漫長歲月的經驗積累,匯聚擇選出來的,是總結了各宗各派之精華的唸誦集。 在家做早晚課常見問題 做早晚功課一定要穿海青嗎? 海青為佛門僧俗二眾禮佛時所穿的衣服,穿著海青讓共修道場更為整齊、莊嚴,同時也讓我們專心修道。如果是與僧眾共修做早晚功課,請最好穿上海青。若是獨自在家中做早晚課,可不穿海青,但衣容宜整潔得體。 在家可以唸誦“蒙山施食”儀軌嗎?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在家做晚課時究竟需不需要做“蒙山施食”?究竟能不能做“蒙山施食”?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蒙山施食?蒙山施食是佛教五堂功課中的最後一堂。即使寺院中的法師們再繁忙,晚課卻也從不會省略《蒙山施食》,不會忘記為幽冥世界的眾生方便施食。 有人問,那我們在家可以唸誦這個儀軌嗎?如果我們有一顆想要佈施的心,想要眾生離苦得樂,又為何不敢或不能唸誦“蒙山”呢?蒙山儀軌是我們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唸誦的。 一定要對著佛菩薩像做早晚課嗎? 功課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經文並非是念給佛菩薩聽的。設有佛像的存在,是為了提醒人生起恭敬心、放下雜念專注唸經。所以不一定非要對著佛菩薩像,才能做早晚功課。 忘記做功課了,可以改天再補嗎? 夢參老和尚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給自己定出功課來,定了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不定時不定量,你漸漸就退墮了。”如果勞累了一天,往床上一躺才想起自己忘了做功課,那還說什麼,爬起床,穿好衣服做好了功課再睡吧! 在家做早晚課功德利益 我們無論是修行還是日常生活,常常會遇到障礙,這些障礙一般會來自幾個方面:第一是魔障,第二是無始劫以來的冤親債主,其中包括無始劫以來故殺誤殺的生靈,第三是無始劫以來的六親眷屬,父母師長,遠親近鄰。這些因素會形成對修行及生活的干擾,但這些問題都能在早晚課誦的殊勝內容中,得到解決並同時獲得相應的殊勝功德利益。 譬如《楞嚴咒》是破魔的,其出自於《大佛頂首楞嚴經》,每日持誦能降伏魔軍,破除一切魔障。而《大悲咒》,出自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此咒系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佛,當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乃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願以千手千眼應皆具足”。 消災吉祥神咒,準提神咒,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咒,大吉祥天女咒,等等經咒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其之威力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聞。 只要我們虔誠持誦早晚課,久而久之,自然會與諸佛菩薩交道感應,得到諸佛菩薩的佑護與加被,便可消災免難,福慧雙增! 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自己的「債」只能自己還 夢參長老

