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印光法師:萬劫千生的輪回,今生終於畫上句號!

印光法師:萬劫千生的輪回,今生終於畫上句號!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但於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所謂念茲在茲,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 居士既能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至謂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飢虛,喉中火然,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痴無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回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所以張善和,張鍾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 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見賢思齊,當仁不讓。豈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錯而成永錯乎哉。有血性漢子,斷斷不肯生作行肉走屍,死與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 摘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 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因果家教:取名之中的寄望...

他一生喜歡布施, 但因不注重生活的這些行持, 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

他一生喜歡布施, 但因不注重生活的這些行持, 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 在宋朝有一個讀書人叫符仲信,他樂善好施、喜歡布施。結果三十五歲的時候生病,剛好到了陰間。曾經讓他幫助過的人看到他很驚訝說,「恩公,你怎麼會現在就到陰曹地府來了?」就請教旁邊的冥官(陰間的官員),他很喜歡布施,怎麼會三十五歲就到陰間來了?結果這個冥官就說到,這個符先生本來是饑寒的命、是很貧窮的,但是因為他喜歡布施,他這一生可以白手起家積累些福報。但是因為他有兩個不好的習慣:第一個不燒香,第二個都睡到比較晚。這些人一聽了很驚訝,就這兩件小事。這個冥官又講到,他本來是活到五十九歲,現在只能活到三十五歲,就因為這兩件事,把他的福報、壽命給折掉。   這個我們冷靜細細分析,小事可以見一個人的心地。「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假如心地在某些方面是錯誤的,卻讓人看起來像個善人,那個都是偽善。心地真善,應該一切行為都善。我們修行很怕落到偽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現在學習的人都是為了給別人看,好看用而已,沒從心地隱微處默默洗滌。   不燒香,心裡沒有祖先,沒有天地鬼神,這個孝敬就不足了。晚起,我們說的「飽暖思淫慾」,一個人晚起之後,他的邪思邪念就會特別多,所以意惡就會很重。俞凈意公是讀書人,比我們的學問不知多多少倍,他修了一輩子,到了中年窮困潦倒,還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灶神告訴他,「意惡太重,專務虛名」。這個意惡就多,貪瞋痴慢疑都是意惡。   我們今天面對主管,是是是,好好好,表面上看起來很恭敬,背地裡懶惰,甚至於是罵自己的主管,這個損陰德,都損得非常大。我們學《了凡四訓》知道,「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你們怎麼都沒有反應?我們是不是《了凡四訓》還要再重學一遍?你們也沒反應,不覺得,「我們都學過了」。學過了,你看,好像恍若隔世,我念的時候,你們好像第一次聽一樣。這個學,每一句要領納在心中,拳拳服膺,不然都是落印象,很難在這一生得利益。「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領導不對那是他的事,我們自己不守倫常,那是我們自己造業。我們自己真正守本分,自有我們的福慧雙修,誰能障礙得了我們?這理要想通,就不怨天尤人。   真正的德行在哪?父母不好,我依然是個孝子;老師不好,我依然是聖賢的好學生;領導不好,我依然是盡忠職守的忠臣,這才見出可貴處。你說,得要領導好,得要父母好,我才能好,那叫分別執著,那叫挑境界,那跟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是在順境福報當中產生貪求。「我喜歡的人事物,我才接受」,那不叫貪求,不然叫什麼?順境不好修,一順了,喜歡這個人,喜歡這件事;不接受那個人,不接受那件事。順境淘汰人,我們自己不知不覺心性在產生執著點,我們假如不很冷靜觀照發覺不了。所以,灶神爺提醒俞公,習氣使然,渾然不知,不清楚自己問題出在哪兒。   剛剛給我們提到的也是《彙編》裡面的故事,這個符仲信,他一生也是喜歡布施,可是這些生活放縱了自己,都在折福,自己不知道。所以這一些曾經受他幫助的人,了解到這個情況非常警惕:這麼喜歡布施的人都因為不注重生活的這一些行持,都能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那我們怎麼敢再輕易放縱自己的習氣跟慾望?這一些道理、故事,我們得多學多看,不然到時候,覺得自己修得不錯,結果果報又不好,還罵佛菩薩、罵古聖先賢,那罪上又加一條了。這個絕對是真理,我們不能懷疑。所以老祖宗提醒我們:任何不如意、沒有好的結果,都要回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態度才好。 ——轉載自《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

我們的人生只能自己負責!真正的佛法,是自己用心去學自己去證悟

(晨讀好文分享) 有一位師姊向師父抱怨說:「我不會再參加任何佛堂的法務了。」 師父關心的問說:「我可以問您為什麼嗎?」 她說:「在佛堂,我最常看到的是人在道場,卻還一直在滑著他們的手機,在佛堂很常聽到閒聊扯淡是非對錯,有的更只是自顧自己!像這些全部都是假的修行人。」 師父沉默了一會兒說:「好的,但我可以請您在做這決定之前,來做最後一件事情嗎?」 她說:「是什麼事?」

如何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完全啓動出來?

