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聖嚴法師《永恆的福德智慧》

聖嚴法師《永恆的福德智慧》 用虛幻的人生,借假修真,為大眾多謀福祉,為自己創造遠景,這才是真實而永恆的福德智慧。 雖然從佛法的智慧來看,世間的一切,包括妻子舍宅,都是暫時的擁有、虛幻的依靠;但是,作為凡夫,我們還是不得不有所追求、有所依托。暫時的依托,總比一無所託來得好,而且,世俗生活的平凡希望,可以刺激人們心甘情願努力向上,否則生活之中便失去了誘因和動力。 這就好比一個即將沉溺的人,在茫茫大海上,遠遠望見一根浮草,在波光反照之下,彷彿是一艘船,奮力上前之後,才發現事實真相。即便如此,求生的希望激發你不斷地努力,還是有無限生機;如果一開始就放棄希望,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所以,對一般人而言,希望是一個美麗的幻影。人們努力追求,到手之後,才發現那隻是夢幻泡影;有些人就此醒悟,有人還是繼續追求下面一個泡影。人的一生,就在追求、幻滅與醒悟之間,探尋宗教的意義。因此,佛法並不反對人們追求各種成就。只是,從古到今,人們不論是留下輝煌燦爛的創造發明,或是坎坷淒慘的遭遇,都只是一段人生的記錄,並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的差別。 佛法的智慧在於提醒人們,世俗的成就只是入世、化世的媒介或橋樑,如果執幻為真,不顧一切拼命向前,只有落到力竭身亡而一無所獲的地步。所以,'隨順一切相而離一切相',努力建設人生而不沉溺於成就之中,不必患得患失,更不用因此而害人害己。社會上有這層體會的人多了,世間的爭執傾軋諸多煩惱,就可以減少許多;我們也才能調整努力的方向,用虛幻的人生,借假修真,為大眾多謀福祉,為自己創造遠景,這才是真實而永恆的福德智慧。(轉載)

【精進持念觀音聖號,令她重報輕受】

【精進持念觀音聖號,令她重報輕受】 臺中潘老菩薩,信佛多年,雖不識字,也虔誠跟大家坐遊覽車到臺北聞法,而且還聽得法喜充滿。回家後就精進持念觀音聖號。第三天,不小心被三座加起來有四、五百公斤的大門壓到,旁人以為凶多吉少,但老菩薩在當下由於稱念觀音聖號,不僅未感覺重壓之痛,且僅頭部受傷,送醫縫針時一點痛的感覺都沒有。她逢人必說是聞法殊勝功德的感應,令她重報輕受。 月是故鄉明––上妙下蓮老和尚佛學講座翦影

如何淨心寡欲

如何淨心寡欲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夢參老和尚 如何淨心寡欲?多念聖號。剛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如何達到至心呢?我們由不至心而達到至心——一定會達到至心的,不要著急。 「我一念就散亂心,怎麼誦?」當你念久了,散亂心就沒有了。你完全不念,才真的是散亂心。 有些人也這樣問過我,他說:「我沒有念佛、沒打坐、沒念經的時候,好像沒有那麼多的散亂心、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我一念經就感覺自己盡打妄想。」 大家怎麼理解?沒念經好像沒有煩惱,一念經好像多了許多煩惱。是不是這樣?

醫師母親 神遊西方世界,往生前現 大瑞相!!!

