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生命中你看重的是什麼?】

【生命中你看重的是什麼?】 有一位父親存了很久的錢,終於買了一輛雪亮的新車。他非常寶貝這部車,每天都洗車打蠟。他五歲的兒子見父親這麼愛車,也非常興奮地幫他一起洗。父親有這樣一個兒子,非常滿意,覺得兒子很體諒為父的心。 有一天,這位父親很累,雖然車子因為淋了雨顯得臟,但他實在太累了,心想,改天再洗車吧!兒子見父親這麼累,就興沖沖地要替父親洗車。父親見他人小志大,心裡更加得意,便放手讓兒子洗。 兒子要洗車,卻找不到抹布。他走進廚房,立即想到母親平常炒菜洗鍋時、都是用鋼刷使勁刷才會乾淨的。所以他想既然沒有抹布,就用鋼刷刷吧!他拿起鋼刷用力地洗起車來,一遍又一遍,像刷鍋一樣刷車。 洗完車之後,兒子失聲大哭,車子怎麼都花了?這下慘了!他急忙跑去找父親,邊哭邊說:“爸爸,對不起,爸爸,你來看!”父親疑惑地跟著兒子走到車旁,他也“哇”的一聲:“我的車!我的車!”這位父親氣得走進房間,十分生氣地跪在地上禱告:“上天呀,請你告訴我,我該怎麼做?這是我新買的車,一個月不到,就變成這樣,我該怎麼處罰我的孩子?” 這時在他心裡忽然出現一個聲音: “ 世人都是看表面,而我卻是看內心!” 突然間,他像是被點醒了。他走出房門,兒子正害怕得流著淚,動也不敢動。父親急忙把孩子擁在懷裡,並且說: “ 謝謝你幫爸爸洗車,爸爸愛你,勝過這部車子。” 親愛的朋友,生命中你看重什麼?你懂得愛嗎? ~轉載

聖嚴法師:無念不是斷念

聖嚴法師:無念不是斷念 所謂‘「無念」,是沒有妄念,沒有煩惱心,也就是「心無所住」。 許多人自以為懂得佛法,就拿著一知半解的常識,任意理解佛法。我最近就聽到一種很奇怪的說法,說:「佛法教人'斷念',遇到煩惱的時候,丟開它,不去想,煩惱就沒有了。」 其實佛法里根本沒有「斷念」這個名詞,我只聽說「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的名句,此在佛法里說的是「無念」。 所謂‘「無念」,是沒有妄念,沒有煩惱心,也就是「心無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聽到了只是聽到,而不產生好惡。因為心裡有了好惡的分別,就會有執著,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所以,用「斷念」來對付煩惱,那是什麼都不想,讓腦筋暫時休息一下,對想得很累的人來說大概有效,但絕非解決煩惱的根本之道。真要斷煩惱,是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而不是逃避它。

【去受菩薩大戒,受戒以後,自當本著夙願,去實行菩薩大道】 敬為在家眾新受菩薩戒諸尊進一言(中)

【去受菩薩大戒,受戒以後,自當本著夙願,去實行菩薩大道】 敬為在家眾新受菩薩戒諸尊進一言(中) 李炳南居士: 佛教裏面,戒是何等大事,今日之下,能受得菩薩戒,不問為何種動機,總是已經求來了,這就是多劫有善根。果能自己檢討一番,若是前因不真,補救還不為遲。要知今日能否持戒是因,將來能否成就又是果。當下只肯大發警覺,立刻去前三種動機的歪曲,猛向第四種動機的心上去集合,自然還是功不唐捐。這樣好比前三是權,後一是實。在未受戒前,因是出於行權;但在既受戒後,已能踐實,將來的成就,自是建立在踐實上。踐實這一著,最是吃緊,卻不可輕輕放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能踐實,便是成就菩薩的康莊大道! 第四種的動機,是契菩提心的,是難能可貴的,是值得贊歎的。要在多年修行的夙德,初向今日受戒,自不至有什麼過與不及處,但在一般學佛日淺新戒的菩薩,似乎就有商量的餘地,因著基於第四種的動機,去受菩薩大戒,受戒以後,自當本著夙願,去實行菩薩大道。不過這件事,說著容易,認真做起來,就不無困難。一般學人,差不多都曉得舍利弗尊者,行菩薩道時,遇見乞眼的,退了大乘心的公案。可見這件事,不是一時感情衝動做的!更不是畏怕困難,就停止住算完了!倘有這兩種毛病,菩薩道是根本行不通的。 凡辦一件事,必先根本解決,這根本就是欲治外,須先治內,欲化他,須先正己。不然的話,就是徒勞無功,且是不出至誠,近於欺偽;不但對方不接受你的意見,恐怕連佛法,也陪著你遭受毀謗。說到這裏,區區要舉出幾個條件來,作為行菩薩道的標準。能全做到,當然是真善真美,除了天然受限制做不到的以外,人力所能的,是要儘量去做,條件如後:

佔便宜佔多了,後面災禍在那裡等著呢!

