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下地獄的善人與往生極樂的惡人

下地獄的善人與往生極樂的惡人 從前有一位富貴的大善人,在世間做了許多的大善事、大施捨,可是臨終因為子女爭著分家產而動了一念憤恨之心,結果下地獄去了,因為在陽世累積善因多,在地府當了閻王手下的官。 與其鄰居家有個殺豬的屠夫,吃喝嫖賭抽無所不好,以殺豬為業,橫行鄉里,可是臨死前因掉懸崖將身摔殘,臥床不起,只有她天天被其打罵的念佛妻子靠討飯維持生活,來伺候他,看著妻子憔悴的身體還要為自己擦屎端尿,心生極大慚悔,想起妻子念佛自己百般阻撓,毀佛像,更是懺悔萬分,臨死拉著他的妻子說:“我這輩子惡事做絕了,真是有愧呀,更有虧您呀,您能原諒我嗎?妻子含淚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咋說夫妻一場,我又怎能記恨呢,您念佛吧,我佛是慈悲的,一定能原諒您、接您往生的”,屠夫聽到妻子的話,淚流滿面,念佛死去,結果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地獄裡的鄰居大善人聽說屠夫往生了,就去問地藏菩薩為什麼自己沒往生,屠夫是大惡人怎麼往生了。地藏菩薩告訴他,佛魔就在一念覺迷之間,人家在生死交替受報期間的關鍵時刻一念懺悔心,一念嚮往心就是“信願行”具足,為此往生了。您雖在人間積累了善因,但臨終佛緣不成熟,生兒女的氣,您不知道吧,讓您生氣的兒女正是您的怨親債主,而人家前世供佛、信佛,今生還業障,惡緣現前,做了屠夫,而其妻是其上世常供養的菩薩,一者乘願再來,二者還其前世欠其丈夫的一段因緣,三者報答其丈夫有一世供養佛菩薩的功德才來化緣救度的。 善者聽了心服口服,悄然離去。 轉載貼文

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學?心裡面對於傷害一切眾生這個意念沒有了,這真正這條戒做到了。

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學?心裡面對於傷害一切眾生這個意念沒有了,這真正這條戒做到了。我不殺他,我還恨他,我還討厭他,這都不行,你還有習氣在,到時候忍不過你就動手了,所以不能不知道。 不妄語,決定沒有欺騙的意念在其中,真誠到極處。不偷盜,決定不能佔一點小便宜,一絲一毫小便宜你要是佔了它,都叫習氣,殺盜淫的習氣。這叫真修行,叫真持戒,持戒不是口頭上念的。從這個地方下手開始修行,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學了一輩子,這些念頭還常常起來,像波浪一樣起伏,這不行,這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今天總得要把它搞透徹、搞明白,才會有受用。 口業:不妄語,誠實,不能說假話,不能欺騙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離間,這個很嚴重,罪很重;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存心欺騙;不惡口,惡口是說話難聽,叫人家聽了不舒服,口四業。 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癡,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為什麼定開智慧?能大師後頭一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的。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淨空老法師開示

觀音菩薩感應故事【孕婦因夢發願誦5000部〈普門品〉,好運連連,感應神奇!】

觀音菩薩感應故事【孕婦因夢發願誦5000部〈普門品〉,好運連連,感應神奇!】 末學的妹妹剛懷孕不久時,夢見她的孩子對她說,讀經功德很大。已經很久沒讀經的她在夢醒後,立刻起床讀經,並發願給她腹中胎兒在產前讀滿5000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母則剛,信佛的妹妹從未發過這麼大的願,為了完成目標,她每天讀誦30至40遍,有時甚至50遍。沒多久,她把〈普門品〉就背誦下來了!妹妹背誦後,一遍背完大概5分鐘,就這樣休產假的她上午下午都在背誦〈普門品〉,一天大概四五個小時。自每日背誦〈普門品〉後,也得到許多護佑與感應——1、孕期的她睡眠等一切非常好,體力也很好,出門逛街,她走路有時比我還快哈哈哈,八九個月時走路也很輕鬆。2、期間有一天,妹妹說自己背經文有些厭倦了,每天都是幾十遍,突然不知道自己這樣背誦到底有多少益處,生了退卻疑惑心。就在當晚,她做了一個夢,夢見四天王高大威武的樣子,衣裳華麗,場面浩浩蕩蕩!四天王在虛空中以非常洪亮的莊嚴聲音說:「世人要斷惡修善,多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醒後,我妹妹非常高興,也增強了不少信心!!之後沒多久,她夢見一棵樹上掉下一片金色的葉子,非常漂亮,夢裡面讀《法華經》的媽媽給她講解這棵樹的結構。我告訴妹妹說,可能是因為《普門品》是《法華經》的其中一品,樹葉是一棵樹的一部分,這可能是提醒你,讓你有機會時,最好去讀完整部《法華經》呢!3、孩子出生後,也就是我的小外甥,見過的人都說很可愛,真的人見人愛,小寶寶還很健康聰明,很喜歡聽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他六個月時就會叫「媽媽,愛媽媽」,聽說這比一般寶寶都要早開口呢!4、妹妹在今年的入編考試中,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她意外的考到第二名。她說自己很意外,考前壓力很大很大,但是面試時,考官們對她特別有好感,沒幾分鐘就說可以了可以了,很輕鬆就過了。原本對這個考試,她是沒信心求過關的,這次能過完全算是意外之喜啊!!(文:任天真)

