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在做任何事時都想想此事的可能因果如何?

在做任何事時都想想此事的可能因果如何?圓因法師 相信因果是佛法中一個基本的理論,人在沒有成佛之前,是沒法跳出因果圈子的。有這樣的因,一定會產生這樣的果,絲毫不能勉強。有的人做了壞事,硬說不相信因果,這種人只是自己騙自己,其實他心中毫無把握,只是口硬心裡慌。一旦惡果成熟亦無人能替他受。 為什麼許多人都不相信有因果呢?因為人類的智慧,只能及到今生今世,過去世怎樣的?未來世又是怎樣?都是我們知識領域以外的事。可是據佛法言,今世的因,並不一定在今世成熟,這要看這種因的性質,及輕重而定。有的因可能要來世或幾世之後方才成熟。今世的果更不一定是由於今生所種的因,而可能是前世或幾多世前所種的因,強烈的因是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如即在今世)結果的。但這只是指非常強的大善或大惡業而言,方能在今世見到現果。 還有,一個人種的因,並不一定全是善因,或是全是惡因,往往是多種善惡的因都有;有的果,也可能由於緣的不足而消沉,因此單看某個人某件作業(因),就很難說他一定會得如何的果。 明白了上面所講的道理之後,看到世界上往往有許多害人利己的人,終身享樂。而不少忍讓樂善的人,卻常常吃虧,就不會有因果無信的感慨,更不必恨人生無是非,無果報,而生悲觀彷徨的斷見。 佛法說任何因,不論大小,一定會產生它應有的果。法華經上明明講,任何微小的功德,如向佛像低頭稍稍致敬,如小聲唱念一、二句經句或佛號,這種小因都會漸漸成熟,最後得成佛道。所以我們倘若能隨時隨地想到因果,就自然而然的會種下多種善因,無論其大小,至少也可以少種點惡因,此種隨時隨地想著因果的習慣,一旦養成,力量是很大的。各位不妨從今天起,嘗試試看,在做任何事時,都想想此事的可能因果如何,即是一種極有力量的修法。

【 與觀音菩薩的對話 】

【 與觀音菩薩的對話 】 話說以前,有一個人正在屋簷下避雨,突然間看到觀世音菩薩撐傘走過來。 急忙的說:普度眾生的觀世音菩薩,你能否度我回家? 菩薩回答道:你在屋簷下,我在雨中,簷下無雨,何需我度? 這個人一聽,立即跑到雨裡說:現在,我已經在雨中了,這下你可以度我了吧!

【文殊菩薩的兩個故事 】

【文殊菩薩的兩個故事 】.一 . 文殊洗心得智慧.唐朝法雲法師,是雁門趙氏之子,他天性淳樸、老實善良,對於他人加給他的譏毀或者贊譽都看得很淡。 可是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卻呆頭呆腦的,好象很遲鈍的樣子,記性也不太好,在他十二歲那年,他的父母索性就把他送到五台山華嚴寺禮拜淨覺禅師為師。 出家之後每天擔柴挑水的過日子,一點也不怕辛勞,到了他三十六歲那一年,他還是不能誦經作日課,大家看他這麼 愚蠢,都譏笑他笨得像頭「牛」。有一天他忽然想道:「我的資質是那麼的愚蠢,像這樣子下去,長年累月的活在世間又有什麼意思!」 那時天氣冷得澈骨,天空飄著大雪,他就赤著腳走在雪地上一面向著五台山方向頂禮朝拜,一心持念文殊師利大士的聖號,發願祈求菩薩能開他的心眼,像這樣子,日復一日地邊拜邊行,天氣嚴寒也不知道要添衣御寒,肚子餓了也忘了要吃東西,內心不知有自己的身體,外在不知有他物的境界,全心全意地只求能夠見到大士。 一路上只要遇到人,就問:「請問文殊大士住在那兒?」當然他詢問所得的答案,都是令他失望的,因為誰也不能確知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的去向。走遍了五台五峰,還是見不到大聖,後來他來到了一間寺院,請求布施一點食物充饑,吃飽了求見菩薩的意志更加堅強,簡直到了如癡如迷的地步。他再度來到了東台,見到有位老人家正以火取暖,就恭敬地向前問道:「請問這位大德!文殊菩薩究竟駐錫在什麼地方?您可清楚?」

什麼是冤親債主?怨結怎麼來的?