自己的「債」只能自己還 夢參長老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你一定聽過這句佛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是的,拜佛不是求神 倒是可以把拜佛當做拜師 如果你真的敬佛 拜得再多,不如依教奉行 如果你真的信佛 就一定知道他所告誡的這些事 千萬不能做! ■ 自己的「債」只能自己還 有的人認為自己很信佛,每逢佛菩薩聖誕都要去上香,手上有佛珠、嘴裡念咒子......但對於佛菩薩反復告誡的內容,卻不想去瞭解,不想去奉行,行動上絲毫沒有改變。 這種行為也只是把佛當神拜,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的「巨嬰」心態。然而,佛菩薩絕不是誰的「保鏢」,絕不能帶著我供奉你,你就得保我家宅平安、生意興隆這種念頭,因為這種功利動機的本質就是迷信。 為什麼,信佛就要依教奉行?每個生命各有因果,即使是佛菩薩也不能去直接改變誰的因果業力,這個機會只掌握在每個生命自己手中。佛菩薩已經將來龍去脈的原理告訴世人,也在不斷救度眾生,但過去生命歷程里所欠下的「債務」,早晚還得由當事人自己「償還」。解決問題的根本,還在於當下就去改變,就去行動。 在具體的行動上,最基本的就是「五戒」。如果你真的信佛,就會知道「五戒」的重要性,這不是對佛弟子的強制要求,但真正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定然是會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去踐行的。 - 五戒·不殺生 - 很多人對殺生的概念還不能準確理解,家畜、害蟲算不算?在菜場里由別人殺的,算不算?無意踩死的爬蟲算不算?殺死惡人或傷人的動物,算不算? 雖然這裡涉及各種情況,但有幾點原則可以把握。殺生,指的是以惡心斷除有情生命,只要符合以下幾點,就是犯了殺業。 一、有心殺害眾生,故意為之; 二、明知被殺眾生也和人一樣貪生怕死,卻仍對它進行傷害; 三、為捕殺對方而挖陷阱、準備兇器等等; 四、對方確實被殺了。 有時我們會看到一種現象,菜場的某個水產攤前,貼著一張佛像或一句佛號。從內心來講,他們也意識到以殺生為業的不好,但又放不下眼前的利益,於是一邊殺生,一邊拜佛求保佑。這種自相矛盾的事,千萬不能做。 首先,殺業的惡果,與拜佛的功德是兩碼事,惡業是不可能隨隨便便直接抵銷的。即使內心有過懺悔,但也別忘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不再造作」,否則就不是真心的懺悔,只想換取暫時的僥倖,這又能有多大效力?第一天造業,第二天拜佛,第三天再造業......說得狠一點,那只是給自己找一點心理平衡,甚至是給自己一個繼續造業的藉口。 學佛後是否必須吃素?五戒中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並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吃素。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如果暫時還做不到全素,或者要為家人做飯,可以先選擇「三淨肉」做過渡,即不見為你殺,不聞為你殺,也不知為你殺。 不殺生一方面是培養自己的慈悲之心,保護了眾生生命的平等;但另一方面,其實是保護了自己不造惡業,不被未來的惡果所害。 - 五戒·不偷盜 - 凡主人未曾給予的物品佔為己有,都屬於佛法中偷盜的範疇,包括騙取、盜竊、強奪、霸佔、吞沒、坑蒙拐騙等。形成偷盜的業力也要有以下五個條件: 一、故意起偷盜之心,不是無心之過; 二、這是屬於別人的東西; 三、明知是他人物品,依然佔為己有; 四、預先有盜竊的動機和準備; 五、不是誤取。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是別人的還是公家的,在沒有得到允許時,哪怕沒人看到,哪怕金額很小,君子也要慎獨。這不僅是佛教戒律,更是為人准則。 - 五戒·不邪淫 - 對於在家居士而言,這裡的邪淫,主要指不被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承認的男女關係,但還包括在不恰當的地方發生兩性關係,例如留宿寺院或在佛塔附近,或守持八關齋戒之時等。 現代社會的開放在很多地方已經超過界限,在男女關係問題上,從全世界範圍內的艾滋病傳染,到家庭的破裂、對孩子的傷害,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作為佛教居士,先生肯定會積極鼓勵太太趕快受持五戒,太太也會希望先生快去受持五戒。雖然這是道德的規範,做人基本的倫理,但理智往往會被一時的情緒打敗,受戒後會更多一份心靈上的敬畏。 - 五戒·不妄語 - 所謂妄語,就是虛誑、不真實的語言。在佛教中,又有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之分。 大妄語,就是未證言證,指自身沒有證得聖果,卻為了名聞利養謊稱自己已經證得聖果,得到了龍天護法的供養。 方便妄語,則是為救度、幫助、安慰眾生,或是不給他人添麻煩,迫不得已所說的與事實不符的話。方便妄語的判斷原則是,必須是為了眾生的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 除這兩種外,其餘的稱為小妄語。 妄語並不單指說話,也包括文字、書信、動作等等。妄語業的成立也有四個條件: 一、以違背事實的語言欺騙對方; 二、對方已經接受到了謊言; 三、存心欺騙,而不是無心的誤傳信息; 四、對方把謊言信以為真了。 如果對方最終並未相信,妄語目的未達到,則妄語業還未形成。如果生活中迫不得已說了小妄語怎麼辦?多多懺悔,常常反思。 - 五戒·不飲酒 - 為什麼五戒之中會有不飲酒這一條,有的人覺得自己很難戒掉,有的人認為應酬喝兩口無傷大雅。不妨聽聽這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喝醉了,回去看到鄰居家的雞跑到自己院裡來了,就把它逮著殺了,煮著吃,這就犯了殺生和偷盜兩條戒。快吃完了,鄰居小姑娘過來找雞,他喝醉了又對人家非禮,又犯了邪淫。別人來調查,他推卸說:我沒乾,又犯不妄語戒。 但凡喝酒的人,沒有不醉過的,所以飲酒難免會讓人亂性。何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修行,對酒精的貪戀都捨不下,還要怎麼修行? 如果追究得更深,不飲酒戒引申出去的含意還包括一切麻醉、成癮的東西,吃了以後讓人的思想紊亂,意識不清楚,都是這個範疇里。所以,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吸毒也在其中,更寬泛一些,讓人上癮的香煙也都算是。持戒嚴謹的,連糯米發酵的酒釀、醪糟都是不吃的。 不過,這一條戒在有些特別情況下可以靈活對待,叫做「開許」,例如在治病不得不使用的時候等等。 ■ 萬一破戒可以懺悔改過 看完五戒,你會發現要真正做到也不是那麼容易。還不能一下子全部做到,一條一條來可以嗎?也可以。這叫做隨分受,在接受五戒的時候,念到一條,主法法師會問「能持否」,發願受持的就答「能持」,若這一條暫時還做不到,可以保持沈默,能受一條叫一分,受兩條叫兩分,五條都受持就叫滿分。 不要小看受持一條戒,受一條的功德都是無量無邊的。例如當你受持不殺生戒時,這一個念頭生起,發願說我不殺一切眾生,那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受益了,這個功德當然是無量無邊的。 但是人又很難保證未來,萬一哪一天破了戒怎麼辦?那也絕對不能破罐子破摔,覺得既然破了戒就徹底放棄掉。可以去懺悔,今天沒做好,明天繼續做,受持一天,就有一天的功德,每一分堅持都不會白費的。轉載