如何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完全啓動出來? 導讀:你自己準備好一分,阿彌陀佛給你一分的功德;你準備好三分,他給你三分的功德;你準備好十分,阿彌陀佛給你全部十分的功德。 文:淨界法師佛教的咒語跟聖號是諸佛菩薩那一念心性所發出的真實功德,真實是可以破除虛妄的!在東南亞有很多蠱毒,有些人中蠱了怎麼辦?我說:你持「大悲咒」。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肯定可以破這個邪咒。他問我說:這個有效嗎?我說:你說呢?有沒有效不是決定在我啊!因為這個咒語是那個能念的心很重要,你要是堅定,它就有效。就像很多人問我說:阿彌陀佛的加持力,存不存在?答案只有一個——很難講!你要有信心,它對你就存在,你要是沒有信心,你完全不相信阿彌陀佛的存在,對你來說阿彌陀佛就不存在。這個法門要啓動任何一個功德,你必須要有那個心力去啓動,諸佛菩薩的加持,永遠是被動的,祂不能主動救拔你,你要用那能念的心去啓動,所以念佛法門重點在信心。 你看善導大師他解釋十念往生說: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他這個人是造惡凡夫,通身的罪障,臨命終的時候就念十句佛號,他臨命終的時候,地獄的火都現前了,他怎麼就能夠把地獄的火轉成蓮花呢?火焰化紅蓮呢?憑什麼呢?你說,憑這十句佛號;那為什麼有些人念這十句佛號沒有效果?善導大師講出一個標準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個至心信樂是關鍵,百分之百的信心。念佛法門你慢慢地研究,你會發覺:數量不是重點,往生與否跟你的數量沒有直接的關係,數量是決定你的品位——「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淺深;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所以念佛法門的關鍵在哪裡?那一念心。你的明瞭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是不是百分之百的相信阿彌陀佛可以救拔你?你可以完全地通身靠倒,很放心地全心全意靠過去,那種一心歸命——通身靠倒的決心是關鍵。 《讀者文摘》講過在美國有一個公案:說在美國有一個小城市,很久都沒有下雨、乾旱。那麼基督徒就到教堂去,祈求神父帶大家祈雨。神父就很慈悲,定出一個祈雨的時間,請所有的信徒來參加,很多人就去參加了;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帶著雨傘去祈雨,其他的人都是空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小女孩在祈雨的過程當中,她是所有人當中,啓動上帝的加持力的力量是最大者,因為她具足百分之百的信心,因為她想說她祈雨回來的時候,肯定要下雨,所以帶個雨傘。我心裡想:我們要有這種決心來念佛,肯定往生。其實我們很多人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非常可惜,你沒有真正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完全開發出來,問題不在佛號無量光、無量壽這一部分,佛陀是準備好了,問題是我們自己準備好了嗎?所以我在打佛七的時候,我跟所有的蓮友說:打佛七啊!你就做一件事──把自己準備好。阿彌陀佛他準備好了,問題是你自己準備好一分,阿彌陀佛給你一分的功德;你準備好三分,他給你三分的功德;你準備好十分,阿彌陀佛給你全部十分的功德。這感應道交是這樣子的——你的心是主動,阿彌陀佛是被動。 轉載

算命師說臉上的痣不好,面相不好,整容能轉運改命嗎?

算命師說臉上的痣不好,面相不好,整容能轉運改命嗎? 問:整形美容在台灣很風行,甚至有母親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就是一對雙眼皮,或一個高鼻梁;還有人為了「開運」、面相去整形,削顴骨、填額頭等。如果大家都在臉上動刀美容,豈不都不是以「真面目」相見了? 聖嚴法師:整形首要關切的是「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 如果整形手術在身體上沒有後遺症,而且對增強人的自信心又是加分,那麼去整形,也沒什麼不好。不過,在我看來,內心的平靜和智慧就是美;如果光把臉孔整得好,不見得就是美。 我相信「相隨心轉」,如果心不快樂,常常痛苦、怨恨、傲慢,臉孔就算整成像模特兒「林志玲」一樣美貌,也還是不好看的。 在我的認知里,樸實、真誠、友善、有智慧的臉,一定美的,母親生你如何都不是問題。比如說,臉很真誠、友善,因此任何人一見到他,就感覺很可愛、很歡喜、很好看。

