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觀世音菩薩 #大悲咒 功德利益】

【觀世音菩薩 #大悲咒 功德利益】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開悟無上正等正覺的重要口訣。 其中句句大願,願願著力。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份,共有八十四句,其詳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 其得名由來是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因由是:

這些都是很危險很可怕的業報

這些都是很危險很可怕的業報 宣化上人   從前有位茉莉夫人,她一生專行佈施,謹守戒行。將所有的財寶都佈施于眾生,從不懊悔,對受佈施的人,一律平等看待,毫無分別心。戒行方面,三業清淨無有瑕疵。   可是臨終時,忽然生出一點小瞋恨心。   因為一念瞋恨,就墮落,受生為一雙蠍子,這種蟲是很毒的。她做了七天的蠍子就死了。死後又生到天界享天福。   諸位!   以她一生行佈施、持戒的功德,僅臨終一念瞋心,竟然墮入旁生的毒蟲之中,再因一生的善行,得生入天界。   由此看來,做人,尤以修道的人,時時刻刻都要照顧守護自己的心城,不要有脾氣,不要隨便生瞋恨心。   因為瞋恨心,就是毒,所以大凡瞋恨心重的人,死後就會墮到蛇身、蠍子身、毒蜂身,或為毒蟒,這些都是有毒的旁生類,是很危險很可怕的業報。   修行所修的,就是要改變貪心、瞋心、癡心,使成寬宏平等的慈悲心,對任何人都要和平慈愛,沒有脾氣,即使別人對我如何,都要存諒解人的心。   古人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做事不順利,也應反省檢討是自己的過失。   修道人最醜陋的一面,莫如脾氣大,專說人的短處,只贊自己的長處。應該時時有慈悲心、喜舍心、隨時遠離貪瞋癡心,這就是守護如來的法藏。   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如來法藏,在如來法藏裡,充滿了智慧光明,修道人無論對內對外,對人不論長幼尊卑,都常存慈善喜舍的心,自然能生感應。   如有人能用手治病,這並不是他的手能治病,而是他的心有慈悲喜舍愛護人的誠意,幫助人的真心,所以用手來表法。   《華嚴經》上有一偈: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現在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手,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人能有神通,手能有眼睛會治病。   假如沒有慈悲喜舍心,心地不善,對人不好,哪會有神通?手也不會靈驗,什麼感應也沒有了。   人能無自私自利的心,隨時行菩薩道,不是光要人家對我好。我們要只管對人好,不問人對我如何,所以古人說:“施恩不望報,與人不追悔。”這些都是守護如來法藏的表現。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 淺釋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0/597781.html)

在家居士受持菩薩戒的誤區與注意

在家居士受持菩薩戒的誤區與注意 一、大眾對受持菩薩戒的兩個誤區   1、第一個誤區:誤認為菩薩戒高不可攀,所以望而卻步。   事實上,《梵網經菩薩戒本》同於淨土法門,即不是單一的佛力,也不是單一的自力,是將自力與佛力融為一體,是合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一乘圓教,契理契機,念佛與受持菩薩戒相輔相承,合則雙美,分則兩虧。   依據《梵網經菩薩戒本》以及《瓔珞經》,受戒的對象應該分為兩類:   一、普遍受戒的對象——六道一切眾生,種當來成佛之因;

蓮池大師:老實念佛,莫換題目

蓮池大師:老實念佛,莫換題目 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他早年是讀書人,有深厚的善根,十幾歲在讀儒家典籍時,桌案上常常寫著「生死事大」四個字。十八歲時,就知道有一大事,就是要了知本具的佛性。他三十一歲出家,出家之後到處參學。 當時在北京有兩位大善知識,一位叫笑岩,一個叫遍融,兩位大禪師,門庭興旺,道德很高,所以他就從杭州去參拜這兩位大德。與同伴行腳數千里,到那兒去參學,非常恭敬地請法。遍融、笑岩這兩個大善知識也沒有跟他談什麼玄妙,只是要他們「要守本份,不要逐名逐利,要深信因果,要老實念佛。」而他同行的這些人說:「我們走了幾千里,還以為能參什麼很好的道理,這幾句話很平常啊,誰都能說得出來啊。」然而蓮池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這樣正是說明這二老的可貴之處。認為如果他們要說些玄妙的話,一輩子修行,哪能說不出來?但是他們不說那些,而是把得真實受用的幾句話傳授給我們,所以要感恩戴德,頂戴受持。作為一個出家人,果真能夠深信因果,不逐名逐利,能老實念佛,他就會得到法上很大的利益。所以蓮池大師當時內心非常感動,覺得這一趟沒有白來。 由於他有這種至誠恭敬心,又對那一大事,念茲在茲,就這樣參笑岩回來的路上,聽到鼓聲。聽到這一陣鼓聲,一下子,他的桶底脫落。當時他就作了一個偈子:「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意思是二十年前,他就對這個生死一大事就有疑情產生,但這個疑情,在他從南方到北京這樣參學的三千里外,才由這一聲鼓聲,把這個疑團解開了。這就像父子相遇,是何等的奇特! 這種奇特的一樁事情是什麼呢?「焚香」就是表明恭敬的,對三寶的一種焚香;「擲戟」,表明在戰場上打仗。這兩樁事情,實際上都是夢中之事。在夢裡,有魔和佛的對待,實際上魔和佛都是空的,這些是非都沒有的。他一下子把本地風光,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這種不二的心性給悟到了。憨山大師認為,這是蓮池大師的開悟偈。 蓮池大師回來之後,就在雲棲山搭茅棚苦修。當地正好大旱,老百姓就請他祈雨。他說,「我沒有祈雨的法術,我只會念佛。」老百姓堅持請求,蓮池大師就敲著木魚,循著田埂去念佛,他所念佛的地方很 快就下雨。當地老百姓因此就對他很崇敬,幫助他建一個寺院,雲棲寺,四方學子也依他來修行,很快就蔚成叢林。

