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宏圓法師:勸別人學佛不能用攀緣的心

宏圓法師:勸別人學佛不能用攀緣的心 我們都說因果報應,現在這種情況非常多的,尤其是我們學佛的這種情況也非常多的,一看別人一不好了,馬上就說「你看你看,這就是不好好學佛,以後還更厲害,都是這樣,還更厲害」,就這個念頭就是不善了,就沒有生起慈悲心來。菩薩不會這麼想的,菩薩是代一切眾生苦的,知道眾生心裡的苦,知道眾生身體的苦,而我們一看什麼,不如自己意的、哪怕勸別人學佛別人不學的、別人有了什麼不順利的事情,我們都是幸災樂禍,而且還冠冕堂皇的冠以因果來說事情,這就是叫不善了。不管別人學不學佛,那是他的自由,我們不要強迫別人、不要攀任何人的緣,有因緣我們去度化他去,沒有因緣我們恆順眾生,但是我們好好的修行,代一切眾生的苦,這才是菩薩,這才是覺悟。不要覺得我們學佛了,別人不去學佛,我們就有資格去笑話別人,不對的,眾生本來是佛。 轉載

百千萬億次的輪回中,我們曾經不斷地重逢!

百千萬億次的輪回中,我們曾經不斷地重逢! 宗薩仁波切   人生中有太多假的別離。千萬生中,我不斷回來,做你的丈夫,做你的妻子,做你的敵人,做你的朋友,做你家裡的那只小蟲子,作為食物被你吃掉。龍樹菩薩說:「我們不斷地重逢。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唯一能將負面的想法與行為轉變為有益的,並將有益的想法與行為轉變為解脫道的方式,即是透過菩提心。而為了讓自己能生起菩提心,我們必須先創造某種因緣,也就是先要皈依、生起悲心並積聚福德。   在所有的市場中,心靈的市場永遠不會倒閉。事實上,當所有其它的經濟活動衰退時,心靈市場一路上揚,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覺得不安全。   大多數佛教徒都瞭解菩提心與寬容、體貼、慈善的行為有關,卻很少注意到它與理解"無二"智慧相關的部分,而這正是菩提心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若是缺乏對菩提心的全面領悟,所有的佛法修持都將淪為心靈的唯物主義,因為它失去了使法道如此璀璨、鮮活的精華。

印祖說臨終一關最為重要,會有三種心態你不能不知道!

印祖說臨終一關最為重要,會有三種心態你不能不知道! 淨界法師​●臨終一關,最為要緊。印光大師先標出整個重點,就是臨終一關在我們生命當中是最為重要的。那麼這個地方,我們要做一個定義,什麼叫臨命終?這個地方要說明一下。在《瑜伽師地論》中講過,我們臨命終的心有三種狀態: ●第一個、明利心。一個人到臨命終的時候,他剛開始可能會起昏昧,但是他突然間會回光返照,突然間你看他在病房裡面已經睡了一個禮拜,或者兩個禮拜,都是昏昏迷迷,那突然間他清醒過來,那就知道他準備要走了。突然間他的明瞭性特別強,就像蠟燭啊,蠟燭要燒完之前,突然間燒得很大。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在臨命終的第一個狀態,就是明利心,他的心比他以前的心的狀態都特別清楚分明。這個時候,他這個人會突然間看到他過去生所造的善業跟罪業,就像看電影一樣,當然速度很快,他曾經在某個時空造了重大的罪業,或者在某個時空造了一個重大的善業,這個時候,他明利心的時候,全部現出來。他自己說是「死後有審判」,其實就是自己的心把業力表現出來。那麼站在一個往生淨土的人來說,這個時候是最重要的,這個時候臨終的開導就非常重要。就是在明利心的時候,他清楚地知道他一生有善業、罪業,而這個時候呢,你要他皈依彌陀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昏昧心 假設明利心的時候,我們沒有做好臨終關懷的工作,這個時間可能很短,有些人可能很長,少則幾分鐘,多則一個小時,這個明利心就過去了。那麼這個明利心是我們臨終開導的最好時機了,當這個明利心過去了以後,到第二階段,叫「昏昧心」,他的心開始昏昧,就像一個人開始睡覺,這個時候他知道自己即將死亡。那麼死亡的時候就像蠟燭,慢慢地熄滅,慢慢地熄滅,慢慢地熄滅……他的明瞭性,對外境這種清楚了別啊,慢慢地淡泊,慢慢地淡泊,慢慢地淡泊……那麼一般人會對自己的色身愛著,不想離開他的身體,他不想離開這個果報,但是業力不同意,業力會推動他離開他的身體。所以在這個昏昧心的時候,會有痛苦的感覺出現,就像「生龜脫殼」,就像一個烏龜啊,它不想離開這個龜殼,但是你硬硬把它拉出來。那麼昏昧心的時候的心理狀態就是這樣,我們幾十年在這一生的果報當中,我們住在我們的軀殼已經習慣了,我們不想離開我們這一期的果報,但是業力推動了我們,硬把我們推出去。所以在這個昏昧心的時候呢,他有一種死亡的痛苦出現。 ●第三個、悶絕心 那麼昏昧心再過去,第三個叫悶絕。悶是那個整個人就是昏過去,悶絕的時候,他整個第六識,就是這個我們叫粗的心識,完全不活動,他跟外界完全沒辦法接觸。你跟他說什麼,他再也聽不到了,但是他還沒有死亡,他還有微細的心識存在,叫第八識。那麼悶絕的時間可能很短,也可能稍微長一點。那麼悶絕再下一剎那就死亡,他的神識就脫出來,跳出來,全身冰冷,叫中陰身,中陰身就是死亡。

