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多念《普門品》,廣結眾生善緣】

【多念《普門品》,廣結眾生善緣】 這連續六天,我們都組織念共修,白天《普門品》,晚上《地藏經》。其實要真的修道,諷誦大乘經典,是很關鍵的。許多高僧大德,都會給自己定誦經的功課。尤其是《普門品》,《地藏經》,《阿彌陀經》,《藥師經》等。這些就是消除業障的。修行路上,業障沒有消除,很困難。 我特別建議大家,一定每天都要念一部《普門品》。念《普門品》,可以得到觀音菩薩加持。以前我們發起了念誦一千萬部《普門品》活動。也得到許多佛弟子的積極參與。念《普門品》,可以護住我們的內心的悲心。 現在《普門品》共修,有位劉師兄每天都過來幫忙,尤其是負責煮供菜,這個是很繁瑣的事情。但她幾乎每次都堅持。原來她老公很愛賭博,賭博完了,就去喝老鼠藥。這就是業障病。後來她來參加共修,念《普門品》後,她愛人十多年的賭博的病,就好了。從此她就一心來報答觀音菩薩的恩。雖然她不識字,但她對菩薩的感恩心,真的讓我也感到慚愧。 內心慈悲的人,就會遇到許多善緣。有的人說,我怎麼都碰不到好人。這就是要忏悔了。佛講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業力感召。我們惡業重,或者以前喜歡傷害他人,這樣別人看到我們,就不歡喜了。 好比釋迦佛在世時,他去托缽化緣,有個城東老母,看到釋迦佛來了,很不高興,不給他吃的。還把釋迦佛給趕走了。釋迦佛就叫阿難尊者去化緣。阿難說,世尊,你都化緣不到,我還能嗎?釋迦佛說,你能的。阿難尊者就去了,果然城東老母見到阿難,很開心,給他好吃的,好穿的。阿難很奇怪,回來就問佛,佛說,過去很久以前,我們是同師兄弟,兩人一起去托缽乞食,路上看到一只死老鼠。我看了一眼,就走過去。你看了很悲心,就把他埋了。這個死老鼠,就是現在的城東老母。我前輩子沒有跟他結善緣,所以化緣不到。

【智慧的重要】

文/《星雲說偈》星雲大師 圖/J.MI 【智慧的重要】 悲歡離合多勞慮, 何日清閒誰得知? 若能了達自家事, 從此回頭不算遲。 ──〈讚僧詩〉清.順治 這是清代順治皇帝〈讚僧詩〉裡的一段話。 「悲歡離合多勞慮,何日清閒誰得知」,人的一生在世事無常中掙扎,在人情冷暖中計較,多少的悲歡,多少的離合,種種辛苦、種種勞慮,誰不希望享受一點寧靜、享有片刻的安閒?可是在現實人生中,真正的清閒難求,寧靜難得,也難怪連順治皇帝都要慨嘆「朕為大地山河主,不及僧家半日閒」,可見在忙碌的日子中,擁有一顆清閒的心是多麼重要! 今日社會,放假制度普遍受到重視,因此每逢周末假日,有的人會安排各種休閒活動,讓自己放鬆身心,待養足了精神,才好走更長遠的路。然而也有很多人不懂得清閒的逸趣,被名韁利鎖牽絆拖累,每天盡是忙忙忙,忙得忘失自己,不知道生活的樂趣! 「若能了達自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自家事,不是指黃金、美鈔、功名、感情……,而是指自己有沒有信仰?有沒有發心?有沒有慈悲、智慧?能不能與人結緣?可不可以安住身心?這些本分事都能了達完成,就「從此回頭不算遲」了。 人在世間生活,往往因為無知、無明,所以有種種的煩惱痛苦﹔有了智慧,則能夠引導我們人生的方向,幫助我們提昇自己、擴大自己。 為人處世,除了要有向前的勇氣,也要有回頭的智慧。回頭,就要改心,將貪瞋痴的心,換成戒定慧的心﹔將污穢骯髒的心,換成清淨無欲的心﹔把瞋恨心改成慈悲心。此外,還要換性,轉換自己的性格,如將懶惰的性格換成勤勞的性格,把貪婪的性格換成喜捨的性格,把傲慢的性格換成謙虛的性格。惟有不斷的改心、換性,人格道德自然會日益增上。 一個人如果只是一直往前走,會佔去很多空間,沒有一點轉身的餘地。所以話不要說得太絕,留個轉身的空間﹔做事也要敦厚一點,給人一點寬裕的空間。心地寬廣,有豁達大度的胸襟,才能得到真正的清閒!

