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印光大師:如何避免以佛法結惡緣?

印光大師:如何避免以佛法結惡緣? 念佛人遇事只反究自心,不計他非。俗知見之人,能勸化則善巧勸化,不能則自己一心念佛,只生憐憫彼等之心。若如是則善緣增長,前途必有大相應境,不至終日以佛法結惡緣。 昨接來書,不勝嘆息。汝十數年來,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功,但於表面上強支持。人生世間,各有職分。汝上有父母,中有弟,彼等既不能依汝,只可任之。自己但為父母弟等,與所殺之生,念佛超度。為父母弟等,解怨釋結,何可生此極大之嗔恨心乎?此心,即是墮惡道毒蟲之最猛利心。若是由此命終,汝不生毒蛇猛獸中,將何所生?學佛要解脫煩惱,汝反增長煩惱,試思汝若不聞佛法,還能與世不同趣乎?祈從此只反究自心,不計他人之非。俗知見之人,能勸化則善巧勸化,不能則自己一心念佛,只生憐憫彼等若殺生者若所殺之生之心。又須生欣幸心,我若不聞佛法,現在同彼殺食生類,將來墮於生類,為他所殺。生此二心,極力念佛,則嗔恨不生,善緣增長,前途必有大相應境,不至終日以佛法結惡緣。華嚴行願全經云(四十卷行願品中):“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了生死,愚學入泥犁。”吾言止於此。 轉載

活出老年新生命

活出老年新生命 聖嚴法師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突顯了老年人的社會問題。不論是獨居老人、或是與家人同住的老人,在面對自己體能的逐漸老化衰敗,難免會有無奈、絕望和孤苦的心態。 老年人最好要有伴,不要孤獨,孤獨的人很容易鑽牛角尖。但因社會的變遷,做子女的人已很難再像古代社會一樣,每日晨昏定省,頂多打打電話、寄寄卡片、或者偶爾相聚用餐、出遊,聊表他們對父母的孝養。 我經常鼓勵人,要在退休前規畫好自己晚年的生活,最好要有宗教信仰,讓自己的生命有歸依處,其次要培養多元的嗜好,開闊生活的領域,第三要有朋友,可以談天、做伴。 過去的人有一種想法,要為自己留下老本,免得老來物質生活堪慮。但從西方社會的經驗來看,即使沒錢,也可以透過社會福利得到幫助。例如美國政府除了提供老人物質生活,必要時,還會僱用專人予以照料。台灣也在逐步推動社會福利制度,除了現行的勞保、健保,我相信老人福利也會在台灣實施。

【修行要一門深入,以一門為正,諸門為助】

【修行要一門深入,以一門為正,諸門為助】 虛雲老和尚開示: 古人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時,百般痛苦,耳不聰,眼不明,四肢無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這種苦楚,年輕人是不曉得的。 我們年輕時和你們一樣,看見老來呆,總不願意,說話他聽不到,眼淚水和鼻涕,看見就噁心,怕和老人一塊住。現在我老了,才知道老的苦,人老了就一天不如一天。 我從雲門出事後,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久已是「一朝卧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朝夕思忖,前路茫茫,道業未成,生死不了,一口氣不來,又要投生。「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少年不修,晚年就會如此。 你我現在都是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就不要把這善根種子打失了。