我們都是在過這個「人身劫」(廣欽老和尚)

我們都是在過這個「人身劫」(廣欽老和尚) 我們這個人身,實在是很寶貴的,也是不容易得的。 我們說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類,但是,不論是生人或生狗,都是我們這個靈靈覺覺、不生不滅的靈性在轉變的。 我們這個心所行的,如果是佛菩薩的行徑,那將來就在佛菩薩的境地;如果心行所作的是貪婪、是愚痴、是嗔恚,那以後就是三惡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蟲類、空中飄浮的微細眾生類,都是經由我們這個人身,不同的心行作為而轉化的。 十法界中的一切眾生,無一不是經由我們這個人身而轉化,我們這個人身並不是那麼輕易過的,事實上,我們是在過這個人身劫。 我們生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如果不知道入佛門修凈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質等欲樂所縛,貪嗔痴業造得越多,命終後,墮得越深。 在胎、卵、濕、化四生中,我們每個人都曾去做過,在別道中受完業報,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 所以,今天我們所得的這人身是從那一道來的,我們不知道,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若不知歸命佛、法、僧,持齋戒殺、勤心念佛,此身受報盡,將轉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 帶著新的罪業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難保了。

[示父生處]

公元2004年12月24日(農歷甲申年十一月十三), 我父因心梗突發不幸與世長辭。父親生前為信佛之人,為人善良,但未持五戒,貪戀酒肉。我們全家恐其墮入惡道受苦,便為他誠心念佛。停靈三天,我母親用在天津大悲禪院請來的“南無阿彌陀佛”放音機在靈前放了三天三夜,持續不停。復於出殯之後,我和母親及妹妹開始於清晨播放《地藏菩薩本願經》磁帶,每天一遍; 家人亦在空閑之餘跟隨讀誦,我亦轉讀經文七遍,且每到夜裡,我便用心默念地藏菩薩之名號,未有間斷,至第四十九日已逾萬遍。 據 《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人死之四十九日後方得業報輪迴往生,而奇蹟也恰巧出現在我父親亡後第四十九日凌晨。當夜,我在夢中得菩薩相持指引,由一群童男童女領至一房前,由窗戶望去,父親就在房內,而門是鎖住的,怎麼也打不開,我父親就在房中正坐。我看到窗戶上沒有玻璃,就想越窗而入,但上了窗戶卻怎麼也鑽 不進去。就在這時,門自動打開了,我連忙跳下窗戶,衝門而入,我看到父親依然那麼安詳,當時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喊了聲:“爸爸,你怎麼……”就跪在他 面前,握住他的手,頭埋於他的膝上哭了起來,隱約中聽他說:“咱們已經隔了半小時的距離了。”過一會兒,突然間感覺眼前很亮,抬頭一看,父親已經不見,我 急忙大喊: “父親生往何處?”便看到一張紙從房頂飄到桌上,上言已生往夜摩天。我看完後就醒了,一看錶,正是父親去世的時間(17:30)。醒來以後,感覺夢境特別真實,記憶深刻,與平常之夢大不相同。在做夢之前我不知有夜摩天,後經查證,此乃佛教中的六欲天之一,往上還有六淨天等等。 以上所述,皆為我親身經歷,用心經上的話講,真實不虛。願我父親在夜摩天中誠心向佛,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之苦。願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宿障消滅,一生平安,善始善終,終得善果。 ——2005年4月23日河北師範大學彙華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2002級王建慶(歸雲)記。