淨空老法師:臨終須知

淨空老法師:臨終須知 八萬四千法門裡,唯獨念佛法門,只要把煩惱伏住,不必斷,就可以帶業往生。伏煩惱最要緊的,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平常要做,臨終時就容易了。 平常不留意,臨終時候你想做,往往業障現前,你自己做不了主,這個事情就麻煩,很可能就把這一生能夠往生的機會當面錯過,那就很可惜! 人在臨終那一剎那,在斷氣這一剎那,就是他將來往哪一道的決定時刻。他在這一剎那當中,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能往生。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裡頭,臨終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最後那一念,是決定、是關鍵。 平常是練兵,臨終是打仗,就希望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不是雜心閒話。 一般人走的時候,都有中陰,我想諸位有些親戚朋友,老人過世,你們送終的話,會明顯地看出來。 他已經斷氣了,我們在旁邊給他念佛,念了八個小時,他這個面部表情有變化。雖然他不能說話,可是面部表情你細細觀察,他有痛苦、他有掙扎。 神識完全脫離之後,他能恢復到正常,這就是有中陰。什麼是中陰?這個人已經死了,前陰是前面這個身體,他的靈魂脫離他這個身體,但是還沒有去投胎,這個當中,我們就叫它做中陰。 這個當中有多長的時間?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一般是四十九天,七七四十九天之後他去投胎了。四十九天當中,有的時候還沒有入鬼道,六道裡頭哪一道他也沒入,這個時候叫中陰。 佛在經上跟我們說,沒有中陰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善人,他這裡一斷氣就生天,到天上去享福了;往生的人也沒有中陰,這裡一斷氣,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是大善! 另外一種是大惡,造地獄的罪業,一斷氣馬上就墮地獄,墮地獄沒有中陰。除了這兩種人,統統都有中陰。中陰長短時間不等,不一定,要看他自己的機緣。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人臨終的時候如生龜脫殼,這是他最大的痛苦,所以千萬不能去碰他。你去碰他、觸摸他,很容易引起他的嗔恚心,這對亡者是極大的不利。 什麼時候才能碰他?我們一般講八個小時,而《飭終津梁》上面所講的,十二個小時之內不能碰;十二個小時後,神識完全脫離了,你可以去摸摸他、碰他,沒有問題了。 有些人無知,聽說經上講,人要是往生,從頭頂上走,全身都涼透了,最後頭頂還有點暖氣,要去試驗試驗,他是不是從那裡走的。那一試驗,就把他拉回來了,又送到三惡道去了。 試驗的人就是他的冤家債主,是來整他的!決定不能碰,這試驗幹什麼?沒有必要!實在講,在旁邊冷靜觀察的時候,能夠判斷得出來。 臨終走的沒有中陰,非常稀有。我也送了不少人,臨終沒有中陰的,只有韓館長一個。我只看到這麼一個人,沒有中陰,她這一斷氣就往生。 她臨終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叫我們念佛,必定要自己有能力、有把握自在往生,這是她給我們的啟示。 如果臨終沒有把握,躺在病床上,那就像李老師講的,一萬個念佛人,能往生的也不過就二、三人而已。 南無阿彌陀佛

【淨念怎麼相繼】

【淨念怎麼相繼】濟群法師 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提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念佛方法,是不是念佛要不管不顧、一刻不停地念下去? 答:都攝六根,不是說要把眼睛閉起來,把耳朵塞起來,關鍵是在於培養正念。比如念佛前要思維輪回的痛苦,思維阿彌陀佛的功德,認識到唯有三寶才能救度我們。將心調整到位後,再專注於佛號,就能在內心形成強大的正念。這種正念一旦穩定,自然形成相續的作用。這不是要嘴巴不停地念,因為你還要吃飯,還要睡覺,怎麼相續?所以相續的是正念,是心與彌陀的相應。當然,在正念尚未形成之前,確實不容易做到淨念相繼。因為心念是無常的,時有時無,時斷時續,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訓練。 轉載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