李炳南居士:快刀斬亂絲

李炳南居士:快刀斬亂絲 人生於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間的聖人,時候到依然得死。只有出離世間的聖人,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但是佛也非一下生即是佛,是經由逐步修行才證得佛果。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所以大家必得相信人人得死。可是「死不得啊!」因為死後必在六道中輪迴,而六道中「人天」難得,墮落三途就苦不堪言了。 唯識宗有所謂的三量,其中「量」字,就是「分寸」、「斗」或「稱」的意思。物品經由天秤稱量,就有了標準與憑據。至於教界的紛爭,當如何折衷呢?就要依聖言量,也就是以佛所說的話為斗量、為標準。這樣正確答案出現了,修行就能有所依憑。比方說大家修淨土宗,修得如不如法呢?如法就是淨土宗,不如法就是「亂絲無頭」。 我們淨土道場,講究的是「淨’字。修行人不是到道場中求熱鬧,而是求功德與求善根。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最大的善根,只要你念到心淨了,就是居於淨土。若心中不淨,亂其八糟,就是前面說的亂絲無頭。如此心裡一時是這,一時又是那,必不能得到真實利益。 所以參加打佛七是求一心不亂,必須念念在佛號上,這樣才能往生。反之成天念這經念那經的,毫無修法次第,就是」亂絲無頭」了。大家果真信了,六字洪名,就能證果位。不信,把喉嚨念破也是枉然。 求一心不亂是佛金口宣說的聖言量,淨土宗最重要處,就是帶業往生。業是業力,你造的業,還在身上帶著,這就是煩惱,只要將煩惱伏住就可往生,斷了生死才叫涅槃。這都是佛所說的,如果懷疑佛說,認為不對,那你還學什麼佛呢?以下講一首偈作為警策: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我們生活在世間,終極的目標無非就是幸福。什麼是幸福,不同的人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關於幸福,有一點應該是大家都認同的,那就是:心無罣礙,無往而不自由。 中國有句老話,叫「無事小神仙」。西方也有句諺語,叫「不要自找麻煩,除非麻煩來找你」。內心因某事而牽掛、擔憂、焦慮……甚至惶惶不可終日,那種感覺,就像背著一塊極重的石頭在路上走。沒有人不渴望著把石頭卸下來,輕輕鬆松地歇一會兒。 因此,無事鬧心,便是最大的幸福;而多心多疑,則極有可能招災惹禍。 一、福,生於少事 住在我隔壁的王叔,有一段時間跟小區大門口的保安,因一點小事而鬧了矛盾。王叔這人脾氣不好,器量也不大。他每天早上從小區大門口經過時,只要一看到那個保安,原本的好心情就會煙消雲散,繼而開始在內心深處辱罵、憎恨那個保安。 久而久之,這件事竟成了他的一塊心病。王叔已經退休了,兒女也都很聽話,他每日里就是約朋友下下棋,逛逛公園,日子過得清閒而又幸福。但現在,就這麼一件小事便搞得他終日抑鬱。 某天,王叔在找他的朋友下棋的時候,偶然提起了這件事。他的朋友便開解他道:「老王啊,你這心眼兒也忒小了吧!要不是沒有別的辦法,哪個人肯做保安啊?天天站那兒,無聊不說,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一兩千。而你呢,天天到處玩耍,每個月還能拿個四五千的退休金。都這樣了,你還跟人一個看門的一般計較!」 朋友這樣的一番話,就把王叔給點醒了。 打那以後,王叔每次看見那個保安時,眼裡便少了幾分仇恨,多了幾分同情。他自己慢慢地也想明白了:原來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在心裡放過別人,也是在思想上放過自己,又不是什麼殺父奪妻的深仇大恨,何必死死抓住不放呢? 想通了之後,王叔又變回了原來那個開心、自由的王叔。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要寬,才能事兒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們必須堅守「抓大放小」的原則,小事能不計較的就不計較了,只有這樣,才能把全副身心放在真正重要的大事上,從而獲得人生真正的幸福。 有句話叫「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說的就是這個理。 二、禍,生於多心 作家契訶夫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叫《小公務員之死》。講的是一個庶務官的故事。 一個美好的晚上,在一個劇院裡,心情美好庶務官一不小心打了個噴嚏。打噴嚏,是再平常不過,也是誰都控制不了的事情。而就這麼一件小事,卻導致了這個庶務官的死亡。 原來這個庶務官在打噴嚏的時候,一不小心將唾沫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級文官的身上。他害怕極了,他向將軍道歉,將軍說:沒什麼的。 既然將軍都說沒什麼了,那這事兒本就應該這麼過去的。但這個庶務官偏偏是個多心的人,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個「戲精」。 他的心裡總覺得將軍在怪罪他,於是,他就一次又一次地向將軍道歉,將軍一次又一次地說:沒什麼的,讓它過去吧!將軍越說「沒什麼」,他就越覺得將軍在怪他。 庶務官一次又一次的道歉,最終令寬容大度的將軍不耐煩起來了。將軍對待庶務官的態度,也由一開始的「毫不在意」變成了後來的「大發雷霆」。而這個多心的,一次又一次地道歉的庶務官,最終在遭受了將軍的呵斥後,一命嗚呼了! 庶務官死了,但他是死在將軍的呵斥之下嗎?不,他死於自己的多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又何嘗不是跟這個庶務官一樣,在不該多心的地方多心,最終「畫蛇添足」,惹出不必要的麻煩來了。為人處世,切記:「禍生於多心。」 外在的周遭世界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映射。只要我們的內心光風霽月,一片澄淨。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我們自然也能與人為善,少事多福了。 反過來,若內心充滿了猜忌、疑慮,那外在世界肯定也是一團亂麻的。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轉載貼文

