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念佛的一個瓶頸❗️】

【念佛的一個瓶頸❗️】 《 淨空老和尚 ✏️》慈悲開示 淨宗確實不一樣,這個法門人人能行,上上根能行,下下根也能行,當中統統都能行,就這麼三個簡單的條件,信、願、行。 行就是念佛,得真念,念佛可不能間斷,一切時、一切處念到都不間斷,你的功夫純熟了。 首先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人就能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不必要一心不亂,功夫成片。 心裡頭真有佛,除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那叫成片,口裡頭出不出聲沒關係。 什麼時候可以出聲念,什麼時候可以不出聲默念? 在現在這個社會,不相信佛的人,你念佛他討厭你,我們就不出聲念;念佛的人喜歡念佛,我們就出聲一起念。真簡單,真容易,一點障礙都沒有,行住坐臥都可以念。 老師教給我們,臥著念,就是睡在床上念,完全是默念不出聲,躺在床上出聲傷氣、傷身體。那我們就知道,躺在床上出聲念佛傷身體、傷氣,要講閒話那更傷氣。 所以睡眠是休息,也要一切放下,雜念都沒有,你才會睡得很好,容易恢復體力;決定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雜念。 所以念佛要緊的是不能間斷,祕訣在此地。念佛功夫不得力,沒有別的,就是斷掉,不知不覺的斷掉,這在佛法叫失念,把你的念失掉了。 初學,這失念常常有,警覺性要高,一想起來,趕快就提起來,就接著念。念一段時期又忘掉,這種情形我們都經歷過的,不怕,想起來馬上接著,一定要把這個難處要把它克服掉。 這也是念佛的一個瓶頸,要把它突破,突破之後,功夫就能成片,自然成片,不是我想念它,它已經念成習慣了,所以習慣成自然。 要把它變成習慣,過去人有這麼一個經驗,就是計數。一天念一萬聲、念兩萬聲、念十萬聲,自然就成片。所以計數對初學的人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老修已經純熟,就不需要計數,他時時刻刻佛號提起來。計數是怕佛號忘掉,用念珠也是如此。 印光大師他不主張用念珠,他說用念珠分心。他用計數法,他的計數法跟別人不一樣,他是從一到十。這個計數,這個計數能攝心,就是你念佛的時候,妄念、雜念進不去,功夫很純。 他從一到十,念到十再從一到十,永遠是從一到十,自己清清楚楚我這句阿彌陀佛是這個十句裡頭的第幾聲。他把心用在這上面,這樣就可以對治妄想、對治雜念,讓妄想雜念不干擾你的佛號。《文鈔》裡面說得很詳細。 我知道胡小林念佛就用這個方法,他告訴我,功夫很得力,確實妄念沒有了,以前念佛有妄念、有雜念,用這個方法之後,真的雜念、妄念少了。 念佛的方法很多很多,總而言之,要與自己的根性相應,自己念起來很舒服、很歡喜那就好。 不歡喜了,我再換一種方法試試看。找到一種方法,對自己真能夠對治自己煩惱習氣而又歡喜念的,你就一直念下去,就不要再換。這也是每個人根性不相同。 ?文摘恭錄—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十五集) ?祈願師父上淨下空老和尚。續佛慧命。正法久住。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功德分享此文。皆悉回向給文章、圖片原作者( 佛友大德 )和眾讀者( 佛友大德 )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分享正法。利人利己。歡迎流通。功德無量。閱讀開智慧。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佛經跟世間典籍不同,如果不懂,你多念(夢參老和尚)

