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生活當中有些常說的話 很損福報!

生活當中有些常說的話 很損福報! 嘴巴損福報估計很少人注意,殺生邪淫大家都知道損福報。平常的嘴巴習慣的話也會損福報,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比如經常說沒用,罵孩子沒用,說物品沒用,對別人送一般的東西都嫌棄,這個沒用,也容易損福報。就是嘴巴不好,把命都弄不好了。 所以贊嘆的話很重要。有的夫妻經常罵,罵對方缺點,罵多了,缺點不僅改不了,而且呢損了很多福報。尤其罵孩子,罵得很難聽的,就是說孩子沒用。甚至說結婚沒用,生孩子沒用。不要講這些負面的話。這些話就破壞自己的福報。以後別人的孩子都有用,就自己孩子沒用。那就糟糕了。 還有說,婚姻沒有用。有些人自己婚姻不好,就應該懺悔自己在婚姻上的惡業,有沒有破壞別人家庭,對對方是否忠貞,而不是一味罵說,老公沒用,老婆沒用,結果把自己好的婚姻運氣都罵差了。所以這個口德很重要,不要說沒用。誰都有用,只是不懂得用而已。所以我們無意間的嫌棄而損福報,自己都不知道。甚至有些人講一些情緒的話,來損婚姻,這都是損自己的婚姻福報。如果丈夫妻子對自己不好,先要懺悔有沒有忠誠,有沒有對不起對方,或者有沒有負責任。丈夫有丈夫責任,妻子有妻子責任。同時要問自己有沒有在過去造的惡業。有的話,趕緊向祖先,佛菩薩去懺悔。這個很重要。 所以以後要養成富貴的口德愛惜任何東西,贊嘆別人的任何成就,找出優點,而不是找缺點。這樣子福報就慢慢有了。真誠的找每個人的優點,就有福報了。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文:惟覺長老修學佛法,除了建立正確的知見,更進一步要身體力行。如果把佛法當做學術來研究,不用在日常生活上,必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社會上竊盜、勒索的案件為什麼層出不窮?正是為非作歹的人缺乏因果觀念所致。行竊者不瞭解別人的成功與財富是經過一番努力所得,不知道自已也要從「因」上去努力,妄想一夕致富,甚至不擇手段去巧取豪奪,最終必然落得鋃鐺入獄、終身桎梏的果報。在學校里,有些學生平時上課不專心聽講,成績不好。不少家長為孩子到寺廟燒香、拜拜,祈求佛、菩薩或神明加被,希望孩子的學業突飛猛進。家長認為佛、菩薩慈悲,可以滿他們的願,這種想法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佛、菩薩確實慈悲,但是佛、菩薩也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理,即凡事要從「因」上努力。勤學用功,學業才會進步;若是平常上課不用心,回家後又沈迷於電視、電玩,不溫習功課,中下懈怠、放逸的「因」,怎會有好成績的「果」報呢?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的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因果通三世有些不信因果的人會質疑:「假如真的有因果,為什麼有些人從來沒做過善事,卻能平步青雲?有些人做了許多善事,卻沒有善報?」殊不知因果的規律貫通於三世。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過去世,也並非僅指過去的上一世,現在世之前的都屬於過去世。未來,也並非僅指下輩子。今日相對於昨日,今日就是未來;明年相對於今年,明年就是未來。生命是由無數個過去、現在、未來所組成。在佛陀的時代,弗加沙王聽聞十二因緣的道理,反復思惟而有所領悟,後來將國事交付給太子,自行出家。佛陀知道弗加沙由於過去世的惡業緣故,第二天將被牛觸死,因此特地為他開示法義,弗加沙在思惟妙法的當下,攝心入定,證阿那含果。次日,弗加沙果然被一頭母牛觸死。牛主因為心生恐懼,就把牛給賣了。奇怪的是,買主牽牛去喝水時,又被這頭牛從背後觸死。買主的兒子很生氣,把牛殺了,將牛肉拿到市場賣。有位買了牛頭的人,在回家的途中,把牛頭掛於樹枝上,坐在樹下休息,不一會兒,樹枝斷了,牛頭掉下來,牛角正好刺中這個人,此人立刻命終。 有人請問佛陀,為什麼這一頭牛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讓三個人喪命?佛陀回答:「惡緣業報必定有其原因,不能只用現世所見來解釋。此因久遠前,有三個商人,旅途中寄宿在一位老婦家裡,他們見老婦孤苦無依,就聯手抵賴房租和伙食費用。老婦為此憤恨不平,心想:你們三個無賴,欺負我年老力衰,現在雖奈何不了你們,但我發誓來生若和你們相遇,一定要報復,要殺掉你們才甘心!那時的老婦就是今世的牛;那三個商人就是被牛觸死的三個人。」種善因好比在銀行裡存錢,我們這一世所享用的一切,是以前的存款;如果不再繼續培福、修福,毫無節制地耗費,總有一天福報會用完。有些富貴人家不瞭解三世因果,以為這一生的成功、富貴都是自己掙來的,是自己應得的成果。於是恣意揮霍,不知道惜福、修福,就如前例所說的中年階段,浪費、奢侈,極盡吃喝嫖賭之能事及追求物質的享樂,乃至造作惡業。有朝一日,過去的福報揮霍完了,事業就開始走下坡,或是身體出毛病、家庭鬧糾紛等,這類事情在社會上屢見不鮮。人的一生,成功、失敗,富貴、貧賤,絕非偶然,「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事物的成立,必定遵循著因果法則。 如是因如是果有人說:「因果的道理,既沒有根據,也看不到;即使今生做善事,死了以後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來生的事,又有誰能看到呢?」這種缺乏因果的人生觀,易導致思想行為上的偏頗。當生活貧困或事業不順利時,就會怨天尤人,覺得社會現實、不公平,只講究權力、手段,哪有什麼因果可言?有了這種思想,人生觀就會變得消極、冷漠,對於未來更會感到絕望。佛法告訴我們要建立正知正見,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有了正確的觀念,人生就充滿光明和希望。當事業或生活不如意時,一般人總認為「運氣不好」而哀聲嘆氣;有正確知見的人,不會埋怨、煩惱,因為他深信因果,知道這是自己過去沒有種善因所招致的果報,所以不管運氣好壞、路途再怎麼不順遂,都能積極努力地從現在開始種善因。一個人想要改變事業上的不如意,必須努力增進自己的工作技能,提升道德、智慧,腳踏實地的做事;想要家庭和睦,也要不斷種下和言愛語,關愛家人的種子,除此之外,應廣修善法,淨化心靈。只要我們堅持修習善法,善因緣會慢慢成就,一切境遇會變得越來越順利,人生的前途也將愈來愈光明。轉載

