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九天玄女娘娘故事介紹:來歷與法相

九天玄女娘娘故事介紹:來歷與法相 九天玄女娘娘,是九天的主宰,也是日德吉星、太陽女神。後世尊稱祂為:九天女、玄女、九天娘娘、九天玄姆娘娘、連理媽,九天聖母、無極老母、鳳凰聖母。相傳,九天聖母就是上古時代的玄鳥,人頭鳥身,樣子看上去,就是大家傳說中的「玄鳥」。在《詩經.商頌.玄鳥》篇中有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殷商的始祖─契,建立了中國史上,強大的殷商王朝;而文中的玄鳥,就是九天玄女娘娘,而玄女娘娘,也是殷商的始祖。在《史記‧殷本記》中,也有關於這段傳說的記載,但關於整個過程的說明,比詩經來得更加的詳細:「殷契,母曰簡狄,有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困而孕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契,是殷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住在商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縣南邊(另一個說法是說,商地,應是指今天山東省,騰縣附近)簡狄撿了玄鳥的蛋吃下,因而受孕,生下了契,契後來長大,助帝禹治水有功,帝禹賜姓為子,封在商地。這就是傳說中殷商王朝,與玄鳥有血緣關係的由來。而殷商王朝,的確也一直在崇祀祭拜玄鳥的圖騰。其實,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本《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傳世。就現留的斷簡殘篇中知道,這本書記載著,九天玄女娘娘,幫助黃帝打敗蚩尤的故事。這個時候的九天玄女娘娘,仍然還是以玄鳥之姿出現,是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關於九天玄女娘娘,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魑。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卅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魑,雨止,遂殺蚩尤。」關於這段有趣的故事,我們用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跟大家說說:蚩尤,是一個長相十分可怕的人,他有一對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劊戟,頭有角,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又只吃沙石子。因此,當他倚仗自己的銅頭鐵臂,興兵作亂,侵吞各邦的時候,情況是更加的駭人! 這個時候的黃帝,已經繼位二十二年,祂禮賢下士,修身積德!英明的黃帝,完全沒料到,蚩尤會做亂。黃帝十分擔心百姓們,在蚩尤的做亂下。為了拯救自己的人民,決定要興兵討伐蚩尤。於是,兩邊的人馬,就在涿鹿之野展開大戰。黃帝的人馬有風後和力牧二聖賢幫助,聲勢相當浩大;但是,蚩尤憑藉自己的妖術,加上風伯雨師的協助,每天施法控制天象,這讓黃帝的大軍,九次跟蚩尤對戰,卻一次都沒有成功! 勤政愛民的黃帝,看見將士們個個愁苦,再加上不斷犧牲的官兵,黃帝非常的於心不忍,在束手無策之下,黃帝來到泰山,虔誠的、不斷的向上蒼祈禱,終於讓西王母感動。西王母先派人降下一道真符,給黃帝佩戴,然後在命玄女下凡,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兵符印劍。

易經 焦氏易林64卦象解說

天地澤山火水雷風天01.乾11.泰43.夬26.大畜14.大有05.需34.大壯09.小畜地12.否02.坤45.萃23.剝35.晉08.比16.豫20.觀澤10.履19.臨58.兌41.損38.睽60.節54.歸妹61.中孚山33.遁15.謙31.咸52.艮56.旅39.蹇62.小過53.漸火13.同人36.明夷49.革22.賁30.離63.既濟55.豐37.家人水06.訟07.師47.困04.蒙64.未濟29.坎40.解59.渙雷25.無妄24.復17.隨27.頤21.噬嗑03.屯51.震42.益風44.姤46.升28.大過18.蠱50.鼎48.井32.恆57.巽 口訣: 乾為天,天地否,天澤履,天山遯,天火同人,天水訟,天雷无妄,天風姤;地天泰,坤為地,地澤臨,地山謙,地火明夷,地水師,地雷復,地風升;澤天夬,澤地萃,兌為澤,澤山咸,澤火革,澤水困,澤雷隨,澤風大過;山天大畜,山地剝,山澤損,艮為山,山火賁,山水蒙,山雷頤,山風蠱;火天大有,火地晉,火澤睽,火山旅,離為火,火水未濟,火雷噬嗑,火風鼎;水天需,水地比,水澤節,水山蹇,水火既濟,坎為水,水雷屯,水風井;雷天大壯,雷地豫,雷澤歸妹,雷山小過,雷火豐,雷水解,震為雷,雷風恒;風天小畜,風地觀,風澤中孚,風山漸,風火家人,風水渙,風雷益,巽為風。