5條消除業障的有效方法!

5條消除業障的有效方法! 學會贊美,尊重他人在《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中,記載了常不輕菩薩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終不輕視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薩。每逢見到出家或在家修行之人,不管其行為如何,他都會恭敬禮拜,並對他們說:「我非常尊敬你們,不敢有所輕視,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行菩薩道,將來都要成佛。」在佛教中,有一個詞叫「隨喜贊嘆」,我們要經常隨順別人的歡喜,知道贊嘆他人。這樣不僅能助於別人修行得道,也利於我們自身的修行。贊嘆、隨喜他人的功德,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修行方法,很容易為我們積累功德資糧。因為我們在贊嘆、隨喜他人功德的時候,清淨心就生起了,內心的污染與雜念也就消除了,這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對別人好,別人不會對你壞。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學會贊美、尊重他人,就能得到別人的贊美和尊重,相得益彰,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亦是一種積極的助力。 學會寬容,懂得忍辱據佛經記載,佛陀有位堂兄弟叫提婆達多,因嫉妒佛陀,幾次欲加害佛陀。然而佛陀知道提婆達多一直企圖傷害自己,卻並未對其產生嗔恨之心,反而一再幫助他。即便是提婆達多最後因犯五逆重罪而墮入地獄,佛陀依然感念他在過去世前曾幫助過自己,並在《法華經》中為其授記,說提婆達多在地獄果報結束後,將來會成就佛道,佛號「天王如來」。這就是佛陀的寬容與忍辱情懷。明代高僧憨山大師曾作《醒世詠》一偈,其中寫道:「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忍辱柔和」被他尊為為人處世的妙方,足以見出寬容忍辱的重要性。這同樣是在告誡我們,要學會寬容,懂得忍辱。在工作與生活中,我們若能多一分寬容,便會少一分糾結;若能多一分忍辱,便會少一分煩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只有學會寬容,懂得忍辱,我們的生活才會風平浪靜,少些許狂風暴雨。 誠實謙恭,正直厚道「菩薩有四法得離諸難,值無難處值已不失,能修佛法。何等四?一者、菩薩謙遜,其心柔軟,凡見眾生常言善來,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與之共語,言常含笑……」從中可以看出,菩薩以謙遜待人,心地柔軟,和顏悅色,大眾願意接受菩薩說法佈道。「敬人者,人恆敬之」,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對自己誠實謙遜,這樣才好相處,才好共事。誠實謙遜和正直厚道一樣,都應該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如果對人不誠實,對人不厚道,很難與人交心,建立起深情厚誼。佛陀在經中,一再告誡弟子要誠實守信、厚以待人,要求佛弟子們要言行如一。我們不僅要在行為上誠實謙恭、正直厚道,還要在言語上誠實守信,一諾千金,且不可造口業,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 常思己過,莫論人非「十惡業」中,有四種與口業相關,包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四種都是在「論人非」,常常給別人帶來諸多煩惱,也給自己帶來種種麻煩。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俗世之人而言,犯口業是常見的事情,但很多人卻並不清楚造口業的罪業是深重的。佛菩薩們一直勸誡弟子們要說贊美的話,要隨喜贊嘆他人的功德,目的就是讓大家成就清淨之心、清淨之口。真正的修行之人,不會去關注他人的是非,是會一念不生、一念不起,精進地用功辦道。清·金纓《格言聯壁》雲:「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在工作與生活之中,我們若能像佛菩薩那樣,不去關注人我是非,不去搬弄是非、嚼「舌根子」,而是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自能正氣充盈,無畏無懼,隨緣自在。 廣結善緣,樂於助人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在佛教中,建立關係稱之為結緣,彼此曾有過接觸的關係稱之為有緣,自利利他的關係稱之為善緣,不涉及私慾的關係稱之為淨緣,結下眾多的善緣與淨緣,稱之為「廣結善緣」。正是因為佛菩薩廣結善緣、樂於眾人的慈悲情懷,才成就了正果。在工作與生活中,我們要想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樣需要廣結善緣,樂於助人。