這些火爆朋友圈的句子,還真不是佛說的上海玉佛禪寺

這些火爆朋友圈的句子,還真不是佛說的上海玉佛禪寺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佛說: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注定所有的遇見,皆是因為相欠佛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 不知何時開始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紛紛打起了佛陀的旗號動不動就是「佛說」如何如何就連佛陀的弟子阿難也未能幸免在不少人的筆下阿難就曾說過這樣的話「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只願那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 類似這樣「佛說」的句子還有很多相信會有很多人疑惑慈悲智慧的佛陀什麼時候成了無病呻吟的文藝小青年亦或是「金句頻出」的情感導師? ■ 莫把「雞湯」當佛法 這些真的都是佛說的嗎?顯然不是,跟佛法也沒有半點關係。我們要知道,「佛說」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他所說的話,應該句句都在佛經里。

一 念 動 鬼 神

一 念 動 鬼 神 中國元朝時有一位書生,由於被一位朋友害得很慘。 一天夜間,他下決心要殺掉對方。 在去殺人的途中,他路過一所廟宇,廟宇門口站著一位高僧。 高僧的天眼中看見書生的背後,有惡鬼尾隨。 書生到了友人住所的門口,突然一轉念: 他雖然從我的朋友,變成我的仇人,可是他的老母和太太,卻沒有害我啊! 如果我殺死了他,他的老母和太太的生活,不就沒有依託了嗎? 經幾番內心的掙扎之後,他決定寬恕對方,放棄了殺人的念頭,轉身返回。 歸途中,又經過那座廟宇,高僧還是站在門口。 這時,高僧的天眼出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書生的背後的惡鬼不見了,其頭頂上方卻有天神在護送。 高僧就將自己看到的情況告訴了書生,並問書生剛才發生了什麼事? 書生就如實稟告高僧,高僧嘆道:「真是一念動鬼神啊!」 書生因為這寬容的一念,改變了書生的命運。 後來書生當了官員,而那位害他的朋友,死於亂軍之中。 ⬛由此可知,心念的起伏,對我們有多麼重要。 現今災難連連,都是人類的私念和欲望,所造成。 如果大家有心,想挽救並不難,就由我們本身做起, 時時心存善念,善言,善行,自能形成一股善良之風氣,所謂: ⬛一善破千災。⬛ 誠可感天,何況上天疼惜我們都來不及,怎會傷害我們呢? 。文章摘錄自網路。

