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佛學問答:何謂葷食、為何吃素的人及僧人都不碰這些呢?

佛學問答:何謂葷食、為何吃素的人及僧人都不碰這些呢?五葷也稱五辛,五葷是植物,文字中草部首正是此意,其五類如下:1) 蔥:含青蔥、紅蔥、革蔥、慈蔥、蘭蔥、薤。2) 蒜:含大蒜、蒜苗。3) 韭:含韭菜、韭黃、韭菜花。4) 薤:音ㄒㄧㄝˋ,又稱蕎、蕗蕎、蕎頭、小蒜。5) 興渠:即為洋蔥。葷食許多人誤解為肉食,肉食稱為 「腥」,因此為肉部首。至於辣椒、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等都算是香料,不算葷食。素食分成三類,全素(漢傳佛教)、蛋奶素、方便素(鍋邊素)。全素:多半是指漢傳佛教修行者而言,其典故出自《首楞嚴經》一段經文:「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又根據《達摩寶傳》記載:「修行人食五葷會傷肝、心、脾、肺、腎之五臟,修行人要修得五氣朝元必須戒此五葷。」南朝梁武帝投身佛門,在梁武帝大力推崇下,中國佛教徒奉素食的傳統,便是由梁武帝確立。而非佛教戒律中不殺生定義。梵網經、楞嚴經等都強調素食,但此二部經典並非佛陀所宣說,考據是源自漢傳佛教自己所寫,印度傳統佛教戒律中也沒明文規定不准肉食。況且經中所提也僅是葷食,而非肉類腥食。蛋奶素:算是現代醫學知識下的一種妥協,因為維生素B12、D等元素,蔬菜中難以取得,因此在不取動物生命條件下,蛋、奶是很好的攝取的方式。全素者可多食用堅果類可取得這類營養素。方便素:也稱鍋邊素,其典故是來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得五祖弘忍傳授衣缽並講授《金剛經》,受命南歸,但慧能尚未正式剃度,並為了保護衣缽之爭,隱居在大庾嶺與獵人村中有十五年之久,期間便替獵人烹煮工作,雖鍋中有肉食,但僅食鍋邊野菜。即為鍋邊素典故。傳統佛教雖戒律中並沒明文規定禁肉食,但有三項原則:見殺不食、聞殺不食、為我而殺不食。素食者經常會碰到與友人共同進餐的機會,在不增加他人麻煩不便的前提下,隨緣進食。有可能沒有純素食的場合,就必須與其他人共同進食。只檢選共同餐食中的素食,不食用肉,此為方便素。歷史典故:佛教出現於印度的時候,佛教徒並沒有特殊的飲食習慣和規定,原始佛教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過的是沿門托缽,所謂「一缽千家飯」的飲食生活;他們不選擇托缽的物件,也沒有所謂潔淨或不潔淨,神聖或不神聖的飲食禁忌,為的是一律平等、廣結善緣。相沿迄今,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上座部的佛教區域,還保留著當時的古風,也就是供養者供養什麼就接受什麼,沒有選擇、挑剔的餘地,只要不是特為某一些托缽者而殺,縱然魚肉等食物,也不拒絕,這就是為什麼南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無規定必須素食的原因。醫學角度:現代醫學分析出這五葷植物中多含硫化物,促進心血管代謝很有幫助,也暗喻著多吃會有性慾增強效果;然而含有硫化物的蔬果很多,並非僅有這五葷,甚至高麗菜含量不少;古時候科也僅只能靠經驗知道這五種含量較高,其實是吃完口中氣味比較差而已。若以現代食品科學角度看,那要禁止的葷食可不少,是否經文要寫呢? 事實上含硫化物蔬果對健康是很有幫助的,況且中藥也常用含硫化物植物入藥,甚至心血管疾病用藥也多是硫化物,甚至藥品膠囊本身都是動物膠質所製,難不成佛教徒生病吃藥變成犯戒? 隨緣隨喜:佛教是方便法,是通融恆順眾生,為了渡盡一切眾生,哪怕萬惡之徒,佛菩薩也不嫌棄,眾生皆有佛性,隨順渡化眾生,能吃素就吃,不方便也沒關係,吃個肉邊菜,或隨緣吃吃也無妨。素食以慈悲心為重,就算無法全素也比那些認為畜生理所當然是給人吃的還要好上千萬倍。(轉載)

怎樣做「定課」更有效果?這三個訣竅你知道嗎?

怎樣做「定課」更有效果?這三個訣竅你知道嗎?玉佛禪寺 在家做定課的你也許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堅持」在家如何能堅持做定課?有沒有什麼竅門幫我們堅持下去?堅持做定課有很多好處長期堅持做定課可以培養我們的專注力從而引發定力還能每日提醒自己,關照自己的發心更是能幫助我們深刻地理解法義在戒定慧三學上不斷進步 那麼我們該以何種方式鞭策自己繼續、穩定、堅持做定課呢?下面有三個竅訣分享給大家定量、定時、定地點以這三個「定」形成一種穩固的修學力量從而將定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一、做定課要「定量」 如果我們學佛人想要發心做定課,應盡量讓做定課成為自己的一種修行習慣。 但一開始也不需要給自己規定太多的功課,如很多初學人知道誦《地藏經》特別利益現世人與過世人,所以特別想要得誦《地藏經》的功德。

