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為什麼日中一食?

為什麼日中一食? 佛講,早晨是天食,中午前是佛食,過午是畜生食,傍晚是鬼食,你吃哪頓飯就種哪個因。所以說,日中一食能斷三惡道的因,脫離三惡道。 佛說過午不食的好處,得六十萬歲自然之糧   ●《大雲密藏經》(又名大方等無想經)、《齋法清淨經》、《校量齋福利經》:   【齋有五時】:  寅時齋者,得八萬四千億歲余糧;  卯時齋者,得八萬億歲余糧;  辰時齋者,得六萬億歲余糧;  巳時齋者,得四萬億歲余糧;  午時齋者,得五百日余糧。  午時後,不得成齋,得罪,無一分功德。  :一日古今時刻對照表:  子23:00~1:00  丑1:00~3:00  寅3:00~5:00  卯5:00~7:00  辰7:00~9:00  巳9:00~11:00  午11:00~13:00  未 13:00~15:00  申15:00~17:00  酉17:00~19:00  戌19:00~21:00  亥21:00~23:00   【附錄】:現今,對“午時”到底是幾點略有爭議,看了不少高僧開示,應該依照古法,以日晷(北京故宮裡有),或一根竹竿插在地上,觀察一下,日影如果在正中時,即是當日的正午時。並且,在一年當中,春夏秋冬,乃至不同一天的午時,都是不一樣的。再者,如果依前面上文中,《大雲密藏經》中所說的,一日之中,持午的時間是越早越好的,你的功德就越大的。所以,為保險起見,如果在巳時(9:00~11:00 ),也就是十一點左右吃完齋飯,最為上策。

《精進是需要殊勝因緣的》

《精進是需要殊勝因緣的》 今天,讀到了夢參老和尚的“平常語,甘露味”。 夢老說: 如果生前沒有精進等殊勝因緣,想在臨終時正念現前是很難的。我們活著的時候就要用功修行準備好面對無常。若是每天懈懈怠怠,只等臨命終時同參道友來幫你助念往生,這種想法是靠不住的。 雖是平平常常一句話,但是直觸心底。 平時在安逸的生活中,我們會對生活中的節奏習以為常,一切都是按部就班。這樣就容易懈懈怠怠,即使修行,也是常規性的誦經持咒,而難以達到精進。 夢老說,活著的時候要用功修行面對無常。此言不虛,用功修行,不是一句空話,要精進落實,所以夢老又說,“需要精進等殊勝因緣”。只有有了精進等殊勝因緣,臨終時才會正念現前。 確實,在安逸的生活中要達到精進,是非常難的。因為我們常常打不起精神來。這就是不精進。 精進是需要殊勝因緣的。這個殊勝因緣有時候是逆緣,而且往往是逆緣多一些。 生活中相處的人或者事,如果有讓自己不舒服的,要去反思。因為凡是有不舒服,一定是自己的錯。 明海法師曾經說過一句話,都是自己的錯。確實都是自己的錯,因為自己有無明妄想,如果認識不到,還固執的以為自己是對的,那麼這就大錯特錯了。 除了反思自己的錯誤,還要去察覺,察覺什麼呢?察覺逆緣中的精進。 逆緣恰好是精進的殊勝因緣。 逆緣來臨的時候,人之所以煩惱痛苦,是因為人的心念高度集中於此種痛苦,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注意覺察這種高度集中的專注於煩惱和痛苦的念頭。 這念頭中其實蘊涵著精進。要把這種精進找出來,不要用在煩惱和痛苦上。 能把這種力量用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上,便會發現這種精進是極其有力度的。平時觀不起來的,在這個時候,一定就精進去觀。 精進觀煩惱,精進觀無常,便會切身感受到法的幻化無常,感受到心的苦空無我。慢慢就明白了正念的重要性。 正念一定要堅守住。不然,無常一到,身心俱疲。心裡疲倦,心裡也打不起精神。 倘是平時的挫折,則會墮入痛苦之萬丈深淵;而如果是臨終,也必然在慌亂中迷失自我,不知所從,如夢老所說,到那個時候,道友來幫助念往生也是是靠不住的。 在大煩惱大痛苦中去尋找大精進,用這一刻精進心好好修行,積極應對無常,使自己在無常來臨時也能保持正念,這可能就是夢老說的殊勝因緣吧。 轉載貼文

抱怨的危害,因果很重!

抱怨的危害,因果很重!星雲大師 人有抱怨的習慣,卻不知道這個習慣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麻煩。夫妻相互抱怨,能永久恩愛嗎?兒女對父母抱怨,父母會甘心情願付出愛嗎?   下屬對上司抱怨,上司會欣賞這樣的人嗎?過去的帝王,對於抱怨的臣子不但冷落以對,臣子甚至還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抱怨之害,尤有甚者,列舉如下:   一、抱怨是喪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滿懷怨恨,所謂怨天尤人,總覺得世間不公平,覺得天下人都對不起自己,這就是人生危險的訊號。   因為你對社會的熱情不夠,對人生的際遇認識不清,對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對自己的獲得有所不滿,因此忿忿不平,懷憂喪志,人生從此一蹶不振。其實,這個社會必定先要有所付出,才能贏得相對的收入;你只是抱怨付出,怎麼會有好的結果呢?   二、抱怨是結仇之源:抱怨絕對不能獲得歡喜,你抱怨人家一分,別人回給你的可能是加倍的排斥。合伙人本來是共同打拼,但你總抱怨對方的不足,難道對方就會滿意、欽佩你嗎?