《壽康寶鑑》現代人交友及結婚須知

《壽康寶鑑》現代人交友及結婚須知 有一次,在台北某便利商店的年輕朋友問筆者:“你勸我們戒淫,是否我們就不能交異性朋友了?”對這個問題,筆者原本從來想過,經此一問,才加以思索。商店裡的年輕店員有男有女,在這個時代,職業婦女不但十分普遍,而且在地位上,也常有凌駕男人之上的情況。無論在法律規定的條文中,還是在社會的認知領域中,兩性之間的地位已經處處講究平等。隨著女性社會活動力的激增,兩性間在工作上、生活上的接觸頻繁,異性間交朋友已被視為十分正常,而且目前絕大部分的男女通常是先來住一段時間,經過彼此的相互了解,認為足以信賴,可託付終身後,才論及婚嫁。因此,筆者回答該便利商店的店員說:“在現代社會,可以交異性朋友,但絕不能起邪念,還沒結婚前,絕不可發生特殊關係。否則始亂終棄,便傷害了對方的名節,也損害了自己的陰德." 也因此,筆者在面對是否要翻譯民國初年楊鍾鈺居士所撰寫的“辟自由結婚邪說文”時,內心十分猶豫。楊居士寫作該文,反對男女自由戀愛結婚,是以民國初年的新舊交替時代為背景。站在飲水思源、遵守孝道的立場而言,楊居士的苦心令筆者感動及讚嘆。但在八十年後的今天(作者寫作此文的時間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如果仍以反對交異性朋友、 反對自由戀愛的方式, 來提倡戒邪淫,筆者深恐不但收效微渺,甚至引起青年人的反感。如此一來,要勸化社會成除邪淫,只怕更加困難了。有鑒於此,筆者再三思慮,權衡輕重後,決定將楊居士的這篇文章含略不譯。 雖然筆者贊同現代的男女可以交往及自由戀愛,但是對於在毫無原則、不尊禮儀、不守節德的方式下交往、戀愛、結婚,筆者依然認為絕對不可。因為逾越了禮儀節德的軌道,便是犯下了不正當的邪淫。尤其今日世風已經十分頹靡,色慾濁穢漫流各地,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年輕男女的自由交往已成為無法改變的潮流趨勢,另一方面卻是在這種潮流趨勢中缺乏了對禮儀節德的堅守認知。要挽救這種世風,唯有仰望全體仁人志士發慈悲心,盡力化導。更仰望居上位者、有名望者,能振臂高呼、力挽狂瀾,倡導守節守德,消弭頹鳳欲習。若得如此,相信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必能邪風過斂,良風重現. 孟母所以三遷,便是希望兒子能獲得良風善俗的好環境。只要我們這個社會大環境的風氣變得好了,道德清明了,不但人人都能受益,安享天倫,安居樂業,下一代的子女們也能在良好的節德環境下接受薰陶,培養出健全的人格與高尚的品穩。凡此,都有賴大家共同盡十分力。因此,筆者雖然舍略不譯楊居士的這篇文章,也自責於德薄善淺能寡,但卻不能不以遷獨之筆來撰寫“交友與結婚須知”,一片誠心,但願能有益於節德戒淫的勸化,更盼望此拋磚引五,獲得有大能力、大智慧型、大德望者的登高呼應及倡導,希望我們這個社會能早日恢復純淨,光明。 現代男女交異性朋友,乃至於隨著感情的加深論及婚的時,都必須在不犯淫邪的前提下進行,才能確保各人的節德、壽康與幸福。