念佛不在於數量,看你用什麼心來念 大願法師

念佛不在於數量,看你用什麼心來念 大願法師 祖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我們可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完全看我們是不是真信,真正的願離娑婆,願生極樂。你是不是真正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你是不是真正的願意去,真正的想去呢?真是願去、真是相信、真是想去。你有這個真信願,蕅益大師說:“你一定可以去得到”。   如果你有懷疑不太願意,你就很難去到了,所以這是一個根本問題。往生西方我們有沒有把握呢?首先我們要真的通達了解,通過了解聞法之後,我們要真正的相信不是盲目的信,而是透過了解、理解通達之後,真信。然後厭離娑婆,願生極樂。   你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的品位的高低,不是其他人幫你安排的,而是由你自己持名功夫的深淺來決定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祖師說:“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是講持名的深淺,不是講持名多少。比方來說,如果你每一天念三萬句阿彌陀佛。但是你的佛號都是降伏不了你的煩惱,一邊唸佛一邊打妄想,這個持名的功夫就很淺。另一個人,他一天就念十句阿彌陀佛,但是他每一句阿彌陀佛都能夠將妄想煩惱降伏,這個功夫就深。   其實念佛不在於你念得多還是少,而在於你念的功夫,你念的佛號力量夠不夠。有沒有這個力量可以去降伏你的煩惱?可以轉變你的念頭。   如果你聽說某人每天念三萬句佛號,你就用一種好勝的心去比較,我每天要念四萬念五萬,就是說我每天要念四萬念五萬。其實你這個好勝的心就是煩惱心,就是輪迴心,這樣就不好了。你念了很多都好了,你的心是有煩惱妄念夾雜的,都是念佛功夫很淺。   所以一定要注意,我們念佛要以清淨心來念。如果我們可以真正用清浄心來念佛,就算你念一句,臨命終時你都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如果你平時注重這個數量,每天要完成一些任務,但是一邊唸一邊打妄想,這樣臨終就未必靠得住了,所以要看持名功夫的深淺。   ----節選自大願法師《佛說阿彌陀經學記》

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壞心,即有罪過。

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壞心,即有罪過。 《印光法師文鈔》——增廣文鈔與周法利童子書 人之一生成敗,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萬不可學時派。當學孝,學弟,學忠厚誠實。當此輕年,精力強壯,宜努力讀書。凡過讀之書,當思其書所說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讀了就算數了。書中所說,或不易領會。而陰騭文,感應篇等皆直說,好領會。宜常讀常思,改過遷善。於暇時尤宜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以期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切勿以為辛苦。古語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此時若錯過光陰,後來縱然努力,亦難成就。以年時已過,記性退半,所學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報應。一舉一動,勿任情任意。必須想及此事,於我,於親,於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動念,亦當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壞心,即有罪過。要想得好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利於人物,無害於自他方可。 人一生的成功失敗,都在於年紀幼小時候的努力栽培與疏懶懈怠所導致,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應該知道好壞,千萬不可以學習時髦的派頭。應當學習孝道,學習悌道,學習忠厚誠實。在這個年輕的時候,精力強壯,應該努力讀書。凡是讀過的書,應當思考這本書中所說的事情,是要我們照著他所說的去做,不是讀過了就算數了。書中所說的道理,或者不容易領會。而《陰騭文》,《感應篇》等書,都是白話直說,容易領會。應該經常閱讀,經常思維,改過向善。在閒暇的時候,尤其應該念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菩薩,以希望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千萬不要認為這很辛苦。古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個時候,如果錯過光陰,後來縱然再努力,也很難有成就。因為年紀時間已經過去了,記性也退了一半,所學習的功課,都是用力多而得效少啊!第一,先要做個好人。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第二,要知道因果報應。一舉一動,千萬不要隨任自己的心情心意。必須想到這件此事,對於我,對於親人,對於他人,有沒有利益。不但做事是如此,就是平時的起心動念,也應當如此。起好心,就有功德。起壞心,就有罪過。想要得到好的果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利於他人萬物,無害於自己他人,方才可以。 ——如誠法師譯

【家中一旦有念佛的女人,家道竟會發生這種變化】

【家中一旦有念佛的女人,家道竟會發生這種變化】 念佛的女人很有魅力,她們心地善良,善根厚,為人不計較,有時看似無情卻充滿著大愛,娶到一個念佛的女人,是家裡三世修來的福氣。 念佛的女人,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這個家庭必會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庇佑,吉祥安康、福報無邊! 家人出遠門時,家中賢妻孝女為其念起佛號,念誦佛經,祈願家人一路順風,平安歸來。 佛菩薩會聽到她的祈願,一路庇佑她的家人免收災厄之苦! 家人面臨家道中落的苦厄時,家中賢妻孝女日夜至心念起佛號,念誦佛經,祈願家人順利渡過難關,後福無邊!

小孩高燒原來是在鬧鬼– 小鬼來纏

小孩高燒原來是在鬧鬼-- 小鬼來纏 作者林看治 在十年前,霧峰布教所一位老師姊,她住在霧峰鄉中正路,午已七十多歲,人家都叫她“ 阿枝嫂” ,是一位最忠實虔誠念佛的三寶弟子。有一天,這位老師姊對我說:他的孫兒九歲,幾天前到某處遠足,早上出發時很高興,下午回來身體便不舒服,也不吃晚飯,就倒在床上睡覺,這孩子本來就與祖母同睡一起的。 老人畢竟是經驗比較多,眼看孫兒外邊回家就倒下來一睡不醒,心中感覺不安,也就睡不著了,就在孫兒身邊,常常用手摸摸孫兒面額,探著冷熱狀況,到了午夜二點多鐘,覺得孫兒開始發高燒了,即虔念一杯大悲咒水叫孫兒起來給他喝。他把一大杯咒水飲了就說:“ 阿媽! 我今天在外面,一顆樹下吃飯後,玩了一下,身體就很不舒服,因為有一個孩子跟我回家,他對我說:他亦是九歲,他是在去年,也在那個地方跌死的。他現在也穿著學生裝,他說他很寂寞,要我與他作伴。阿媽! 他現在還站在床前,要我去玩玩呢!”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