醫師母親 神遊西方世界,往生前現 大瑞相!!! 李加茂醫師為彰化縣社頭鄉顧外科醫院醫師,侍母至孝,母親罹患骨癌,背部脊椎骨有兩節被骨癌病菌吃掉,不能行走,全日臥床,李醫師將母親安排住院,便於照顧,顧外科醫院院長夫人,是位誠信佛弟子,為人慈悲,自己成立社頭鄉念佛會,為亡者助念,是位活菩薩。 顧太太教導李老夫人誠心念佛,可往生西方世界,不墮輪迴,老夫人深具善根,每日精進念佛不斷,數月後,某日突然昏迷七天,不省人事,第八天醒來後,竟奇蹟似地會下床走路,直說她沒病,當時驚嚇到院內醫師,直呼不可思議 ! 老夫人驚訝說這幾天去西方世界遊玩,西方世界多麼殊勝美妙,與 佛經上所說的完全一樣,老夫人不識字,也不知佛經上所記載西方世界之景象是如此莊嚴殊妙,因此,西方世界是 真實不虛的莊嚴奇妙世界,無庸置疑。 老夫人又說,三天後的下午三點,阿彌陀佛就要來接她往生西方世界,老先生就笑著問她,可不可以隨她去西方世界?老夫人一本正經嚴肅地答說,你平常沒有念佛, 是無法去西方世界的。接著顧太太也問老夫人,她可否去西方世界?老夫人微笑著說, 妳平時到處為人助念,功德很大,平時又精進念佛,妳不但可去西方世界,而且妳在 西方世界的蓮花很大朵、很漂亮....可見我們念佛者雖未往生,西方世界的蓮花 早已盛開,等著我們去蓮花化身為菩薩。 三天後下午三點,時辰一到,老夫人就沐浴更衣,端坐在椅子上,她說已看到 阿彌陀佛現前要來接引去西方了,要大家日日精進,念佛不斷,不可懈怠,日後大家在西方世界相見,共為法眷伴侶,之後,安詳地含著微笑往生西方世界,真不可思議也! 此一幕當場感動數百位親友,皆發願念佛往生西方世界! 轉載貼文