佔便宜佔多了,後面災禍在那裡等著呢! 我們活在這個世上,不要太較真,不要太計較,不要太認真,最好傻傻的,痴痴的。讓別人去耍小聰明,我們做一個笨人就好了。如果被別人欺負了,怎麼辦?若無其事就好,若無其事,你得大自在。不要對這個世界那麼認真,你要知道一切都是假的,虛幻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要時時把這句話記在心裡,你就沒有那麼多煩惱。假的,虛幻的,假不是沒有,是短暫而不永恆,轉瞬即逝,逝去了怎麼辦?不可挽回,不可捉摸,所以現在就沒必要執著。不認真,不是說做事情不認真做,做是認真做,心裡不執著,不當一回事,就沒有掛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別人看不起我怎麼辦?看不起就看不起。看得起又怎樣?看不起又怎樣?人的一生太短了,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有時候是突如其來的,你沒有預料的。生死一到來,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你不要被假像給欺騙了,否則只會在無始無終的輪迴中,越迷越深。我們不要和別人爭,讓別人贏,讓別人去出頭。這個世上聰明的人太多了,可是聰明和智慧不一樣,聰明出不了六道輪迴,智慧可以出。如果不明白,你去處處佔別人便宜,頂多可以佔幾十年,上百年,好了,佔夠了,該去輪迴了,該下三途了。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到時候誰能幫你,到時候該怎麼辦。佛菩薩要救你,神通不敵業力,完了。這一輩子傻一點,痴一點,所謂傻也不是真傻,癡也不是真痴。這個世界完全顛倒了。世人認為我們傻,我們痴,不要管那麼多,越傻越好,越痴越好,後面你的福報就來了。愚癡的人,他喜歡佔便宜;有智慧的人,他喜歡吃虧。吃虧了後面就有福報;你佔便宜佔多了,後面災禍在那裡跟著你。所以太聰明了,反被聰明誤。你不要計較太多,吃了點虧,一句阿彌陀佛,消業障了,後面有福報,福不唐捐。福不會少的,積在那裡。我們要知道,吃再多的虧,也不過卝是幾十年的時間而已,一晃就過。我們在六道裡輪迴了不知道有多少億劫,現在吃虧幾十年,就了生死,超出六道輪迴去做佛去。你說這是吃虧呢還是佔便宜呢,佔了大便宜了。所以你心在道上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別人說你傻,對,我很傻,你很聰明。你繼續你的聰明,我繼續我的阿彌陀佛,這就好了,沒事了,天下太平。你太認真了不行,太認真了容易造業。這個世上的人有個特點, 非要贏了別人,如果不贏,要爭到贏為止。既然這樣,我一開始就讓你贏,這就沒事了。是不是? 轉載

學佛久了,一定要破除這個學佛相

學佛久了,一定要破除這個學佛相 以前廣欽長老在建承天寺時,就常以建寺來教育弟子。他的一個弟子,是承擔翻譯的。有一天,客人來拜訪老和尚。 老和尚都以一句話來回答:「有個人發癲癇了,還以為承天寺是他建的。」每次都是如此。 後來他弟子才知道,原來老和尚這句話是對他講的,不是對來訪的人說的。老和尚這樣教育弟子,防止弟子起傲慢心。 學佛久了,最怕的就是起傲慢心。 看到別人吃肉,自己吃素,就覺得別人業障重。看到別人破戒,就覺得自己戒律清淨。 看到別人在看電視,自己在念經,就覺得精進,別人墮落。總覺得自己很有修行人的樣子。要是有這個想法,是很苦的,越學佛就越苦。 只會懂得看到別人的過失,這就是吸收陰氣。這樣子越學佛,越往地獄跑。 比如做善事,不要覺得,我在做善事,別人沒有做善事,我有善根懂得積累陰德,別人沒有善根。不要有這個想法。 也不要覺得,我帶領大家做善事,我功德最大。如果有這個心態,會很苦,越做善事,越苦。 大願法師講到有個老和尚,建了一座廟。在往生前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抬著他去做官。法師就知道,這個做官,就是當土地神去了。 因為他執著自己的善事,沒有辦法得到解脫。做善事的人,要學習虛雲老和尚,見了一個廟,就走了,交給弟子管理,坦坦蕩蕩。 自己又去雲遊,去其他地方建寺。這樣才會心中沒有罣礙。否則,越做善事,越有障礙。那可是苦了。 還有「功德」的說法。功德只能來贊嘆別人,而不要拿來贊嘆自己。 佛開示各種善事和產生的功德,都是為了贊嘆別人,讓別人對善事產生信心,而不是用來贊美自己的。 達摩來到東土,梁武帝問他,我是否有功德,梁武帝做了很多善事,但他還是執著自己的善事,一執著善事。 達摩就跟他說,沒有功德。所以我們做善事,不能做自己有功德想,只能做消業障想。 學佛久了,一定要破除這個學佛相。我們講眾生惡業越來越重,這個眾生,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果自己不學佛,自己的惡業會越來越重。 所以說,要記得,做善事,就當做理所當然的,本來如此的。人活在這世界上,本來就應該做善事,當做本分事想。這樣修行才能進步。 做善事也好,尤其要有本分的心,做壞事會導致痛苦。執著自己做善事,執著自己功德大,也一樣很痛苦。 許多人沒有學佛,不知道功德,做事就是理所當然,就是天性,這樣子的人,就最快樂。 所以,千萬不要在「功德」上下功夫,互相對比,這樣障礙修行。 轉載貼文