靜波法師:向邪師學法,千佛出世難救你

靜波法師:向邪師學法,千佛出世難救你 面對現實,我們今天要講好佛教的故事,知見必須純正,不能牛奶摻水!如果知見不正,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佛經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或許不是壞人;眾善奉行,可能也不見得是好人,因為好心做壞事的人多了;「自凈其意」,才是解脫的根本,才是真正的學佛。 現實中的人,可能就是因為沒有做壞事,所以他就覺得:「我是佛教徒,我了不起了。」這是錯覺,佛教徒不是這樣子的,雖然需要從做好人開始。也有人說:「我做了好事!怎麼樣?」同樣不一定是佛教徒。只有不去執著,而又能去做好事,那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既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同時也要「自凈其意」,兩者兼顧,中道圓融。有人說,太難了!那麼,幹什麼又容易呢?這個故事一定要講好,如果不講好,那就容易盲修瞎煉。有人說:「我是好人。」你是好人也不一定是真學佛啊! 六祖惠能大師對慧明說過這樣的話:「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不思,並不是不去做,要去做,但不可以住著在上面。這就跟三輪體空一樣,能施、所施、中間物,你不要住著。因為,了不可得。只有這個時候,說我是佛教徒才有意義。因為已經自在,願意擔當,不怕吃苦,也不怕吃虧,沒有委屈。要不然,就會委屈,因為不平衡啊!而且心裡分別執著,看到的都是不公平……要不怎麼叫娑婆世界呢?所以解脫是學佛的關鍵,可往往又解脫不了。於是經常發牢騷,自己又痛苦,難免會患得患失。 佛教要超越得失的二元思維,當然很難。人性的弱點,不就是頑固的習慣性嗎?什麼叫輪迴?就是慣性的結果!慣性讓我們這樣想,讓我們這樣做,讓我們這樣隨境所轉地輪迴……或許我們身不由己,但是心可以由己啊!而如果心上又不作為,心猿意馬,往往相信自己的分別心和肉團心,那又怎麼可以呢? 中峰《三時繫念》里說:「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為什麼西方世界稱其為極樂呢?因為各種煩惱都不能傷害到我們,影響我們;「道人若要尋歸路」,如果學佛的人想回家的話,「但向塵中了自心」,要面對現實!認識清凈!改變執著! 相反,逃避現實,如果沒有煩惱和痛苦,那就會渾渾噩噩地活著;有了煩惱,你才會得到鍛煉而茁壯。如果沒有煩惱,為什麼要學佛呢?一個人一帆風順,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它也會害了我們自己,因為不可能堅強和茁壯。所以我們要怎麼樣呢?要面對現實,不要逃避現實;佛教要:本地風光,把握當下! 在佛教里有這樣的開示,讓我們來分享: 「隨順邪師者,千佛出世不通懺悔。恆沙諸佛出世,不得解脫。何以故?破十方如來正法,誤導無邊眾生陷入萬劫不復苦海故。」 「隨順邪師者,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什麼叫邪師? 不講解無常、無我、解脫——三法印和一實相印的就是邪師。所以佛教是:要解放別人,最終解放我們自己;如果不解放別人,自己得不到解放。恰恰邪師故弄玄虛,控制別人,所以他自己也會被控制,乃至墮落! 眼前很輝煌!未來很迷茫…… 讓我們去看《楞嚴經》五十種陰魔,那個魔比我們現在的魔高級多了!你若不信,你試試看看。雖然現在的魔很笨,但是它卻把很多人都騙了。如果2012那一年,大家都去學習《楞嚴經》,就不會膽顫心驚。因為依人不依法,所以大家沒有辨別真偽和識別邪知邪見的能力。 因此,「隨順邪師者,千佛出世不通懺悔」,你懺悔沒有用。為什麼?因為路走錯了。「寧可破戒,不可破見!」結果是:「恆沙諸佛出世,不得解脫。」 像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出世了,你也解脫不了,為什麼?因為自欺欺人了。 「何以故?破十方如來正法,誤導無邊眾生陷入萬劫不復苦海故。」 為什麼? 因為你破壞十方如來的正法,誤導無邊眾生陷入萬劫不復的苦海。因為你,大家都輪迴乃至墮落。這個責任大不大?這個責任太大了!所以我們要警鐘常鳴,引以為戒。 而「正法」無非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或者「諸法實相」。實相就是空相,包括你和我,不論你願意不願意,肯定都不是實在性的。每次念《心經》的時候,有「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我們就沒有照啊!因為一直口是心非地保護我執,完成自私自利、情緒化的自我,所以就不容易被改變!雖然我們學佛應該有佛法,但我們常常沒有用佛法,這個沒有用佛法就是沒有佛法!所以我們需要去反省和改變。不是佛法對不起我們,是我們對不起佛法。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