轉世輪回不離冤家——看陳曉旭的前世今生

轉世輪回不離冤家——看陳曉旭的前世今生 陳曉旭是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扮演者,曾名譟一時。結束《紅樓夢》的拍攝之後,她開始走上經商之路,多年的奮鬥換來了過億資產。自1999年皈依佛法後,曾經學佛7年,其間對佛教事業獻出了幾千萬元的捐贈。2007年初正式出家。2007年5月13日晚, 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 自從她走了以來,各種關於她的議論就沒有停止,人們紛紛問,為什麼她皈依佛門,作了好多善事,最終還是以如此結果離去? 一位高僧看到了陳曉旭的前世情況,也許可以解釋她今世的種種遭遇了。 在歷史上陳曉旭皈依佛法很早,但是並未真正入道,入道可不是什麼出家,剃度的形式,而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想修行得道之心. 在以後的生命輪回中,很長時間是在惡道中受苦,轉生成人後,其中一世為官,什麼年代不是很確定,官做到知府,官服是降紅色的,戴烏紗帽,一生剛正不阿,愛民如子,有一年他管轄地面大旱,地裡顆粒無收,百姓流亡,這位知府傾盡家財救濟治下百姓.

【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的頂戴之物】

【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的頂戴之物】 佛教中有兩位眾所皆知的大菩薩,一位是大慈大悲廣大靈感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另一位是大喜大捨廣行普濟的大勢至菩薩。乃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左右二脅士,常住西方淨土,輔翼阿彌陀佛,教導清淨大海眾菩薩與諸上善人。世人凡是有供奉阿彌陀佛聖像的,都離不了觀世音和大勢至二位大菩薩的聖像,稱為西方三聖。 我們往上看去,阿彌陀佛在中,觀世音在東,大勢至在西;由阿彌陀佛所站的位置來說,觀世音在左,大勢至在右,故又謂之左右二脅士。 「慈悲喜捨」是佛教的「四無量心」。就表法而言,觀世音代表佛教的「慈悲」,大勢至則代表佛教的「喜捨」。 ●觀世音菩薩頂戴「彌陀」,以報「師長恩」,表「慈悲」 觀世音菩薩,頭頂上頂戴著一尊阿彌陀佛的聖像。原來,久遠劫以前,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弟子,當時菩薩曾經發了大願:「盡我形壽,遍度一切眾生,若有一眾生未得度者,我誓願不成正覺。若我於眾生未度盡之時,捨棄此宏誓者,則腦裂千片。」(菩薩誓願,深廣無邊)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