所謂在不犯邪淫的前提下進行,就是必強合乎、堅守下列各項原則,以下各項原則缺一 不可。 一、發乎誠正: 與朋友相處,必須心誠念正,此是一般做人的原則。交異性朋友,更須有誠正的存心,倘若不誠,則是欺騙詐偽; 如果不正,便是邪僻歪道。以欺詐邪僻的心態來交異性朋友,非但不能有圓滿的結果,更將陷於色慾邪淫的追逐中,如此雙方敗德傷節,縱令機緣巧合,結了婚,也將因為開始時就缺乏誠正之心,而承受婚姻無法幸福長遠的苦報。 二、循禮守節:男女雙方在交往的過程中,一言一行,必須循禮;一舉一動,必須守節。循禮是彼此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身心都能受到對方的尊重,也唯有合乎禮范,才能確保雙方的節德不受傷害。禮節做到了,才能正當地交往,未來才可能有良好的結果。 三、衣著端莊:任何人在社交場合、公共場所,均須衣著端莊。尤其男女往來,更需如此,因為衣著端正,一則令自己身心端正,不致逸亂;二則避免引起他人的遐思邪念,不然,不但傷人心德,還易招來不測之禍。尤其暴露的當扮,更應避免。 四、不近邪地:參加聚會活動,乃至男女雙方約會,不可有任何色情或變相色情的事況,亦不可進入容易迷惑理智的場所。倘若進入邪地或不當場所,極易導致心搖神昏,理智受蔽,節德因此不保,彼此都受傷害。 五、不可晚歸:參加聚會或約會,若在夜間,須儘量提早返家,不可晚歸,不可隨便在異性朋友家過夜,更不可因為時刻已晚,雙方投宿飯店或旅館。因為以上情況,都容易出現敗德傷身的危機。要減少危險,便須提早回家,儘量不晚歸。 六、不可一廂情願、勉強對方:男女往來,成為異性朋友,乃至戀愛、結婚,都必須雙方有相同的意願,絕不可只因自己喜歡對方,便一廂情願地強迫對方與己為友或戀愛結婚,這種只顧自己、不考慮對方的心態及做法,非但易使對方遭受傷害,也易造成自己心智迷昧,苦痛糾纏。縱令千方百計,用盡心機手段,得到所求,也必然得不到長遠的家庭幸福。所以雙方往來,必須考慮對方的意願。 七、必須適時適當地疏遠:在雙方往來期間,如果發現對方的內心已經對自已產生了愛情的成分,但是自己卻只是將對方視為普通朋友,並無謀求結為家庭的愛意,這時自己應向對方婉轉地表達,在不令對方受到傷害的原則下,適時地疏遠,以避免對方產生長期的盼望及遭受痛苦。同理,右交往過程中,如已了解對方並不適合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此刻便須避免走得太近,以免彼此傷害. 八、婚前不可失貞、不可同居:男女雙方縱使已經感情深厚,也絕不可在結婚前做出失成、同居的事情。一方面,結婚前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導致婚事未成。另一方面婚前如果不重視貞操節德,必然引起雙方的互相輕視。婚也因此不知彼此相敬珍惜,輕者家庭爭端常起,重者喜新厭舊、婚外偷情。現今社會的離婚率愈來愈高,婚姻破散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與婚前失貞、同居的泛濫有絕對關係。 唯有喚醒社會大眾,重視貞操節德,婚前婚後男不失德、女不失貞,才能避免許多家庭問題、 子女問題及社會問題。 