[念佛!為常住發心做事。多念佛,經藏就在心裏]

一九六五年,透過性梵法師的引薦,師至土城承天寺常住,預備出家,時年四十三歲。師一到承天寺,住持廣欽老和尚故意擺出一付極度不歡迎的臉色,彼此不僅言語不通,所採取的修行門路,更是南轅北轍!抱著隨順因緣的心理,師勉強按捺自己安住下來。由於一向認定「傳統的修學佛法就是看經嘛!」師對於廣欽老和尚:「你念佛就好,不要看書!」的開示,壓根兒聽不入耳,私心所在乎的,不外是「如何利用為常住作務之餘暇研讀經典?」及至圓頂(一九六六年臘月十五)、受戒(一九六七年農曆十月),師始終抱持這般心態。倒是打從師出家後,廣欽老和尚一改先前的態度,對師格外器重,並委以當家一職;然而師以恐耽誤看經為由,不敢從命。雖然師曾當著廣欽老的面,發願住在承天寺,但終因「心不安定」,乃於一九七零年,離寺至外地參學,先到五指山閱藏五個月,再轉往獅頭山閱藏、拜經,前後五年。 一九七五年春,返回承天寺;復於同年夏季,二度離寺至日月潭,親近道安法師;半年後重返承天寺,時為一九七六年春。師自認為:「過去我是發心不夠,不願做當家而出去參學,現在人雖然走頭無路回來了,可是心還沒完全改變,事實上也不是那麼容易。」話雖如此,卻也願意「考慮考慮、慢慢地」接受廣欽老和尚「念佛就好,不要看書!」的建議。不久,因夜夢右手心有只白老鼠,師漸漸領悟到:「我修行的正途,確實不在讀書、寫文章上。」而在正式受命為承天寺當家前,師即遵廣欽老的囑咐,每晚領眾念佛共修一支香;此「慧命香」遂成為該寺住眾人人必修之常課。 一九七七年六月中旬,原任承天寺當家不告而別。眼看七月法會就要登場,沒人當家總責其事,怎麼成?為顧全大局,師硬著頭皮答應廣欽老和尚,願:「盡心盡力!」挑起當家這個重擔。復由於當時已深切認清楚出家的真義在於「修行、消業障」。過去十年,自以為看經就是修學佛法,就一味學別人看書、讀經。而實際上,道業進展有限,業障依舊未消。於是,師斷然「改弦易轍,回頭完全接受老人的指導:念佛!為常住發心做事。」 既然為修行發心接當家,師便要求自己「拚命把心放在常住上,犧牲身命都不計較! 」從一九七七年七月至一九八零年七月,師「依教奉行」的結果,明顯感應到與當年在獅頭山拜《法華經》同樣清淨的境界,驗證了廣欽老的法,是正確的!從此以後,師心悅誠服地實踐廣欽老的教法,「把書本完全丟開,為常住做事,一邊工作一邊念佛,心裏很安定,很法喜」。師「轉迷為悟」的欣慶之情,充分表露在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已幸聞。明師又示成佛路,三大勝緣集吾身。」之詩作中。 師擔任當家時,正值承天寺進行殿堂重建工程。白天忙著搬石頭、鋸木頭、割草、劈柴、挑砂石、處理寺務,晚上領眾共修;即使夜晚安板養息,身體雖躺臥著,只要未闔眼,心裏照樣盤算著如何做好常住的事。師自云:「同樣用心,會用功的發心為別人,為別人即是戒定慧,為自己就是貪嗔癡,雖然在鋪上躺著,但用心在常住上,也是修行。修行是在心裏,不是在外相上!」如此一心一意,專注在工作上,內心則不忘念佛,凡事忍耐,不與人計較,不分別、不覺得吃虧,全然將一己佈施給眾生;幾年下來,師不但不以為苦,反而感到身心更安定,消了很多業障。 