什麼是冤親債主?怨結怎麼來的? ◎比丘尼恆慎法師 講於萬佛聖城大殿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晚 師父上人、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這次萬佛懺很公平,大家統統有「獎」,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感冒了,所以晚間聽經剩下不多。 今天恆慎所講的主題是「天下無敵」。你可能想說,這大概是武俠小說裡面的打遍天下無敵手。我們今天不講小說。誰可以說是天下無敵呢?其實是佛。佛慈心對一切眾生,所以天下沒有一個人是他的敵人。提婆達多處處惱害佛,佛卻言:提婆達多是我的善知識。還有,佛的智慧、神通、道力等等,天上人間,無能敵者。所以,可以稱為天下無敵。 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有人來功德部問,說他要超度冤親債主,但是不知道什麼是冤親債主。所以我們今天大概來介紹一下,什麼是「冤親債主」。 我們無始來,在這個生死裡面流轉,或者做人,或者做畜生,或者墮地獄,或者生天,種種變化,不一而是。或者做男人,或者做女人,常常改頭換面。在這無量劫的生死流轉裡面呢,我們結怨無邊。或者因為貪心結怨,或者是因為瞋心結怨,或者是因為痴心結怨,或者是因為嫉妒心結怨;這種種的怨結無量無邊!

修福轉運,並非想象中那麼可遇不可求

修福轉運,並非想象中那麼可遇不可求鎮安古寺 好運和福氣,並非想象中那麼可遇不可求,最實用的方法,就藏在我們每天的話語中。 佛陀曾說:「人生世間,禍從口生。」語言,是內心的流露。說是非,常抱怨,內心就會貧乏,婚姻就會不順,命運就會越來越不好!如果我們一生積累的福德,從嘴裡漏掉了,那麼福報折損是十分迅速的。 菩薩一直說善良的話、智慧的話,所以成為了菩薩。做人,學會好好說話,就是在修行。 語言的力量,不容小覷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柔軟善意的話語,溫暖人心,給人帶去慰藉和力量;而充滿情緒的話語,可能利於矛戟,傷害他人並留下陰影。古人說: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說好話講善語,就是改變命運;管好自己的嘴,就是最好的積德。