十大劫難 四十八奇事丨虛雲老和尚的傳奇一生

十大劫難 四十八奇事丨虛雲老和尚的傳奇一生 一難、生為肉球人生總要經歷生、老、病、死四種痛苦,尤以「生苦」影響母體最大,所以我們學佛人,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歲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時誕生於福建泉州府衙門內,那時他的父親在泉州府做官。他墮地後為一肉球,母大駭慟,以為今後沒有生兒子的希望,遂一氣壅死。家裡的人束手無策,問了許多飽經世變的老者,也都莫明其妙。大家認為這個怪胎,是不祥之兆;俗語說得好,「一人有福,帶起滿屋;一人無福,連累滿屋。」第二天準備把這個肉球丟棄了去。正在這個當兒,來了一個賣藥的老頭子,把肉球一刀破開來,是一個肥胖的男孩;大家哀痛之余,不禁喜出望外,由庶母王氏撫育。然而生母命歸黃泉,一去不能覆返了。假如當年不是菩薩化身為賣藥的老頭兒,那有今日旋乾轉坤興亡繼絕的老和尚呢?這是老和尚的第一難。 二難、飢寒雪掩老和尚是在清咸豐八年(歲次戊午十九歲)離家逃至福州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光陰過得真快,老和尚割愛辭親,不覺轉瞬就是二十多年;自忖道業沒有成就,終日隨風飄蕩,心生慚愧,於是發心禮五台,以報父母劬勞之恩。清光緒八年(歲次壬午四十三歲)七月初一日由浙江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當時附香者,有遍真、秋凝、山遐、覺乘四位禪人。渡海後,每日行路不多,中間曾停湖州、蘇州、常州等處,四人都中途退轉,老和尚獨自向前拜去,至南京禮牛頭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獅子山寺過年。次年由獅子山起香,從蘇北入河南省,經鳳陽、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陽白馬寺,曉行夜宿,風雨晦明,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薩聖號,苦樂飢飽,毫不縈念。十二月至黃河鐵卸渡,過光武陵,初一住店,初二渡河,泊岸,天已晚,不敢行,四無人煙,僅路旁有一擺小攤的茅棚,也沒有人居住。老和尚就此歇足,趺坐而坐;夜來大雪漫漫,寒氣襲人;次晨舉目一望,已化為琉璃世界,雪深數尺,無路可行,過往無人,更不知去向。茅棚沒有遮欄,老和尚初則枯坐念佛,飢寒交迫,繼則蜷伏一角;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飢,奄奄一息,而正念不忘。一日、二日、三日,如是雪,如是寒,如是飢,漸漸入到昏迷狀態。初六午後雪止,稍微看見太陽影子,但已病倒不能興起。初七日來一乞丐,見老和尚病臥在雪堆中,不會說話,知道是凍傷了,將雪撥開,用圍棚的草烤火煮黃米粥,老和尚吃後,暖氣復生,不然,就會凍死雪中。這是老和尚的第二難。按這位乞丐自稱姓文名吉,來自五台山,勸老和尚路遠天寒,不必拜香。老和尚說:「誓願早定,不問年月遠近,一定拜到底。」後來到了五台山,才知道那位乞丐,是文殊菩薩化身,第一次探試老和尚的心和救度老和尚的難。 三難、痢疾待斃清光緒十年(歲次甲申四十五歲)正月初二日老和尚由洪福寺起拜香,抵懷慶府,城內小南海不許掛單留宿,不得已出城外宿路邊。是夜腹痛極劇烈,初四早繼續拜行,晚發冷病;初五起痢疾,每日仍勉強拜行;到十三日抵黃沙嶺,山頂只一破廟,沒有遮蔽,至此已不能行,歇下。不進飲食,日夜瀉數十次,起動無力,又無過往行人,祗有暝目待斃而已。十五深夜見西邊牆下有人燃火,初疑心是匪徒,仔細一看,原來是文吉,心中大喜,呼文先生,文吉執火來照,對老和尚說:「大師父你怎麼還在這裡?」