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無論什麼樣的業境現前,都不要忘掉佛菩薩!

無論什麼樣的業境現前,都不要忘掉佛菩薩! 我們臨命終時如果嘴裡還能念著菩薩的名字或者菩薩的咒語,無論什麼樣的業境現前都不忘掉,都堅持住,那就有救。菩薩名字的大威德力一定會罩著我們! 文:傳喜法師 定住才有解脫的機會 過去有個皇帝,也學佛,還拜了師父。有一天皇帝請師父一起看戲,鶯歌燕舞,皇帝看得很投入。回頭看師父,師父眼觀鼻,鼻觀心,如如不動。皇帝就問師父為什麼不看。 師父回答說,我只有定住,不為所動,才有解脫的機會。皇帝還有一些不信,為瞭解脫,真的會對聲色毫不動心嗎?師父就說,你可以找一個死刑犯試驗一下,你把他帶到這裡,讓他頭上頂一盆水,告訴他只要盆裡的水不灑出一滴,就可以無罪釋放。否則,馬上斬首。 皇帝一聽立刻找來一個死囚,讓他在歌舞的圍繞中頭頂水盆。結果無論表演怎樣精彩,這個死囚也不為所動,全副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頭頂的那盆水上。一場節目下來,盆裡的水一滴未灑。皇帝就從這名死囚的身上體會到師父講的話真實不虛。 和三寶的連線 但對我們來說,哪裡會有這樣的定力。我們自己體會一下,一部片子看完,你跟師父的紐帶還牢固嗎?你自己還能回得過神嗎?這也是為什麼平時給大家看的片子都要嚴格篩選的原因。 師父藉助話筒、功放,將聲音傳到你耳朵裡,你聽著師父的聲音,但你能找得到師父嗎?師父天天在這裡不停地講,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取得跟三寶的連線。我們最後的解脫,就靠這個連線的通道。 一個人自己沒有福德,他解讀不了這個世界的福德;一個人自己沒有智慧,他很難看出別人的智慧;一個人自己沒有德行,他也看不到對方身上的德行。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悲哀。所以很多人覺得命運不公平,世界對他不好,他就沒有意識到那是因為他的生命裡沒有福德資糧。佛菩薩想告訴他真相,想帶著他懺悔業障,還要在他生命裡裝福裝德進去,才能讓他明白道理,獲得成長。 怎樣才能跟極樂世界合一 我們在這個道場,沒有我囉嗦,大家還是會學佛,但有我在囉嗦,也會有一定的作用。出家後本來我並不想收徒弟,出家前帶著一起唸佛的老太太們我也都介紹到了真正的大成就者那裡。但最後發現,不手把手帶著的話,她們離心靈的轉變還是差得很遠。所以就想,算了吧,繼續帶著吧。帶著,慢慢向勝義諦的佛法靠攏,向諸佛的願力靠攏。 一個人的生命其實很脆弱,我們心臟跳動的電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裡,師父在這裡天天跟你們講,你能聽懂多少呢?你的心能跟師父的心連線上嗎?師父的心能成為你解脫的通道嗎? 一心念著極樂世界,其它負面的東西你提都不要去提它。這個時代,我們這樣脆弱的生命,你提什麼就有什麼。你就要天天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天天想著怎樣才能有免疫力,怎樣才能跟極樂世界合一。 多憶唸佛菩薩 我們想在一個五蘊昌盛的時代建立起一個清涼的精神世界,想培一些功德積一些福報,太難了!業障你都不知道怎麼消得完!所以我們每天在一起看片,目的就是藉助它學習佛法,提醒自己如何從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幻覺中覺醒。 在五臺山建寺院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大家引過來,讓大家能靠文殊菩薩近一點。雖然對文殊菩薩來說,他老人家是無礙的、遍知遍解,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需要物理空間小一點感受才會強烈一點。 我們天天在五臺山,眼睛看到的山石就是五臺山的山石,這樣你對文殊菩薩的憶念總會多一點吧。在有限的生命裡,心不外馳,多多憶念文殊菩薩,哪怕只是一個名字裝在心裡,也很重要,因為菩薩的名字同樣是萬德洪名。 我們臨命終時如果嘴裡還能念著菩薩的名字或者菩薩的咒語,無論什麼樣的業境現前都不忘掉,都堅持住,那就有救。菩薩名字的大威德力一定會罩著我們。 再強大的風雨襲擊,再高壓的電力擊捶,我們的心是沒有辦法被摧毀的。在沒辦法被摧毀的心裡面,我們只要記住佛菩薩——記住,你就有救! 轉載貼文