願力是快速改命不可缺少的要素

願力是快速改命不可缺少的要素 當我們諸事不順時,想改變命運時,我們有幸遇到佛法了,知道我們生活中所有的不幸,都是過去造的惡業而感召過來的。同時未來的命運也是受業力的影響,那麼如何才能扭轉自己的命運呢?很多人說是靠誦經持咒念佛,而真正意義上靠的是願力,願力能轉變業力。那麼什麼是願力呢?簡單來說就是服務眾生,為利益眾生而做事。看過了凡四訓的人都知道,了凡為求子,發願做三千件善事。有了這個願,就會在生活中,力行善事,而且也是不斷積累自己的福報。有了足夠的福報才能感召到自己所求的東西。為什麼說改命不可缺少願力呢?因為有了願力就會心存善念,有行善的動力,假如我們沒有行善的動力,那麼我們就會被我們的自私自利的慾望所轉,慾望只會讓我們不斷造惡,而願力能開發我們善的能量,在我們不斷行善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增強我們的慈悲心,隨著我們的慈悲心不斷擴大,我們的福報就會不斷增長。人的命運離不開「因果」兩字,也就是改變命運的公式離不開:因加緣等於果。當我們種下蘋果的種子(因),給它土壤、陽光、水(緣),就會長出蘋果樹(果)。這種現象,大家都沒有質疑的,但是回到我們的命運上,我們往往沒有認識到,深信因果定律對我們一生的正面幫助。當我們得不到好的結果時,為了改變這個結果,我們往往會在緣上和果上做功夫,因為缺乏正確的因果觀,或者是信佛了但是對因果定律還是半信半疑。如:一個人生大病,他能夠深信佛法,發願誦《地藏經》,吃素放生,佈施醫藥,那麼他的病就會慢慢好轉,如果他不做這些,那麼他就花一筆錢到醫院做手術開刀,吃藥來解決。又如:有人經營生意出了問題,說明瞭他的福報不夠,假如他能發願佈施幫助貧窮困難人士,發心出錢出力護持三寶,那麼他的生意慢慢會轉虧為盈,假如他不做這些事情,為了改變生意狀況,就會花精力時間專研各種經營方法,尋找各種賺錢的途徑,甚至走邪門歪道,而做這些事情只是停留在術方面,而且未必能讓他生意好轉,就算好轉也是短暫的。我們發願行善,不斷擴大自己的善心,就是在因上下手,這個因改變了,果才能按照自然規律改變。當我們生活中出現種種不順的事時,那是福報不足的呈現,如果一味怨天尤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能發願斷惡修善,是一個改變自己人生的開始。有人學佛好幾年,但是命運沒得到多大改變,那是因為福報增長不多。那為什麼福報沒增長多少呢?一個原因是佈施不夠,二是持戒不足。一邊行善一邊造惡,修來的福都被造惡折掉了。雖然學習佛法了,但是還是被業力轉,因為缺乏願力,在我們缺乏強大的願力時,我們修行一旦遇到惡緣就很容易退縮,一旦退縮了,我們又回到原來的惡性循環中。改變命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要改命,一要斷惡,二要修善,特別是改命前期,想行善,但是由於業力甚大,感召很多逆緣,做點善事不容易。再加上惡習未斷除,就會有一股邪惡力量推動人造惡。要讓我們的命運快速得到改變,我們需要有強大的善願,人有善願,天必佑之,人有了善的願,就會放下自己的私心慾望,把心放在服務他人,服務大眾上。心放在利益他人上,我們的心量就會變大,我們的身口意就會符合正道,做符合道的事情,人的福報和智慧就會增長。就如我們以前的周恩來總理,被很多中外人士評為非常有智慧的國家領導人,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就有一個願: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他一心為了國家利益而讀書,擁有了這顆心讓他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國家領導人。有人明白佈施的益處,但是覺得佈施不以金錢數量來衡量功德,於是佈施幾百元就覺得足夠,而自己買一件衣服就花上千元,對的,佈施不在於金錢數量,在於發心,而且佈施是要去除我們的慳貪、偷盜之心,同時佈施也是要擴大我們的慈悲心。有些貧窮人士一個月才賺幾十元,但他省吃儉用,用幾十元供養三寶,這個佈施之心,就很大。所以發願要有強大的能量,才能轉變自己的命運。何為強大的能量呢?如:有些人一月佈施一千元,但是他每個月吃喝玩樂就花上幾千元;而有些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個月才賺幾百元,但他願意將這幾百元佈施出去,這就是一種勇氣、一種捨得的胸懷,一種奉獻的精神。更有些人不僅願意為護持三寶付出大量金錢,而且身體力行做義工,做宣揚正法的事情,因為有強大的願力支撐他去廣行善事,同時有了強大的願力,我們誦經念佛也會變得精進,不容易退縮,而且是為了利益眾生而誦經念佛,將誦經念佛的功德回向給天下的眾生。當然我們發願行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符合自己實際情況,能夠做到的,不然只是妄想。願天下的人都能斷惡修善,願天下的人都能破迷開悟,願天下的人都能離苦得樂,南無阿彌陀佛!(轉載)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