淨空法師:少說話,多念佛,這一句佛號,你天天在修大幅的福田,種大福報!雜心閒話,把時間都浪費掉了,認真修福就是認真念佛。

淨空法師:少說話,多念佛,這一句佛號,你天天在修大幅的福田,種大福報!雜心閒話,把時間都浪費掉了,認真修福就是認真念佛。 你看看,你說一句廢話沒福,不但沒有福還造業,為什麼不把說這句廢話換成念阿彌陀佛?古人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覺明妙行菩薩說的。少說話,多念佛,這一句佛,你天天在修福,修大幅的福田,種大福報!為什麼不幹?雜心閒話,把時間都浪費掉了。看世間人平等,個個都是阿彌陀佛,就不要再分別了,分別心全是錯誤的,都是在修罪業,不是在修福報。 佛門有很多修其他法門的,不念佛的,那就講,他對淨宗不認識,對阿彌陀佛不認識。他要真正認識,知道這個念佛是最大的福報,我相信,他什麼都放下,一心專念了。契入念佛的境界裡頭,真的法喜充滿,你自己能覺察得到,你的煩惱輕了,你的業障少了。 這句佛號的功德,可以幫我們斷煩惱,消業障。我沒有求斷煩惱,也沒有求消業障,不要求,一句佛號念到底,煩惱自然沒有了,業障自然沒有了。心淨則佛土淨,決定往生的道理就在此地。我們要不常常學經教,不常聽經,怎麼會懂?想想世尊當年在世辛辛苦苦說法四十九年,為什麼?無非就是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讓我們大家相信,認真去修福,認真修福就是認真念佛。 https://youtu.be/KGV9QQAfiIY 轉載貼文

感恩廣欽老和尚開示 : 【要學地藏菩薩的誓願力】

感恩廣欽老和尚開示 : 【要學地藏菩薩的誓願力】 再怎麼壞的人也要度,在家人要放下可不簡單,出家人就是能放下。地藏菩薩發大誓願,你們為什麼不要像地藏菩薩一樣 ?不過這是也很難,地藏菩薩發願, “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若心掛念地藏菩薩,與地藏菩薩相應,則地獄能空。 在五欲中,四生中,就是你吃我,我吃你。地藏菩薩要我們吃素以了脫生死。如果我説錯,請地藏菩薩原諒,我向地藏菩薩懺悔。 我們今天既然已出家,就要知道佛菩薩的意思,看一些經典,像(金剛經),(地藏經)等,瞭解十方法界眾生的狀態,知道各法界的眾生是如何形成的,這樣,我們的行止才能有所依向。否則,懵懵懂懂地不懂因果,出家了,還像在家人一樣,爭名爭利,你搶我奪,互較高下,這樣下去,那麼此生一過,人生也難得了。 學佛要像觀世音,普賢,地藏等菩薩誓願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到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我們度眾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世父母的,兄弟固為親眷,一切眾生亦為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大悲心,誓度一切眾生,像大願地藏王菩薩一般,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這個人生就像在演電視劇一樣,各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劇情發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看戲的人也隨著劇情忽喜忽樂,忽憂忽悲,而這好惡憂樂,也不過是我們自己眼根對塵境,在分別取捨。我們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樣,順境,逆境,善的,惡的,心境隨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惡習深重,眼根對境,見惡易隨,見善難徙,看到惡的,契合自己的惡性習氣,就心生歡喜,恣心縱意,隨順而去;而聽到佛菩薩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來,心生退卻,對佛菩薩只有空讚歎。結果,好的沒學到,壞得卻越染越深,這就是本身沒有誓願力的緣故。 我們談苦行,苦行是我們的祖師普賢,觀音,文殊,地藏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今天就照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來修行。 轉載

念觀音菩薩好,還是地藏菩薩、阿彌陀佛好?

念觀音菩薩好,還是地藏菩薩、阿彌陀佛好? 念佛,廣義上說,是稱念佛菩薩聖號。而關於所念的名號,不論是佛還是菩薩,只要大乘經典中出現的,你個人修學中最為歡喜、最親切、最受用的名號,就可以經常念。念哪一尊佛,信心很重要。對某尊佛菩薩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效果。 這個問題,沒有人提出來之前,自己確實沒有多想。因為,念佛與期生淨土,似乎有著某種必然鏈接,一般人也不會太有疑惑。直到遇到以下三個問題,才逐漸引起重視,進而查閱典籍,認真思考。 問題一: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淨土?問題二:念藥師如來,是不是只能到東方淨琉璃世界、而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問題三:念觀音菩薩好,還是阿彌陀佛好?這三個問題,實際上都是關於持名與淨土的關聯性問題。 持名念佛與淨土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佛號的「作用」和念佛的「本質」。持名念佛,不是唯一的修行方式,但確實歷代祖師公認的最有效的方式。從南北朝時期的曇鸞大師,到隋代智者大師、吉藏大師,再到唐代玄奘大師,以及禪宗諸多祖師,無不念佛,尤其是晚年修行都不一而足地回歸念佛。而這種所謂的回歸,同時也是一種理論到實踐、踐行到抉擇、篩選到凝練的最終呈現。當然,歷代祖師不局限於念「阿彌陀佛」,比如唐代彌勒信仰盛行的時期,玄奘大師晚年念的就是「彌勒尊佛」。 說遠一點,早在原始佛教時期,世尊便教經行曠野而心生恐懼的比丘們念佛,這也是佛教最早出現在阿含部類經典中的念佛形態,即「六念法」:

佛學文章

素食

干鍋茶樹菇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