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念佛的兩大障礙】

【念佛的兩大障礙】淨界法師:我們念佛的時候有什麼障礙要破除?一個是昏沉障,一個是掉舉障,破除之前先了解昏沉、掉舉的相貌。掉舉的出現,你怎麼知道你的心掉舉?於所緣境心不寂靜,掉舉就是心中念佛的時候,本來應該心裡佛號專一安住,心裡佛號相續安住,但是你發覺你這顆能念的心開始向外攀緣,開始擾動不安。為什麼心不安?你心中一定有一個掛礙的東西藏在你內心深處,在那個地方擾動,就掉舉了!你心中有一件事沒有放下。掉舉的相貌,它出現的時候,你的心不是寂靜的!第二昏沉,心於所緣心不明了,你說我這個人提得起放得下,在外面可以做大事業,回到佛堂萬緣放下。萬緣放下當然是寂靜啦!但是念沒多久就打瞌睡了,心不明了了,這也是個障礙!雖然寂靜,但是明了心失掉了。這是我們念佛的兩大障礙,應該怎麼辦?對治!對治昏沉掉舉的總相就是飲食,如果你想要把佛號念得清楚、分明,成就禪定,飲食不要吃太甜,甜的東西到腸胃就變酸性的,酸性的東西就會增長昏沉掉舉,飲食也不要吃太飽。所以第一個要注意,飲食不能吃太飽也不能吃太甜。第二個是睡眠,睡眠一定要適當,每一個人對睡眠要求不同,有些人睡八個小時,有些人睡七個小時,有些人睡六個小時,總之你的睡眠要有規律,平常這個時候你要睡覺,你就要去睡覺,因為習慣了!譬如我中午一定要睡半個小時,時間到了你不去睡,你晚上打坐的時候就昏沉,所以要讓自己的睡眠有規律。第三個減少雜務,當然每個人對生命規劃不同,但是如果你認為培養阿彌陀佛的正念,在你生命當中是非常重要,你最好對世間的慾望淡薄一點,因為慾望淡薄,你就不用花太多精神體力去追求!耗損太多精神體力,念佛的時候,你體力精神都耗損掉了。我們的精神體力是有限的,你說我的生命一定要住大房子、開好車,你就要花很多精神體力去追求這些美好的物質。你追求美好物質,把一天當中的精神體力耗損光的時候,到了佛堂你根本沒有精神體力去唸佛。身為在家居士當然要為家庭負起責任,有些事情應該要去做的。如果你是個修行者,基本上盡量少欲知足,把握住珍貴的精神體力,留點精神體力來念佛,培養你心中的法寶。別相方面是加強念力,思惟無常。掉舉就是因為你的心散亂,加強你的專注,或者你的心有掛礙,真的放不下,就思惟死亡。假設你明天要死亡,你根本什麼東西都帶不走,你認為很重要的事,到死亡的時候根本就變成不重要了。所以我們經常思惟死亡的到來,有助於我們放下世間的親情,乃至於眷屬財物的追求。對昏沉的對治,第一起光明相!剛開始修念佛的人,你最好不要在完全黑暗的房間念佛,你念一念就睡著了,因為你的明了性已經很薄弱了,你又黑暗,所以你眼睛要打開取光明相。我們在佛學院念佛的時候會開一些小燈,因為開太亮的燈有時候會太刺眼,開一些金黃色的燈泡。盡量不要在全黑的環境念佛,要有點光明相!第二思惟苦諦,昏沉的時候,你要思惟你是即將墮入地獄的眾生,你怎麼還能這樣昏沉呢?趕快提起精神,安住在佛號,乞求佛力的加被!這是對治昏沉掉舉的方法。

切記:障礙往生西方的100條習氣,常慎之!

切記:障礙往生西方的100條習氣,常慎之! 1.貪名、利、財物、恭敬、供養。 2.貪睡、昏沉、懶散。 3.不修少欲知足、無忍辱心。 4.愛說世說、耽誤念佛。 5.專看別人過失、愛批評。 6.常出惡言、諷刺、譏笑傷人。 7.愛說別人隱私過惡。 8.常自贊毀他。 9.愛湊熱鬧、不修清凈心。 10.沒事找事、多管閑事。 11.妄想紛飛、心意散亂。 12.專找別人錯、不自我反省。 13.好事強出頭、壞事推責任。 14.自以為了不起、看人皆不順眼。 15.為已利、巴結討好。 16.沒有感恩心。 17.沒有慚愧心。 18.沒有懺悔心。 19.貪得無厭、不知足。 20.不接受勸告批評、起瞋心。 21.貪圖享受安逸。 22.沒有全心全力修行。 23.有過不改、故犯。 24.自私自利、不為人設想。 25.對諸眾生無慈悲心。 26.凡事只想自己、不管別人利益。 27.不守信諾、失信與人。 28.不負責任、推託、耍賴。 29.不修六和、我行我素。 30.不尊敬別人、一意孤行。 31.不聽師言、陽奉陰違。 32.表裡不一、口是心非。 33.不敬三寶。 34.會做事、稍用功就起我慢心。 35.自作自主、不聽人言。 36.輕視別人、自以為是。 37.不惜福、浪費十方財物。 38.見人成就、不隨喜、反毀謗。 39.有過不求懺悔。 40.愛管別人錯、不見自己過。 41.疑心重、胡思亂想。 42.好生煩惱、遷怒他人。 43.執著我見、與人不合。 44.不努力斷惡修善。 45.不求早出輪迴苦海。 46.放逸、懈怠。 47.不精進。 48.好勝爭強。 49.不守規矩。 50.常原諒自己犯錯(會死的很慘) 51.無心改過向善。 52.衣服卧具雜亂。 53.不善護口業、常譏他人過。 54.不善護身業、常失律儀。 55.不善護意業、妄念多。 56.不虛心求教、自負自大。 57.縱容自己起無明。 58.好爭論、不服人。 59.好嫉妒、多埋怨。 60.執著深重、煩惱多。 61.沒有每天自我反省。 62.懺悔未至誠。 63.惱怒眾生讓人生煩惱。 64.讓人生煩惱、未求懺悔。 65.不發心利益眾生。 66.禮敬諸佛不及格。 67.稱讚如來不及格。 68.廣修供養不及格。 69.懺悔業障不及格(不二過)。 70.請佛住世不及格(受持經戒)。 71.請轉法輪不及格(弘法、護法)。 72.常隨佛學不及格(佛令舍未舍、令斷未斷、令修未修)。 73.恆順眾生不及格(堅持已見)。 74.隨喜功德不及格(不隨喜)。 75.普皆迴向不及格(不真誠用功)。 76.生死心不切。 77.外緣過多。 78.沒有時時感恩一切人事物。 79.見人精進不隨喜。 80.常隨境轉、沒有定力。 81.惡緣現前起瞋恨。 82.不謙卑求教。 83.逆境現前、生煩惱。 84.性情急燥、不修忍辱。 85.心量狹小不能包容別人過失。 86.挑拔離間破合和。 87.動人道心、壞人正念。 88.斷人念佛因緣。 89.斷人法身慧命。 90.惡意毀謗佛、法、僧(地獄果報)。 91.講話刻薄惡口傷人。 92.沒有利益眾生。 93.不謙卑恭敬待人。 94.不修清凈、平等、覺(煩惱、分別、迷妄)。 95.日常生活沒有落實三皈。 96.專造輪迴因、不修凈業。 97.不老實念佛。 98.不真心了生死。 99.不受持經戒、依教奉行。 100.不信因果胡作非為。 轉載貼文