度眾生就不能怕嗔恨和傷害

度眾生就不能怕嗔恨和傷害 達真堪布   你若是修小乘佛法的,也許你可以不去接觸眾生,但是我們已經接觸了大乘佛法,已經發菩提心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乘佛子,你不是要度化眾生嗎?你不是要利益眾生嗎?這個眾生指的就是凡夫,若是聖者就不用你度化了。   既然你要度化和利益這些凡夫,就要接觸他們,與他們共住,否則怎麼度化和利益他們?嗔恨你、傷害你,這是這些眾生的本性,既然你已經發了菩提心,要修六波羅蜜,那你就得接受他們的嗔恨和傷害。如同暖熱是火的本性,你接觸肯定會燙手;潮濕是水的本性,你接觸肯定會著涼……因此心裡要有准備。   對沒有嗔恨心、不傷害他人的人,那就是聖者,你不接近不利益也可以。比如佛已經圓滿了,菩薩已經修到不退轉的果位了,阿羅漢等這些聲聞和緣覺已經入滅了,到時候是佛令他們出定,去度化他們,不用你去利益。你現在要度化和利益的就是這些凡夫,而對這些凡夫的本性,你心裡要有所准備!   如果你想接受凡夫,就要接受他們對你的嗔恨和傷害,這才叫真正攝受眾生,真正利益眾生。如果你只接受他們的優點和好處,那叫貪! 比如因為他有錢而喜歡他、接受他,或者因為他長得好看而接近,這些都是貪心。 轉載貼文

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改變心態就會改變命運!

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改變心態就會改變命運! 佛講善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誰造誰受」。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自己才是自己的命運的主宰。所以佛說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若是去斷惡行善,就可以快樂,就可以幸福。 現在很多人都是顛倒的,想得到快樂,卻不去種快樂的因——不去做善法;不想感受痛苦,但是偏偏去做一些惡事,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想所行背道而馳。佛講不能愚痴顛倒,一定要相信善惡因果,一定要好好地取捨善惡因果。 有的人說命運是注定的,其實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這是佛用究竟的智慧觀察到的,然後宣說的。改變命運不要靠神,也不要靠一些外在的力量,而要靠自己。那靠自己怎樣去改變命運呢?就是改變心態,這樣就會改變命運。 有很多跟我學佛的人,心態一改變,一切都改變了。以前單位的領導對自己不好,家裡的先生對自己不好,兒子也對自己有意見,哪裡都不好。學佛以後,以佛的智慧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一切都改變了。領導對自己好了,先生對自己好了,家庭生活都圓滿了,這是事實。 我們想改變外邊的東西是很難的,主要是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竅訣。你改變了心態,一切自然就改變了。如果不去改變心態,一切很難改變。改變心態要靠智慧,若是沒有智慧就不能改變心態。主要是多結善緣,多種善根,這樣將來都是善果,改變命運就要這樣,這是一種最究竟的改變命運的方法。轉載

有些人經常無來由的發火,是什麼原因?如何化解?