佛經跟世間典籍不同,如果不懂,你多念(夢參老和尚) 現在我們聞到佛法,隨時緣念佛,緣念法,緣念僧,這就叫修行,就是「善用其心」。看到罪惡的事情,你躲開一點;自己那些不好的念頭,對人家沒利益,對己又有害,絕對別做,絕對別起這個念頭;對別人有利,對自己有害,一定要做。學佛的人,要把一切眾生擺在前頭。 現代進步的社會,民主文明的國家,都標榜著為人民服務,全世界都是這樣子。我走過的國家還少了一點,我所看到的國家當中,很少是為人民服務,反而是顛倒過來為己服務。不論廣告說得多好,處處為人著想,其實為我賺錢,很簡單。 我們可以看看事實,我們要看做的、看行的,不要聽說的。所以我勸大家,不要聽我說的,我說這個你要去做,或者我也得去做。誰要這樣做,我們就認為他是佛子,誰沒這樣做,不是佛子,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怎麼來判斷呢?就是依著佛所說的話,看他所行的。我們不要聽說的,我們要看做的。他要是這樣做,絕對能成道,也絕對入道;不這樣做,入不了道。每位道友,你要想離苦得樂,你要想得到佛菩薩加持,一定要做。 「你說那麼多名相,我記不得。」 你記得「佛、法、僧」,就成了。「那麼多修行,我入不去。」你就念佛、念法、念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天你就這樣念,你就成了,一定能入道,你會開智慧的。開了智慧,你再看經,自己看,自己就懂得。佛經就是這樣,跟世間典籍不同,如果不懂,你念一遍沒懂,念兩遍;兩遍沒懂,念十遍;十遍沒懂,念一百遍。 若我求地藏菩薩、求觀世音菩薩,我念十聲不行,念一百聲不行,念一千聲不行,念一萬聲、十萬聲、百萬聲,念到一百萬聲,有點熱呼氣兒,一直念下去,絕對加持你。 轉載貼文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我們生活在世間,終極的目標無非就是幸福。什麼是幸福,不同的人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關於幸福,有一點應該是大家都認同的,那就是:心無罣礙,無往而不自由。 中國有句老話,叫「無事小神仙」。西方也有句諺語,叫「不要自找麻煩,除非麻煩來找你」。內心因某事而牽掛、擔憂、焦慮……甚至惶惶不可終日,那種感覺,就像背著一塊極重的石頭在路上走。沒有人不渴望著把石頭卸下來,輕輕鬆松地歇一會兒。 因此,無事鬧心,便是最大的幸福;而多心多疑,則極有可能招災惹禍。 一、福,生於少事 住在我隔壁的王叔,有一段時間跟小區大門口的保安,因一點小事而鬧了矛盾。王叔這人脾氣不好,器量也不大。他每天早上從小區大門口經過時,只要一看到那個保安,原本的好心情就會煙消雲散,繼而開始在內心深處辱罵、憎恨那個保安。 久而久之,這件事竟成了他的一塊心病。王叔已經退休了,兒女也都很聽話,他每日里就是約朋友下下棋,逛逛公園,日子過得清閒而又幸福。但現在,就這麼一件小事便搞得他終日抑鬱。 某天,王叔在找他的朋友下棋的時候,偶然提起了這件事。他的朋友便開解他道:「老王啊,你這心眼兒也忒小了吧!要不是沒有別的辦法,哪個人肯做保安啊?天天站那兒,無聊不說,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一兩千。而你呢,天天到處玩耍,每個月還能拿個四五千的退休金。都這樣了,你還跟人一個看門的一般計較!」 朋友這樣的一番話,就把王叔給點醒了。 打那以後,王叔每次看見那個保安時,眼裡便少了幾分仇恨,多了幾分同情。他自己慢慢地也想明白了:原來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在心裡放過別人,也是在思想上放過自己,又不是什麼殺父奪妻的深仇大恨,何必死死抓住不放呢? 想通了之後,王叔又變回了原來那個開心、自由的王叔。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要寬,才能事兒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們必須堅守「抓大放小」的原則,小事能不計較的就不計較了,只有這樣,才能把全副身心放在真正重要的大事上,從而獲得人生真正的幸福。 有句話叫「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說的就是這個理。 二、禍,生於多心 作家契訶夫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叫《小公務員之死》。