無明火

❤️ 無明火 ❤️唐朝宰相裴休,一天到寺中見佛殿壁上有「無明火」三字,不解其意, 前往請教住持黃檗禪師。禪師很不客氣地說: 「真差勁!堂堂大唐宰相,怎麼連『無明火』三個字都不懂呢?」裴休一聽火冒三丈,面紅耳赤地說: 「你真是豈有此理,我是大唐的宰相,又不是印度宰相, 怎麼懂得印度的經典呢?」禪師接著說:「無明火從此生矣!」裴休聽了,智慧頓開,剎時心平氣和地說: 「噢!原來如此。」禪師又說:「無明火從此消矣!」 真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佛法之精博奧妙,在這一問一答之中展露無遺。裴休深受感動之餘,對佛法更勤於研習, 後來便成為黃檗禪師最出眾的在家弟子之一。 【啟示】人生難免有一時的感情衝動, 若壓制不了這心頭之火,再恩愛的夫妻,再親的親子關係,都可能因此而離開;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因此而反目;再大的功德也會因此而毀於一旦,故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我們不能不謹慎啊!❤️好文分享❤️

懂得因禍得福

懂得因禍得福  一粒沙子嵌入了蚌的體內,蚌無法將其排除體外,就分泌出一種半透明的物質用以療傷。經過很長時間,那粒沙子被層層包裹起來,形成一顆晶瑩璀璨的珍珠。人們珍愛的寶貝,熠熠生輝的珍珠,竟然是蚌之“病”。   仔細想想,“蚌病生珠”的事物還真是屢見不鮮。豬因病而養成硃砂,狗病而病出了狗寶,牛病而生牛黃。有時候病竟然也能“病”出好處來。   珍珠,是蚌病之後,對錯誤的補救,因禍得福,使它的生命得以在人世中綻放光彩。推而廣之,那麼人之“病”也就沒有什麼可怕,或者不可饒恕了吧。人吃五穀雜糧,哪有從不生病之理,病了,只要能及時醫治,及時補救,也許會有其他的好處呢?   據科學調查,長年不患感冒的人,得癌的概率是經常患感冒人的六倍。那是因為感冒發燒可以燒死很多病菌。感冒是小病,及時救治,不會危機生命,還能殺死形成惡病的病菌,而癌症就可怕了,一經發現,恐怕補救就來不及了,那是十有八九要人性命的。   由此看來,偶爾小病也不必大驚小怪!這就涉及到病的引申意,人不可能一輩子不犯錯誤。孟子云“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喻;徵於色,發於聲,而後作。”可見缺點錯誤,失誤及不如意總是伴隨我們生活的左右。但貴在“能改”而“後作”上。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犯錯誤,但是經過批評教育,他逐漸學會明辨是非,從稚嫩走向成熟。大人們也經常犯錯誤,一經發現,及時改正,則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智悲德育

【何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轉變由心是怎麼回事?】

【何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轉變由心是怎麼回事?】 印光大師開示: 凡所作業,決無不報者。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或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無知愚人也。   如遇災殃或不如意事,不怨天尤人,常作償債想,生悔罪心。即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重罪轉輕,輕罪消滅。此為轉變由心之意。若能發大菩提心,念佛求生西方。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直登不退。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奔馳。 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豈知報通三世,轉變由心之奧旨乎?報通三世者,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謂之現報。

人生處處皆修行,生活處處皆道場

人生處處皆修行,生活處處皆道場,有忘掉境遇紛擾的智慧,才能修煉出心靜如水的從容。相由心生,境由心造,誰都無法決定自己的處境,卻可以決定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它。那些讓心變亂變浮躁的東西,要學會及時把它清理乾淨,化繁為簡,干擾自己的話,聽聽就好,不重要的瑣事,暫時擱置也無妨。(轉載)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