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大安法師開示: 印祖一生非常強調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蘇州報國寺閉關的時候,有一位皈依弟子叫今非,到報國寺請經書送人,印祖就對這個居士開示,說:你很好,送書,請書送人,這個心很好,有一件事比請書更要緊。這個居士就不解地看著印祖:有什麼事比請書更要緊?印祖就提高聲音對這個居士說:你要教育兒女!這個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現在世道這麼壞,都是一班不善教兒女的人造的業。好好的兒女,都被父母教壞了,令人想起來痛心,你不要學那個樣子。 你看印祖竟然說出這段話。所以印祖是痛心疾首,主要原因就是兒女沒有教育好。那麼在這段開示裡面我們深刻地感覺到對兒童教育、青少年教育的主要的核心在什麼地方,從中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有些什麼地方需要改善。 一提起我們現在教育,也許從上到下都認為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合格的人才。雖然學生學得很苦,很努力,但成不了才,這為什麼?就在於現在的教育,缺乏人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心性的教育,審美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太多地注重了知識技能,工具化的教育,應試教育。 所以現在教育出來的人,整體的健全的人格很難到位,道德品性也會出現問題,很多高學歷的人學到監獄裡面去了。為什麼會出現藥家鑫這樣的人,大學生?這是要從我們教育的理念、制度去找原因的。 所以印祖在這裡非常睿智地告訴我們:小孩子當他懂事之後,就馬上要教什麼?教做人的道德。做人的道德就是八個字。 孝,從孝開始,孝順父母,不是現在這個小孩成了家庭的小皇帝,父母、奶奶、爺爺、外公、外婆圍著他轉,不是這樣子的,這是溺愛。要讓小孩子孝順父母,要讓他為父母服務,吃飯的時候要讓他為父母打飯,吃完飯要讓他洗碗,要讓他掃地,要讓他干這些,這樣他就在修福德。 如果他小時候太寵愛他,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干,吃好的,穿好的,以自我為中心,這就不行哪。一個小孩摔倒了,做母親的不責怪、不教育這個孩子走路要注意有沒有障礙物,而去打桌椅板凳:這個桌子把我的兒子絆倒了,我要打你。哪有這麼教育的?那你培養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出來? 所以現在的,以小孩為中心,溺愛的這些小孩,以後他很苦啊。一則從小他失去了培養做事的能力,和尊重尊長的這個習性。現在做父母的知道他教育了一些不孝的人,所以晚年他已經不靠子女了,他自己想到到安養院去了,那傳統社會都是養兒防老的,你現在就開始對子女,對晚年的東西都絕望了,這你就是開始品嚐苦果。 當然固然獨生子女以後他到中年的時候,他面臨著兩家的老人,那時候他會很辛苦。很辛苦這是因果的,你小時候太享受了,等你中老年你就辛苦吧。其實人吃苦,能在青少年吃苦,他身心強壯,還能承受得了,到了中老年吃苦,他就吃不消了。所以就像吃甘蔗一樣的,寧可先苦後甜,也不要先甜後苦。先甜後苦就很麻煩,享福到中老年享福為好,小時候不要去享福,吃苦耐勞為好,所以要有孝的觀念。 其次弟,弟是處理兄弟姊妹的關係。但現在獨生子女,這個弟都沒有辦法去有培養的場所和條件了,所以他一個人就自我中心,每個小孩都自我中心,在一個群體當中可不是要出問題嗎?如果原來有哥哥、弟弟、妹妹、姐姐,這幾個人本身就在那裡在訓練做人,如果誰太過分了,那其他的兄弟姊妹不同意,就會抑制你,他就知道不能任性,所以兄弟姊妹之間在家庭當中他就是把那種我執,自我中心的習氣給他弄掉,現在沒有這個條件了。 第三是忠,忠是處理你以後到社會上對你的上級的這種道德義務。人家聘用了你,你要對老闆負責,忠心耿耿,不能有欺詐的行為。在傳統社會,一個君主去世,或者陣亡,那大臣都要跟著去殉身的,不能做二臣,他都有忠的觀念。 信,信譽,朋友之間的關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諾千金,講話算數,不能講假話。信,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個言,一般古人,是人說出的話就有信。如果你說的話沒有信譽,你自己就取消了做人的資格。在我們儒家文化當中對這個信的那種內在價值是超越生命的,是這樣推崇的。有一天子貢問治國之道,怎麼治理一個國家。 孔子說三要素,足食、足兵、民信。足食就是讓大家能夠吃上飯,經濟實力;足兵,有國防力量;第三,民眾的信譽。那子貢進一步問,如果這三者一定要去掉一個,先去掉什麼?那就去掉足兵,先把國防力量去掉,吃飯還是很重要,留下足食和民信。然後子貢進一步問:如果這兩者還要去掉一個,去掉什麼,留什麼?孔子給出了一個決定的回答:足食。把食去掉。 那這個是不得了,吃飯是大事,沒有飯吃那怎麼行呢?孔子說了句話:「自古誰無死,民無信不立。」自古以來誰不會死啊?但是沒有信譽這個人是站立不起來的,這種信的人格、道德的力量超越肉體的生命!擲地有聲。我們儒家的聖人是這樣重視道德價值的。然而現在人怎麼樣啊?這個信的道德價值淪陷了,人與人之間難得產生信任的關係。 銀行貸款在國外,你只要是有人格擔保,他都給你貸款,在中國可能都做不到人格的貸款的信譽了,都要抵押了,要擔保了。這抵押是基本上沒有信譽。所以我們要恢復國學就要恢復這些道德的價值,有信譽在商業關係當中都會減少很多的成本,沒有信譽這個成本都會增大。你拿錢我才發貨,對方說你貨到我才給錢,那可不卡在那個地方嗎?都沒有信譽。原來中國的商人是很講信譽的,西方人都知道,只要中國商人說了句話,不要契約都沒有關係,大信無約。現在還能做到這一點嗎?就是有合同,他都可以反悔,更何況沒有合同。 下面就是禮的精神,禮就是相互恭敬。恭敬心體現在禮節上,禮的儀式上。義,正義感,見義勇為。廉,廉潔、惜福、寡慾。恥,有羞恥感。這個反省自己,不好意思,對不起良知的事情不能做。這些都要讓小孩子知道這個八德,古人對這八德很重視,做人的起碼的資格。如果這八個字沒有就叫「亡八」呀,罵人罵得最重的:你這個亡八蛋。亡八蛋就是這八個字你沒有了就叫亡八蛋了。沒有這八個字就是人面禽獸了,衣冠禽獸而已了。 轉載貼文

速來!教你怎樣讀懂佛經

速來!教你怎樣讀懂佛經 南普陀寺 長久以來,佛經以其充滿智慧的哲思而為人們所稱道,但許多佛經卷帙浩繁,加之文言用語,令不少善信誦讀經書後如墜雲霧,不知所云,亦不知其義。 想要讀懂佛經,我們就得瞭解佛經的主旨,明白佛經的結構。 佛經的基本結構,一般分為經題、翻譯者、正文、文體等幾個部分。其中,經題、翻譯者、正文是佛經的組成部分,文體是佛經的體裁。 東晉時期,道安法師深感常人難以理解經卷,便根據經文內容,大致將其劃分為三大部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部分再另行細分。下面我們來看這三大部分。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