講的是一個庶務官的故事。 一個美好的晚上,在一個劇院裡,心情美好庶務官一不小心打了個噴嚏。打噴嚏,是再平常不過,也是誰都控制不了的事情。而就這麼一件小事,卻導致了這個庶務官的死亡。 原來這個庶務官在打噴嚏的時候,一不小心將唾沫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級文官的身上。他害怕極了,他向將軍道歉,將軍說:沒什麼的。 既然將軍都說沒什麼了,那這事兒本就應該這麼過去的。但這個庶務官偏偏是個多心的人,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個「戲精」。 他的心裡總覺得將軍在怪罪他,於是,他就一次又一次地向將軍道歉,將軍一次又一次地說:沒什麼的,讓它過去吧!將軍越說「沒什麼」,他就越覺得將軍在怪他。 庶務官一次又一次的道歉,最終令寬容大度的將軍不耐煩起來了。將軍對待庶務官的態度,也由一開始的「毫不在意」變成了後來的「大發雷霆」。而這個多心的,一次又一次地道歉的庶務官,最終在遭受了將軍的呵斥後,一命嗚呼了! 庶務官死了,但他是死在將軍的呵斥之下嗎?不,他死於自己的多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又何嘗不是跟這個庶務官一樣,在不該多心的地方多心,最終「畫蛇添足」,惹出不必要的麻煩來了。為人處世,切記:「禍生於多心。」 外在的周遭世界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映射。只要我們的內心光風霽月,一片澄淨。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我們自然也能與人為善,少事多福了。 反過來,若內心充滿了猜忌、疑慮,那外在世界肯定也是一團亂麻的。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轉載貼文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 關於這顆心——事實上,它實在沒有錯。它本質上是清淨的,且原本就是平靜的;若不平靜,那是因為它跟著情緒走。真心與這些無關,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緒欺騙,而變得平靜或擾動。 未受訓練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讓它陷入快樂、痛苦、愉悅或憂傷之中。不過心的真實本質並沒有那些東西。 歡喜或悲傷不是心,它只是欺騙我們的情緒,未經訓練的心迷失後,就跟隨著情緒而忘了自己。於是,我們便以為是自己在沮喪、感覺自在或其他等等。 但是,其實這顆心原本是不動與平靜的--真正的平靜!只要風靜止,葉子就會安住不動;風來了,葉子隨之舞動,它舞動是源自於風。心的舞動則是源於感官印象,心跟隨著它們,否則就不會舞動。若完全覺知感官印象的真實本質,我們就能不為所動了。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我們必須訓練心去覺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讓它能平靜下來。我們艱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為了這個單純的目標。

【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不能不覺悟 】

【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不能不覺悟 】 六道裡頭人世間的壽命最短,壽命長的一百歲,一百歲的人畢竟是少數,不多見!可是你要是墮三惡道,那個時間就長了。 墮在畜生道,經典裡面記載,釋迦牟尼佛講的這些個小故事,我們舉一個常常學經教的人都知道,螞蟻。 祇樹給孤獨園當年有工程的時候,大概就是蓋,那時候蓋房子都很簡單,寮房,精舍裡蓋寮房。 釋迦牟尼佛就看到一窩螞蟻,就笑起來,旁邊同學看到世尊,你怎麼看螞蟻笑起來?就問佛,為什麼笑牠?