佛教常識:靜坐的準備

佛教常識:靜坐的準備 一、選擇地方:當你第一次開始練習靜坐,最好找一個安靜且不受蚊蟲干擾的地方。這地方能使你放鬆不受干擾。在忙碌的生活中,試著找一個遠離騷擾、匆忙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是一個房間、花園、你的臥室 — 任何一個適合於你的地方。一旦找到了,就固定它,不要經常變換練習的地方。當靜坐進步了,就可以每天開始在工作的地方練習,沒有必要做長期的隱居。當你已經發展靜坐,而且能有效地切斷外來的干擾時,記住!任何地方都是靜坐的場所。二、選擇時間:心像身體一樣﹔對固定的﹑例行性的工作,做起來會更有效率。心的訓練 — 諸如專心靜坐的練習,自始至終都需要嚴守固定的習慣。初期階段的靜坐訓練,即使是一位努力且聰明的練習者,他也必須採用固定而且有規律的時間來做練習。對於一位有規律且不斷的練習者,較容易達到目標。靜坐最好的時間是破曉、中午及傍晚。據古人的經驗說法,這三個時段是最合適而容易被接受的。基於許多理由,破曉時間要比其它兩個時間還要好,這個時間被稱為「 Brahma-muhurta 」 ,意思就是『神聖的時刻』;佛陀開悟時證明瞭這個事實。再者,從身體的觀點來看,它有值得考慮的優勢。就在一天的開始,做心靈的練習,經由一個晚上的休息,頭腦清新身體舒適,在此時專心練習,可能得到精神的安祥及境界的提升。如果實在無法在破曉時段靜坐,那麼應該為自己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時間。為了能全心專注於靜坐的目的,在這段練習時間應該放下所有的事情,不要讓任何事務來干擾練習。每天要有規律的時間做靜坐練習。練習靜坐的初期,請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不要企圖靜坐很長的時間,務必以自己能完全專心的時間長短為依據,來訂定靜坐時間,這樣才比較實際而有效率。當你得到更多經驗後,就可以延長靜坐時間。借著不斷地練習,使靜坐變成每日生活中的一部分。三、靜坐的老師:或許你覺得需要有個人來幫助﹑引導和教授你,但是要找一位合適的、好的靜坐專家並不是這麼容易。假如你有任何的靜坐朋友,和他們懇談,他們可能是你的老師;假如你碰巧遇到任何有關靜坐的書或文章,閱讀它們,它們也可能是你的老師。假如你能夠發現一位靜坐老師,記住,這位老師只是一位朋友和引導者,他不能替代你做觀想,不能為你做認知。假如你能發展你的專心,則注意力會更強、更清晰和更持續﹔然後專心會變成你的老師。要有信心﹑有決心並努力不懈地練習。認知自己的特質是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世尊根據不同的根基介紹各種不同的方法給不同的人去練習靜坐。一位靜坐的指導老師需要研究他的靜坐學生﹕要探討他的本性﹑評估這位學生心的發展,探知他能瞭解多少,觀察他靜坐的效益和進度,並且評定是否有精神衰弱或其它的阻礙。在確定這些特性後,這位老師將介紹一種合適的方法給他去做專心練習。這個方法對他而言必然是自然且合宜的。四、靜坐的姿勢:為避免靜坐者由於修習靜坐而身體不舒服、疼痛、血液循環不良、頭痛、背痛或暈眩等問題,所以姿勢是很重要的。正確的姿勢能幫助我們的血液循環,而且使我們的身體功能正常。那些一坐好幾個小時的人可能會體驗到麻木和疼痛,佛陀告訴我們的經行正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由於這個理由,一些人喜歡經行。靜坐的姿勢一般為跏趺坐,這個姿勢是:你坐在地板上,用右腳放在左大腿股上,以及左腳放在右大腿股上,背和頸應該盡可能地伸直。但是如果這個姿勢感覺不舒服的話,可以變換成站立或經行,使之感覺較舒服些﹔基本上,不能引起身體的疼痛和不舒服,因為這些會分散心的平靜﹔我們應該要利用坐姿﹑立姿﹑經行三種姿勢互相變換,以避免靜坐時身體的疼痛或不舒服。大多數人則歡喜採用半跏趺坐的姿勢,因為那樣會比採用全跏趺坐來得舒服些。另外將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兩拇指的尖端輕輕地相觸。五、食物的攝取:事實上,我們吃的食物是不受限制的。只是在靜坐前,不要飲食過量,特別是晚上時間﹔如果靜坐前你飲食過量的話,在靜坐時你可能會感到某些不舒服,這就是佛陀忠告比丘們和那些依八正道的修行人,在中午過後不要吃固體食物的原因。有些人有這麼個印象,就是佛教徒不可以吃肉,只能吃素食,但在佛陀的教導中,並沒有這個訓誡。那些素食的人,他們如此做純屬個人的選擇,而不是受了宗教的束縛。在叢林中或墳埸練習靜坐的人,特別是在晚上,往往被忠告不要進吃肉,以防止某些動物不正當的反應。因為這些動物的本能或嗅覺是如此地強,因此它們會被引誘至靜坐者的身邊,容易導致危機,有礙靜坐。注:這裡所說的靜坐目的,就是南傳佛教重要教義之一的業處 (詳佛光大辭典5500頁 上)。業處---巴利語Kamma-tthana又作行處,其義為﹕業止住之所。為成就禪定之基礎,或修習禪 定之對象。修習禪定時,必須選擇適合自己性質之觀想方法與對象,俾使禪修發揮效果.此種觀想之方法﹑因緣﹑對象即名之為業處.換言之,也就是令心容易專一所用的方法或所緣境。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