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回向偈有什麼用處?】

【回向偈有什麼用處?】 李炳南居士釋疑: 回向偈的用處很大,修行的人,不論唸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回向有歸攏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唸經的功德,歸攏到一個地方去。什麼地方呢?就是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但念佛唸經要回向極樂世界,就是無論作了什麼善事,也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樣積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 若是把作的功德不回向在求生極樂世界上去,恐怕下一世,要得著天道或人道享福的報應,那麼依然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併且福報越大造罪越容易,那麼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學佛的人,必須把一切功德,都要回到往生西方去。那麼壽終以後,就可以盼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但念回向偈,也和念佛一樣,要一字一句都從心裡經過,不是空口念念就算。 轉載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證嚴法師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數是因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報。所謂:「富者患失,貧者患得。」家庭貧困或是有欠缺的時候,就會斤斤計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擁有財富、地位,卻也時時擔心有所損「失」,這都是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當佛陀在捨衛國時,地方上有一位長者,這位長者有個獨生子。長者給兒子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這孩子卻非常貢高傲慢、慾望很大,對父母不孝順,對親戚長輩沒有恭敬心,對朋友沒有一點仁義,對家奴非常的刻薄。年邁的長者把家業付託給兒子,他卻變本加厲,對父母更加不孝,目無尊長。事實上,他的內心也很不快樂,他貪得無饜地想:我今天有這麼多財產是與生俱來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會賜給我更多的財產。所以他時常對婆羅門梵志佈施結緣,但這是為了求取福報,以得到更多的錢財。婆羅門梵志對他說,一個月要祭祀多少次,他總是言聽計從,幾乎每天擺香案祭天,而祭拜的牲禮無數,並供出許多珍寶。如此經過了五年,他的家財卻慢慢消耗掉,他的青春消逝,身體也慢慢衰弱了,但他的期待從沒有實現過。真正的富有不放棄的他,仍繼續求財,如此又過了三年,他已經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這時他心中很疑惑:為什麼我一直求福,卻從未得福?後來他聽人說,釋迦牟尼佛能開解眾生的迷惑。於是他到精捨向佛陀請示,懇求佛能賜他致富之道。佛陀知道他的生活情況及心態後,就告訴他,貧富之道有四種,所得也有四種: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佛陀解釋說:「什麼樣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平時不知付出愛心,只是一心求福。這種人平時不知敬重尊長,不曾孝順父母,連做人的基本觀念都沒有,卻想要求福,這樣的人儘管花了很多錢祭祀,還是無所得啊!第二種施少得多,是當眾生需要你時,能及時付出而不求回報;無求的心就是無量的功德。第三是施多得多,別人的事,他能身心投入、出錢出力,心無所求卻能得到豐足的回報。第四種是施少得少,這種人甚是慳貪,佈施一點點,卻認為已佈施很多,並計算著自己有多少功德,這種有所求的付出,佈施出去不僅沒有得到功效,相反的還會造業啊!」聽佛陀的開示,就知道平時做人最重要的是孝順父母、敬重尊長、親愛周圍的人,甚至要福利人群,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假如為了「求」福而佈施,甚至傷害生靈祭天,則沒有福可得啊!總之,最要緊的是:不要有得失之心。(轉載)

不要等到受病苦、有災難時才來用功,太遲了!太晚了!

妙蓮老和尚:不要等到受病苦、有災難時才來用功,太遲了!太晚了! 我們心裡總是七上八下地亂想,不容易想到一件好的。一想到好的,趕快就去執行,還要做好它;一發覺不對,趕快立即停止,還要消滅它。 要想消除業障、增長福慧、行菩薩道時沒有障礙,不但要利己還要利人;不但要不畏苦還要找苦吃。也惟有精進地修行,才能消滅無始劫來的惡業障。 要抓住機緣,趁現在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修道環境,又沒有患難事,要趕快用功。不要等到受病苦、有災難時才來用功,太遲了!太晚了! 南無阿彌陀佛🙏