《地藏經》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

《地藏經》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 夢參老和尚 《地藏經》每一品都告訴你修行的方法,生怎麼樣做?死怎麼樣做?平常時我們怎麼樣做?我們要經過山林或者渡河,心里有恐懼感,坐飛機怕飛機失事,開汽車又怕汽車碰撞,怎麼辦呢?他告訴你,你念他的聖號,念一萬聲聖號,一切災難都化除了,這就是修行。你念聖號,一切災難都化除了,這就是修行。 生的時候,他告訴你不要慶祝,要慶祝就吃素席,供養三寶,家里拜懺;請些人來了,客人都念一卷《地藏經》,或念一卷《普門品》,或念一千聲聖號。不是一樣的嗎?這不是更好的慶祝嗎? 死的時候,我們給臨終人助念,也給他供養三寶,也念《地藏經》,這都是修行的方法。至于《地藏經》上所說的那些地獄名字,假使你認識因果的話,因果不昧,多作善業,你去不到那個地方的,那個地方也沒有。若作惡業,你的惡業就化現出來地獄;你作善業,就化現出來天堂。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這是一種。 還有,我們聽完經了,大家走了,這個經本就算了,回去往桌上一擱,下回再拿起再去聽。你自己多看兩遍,體會經中的道理。佛每說一句話必有一個道理,一種意義。這種莊嚴殊勝的法會不是說的,也不是我們擺擺龍門陣說閒話的。 像我們怎樣才能利益人?像我們做這件事情得怎樣才能得效果?你要用好多腦筋。所以我們應當跟客觀的現實結合。 我們經常有恐怖感。“為什麼恐怖?你怕什麼呢?” “怕危險。” “危險又怎麼樣?” “危險撞傷了,危險失掉生命。”有個我見我知,恐怖感就發生了。 這個就是《心經》上所說的“無挂礙故,無有恐怖”,你到處是挂礙。這個事情還沒有做,你恐怖得不得了。投資怕賠錢,要投資時,發願念一百部《地藏經》,發願念一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你的恐怖感就沒有了,可是你不去做。 我們有很多人念佛好多年了,經常有人問:師父,我們怎樣修行?我說你聽了那麼多的經,已經告訴你怎麼樣修行了。《阿彌陀經》告訴你念佛,不是就是修行嗎?念佛就是修行! 另外還要怎麼樣的修行?神通不是修行,神通是效果,那個效果不好。如果你沒有根底,不會住心、不會降服心的,讓你得神通,你反而會用那個神通去造罪。 地藏王菩薩也顧慮到你沒有時間,就說每天念一千聲地藏王菩薩聖號,一千聲才好多時間?念快了十七、八分鐘,念慢二十分鐘多一點點。快的我也試驗過,三個鐘頭念一萬聲沒有問題的。假使真有信心的,真正想發財的,真正消災免難的,真正信得極的,你一天念一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比你找誰去聯絡好得多。“求人不如求己”,就是自己求佛菩薩。求菩薩,求佛,還是求自己?佛菩薩就是你自己的心。藉境明心,不是藉境迷心。我們遇到什麼境界就轉變了,就迷了,定不住的。 現在這個環境里頭還有好多菩薩,為什麼我們遇不到?這是我們的業。怎麼樣消?《地藏經》告訴我們很多消業的方法,其他的我們做不了,我們就念,一天念一部《地藏經》才一個鐘頭,我們一天分三次念,分四次念,一次念一刻鐘,我們少說一些閒話,時間是有的,哪能說沒有?一天說閒話的時間,一刻鐘、二十分鐘都過去了,但等到念經的時候,就說沒有時間,這是我們業重福輕。我說這些話可能不怎麼樣,但是聽了確實有利益,這些事跟我們切身很有關系。 我們聽經的目的是什麼?就是離苦得樂。我們聽了一座、兩座、十座、百座,聽完了,經歸經,自己歸我們自己,困難還是困難,痛苦還是痛苦,那就白費了是不是?完全白費了,現在沒有離苦得樂,就要等到將來,現在種這個因,將來果熟了。因為我們前面那個果太猛利,現在它壓縮我們,迫使我們的善根一半不能成長,周圍的環境都是這樣。 我勸大家誦《地藏經》,要一天誦一部《地藏經》。如果沒有時間,那麼一天誦一品總可以;有時經文很簡短,可以誦二品。特別要在十齋日誦經。《地藏經》的修行法門很多,你照著做就可以了。誦經的時候,就是修行;念地藏聖號,就是修行。有些人念經不知道自己是在修行,有些人念佛不知道自己就是在修行,還去找別的修行法門,這就是末法的眾生。 在末法中的正法,是指我們聞到法,就去做,這就是正法。對你而言,讀誦受持,教化別人,法就不末,你是在行菩薩道;對于不知不覺的人而言,這是末法;聽了還毀謗,這不但是末法,還是地獄種子,地獄種子種下了,那就下地獄了。 文殊菩薩在《淨行品》中教導我們,一定要善用其心。用得好,罪惡可以變成智能,變成福德;用得不好,福德會變成惡業。現在《地藏經》圓滿了,希望大家善用其心!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