師曾將平日得自廣欽老的開示,以四句話綜括:「夢是顛倒,行依經論。苦作道緣,韋陀擁護。」對於「苦作道緣」一句,師有獨到的領解,他認為,吃苦不是專指做甚麼苦差事,也不光是勞心、勞力,而是「遇到困難要勇敢地面對,為了大眾的利益犧牲自己,不要把自己擺在前面,大乘佛法看重為別人、為眾生吃苦,為大眾服務才有意義!」佛陀也告誡弟子:「無益之苦當遠離。」而在通過了大小難關的考驗後,師堅信只要真心修行,碰到困難時,「佛菩薩都會護持,都能夠逢凶化吉,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九八六年春,廣欽老和尚圓寂於高雄六龜妙通寺,師依老人指示繼任承天寺住持,除秉持廣欲老遺教,維護承天寺苦行、念佛道風之外,更發大心,鼎力護持國內外佛教教育機構、道場興學、修行。師以隨喜功德之心,廣行佈施,並曾表明:「我們只負責捐款,不過問錢怎麼用法,依你們的需要建設即可。」坦蕩的心胸,令受捐助的單位,真個是感激萬分,又敬佩不已! 一九九三年夏,師之色身一度情況極差,腿腫與左肩風濕痛,尤其厲害,雖歷經中、西醫診治,仍然未見起色。師卻因此「向上一著」,提醒自己是出家人,應把心放在佛法,不要把病放在心上,「出家人的時間很重要,小病又死不了人,不要為了小病浪費時間。」平常除了處理重要寺務外,師將大部份的時間都用來念佛。「念佛時心是佛」,師勉勵學人:「平日用心念佛、用心做常住的事,累積清淨因,將來必得清淨果,身壞命終時,阿彌陀佛必現前接引往生,在修學佛法上,要一輩子念佛才好。」 師晚年死心蹋地念佛,也勸人勤念「南無阿彌陀佛」「多念佛,經藏就在心裏」,師步廣欽老和尚後塵,印證了這句話! 文據陳秀慧著《高僧行誼》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 關於這顆心——事實上,它實在沒有錯。它本質上是清淨的,且原本就是平靜的;若不平靜,那是因為它跟著情緒走。真心與這些無關,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緒欺騙,而變得平靜或擾動。 未受訓練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讓它陷入快樂、痛苦、愉悅或憂傷之中。不過心的真實本質並沒有那些東西。 歡喜或悲傷不是心,它只是欺騙我們的情緒,未經訓練的心迷失後,就跟隨著情緒而忘了自己。於是,我們便以為是自己在沮喪、感覺自在或其他等等。 但是,其實這顆心原本是不動與平靜的--真正的平靜!只要風靜止,葉子就會安住不動;風來了,葉子隨之舞動,它舞動是源自於風。心的舞動則是源於感官印象,心跟隨著它們,否則就不會舞動。若完全覺知感官印象的真實本質,我們就能不為所動了。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我們必須訓練心去覺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讓它能平靜下來。我們艱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為了這個單純的目標。