逆境,是一種恩典

逆境,是一種恩典 身處一半一半的世間,順逆境無不在我們生活周遭交替發生著。順境固然是助人成功的跳板,逆境同樣可以激發心志,而成為逆增上緣。 如果沒有專制的厲聲,哪來慧遠大師「沙門不敬王者論」的出世呢?因此,我們遇挫折要能不折心志,要能勇往直前,奮起飛揚。這世間有哪些逆增上緣? 第一、世風日下皆是向上之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是身處世間的我們常哀嘆萬分的憾事。然而世風雖日漸澆薄,卻正是我們磨練心志的煉金石,也是我們成熟人格的階梯。佛陀說:"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即是開示凡事不經山窮水盡之際的振作奮發,就無法領略柳暗花明的幽趣。因此,愈是世道衰微愈應發憤有所作為,發願向上有成。 第二、世路風霜皆是練心之境:世間路時而平坦無折,時而崎嶇艱辛,要如何面對人生的順逆境?先賢告誡我們"對境練心,對人練性",意即藉八苦等種種境遇,以啓未來的大機大用。當然,先決條件是坦然而甘願接受每次因緣;唯有逆風揚帆,藉此磨練心性,才能開發智慧,進而豐富我們的生命。 第三、世情冷暖皆是忍性之德:清朝巡撫張伯行一世清明,但也因此一生孤立。他飽嘗官場冷暖,屢遭同僚排擠,雖知清官難為,也寧願孤立而不隨波逐流,終為自身留下"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譽。誠然,時序尚有春夏秋冬,世情又豈無冷暖炎涼。一個有智慧的人,面對世情寒冽,他不但無所畏懼,反而會藉此考驗,培養忍性之德,訓練自我堅強之志。

佔便宜佔多了,後面災禍在那裡等著呢!

佔便宜佔多了,後面災禍在那裡等著呢! 我們活在這個世上,不要太較真,不要太計較,不要太認真,最好傻傻的,痴痴的。讓別人去耍小聰明,我們做一個笨人就好了。如果被別人欺負了,怎麼辦?若無其事就好,若無其事,你得大自在。不要對這個世界那麼認真,你要知道一切都是假的,虛幻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要時時把這句話記在心裡,你就沒有那麼多煩惱。假的,虛幻的,假不是沒有,是短暫而不永恆,轉瞬即逝,逝去了怎麼辦?不可挽回,不可捉摸,所以現在就沒必要執著。不認真,不是說做事情不認真做,做是認真做,心裡不執著,不當一回事,就沒有掛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別人看不起我怎麼辦?看不起就看不起。看得起又怎樣?看不起又怎樣?人的一生太短了,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有時候是突如其來的,你沒有預料的。生死一到來,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你不要被假像給欺騙了,否則只會在無始無終的輪迴中,越迷越深。我們不要和別人爭,讓別人贏,讓別人去出頭。這個世上聰明的人太多了,可是聰明和智慧不一樣,聰明出不了六道輪迴,智慧可以出。如果不明白,你去處處佔別人便宜,頂多可以佔幾十年,上百年,好了,佔夠了,該去輪迴了,該下三途了。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到時候誰能幫你,到時候該怎麼辦。佛菩薩要救你,神通不敵業力,完了。這一輩子傻一點,痴一點,所謂傻也不是真傻,癡也不是真痴。這個世界完全顛倒了。世人認為我們傻,我們痴,不要管那麼多,越傻越好,越痴越好,後面你的福報就來了。愚癡的人,他喜歡佔便宜;有智慧的人,他喜歡吃虧。吃虧了後面就有福報;你佔便宜佔多了,後面災禍在那裡跟著你。所以太聰明了,反被聰明誤。你不要計較太多,吃了點虧,一句阿彌陀佛,消業障了,後面有福報,福不唐捐。福不會少的,積在那裡。我們要知道,吃再多的虧,也不過卝是幾十年的時間而已,一晃就過。我們在六道裡輪迴了不知道有多少億劫,現在吃虧幾十年,就了生死,超出六道輪迴去做佛去。你說這是吃虧呢還是佔便宜呢,佔了大便宜了。所以你心在道上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別人說你傻,對,我很傻,你很聰明。你繼續你的聰明,我繼續我的阿彌陀佛,這就好了,沒事了,天下太平。你太認真了不行,太認真了容易造業。這個世上的人有個特點, 非要贏了別人,如果不贏,要爭到贏為止。既然這樣,我一開始就讓你贏,這就沒事了。是不是? 轉載

