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幫助別人就是給自己一條路,,給自己一個機會,也就是給別人一個機會。

20年前,浙江一個老闆的妻子,在一個晚上,把自己的錢包丟在醫院裡。 老闆焦急萬分,連夜去找。 因為錢包裡不僅有10萬現金,還有一份十分機密的市場信息。 當老闆趕到那家醫院時,他一眼就看到,清冷的醫院走廊裡,靠牆根蹲著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 在她懷中緊緊抱著的正是妻子丟的那個錢包。 原來,這個女孩叫何雨婷,是來這家醫院陪病重的爸爸治病的。 相依為命的父女倆家裡很窮,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湊來的錢還是僅夠一個晚上的醫藥費。...

慈誠羅珠堪布:沒有菩提心往生,在極樂是什麼身份?

慈誠羅珠堪布:沒有菩提心往生,在極樂是什麼身份? 最簡單的淨土法門,也需要一定的聞思以及一定的實修。淨土法也需要出離心,如果沒有出離心,可能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想法都沒有,也需要菩提心。 如果沒有菩提心,只想自己一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管其他人。儘管這樣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往生了以後,還不能成為大乘佛教徒。 極樂世界里也有大乘佛教徒、小乘佛教徒和阿羅漢。如果在沒有菩提心的情況下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就是小乘佛教的修行人。 但是如果出離心、菩提心等需要的全部條件都具備了,往生以後就是大乘的佛教徒或大乘的修行人,這樣就更加完美了。 所以我們只修一個法是很好的,但是修一個法需要一些條件,並不是說一個法就只需要一個條件。

佛法不遠世間,修行不離生活

佛法不遠世間,修行不離生活 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禪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然而修行的定義並非需要遠離社會遠離生活。 有一戶賣餅人家的兒子,從小心地善良,由於住在寺院旁邊,所以每天送十個餅來供養寺中的禪師。 但禪師每次都留下一個餅,並對他說:「我送給您,用來庇蔭您以後的子孫。」 有一日,他獨自的想:「餅是我送去,又為何反饋於我呢?莫非禪師別有用意?」於是便去請教禪師。 禪師就說:「餅是您拿來的,反送於您,我有何過失?」具有善根的他,頗有領會,是我造的因,必然是我得的果,於是向禪師請求出家。

佛陀預言 :未來9000年後

佛陀預言 :未來9000年後「轉載」 本師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平均人壽百歲,公元前543年,佛入涅槃。 自佛陀涅槃時起計算佛歷,2008年是佛歷2552年,現值減劫,每過一百年人壽減一歲。照此計算:公元前513年,佛誕100歲,人壽99歲;公元元年,人壽94歲;公元1000年,人壽84歲。 公元2000年,人壽74歲;2008年根據有關統計,中國人平均壽命男性為70歲、女性為74歲,人均壽命平均72歲,證明佛陀所說人壽的準確性;公元3000年,人壽64歲 。 按照佛陀在佛經裡所預言:將來到五百年或一千年之後,人人各在東西兩半球,相距數万裡,不要用無線電話,就可以直接談話,如同在自己面前,不用看電視 ,就可以看到各種戲劇娛樂的節目,當指這時前後的地球科技水平;公元4000年,人壽54歲;公元5000年,人壽44歲。 公元6000年,人壽34歲,饑饉災起,一直到人壽減至三十歲時,人身高不滿三尺,於時,人類的道德倫理因果觀念喪失殆盡,福報相繼享盡,連粗劣的 五穀雜糧也漸沒,稊稗充飢,為食中第一;

【大安法師】佛門乃第一福田

【大安法師】佛門乃第一福田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佛說無量壽經》 雖然修福有種種的福田,但是佛門乃第一福田。為什麼行善修福的首選一定在佛門當中呢? 佛法是佛金口宣說的,佛陀是第一福田!由於佛陀具足無量的佛法,成就無量的功德。在三寶當中植福比在其他地方植福效果要大很多。 在人道當中,修道一定要以智慧為根本,而智慧的開發,一定要以福德為基礎,有福德才容易開發智慧。 在佛法當中修福德、種善根,哪怕它只有像一根汗毛那麼輕,一粒沙子、一粒微塵那麼小,一滴水那麼少,比如到寺院裡面,僅供一杯水,供養一朵花,甚至僅合個掌,彎腰問訊。佛都希望地藏菩薩以智慧道力、方便智來擁護這樣種少善根的人;護持他漸漸地使善根增上,讓他在這個基礎上修行,直到進入佛法,發菩提心,修行無上的佛果,全過程不要讓他退轉。 這是佛付囑地藏菩薩的艱巨使命! 轉載貼文

【佛學常識】為何居士之間相互都稱「師兄」?

【佛學常識】為何居士之間相互都稱「師兄」? 在寺院禮佛時常聽到志工或居士之間常以「師兄」相稱,可為何不稱呼「師弟」呢? 首先,這是彼此間互相尊重的表現,意為告訴自己他人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願意保有謙虛、恭敬的心態去與對方溝通。 其次,這也是為了避免「我慢」的生起。學佛要有所成就,便要戒除「貪、嗔、痴、慢、疑」等煩惱,其中的「慢」就是傲慢、我慢。 如果一直稱呼別人為「師弟」,就容易催生出一種「我比對方資歷老」的傲慢心態。 而在佛法的修習過程中,修行的先後順序、時間長短並不那麼重要,正如《圓覺經》云:「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