觀世音菩薩顯聖故事:鰲​頭觀音

觀世音菩薩顯聖故事:鰲頭觀音   一天,觀音菩薩用慧眼四方眺望,忽然看見南粵海域升起一股黑煙,波浪沖天。觀音菩薩想,這天下總是不太平,處處有風煙。南粵海域突然升起黑煙,很不正常,說明那裡肯定又出了事。於是,駕起祥雲,來到了南粵。   到達以後,一了解果然是出了一怪獸。這怪獸似魚非魚,似龜非龜,似龍非龍。原來它的頭生得和龍頭相似,但沒有須。它身上披著厚重的甲,和龜相似,但身子比龜大好幾倍,還長著四只足。它的尾巴就是大魚尾。是只龍、龜、魚混合的怪獸,體長一丈六尺左右,通體深褐色,略現金色光彩。形狀極為可怕。這怪獸平時匿居水底,覓食時浮出水面,如同一只小船,劈波斬浪,速度極快。這怪獸因似魚有尾可以在水中游泳,因有四足也可以到岸上行走。這怪獸力大無窮,憑著它那鋒利的牙齒和堅厚的皮及甲殼,什麼都不怕。無論多大的船,這怪獸用背一拱,或用尾巴一掃,不是把船打個大窟窿,就是把船掀翻。這怪獸喜歡吃豬羊牛犬一類家禽,尤其喜歡吃人。這怪獸餓了來到岸上,見什麼吃什麼,就是一條大牛,被它咬住也能一拖就走,吃其它家禽和人更是輕而易舉。自從這怪獸出現,這一帶漁村就遭殃。這怪獸在海裡肆虐,打翻漁船,弄得漁民不敢下水,這就斷了漁民的生計。這怪獸不時到岸上騷擾,吞食人和家禽,弄得多少家漁民家破人亡,好不淒慘。漁民紛紛逃離家園,遷往內地,留下的人每日裡提心吊膽,惶惶不安。觀音菩薩請來東海龍王查問,知道是一只千年孽鰲魔性發作興妖作怪,決心親自加以降服,於是,她化為一個漁夫,在粵海尋找一間空屋住下。她想來想去決定做一個多頭魚鉤,名叫不空釣羂索萬法紫金光明鉤。她天天在海邊找蠶絲,找了十萬八千根蠶絲,結成一個羅索,又取寶瓶中的楊柳枝,削成九個倒刺鉤,貫在羂索一端,又從海濱取來沙土捏成一個人形,把九個倒刺的魚鉤埋在泥人腹內。菩薩做這個魚鉤,花費不少時日,附近漁民有幾個大膽的,看菩薩天天在空屋忙活做這個釣鉤,不免動問做什麼用,菩薩就徑直告訴他們就是用它捕捉吃人的怪獸金鰲。漁民感到奇怪,說:“這怪物什麼也不怕,我們曾經用火铳打過它,槍炮打到怪物身上,連毛都沒有傷著,你這東西能降得住這怪物嗎?”觀音菩薩笑著回答:“俗語說,一物降一物,天下之物都有克制它的東西,你們沒有看到嗎,巨大的象卻怕老鼠,巴山的蛇卻怕蜈蚣。凡事並不在乎東西的大小懸殊。”她讓大家相信一定會降服這個怪獸,不讓它再害人,要大家再不要害怕,放心大膽生活,下次怪物再出來就把它制服。漁民看這位外來漁夫這麼自信,將信將疑懷著一線希望。好事的人,天天到海濱等著,想看這個漁夫到底怎樣捕捉金鰲。   一天傍晚,金鰲因連日潛伏海底,魚蝦吃得膩煩,便浮出水面,游了半天,又不見船舶經過,心想還是到陸地上去,也許有人畜可食,於是,這怪獸便掀波騰浪,風馳電掣般向海濱奔來。其時恰好有百十來人聚在海濱和觀音菩薩化成的漁夫說話。忽見海水波浪洶湧,都驚慌地喊道:“怪物來了,怪物來了。”   只見觀音菩薩不慌不忙,右手拿羁索,左手捏著泥人,直奔怪獸而去。怪獸金鰲見有人前來,正想冒出水面,又沉入水底吸足一口水重冒出水面,昂著頭伸著脖子犯地把一道水柱射向觀音菩薩,眾人一見都驚叫:“不好。”誰知那漁夫卻若無其事,安然不動。怪獸見水沒有沖倒漁夫,勃然大怒,狂叫一聲,張牙舞爪瘋狂地向漁夫撲來。看金鰲撲到跟前,觀音菩薩大聲喝道貌岸然:“孽畜休要無禮,連我也不認識了。”說著把手中的泥人拋了出去。怪獸見泥人拋來,張開血盆大口,吞下了泥人。接著又向菩薩撲來,要吃菩薩,但泥人進入怪獸腹中,便立刻融化,羂索上九個倒刺鉤兒,就牢牢地鉤住了怪獸的心,漁夫將手中索一拉,金鰲便疼痛得像殺豬般狂嚎,在沙灘上打滾。   圍觀的漁民看到這場面,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大聲叫好。這時,觀音菩薩說:“孽畜,你還想作惡害人嗎?”怪獸痛得連連伏地叩頭,表示投降,因為它知道這是菩薩來到。觀音菩薩又說:“孽畜,你興妖作怪為凶作惡,不知殘害了多少生靈,本應天誅。今天,我本著慈悲之旨,度你到南海去修行,忏除罪業,你願不願意?”說完,菩薩放松了手中索。那怪獸眼望著菩薩,連連地點頭。觀世音收了金鰲,向眾人作別說:“怪物已被降服,再不會害人了,你們不必再擔心害怕,可安心重歸故土,安居樂業。如今我要回南海去了,請傳話世人,多做善事,少種惡因,虔誠信佛,禮敬菩薩。   南無普陀山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   廣大靈感~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 🙏   南無阿彌陀佛🙏 🙏 🙏   南無阿彌陀佛🙏 🙏 🙏   南無阿彌陀佛🙏 🙏 🙏 轉載貼文

為什麼要「六根清淨」?

為什麼要「六根清淨」? 四大皆空,六根清淨,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對佛教有一點瞭解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這幾個詞。那什麼是「六根」呢? 何謂六根?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所謂的六根,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如果要下一個比喻,那麼,六根是鏡子,六塵是被鏡子所照的影像,六識是判別鏡中所照影像的人。 六根、六塵和六識的關係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