【學楞嚴咒就是佛的化身】

【學楞嚴咒就是佛的化身】 宣化上人: 有一句話說:【會念大悲咒,敢和閻王鬥;念會大悲咒,鬼神不敢鬥】,說是你若會念大悲咒,敢和閻王老爺鬥一斗,閻王老爺都沒有辦法。念會大悲咒,鬼神不敢鬥,鬼神都不敢惹你,都怕你了。 這個怕,並不是發脾氣,而是你有一種真正的力量,真正的權力,所謂有德行,有道德,閻王也和你客氣啦,鬼神也不敢惹你,並不是因為你脾氣大,令人害怕,鬼神敬而遠之。 念會大悲咒有這個力量,那麼念會楞嚴咒,有沒有這個力量呢? 當然更超過了,【學會楞嚴咒,天主不敢鬥;學會楞嚴咒,敢和天主鬥】。 那麼說這個楞嚴咒是不是不講道理?不是的。是不是強詞奪理呢?不是的。你念楞嚴咒,將來七生以後,都像美國煤油大王那麼有錢,七世都做員外,員外就是有錢的人。說:“這麼好!那我趕快學楞嚴咒,好和天主鬥,好做七世員外。”

父親節最好的供養

父親節最好的供養 淨空老法師: 「三者,勸令父王行念佛三昧」,這是勸一切眾生修念佛法門。他用什麼方法勸?你看他勸他父親,父子關係太親切了,父子有親,他勸他父親修這個法門,一定是最高的法門、最殊勝的法門,供養父母!供養父母用什麼法門?念佛法門,他不勸他修別的,修念佛三昧,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所以佛出現在世間,身口意三種利益。下面有解釋,「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這是如來果地上真正的成就,你為什麼不叫你的學生去修學?「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真如實相,第一義空,好,這什麼人證得的?法身菩薩證得。為什麼?他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連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沒有了,只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斷盡,他們的修行就是真如實相,第一義空。在哪裡?在實報莊嚴土,不是在十法界,更不是在六道。所以佛對他的父王講得好,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都在實報土展現。展現在什麼地方?展現在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這些都是法身菩薩,應化在遍法界虛空界裡諸佛剎土的十法界。為十法界眾生做上面所講的三種利益,幫眾生滅罪,幫助眾生得福,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回歸自性。那不是凡夫所行境界,十法界,四聖法界也是凡夫,那是外凡,他們還做不到,何況六道的內凡。   所以佛勸他父王行念佛三昧,為什麼?念佛三昧穩當、方便、快速,容易修學,成就又無比殊勝。煩惱習氣沒有斷,只要在臨命終時你真能把它伏住,這煩惱暫時不起作用,他就能往生。一念伏住、十念伏住,他就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這煩惱習氣永遠不會再發,這多難得。而且在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能夠享受到阿惟越致的待遇,真不可思議!他把這無比殊勝的法門供養他的父母,勸導父母來修學,也勸導一切有緣的大眾。什麼叫有緣?他肯相信,他肯發願真幹,這叫有緣人,有緣人一定一生得度。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十二集)2010/5/7 檔名:02-039-0032

《 一日三善,命運必然改變!》

《 一日三善,命運必然改變!》 古言:「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簡單幾句話,包含了改命運的秘密:日行三善,三年命運必然改變,是哪「三善」呢? 「三善」即「眼善」、「語善」、「行善」。 1、眼善 古云「眼正心正、眼善心善、眼惡心惡、眼斜心斜」、「觀其人先觀其眸」。因此,面相看善惡,首重眼神,如果一個人的眼神柔和內斂,那其人大多溫和善良,如果常是凶光畢露,那大多是則陰險狠毒。 通過判斷眼神中的氣質,可斷其人品質高低,如果一個人的目光總是游離不定,閃爍狀的,那此類人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善心。 2、語善 古人講「良言一句三冬暖」,語善,就是要求我們說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比如說這個孩子今年考試成績不理想,沒考好孩子也不高興,如果是會教育孩子的家長,他一定不會去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勵、鼓勵的方式,讓孩子的信心建立起來,聰明的小孩都是誇大的,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3、行善 「擇善行而從,積德修身」,在真正行善者眼中,樂善好施既是過程,又是目的,是他的人生一種追求,是美的享受,是幸福的體驗。善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多做一點減輕他人憂愁、痛苦或是增進他人快樂、幸福的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社會為他人積德行善,哪怕僅僅是做點力所能及的一點小小的善事,你的氣質自然來。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