因果故事【浪費糧食、糟塌物力,業力果報得胃病】

因果故事【浪費糧食、糟塌物力,業力果報得胃病】某報社的女記者,曾多次聆聽妙法老和尚為求醫者解說佛法,開示病因。一日,她請教師父:自己患胃病數年,治療不見效果,是否也是上一輩子做過什麼壞事?師父問她:「你是不是不喜歡吃饅頭的皮兒,每次都把它撕下來扔掉?」女記者驚訝地說:「噢,師父,確實如此。我從小就不喜歡吃饅頭皮兒。這也有罪呀?」師父笑著說:「你都把饅頭皮兒扔到自己胃裡去了,久而發酵,能不痛嗎?要知道,『暴殄天物,罪莫大焉』。糧食和蔬菜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就是讓人們食用裹腹,可是你卻因為不喜歡吃而浪費了。要知道今天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每天吃不飽肚子,甚至餓死。你應該感到慚愧才是。再者,許多國家都有在垃圾箱撿食物吃的人,發達國家也不例外。這些人都是因為前世浪費糧食、糟蹋食物,才有今天的果報。前世扔掉的,今生還要再撿回來吃。要警覺了!」女記者不無慚愧地問:「我應該怎麼樣辦呢,師父?」「生懺悔心,今後不要再浪費食物,你的病慢慢就會好的。」女記者又問:「我也拜《梁皇寶懺》好嗎?」「很好。」師父滿意的笑了。「阿彌陀佛!師父,我們是遠道來華觀光的佛教徒。我身邊這位小姐講不好華語,讓我代她請問。她說自己也有胃病,藥物治療不見效果,可是她沒有浪費過食品。請師父指教。」妙法老和尚慈祥地看著這位遠道女弟子說:「你不浪費糧食,很好,可是你卻浪費紙張。你寫東西時,只要覺得某句話不滿意,或是哪個字母沒寫好,就會把這張紙一團,丟進字紙簍裡。再有,你用餐時浪費的餐巾紙特別多。吃一頓飯用一張餐巾紙足夠了,你卻是每擦一次嘴或手,就用一張餐巾紙,實在是浪費。要物盡其用,不可浪費。你如果知錯,改了這個壞習慣,胃病就會康復。」女居士連連點頭。「師父,我皈依三十多年了,從沒浪費過任何東西,也不敢做一丁點錯因果的事。可是最近兩年胃裡總是有針扎一樣的感覺,去醫院檢查,還說我的胃象年青人一樣好。不知我造了什麼業,麻煩師父也給我看看。」妙法老和尚笑著說:「我今天開了個胃病專科門診,生意很興隆。」大家都笑了起來。師父接著說:「你這幾年,每到吃過飯都要用牙籤剔牙吧?」「是的,我的牙齒有了縫隙,吃過飯後要用牙籤剔一剔。」「你常去外邊餐館吃飯是吧?」師父又問。「是的。」「飯後剔過牙,臨走時,你是不是還要從牙籤筒裡捏上幾根牙籤帶走啊?」老居士顯得很驚訝:「我和老伴每次在外邊用餐都要花上一、二十元,我用幾根牙籤也有罪呀?」「是啊,牙籤是免費提供給客人就餐時使用的,你就是一次吃飯花一、二百元,也不可以隨便多拿牙籤帶回去使用,除非你和服務員打過招呼。不打招呼就拿走,雖不屬偷竊,卻是貪心。儘管這個貪心小而又小,誰看到也不會責怪你,可是你是發菩提心的老居士,『不予不取,一草一木不可貪得』這個道理,修菩薩行的人不可不明白。現在你懂了嗎?」此時,老居士法喜充滿,高興的說:「懂了,師父。」妙法老和尚接著說:「對一個修菩薩行的人來說,舉心動念很重要。因為多拿幾隻牙籤而胃不舒服,這實際上也是佛菩薩對你的加持,防微杜漸,助你今生修成正果。正所謂『於虛空中轉微細惑,在微塵裡轉大法輪』。明白了道理,病也就不存在了。」(摘自《現代因果實錄》)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