九、結婚的心態與條件必須健全:雙方到了論及婚嫁時必須有健全的心態和基本條件。基本條件包括:(一)雙方機有組織家庭的共同希望及決心。(二)經濟狀況許可,自信能維持婚後家庭的飽暖衣食。(三)雙方能互相溝通,能相互寬容。健全的心態則包括:(一) 必須有從一而終的心態。這是男女雙方都必須有的心態,唯有堅定從一而終的心,才能保證婚姻長久,鞏固家庭倫理。(二)必須有確保婚後家庭和諧幸福的心態,彼此對於家庭的和諧幸福都須抱著負責任的態度。(三)必須有婚後孝敬父母和教養子女的心態。對於父母,要能孝敬,使父母身心能安,生活無虞。對於子女,也要能慈愛教養,使子女成長健全。 十、必須徵求父母的意見:從交異性朋友開始,到戀愛、結婚,都必須向父母稟報,並徵求父母的意見及歡喜同意。因為父母生育、養育、教育子女成人,這期間所花的心血及辛勞是無法計 數的,尤其是母案的慈愛付出,點點滴滴,日月相續,更是偉大得難以衡量。所以做人子女的,在交往異性朋友乃至處理終身大事時,-一定要兼顧父母的意見。況且父母對人對事的閱歷和經驗較為豐富,看法也比較穩重、 可靠而長遠。尤其男女雙方在感情漸深時,更須提前獲得父母的同意。如果父母認為對方不適合,堅決反對,自己便應冷靜理智地思考。此時一方面須有疏遠的準備,另一方面如果認為對方確實品德優良,忠誠可靠,也可進步讓父母認識對方的優點。男女到了戀愛階段,論及婚嫁時,更需時常仰懶父母的指導及幫助,不可獨斷專行,更不可讓父母傷心。年紀太輕者,還不適合談戀愛、論婚嫁,因為心思判漸不夠理智圓熟,出了差錯,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 年紀長者,也需處處兼顧“百善孝為先”,萬不可為了一己的戀愛或婚事,而忤逆雙親,做法上儘量最圓熟理智。婚前婚後都不孝道,如此才是圓滿結局。 以上十項原則,是現代男女在交異性朋友及論及婚嫁時,所必須遵守的重要原則。除了上述十項以外,其他舉凡一切違背倫理及道德節義的言行, 也都必須慎重避免。例如不可與有婦之夫或有夫之婦結為友伴,也不可與玩世不恭、慣會甜言蜜語者結為朋友。依據許多前人的經驗,這兩種情形極損陰德,並且遲早必生禍害。總之,青年男女交異性朋友乃至戀愛結婚,都應三思慎重,否則-一旦受傷害,將會後悔莫及,難以彌補。只要時時處處都能叮嚀自己的言行與抉擇必須合乎節義道德,相信在婚姻的道路上即可走得平坦,獲得幸福。 異性間的來往,戀愛結婚,固然須合乎節義道德,同性間的往來、交友,也不例外,也必須遵循禮義,堅守節德。尤其更須防範對同性產生欲淫的念頭及行為。須知,天與地相對,日與月相稱,陰與陽相生,這才是大自然的正理。父母對待子女須避免過分的嚴厲冷漠,也不可過分溺愛,尤其是前者容易造成子女違反自然的叛逆性人格,導致步入同性慾的歧途。須知,唯有正常與溫暖的家庭環境,唯有嚴慈適當合理的親職教育,才能培養出人格正常健全的子女。為人父母者仍須謹慎。 https://nianjue.org/article/60/602414.html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