養成惜福感恩的習慣

養成惜福感恩的習慣 嘎瑪仁波切 貪婪的最嚴重後果,就是讓人無止境地去想別人為我付出了多少。這樣容易被所謂的成功沖昏頭腦,變得不理智。 我認識一個公司的管理者,他每天思考的問題就是:別人到底給我創造了什麼?你作為一個員工,你在這裡上班,你給我創造了什麼東西? 你作為一個主管,你在這兒給我創造了些什麼東西?他不是客觀地想:作為這個公司創始人,我為自己創造了什麼東西?是大家創造的財富與價值,我不過是一個暫時的保管者、臨時的使用人,我怎麼把這種使用權跟員工分享? 他從來沒有去想這些,只想到「我是永久所有者,你們只不過是在我的恩惠施捨之下生存的寄生蟲而已」。他為這種想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然,通過反省與修行,他也懂得了應該感恩大家,因為沒有大家不可能有他的輝煌。 在家庭裡,很多夫妻也是如此。如果先生很願意付出,太太可能就知道索取,而且挑三挑四找毛病。所有人都認為她先生已經完美到不能再完美了,但在她眼中永遠全部是缺點。 為什麼?因為先生能夠做到的,對太太來講已經習以為常了,太太現在只看先生做不到的,而且總希望把先生改變成她想要的那種。這就可能導致先生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之下離她而去。 這就像一個球,彈一會兒,慢慢把它放地上就可以了;如果你用腳去踢它,它肯定會離你遠去。這時很多人才發現——啊,他以前是多麼的好——才開始反省自己。 有的先生對太太也是如此,要求一切盡善盡美,希望在家裡太太是個傭人,出門時是可以炫耀的花瓶,生意上最好是得力的助手,就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什麼時候都能變成他想要的人。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慾望,而且總希望在最快速的時間內讓對方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如果,願望沒有滿足,內心的不滿足就會發泄,帶來的後遺癥,導致人與人之間失去尊重和感恩。 所以,人需要讓自己內心變得很充實,這種充實是通過感恩得來的。我們從小就被父母告知,糧食是農民在田地裡付出勤勞才得來的,所以不能浪費一粒米。 我們就是這樣做的,到現在,一粒米飯掉地上都會把它撿起來吃掉。不是做作,是因為我們從小有良好的習慣——知道惜福,知道感恩。 我經常對寺裡的喇嘛們講,每個人下午要固定修一小時的佛法,這一小時是屬於感恩時間,要懂得感恩。可以在這麼漂亮的寺廟裡,有美麗的山川圍繞著,溫飽沒問題,這是多少信仰你們的人付出的辛勞,讓你們在這裡好好地為佛法做事。所以要感恩,更好地學佛法,更好地弘法利生。 我們寺廟經常會有人來,有遊客,有朝聖的信徒。我教導喇嘛們:他們都是一樣的。不管來人的官位大小,來的是富豪還是窮人,既然願意來,就表示他對這個地方是認同的。你就要感恩,他們來了,必須做好服務。 什麼樣的人來了,你都應該好好地照顧他們。沒有好吃好住沒關係,有簡單的地方可以住,有簡單的食物可以提供。這樣一來,每個來的人,感覺到這樣的一個地方,沒有銅臭味,可以帶給人祥和。 我們寺廟的喇嘛就用這樣的方式傳播愛心,傳播對社會的感恩之心。當來過的人離開這裡,會把這種興奮帶到他在的家庭、所住社區,這也是一種回饋。 人們願不願意為你來做奉獻,那是他的心態;你不能因為自己做了什麼,馬上就要求回饋,那也是一種貪念。如果有人來這個地方拜佛,是很正常的;如果他不是來拜佛,只是來旅遊,你用讓他掏錢的這種心態來為他服務,那麼宗教就是失敗的。這就跟凡人開旅館做旅行的場所沒有什麼差別。你是個修行人,要讓來到廟裡的人有所禪定。 修行的地方就是能淨化心靈的地方,先讓自己的心淨化好,然後才有資格告訴別人不要有太多的慾望。所以,我們寺廟是個寧靜的地方。 當然反過來講,因為這樣,我們得到的就會更多。當人家發現這裡值得尊敬,我們所得到的是最高的。

衣服上印有佛像、經文、咒語,不能穿!

衣服上印有佛像、經文、咒語,不能穿! 問:在一些寺院的旅遊景點,常有賣印《心經》的T卹,這些衣服可以穿嗎? 索達吉堪布答:不可以,有非常大的過失!衣服是用來遮體取暖的,而佛菩薩及經咒是要恭敬頂戴的,世尊說過:“末世五百年,我現文字相,作意彼為我,爾時當恭敬。”如果將文字印成的《心經》穿在身上當裝飾,可能只有不懂因果的人才敢這樣做。現在這種現像比較普遍,許多廠家為了賺錢,就琢磨現代人求保佑的心理,投其所好,將佛菩薩像、《心經》、咒輪等做成工藝品,或者印在衣服上。以前也有人供養過我印《心經》的杯子、筆筒,但這些我都不敢用,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倘若這種趨勢不改,以後會不會將《心經》印在褲子上也不好說!問:但穿上這種衣服,走在大街上,可以給看到的人種下善根。 索達吉堪布答:種善根可以用其他方法,這樣做的話弊大於利。而且,你穿這種衣服,發心是否完全為利他也不一定。問:如果有這些衣服或工藝品,應該怎麼處理?索達吉堪布答:盡量供在佛堂上,不要自己用! 轉載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