有些人經常無來由的發火,是什麼原因?如何化解? 問:有些人瞋恨心很重,經常無來由的發火,即無明火,請老法師開示,這是什麼原因?如何化解?答:瞋恨心重,說明這個人的業障習氣很重,很容易生瞋恚心,看人也不順眼,看事也不順眼,這是他的業障。但是對真正修行人,他是我們的善知識,為什麼?忍辱波羅蜜要在這裡修。沒有這些人天天來找麻煩,天天來恨你,天天來罵你,天天來侮辱你、欺負你,你的忍辱波羅蜜到哪裡去修?所以遇到這些人,我們一切承受,合掌。他罵我,恭恭敬敬在聽,接受教訓,一句話也不要回。說完了,謝謝他,阿彌陀佛!每一次他罵,都是這個態度,久而久之,他會覺悟,他會感動。不可以對罵,對罵沒完沒了,讓他一個人罵,罵累了,他就不罵了。他在那裡罵,我在這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讓他罵,消我的業障。他替我消業障,我念阿彌陀佛回向給他。修行,就是修這個。贊嘆我們,不要生歡喜心,未必是真的。人家恭維你的,我哪有這個德行,讓人家贊嘆?要生慚愧心。遇到瞋恨心重的,他替我消業障,我感謝他。他造業,我消業,我應當要感激他;他不造業,我業消不掉。所以應當感激他,應當要念阿彌陀佛回向給他,感他的恩。這個福報永遠享不盡,非常可貴! 從前古老中國的社會,寺廟的責任是負責教化一方,一般平民這教育實實在在得力於佛教。宋朝的宰相範仲淹出身非常貧賤,他年輕的時候在寺廟里念書,生活很苦,但他有非常可貴的品德。範仲淹先生從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積功累德,不疲不厭。他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他的人生目的。我們在傳記裡面讀到,範仲淹是虔誠的佛教徒,好善樂施。他這個人文武全才,武官做到元帥,文官做到宰相。最難得的是,範仲淹做大官,那個收入很可觀,他還是過著很清苦的生活。他拿那些俸祿來養三百多家地方上清寒的子弟,替國家培養人才,自己的生活依然像從前做窮秀才那樣,這不得了!他有五個兒子,兩個兒子做宰相,等於現在的行政院長,一個做御史大夫,相當於監察院長,他死的時候沒有錢買棺材,錢哪裡去了?全部都做慈善事業,佈施掉了。他晚年把自己的房子佈施給佛教改做寺廟。範家一直到民國初年,代代出人才,都不衰。印祖講他的家八百年不衰,為什麼?祖宗之德,子孫能夠繼承。代代子孫都這麼好,這是得力於什麼?知足。在物質生活上的享受,他知足;縱然自己發達有財富,這個財富去利益社會,叫大家共享,這個福就愈來愈大,子子孫孫享受不盡。蘇州範家,從範先生到現在差不多將近一千年,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賢人、都有好子孫,什麼原因?積德修善!我們要懂得積德修善,利益一切眾生。聰明人會散財,散財是真正保持財富,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生活實在講要節儉,節儉是惜福。一方面惜福,一方面修福,這個福報永遠享不盡。~轉載

如何處理家庭裡面的煩惱

如何處理家庭裡面的煩惱 問:請問師父為什麼我們在外面的煩惱倒是好處理,但家庭的煩惱我是越掙扎卻越深呢?慧廣法師答:家庭當中,除了兒女、夫婦、就是父母,都是彼此最愛的親人,但為什麼越是親人煩惱卻越多呢?第一,不在意,從表現形式上來說就是疏忽,都會彼此認為做什麼對方都應該會接受,所以就放鬆了,不認真了,自私了,任性了,沒有防範了,沒有顧慮了,其實呢,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需要尊重和平等的。第二,過份「關心」,對於自己的親人,總是拿出自己認為最負責任的態度去「關心」她們所做的一切,包括父母的自由,父母的言行,兒女的交際,兒女的隱私,愛人的行蹤,愛人的愛好,對自己的「付出」百般標榜,並時時期待所有家人對自己「付出」的認可,這是什麼?這是矛盾的根源,這也是自性不夠平等的體現。第三,要求過高,越是對自己的親人,越有不理智的要求,越是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越是怨氣沖天,包括對父母的不滿意,怨恨自己的父母不能像有本事的父母一樣給予自己富有的根基;對兒女不滿意,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有出息,恨不得將自己的孩子拿過來拳打腳踢,也要讓他有出息;對於愛人,更是沒有知足的時候,看人家老公到點就回家,看人家老公能掙多少多少錢,看人家老婆,總是那麼溫柔,看人家老婆素質多高…….這些是什麼?是貪欲,是自性不夠清淨的體現。怎樣去根除我們這些無名的罪障呢,唯有調伏自心,放低自己,心生平等;放寬他人,心生慈悲。暫時做不到面面俱美,也要將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給自己的親人,付出的時候,少一份索取;接受的時候,多一份謙讓,珍惜彼此不只一世的親人緣份,互相攙扶,互相感恩,家和萬事興,人慈百福臨! 轉載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