老和尚將經過情形一一告訴文吉。當晚文吉坐在老和尚身邊,又拿來一杯水給他吃,十六日文吉又將老和尚身上污穢衣服予以換洗,並給藥一杯。十七日病退,食黃米粥二碗,大汗,內外輕快,十八日病勢減輕不少。老和尚謝謝文吉說:「兩次危險,都蒙先生救濟,感恩不盡。」文吉說:「這是小事,不必掛齒!我看你從去臘到今,拜路不多,不知那年可拜到;你的身體又不好,決難進行,不必定拜,朝禮也是一樣。」老和尚答:「你的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見母親,母為生我而死,父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辭官,而短命,昊天罔極,耿耿此心,已經數十年了。特此發願朝山,求菩薩加被,願我父母脫苦,早生淨土;任憑百難當前,非到聖境,死也不敢退願。」文吉說:「你誠孝心堅固,也算難得,我今回五台,也沒有甚麼急事,我願代你負行李,伴送行程,你只管前拜,輕累許多,心不二念。」老和尚說:「倘能這樣,你的功德無量,等我拜到五台,願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證菩提;一半奉送給你,以酬報救助之恩,好不好?」文吉說:「不敢當,你是孝思,我是順便,不必表謝。」文吉照應四日,病已大退。這是文殊菩薩第二次顯現,探視老和尚的心和救護老和尚的難。 四難、口吐鮮血清光緒十年正月十九日老和尚扶病由黃沙嶺破廟中起香,一路荷物作食,都由文吉負擔,老和尚妄想頓息,外無物累,內無妄念,病一天好一天,體一天強一天,自晨至暮,可拜行四十五里,毫不感覺痛苦。三月底到太谷縣離相寺,見知客禮畢;那知客看見文吉就問老和尚說:「這位是你什麼人?」老和尚據實以告。知客厲聲說:「出門行腳,不達時務,這幾年北地飢荒,朝什麼山?甚麼大老官要人服侍?要想享福,何必出門?你見有什麼寺門,留俗人掛單?」老和尚當下聽其呵責,不敢回聲,只好認錯告辭。知客說:「豈有此理!由你自便,誰叫你來?」老和尚聽到話頭不對,就轉過話說:「這位文先生請到客店住,我在這裡打擾一單何如?」知客說:「那是可以的。」文吉說:「這裡距離五台山不遠,我先回去,你慢慢來,你的行李不久有人代你送上山的。」老和尚苦留不得。文吉去後,知客改顏悅色,和氣送單,到灶房熱坑上泡茶,親自做面,陪吃。老和尚看見這種前倨後恭舉動,心中頗為奇怪,又顧左右無人,乃問知客:「此間常住多少眾?」知客答:「我在外江多年,回來住持,連年歲荒,僅留得我一個人,食糧也盡於此;剛才舉動,是遊戲耳,幸勿見怪。」當時老和尚十分難過,啼笑皆非,勉強吃了半碗面,就告辭到街上旅店裡找文吉,遍找無著。時四月十八,月明如晝,老和尚想追上文吉。於是星夜向太原府拜香前進,心急如火;次日腦熱,鼻孔流血不止。二十日到黃土溝白雲寺,知客見老和尚口流鮮血,不准掛單,在外勉強過一夜,廿一早進太原城,到極樂寺,飽受責罵,不掛單,二十二早出城禮拜,北門外遇見一位青年僧,名文賢,見老和尚近前招呼,接過拜橙行李,休息十日,病漸痊癒,身體康復,繼續拜香。這是老和尚的第四難。 五難、失足落水清光緒十八年至二十年老和尚在九華山翠峰茅蓬,研究經教。二十一年(歲次乙未五十六歲)揚州高旻寺住持月朗法師到九華,說高旻寺有朱施主法事,連舊日四七,共打十二個七,希望老和尚赴高旻參加。老和尚應允,下山後至大通荻港,沿江行,遇水漲,過渡,舟子索錢六枚,老和尚身無半文,舟子逕鼓棹去。老和尚不得已行行復行行,忽失足墮水,浮沈一晝夜,流至釆石磯附近,被打漁的人網起來,喚寶積寺的僧人認領。那位僧人是老和尚在赤山同住過的,一見大驚,急招進寺救蘇,時為六月二十八日。這是老和尚的第五難。上面是老和尚自度時期所經歷的五難,下面是老和尚自度時期所經歷的四十八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