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人在做,天在看!原來每個人身邊都有“護法神”!》

《人在做,天在看!原來每個人身邊都有“護法神”!》 夢參長老 曾經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他在北京有個師父,這個師父不會敲法器,也不會做法師,他要蓋廟,也沒有信徒。怎麼辦?他就每天拜地藏菩薩,拜了三年,業障消了,有功德了。來了北京的一個鄉紳,看到這個老和尚怎麼誠心,就發心給他蓋廟。一下子就蓋了起來。這就是護法的力量! 宇宙間有一股能量,你有功德,自然感召許多善知識在你身邊護持你。他們護持你,也得到你的功德。不僅人護持,天龍八部都會護持。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阿含經》表示,每個人一出生時,就有鬼神隨侍左右,但其數量不一,如果是善人,其跟隨眾可能數百個,甚至是上千個。如果是壞人,也有護法神,但可能數百人、千人才有一個護法神。 這些鬼神,就像當今總統的侍衛,你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 但是,這些護法神的數量是有增減的,當一個人都做壞事時,那護法神就會一個個離去。一個人如果都做好事,那護法神就會越來越多。

呂祖永樂宮:唐宋遺風滿壁是,堪稱天下第一流

在黃河邊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座歷經七百年風雨的永樂宮。 最初的永樂宮,沒有香客,沒有道長,它沒落而滄桑,孤零零地佇立在黃河邊上。

佛陀的弟弟難陀出家的故事—非常寫實,值得深思啟發。

佛陀的弟弟難陀出家的故事 — 看懂的是智慧之人。 佛陀的弟弟難陀出家的故事—非常寫實,值得深思啟發。 「難陀」是釋迦牟尼佛同父異母的弟弟,全稱是「孫陀羅男陀」。 他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妻子,夫婦恩愛。但他非常羨慕佛陀的智慧和修行,也想跟佛陀出家,只是因為嬌妻在室,總有難捨難分的矛盾。 一日,佛陀托缽到難陀的門前,問難陀在忙些什麼,難陀說道:

[佛教故事]寶海童子典故來源:《百業經》

寶海童子典故來源:《百業經》 按:《百業經》是佛陀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動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當時的舍衛城裡有一位財富與多聞天子一樣多的大施主,與他的妻子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他的妻子懷孕後,出現許多瑞相,例如:他們居住的宮殿自然顯出寶幢、寶傘等等飾物,大地開滿各式鮮花,芬香四溢,睡覺的床也變成天人的寶床……。這些瑞相讓大施主疑惑不解,他擔心妻子著魔了,或是遭到夜叉的危害。   於是他跑去請教一位相士,這些異相究竟是福是禍?相士告訴施主:“這不是什麼災難,而是胎兒的福德力,才顯現出這些瑞相,不需擔心。”聽了這些話,施主才放心。   十個月之後,施主的妻子生下一個非常可愛且相貌端嚴的男嬰,與眾不同的是,他的身體非常潔淨,不僅沒有胎盤與血污的垢染,而且一生下來就有寶珠、瓔珞、天衣等等裝飾。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念佛人要發大心|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念佛人要發大心|淨空老和尚開示 【念佛人要發大心。】 發大心念佛,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縱然去不了,還有個中品往生。所以發心不能小,小了怕去不了,一定要發大心。我們古人所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也不錯,發大心我們得中品,算是不錯了。你取法乎下,那個問題就嚴重了,怕的是去不了。 所以,心一定要大!像我們每天念的迴向偈一樣,「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那個三途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三途,不單指我們娑婆世界,所以你心量要從這個地方擴大。單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個心量很小,不夠大。念念起心動念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就像普賢行願一樣。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10集 🔺學習更多《金剛經的智言慧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3-6Dw0D3Q5zKQpxR2S4JTYAkpWpbxNK

他一生喜歡布施, 但因不注重生活的這些行持, 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

他一生喜歡布施, 但因不注重生活的這些行持, 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 在宋朝有一個讀書人叫符仲信,他樂善好施、喜歡布施。結果三十五歲的時候生病,剛好到了陰間。曾經讓他幫助過的人看到他很驚訝說,「恩公,你怎麼會現在就到陰曹地府來了?」就請教旁邊的冥官(陰間的官員),他很喜歡布施,怎麼會三十五歲就到陰間來了?結果這個冥官就說到,這個符先生本來是饑寒的命、是很貧窮的,但是因為他喜歡布施,他這一生可以白手起家積累些福報。但是因為他有兩個不好的習慣:第一個不燒香,第二個都睡到比較晚。這些人一聽了很驚訝,就這兩件小事。這個冥官又講到,他本來是活到五十九歲,現在只能活到三十五歲,就因為這兩件事,把他的福報、壽命給折掉。   這個我們冷靜細細分析,小事可以見一個人的心地。「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假如心地在某些方面是錯誤的,卻讓人看起來像個善人,那個都是偽善。心地真善,應該一切行為都善。我們修行很怕落到偽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現在學習的人都是為了給別人看,好看用而已,沒從心地隱微處默默洗滌。   不燒香,心裡沒有祖先,沒有天地鬼神,這個孝敬就不足了。晚起,我們說的「飽暖思淫慾」,一個人晚起之後,他的邪思邪念就會特別多,所以意惡就會很重。俞凈意公是讀書人,比我們的學問不知多多少倍,他修了一輩子,到了中年窮困潦倒,還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灶神告訴他,「意惡太重,專務虛名」。這個意惡就多,貪瞋痴慢疑都是意惡。   我們今天面對主管,是是是,好好好,表面上看起來很恭敬,背地裡懶惰,甚至於是罵自己的主管,這個損陰德,都損得非常大。我們學《了凡四訓》知道,「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你們怎麼都沒有反應?我們是不是《了凡四訓》還要再重學一遍?你們也沒反應,不覺得,「我們都學過了」。學過了,你看,好像恍若隔世,我念的時候,你們好像第一次聽一樣。這個學,每一句要領納在心中,拳拳服膺,不然都是落印象,很難在這一生得利益。「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領導不對那是他的事,我們自己不守倫常,那是我們自己造業。我們自己真正守本分,自有我們的福慧雙修,誰能障礙得了我們?這理要想通,就不怨天尤人。   真正的德行在哪?父母不好,我依然是個孝子;老師不好,我依然是聖賢的好學生;領導不好,我依然是盡忠職守的忠臣,這才見出可貴處。你說,得要領導好,得要父母好,我才能好,那叫分別執著,那叫挑境界,那跟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是在順境福報當中產生貪求。「我喜歡的人事物,我才接受」,那不叫貪求,不然叫什麼?順境不好修,一順了,喜歡這個人,喜歡這件事;不接受那個人,不接受那件事。順境淘汰人,我們自己不知不覺心性在產生執著點,我們假如不很冷靜觀照發覺不了。所以,灶神爺提醒俞公,習氣使然,渾然不知,不清楚自己問題出在哪兒。   剛剛給我們提到的也是《彙編》裡面的故事,這個符仲信,他一生也是喜歡布施,可是這些生活放縱了自己,都在折福,自己不知道。所以這一些曾經受他幫助的人,了解到這個情況非常警惕:這麼喜歡布施的人都因為不注重生活的這一些行持,都能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那我們怎麼敢再輕易放縱自己的習氣跟慾望?這一些道理、故事,我們得多學多看,不然到時候,覺得自己修得不錯,結果果報又不好,還罵佛菩薩、罵古聖先賢,那罪上又加一條了。這個絕對是真理,我們不能懷疑。所以老祖宗提醒我們:任何不如意、沒有好的結果,都要回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態度才好。 ——轉載自《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