一切都是前因後果的定律

一切都是前因後果的定律 ◎ 宣化上人 每個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樣,每個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債也不同。有些人欠債太多了,到這個世界上來,還也還不了,所謂「債台高築」;也就是業障之台,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債上加債,糾纏不清。 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往昔專門放高利貸,借錢給人,利上加利,貪得無厭;自己以為佔了便宜,結果是自己吃了虧,業障一天比一天重,終於拔不出腿來了! 有的欠人做父親的債,有的欠人做母親的債,有的欠人做妻子的債,有的欠人做丈夫的債,有的欠人做兒子的債,有的欠人做女兒的債。所謂「父母的飢荒,倫常的賬碼」,種種的因緣,乃促成你我今生命運的安排。可是一般人不明白一切都是前因後果,定業難逃;所以有時候還不認賬,還想抗債不還,明明欠人的債,卻不承認。 因為這樣不講道理,所以釀成世界上種種麻煩的發生──你有你的麻煩,我有我的麻煩,他有他的麻煩,各人有糾纏不清、善惡夾雜的因果。偶爾遇到佛教,聽了佛理,便明白一點。可是今天明白了,明天又糊塗了;後天又想明白,大後天又糊塗了。於是變成智愚平等的局面,智慧和愚痴平均。

印祖說臨終一關最為重要,會有三種心態你不能不知道!

印祖說臨終一關最為重要,會有三種心態你不能不知道! 淨界法師​●臨終一關,最為要緊。印光大師先標出整個重點,就是臨終一關在我們生命當中是最為重要的。那麼這個地方,我們要做一個定義,什麼叫臨命終?這個地方要說明一下。在《瑜伽師地論》中講過,我們臨命終的心有三種狀態: ●第一個、明利心。一個人到臨命終的時候,他剛開始可能會起昏昧,但是他突然間會回光返照,突然間你看他在病房裡面已經睡了一個禮拜,或者兩個禮拜,都是昏昏迷迷,那突然間他清醒過來,那就知道他準備要走了。突然間他的明瞭性特別強,就像蠟燭啊,蠟燭要燒完之前,突然間燒得很大。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在臨命終的第一個狀態,就是明利心,他的心比他以前的心的狀態都特別清楚分明。這個時候,他這個人會突然間看到他過去生所造的善業跟罪業,就像看電影一樣,當然速度很快,他曾經在某個時空造了重大的罪業,或者在某個時空造了一個重大的善業,這個時候,他明利心的時候,全部現出來。他自己說是「死後有審判」,其實就是自己的心把業力表現出來。那麼站在一個往生淨土的人來說,這個時候是最重要的,這個時候臨終的開導就非常重要。就是在明利心的時候,他清楚地知道他一生有善業、罪業,而這個時候呢,你要他皈依彌陀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昏昧心 假設明利心的時候,我們沒有做好臨終關懷的工作,這個時間可能很短,有些人可能很長,少則幾分鐘,多則一個小時,這個明利心就過去了。那麼這個明利心是我們臨終開導的最好時機了,當這個明利心過去了以後,到第二階段,叫「昏昧心」,他的心開始昏昧,就像一個人開始睡覺,這個時候他知道自己即將死亡。那麼死亡的時候就像蠟燭,慢慢地熄滅,慢慢地熄滅,慢慢地熄滅……他的明瞭性,對外境這種清楚了別啊,慢慢地淡泊,慢慢地淡泊,慢慢地淡泊……那麼一般人會對自己的色身愛著,不想離開他的身體,他不想離開這個果報,但是業力不同意,業力會推動他離開他的身體。所以在這個昏昧心的時候,會有痛苦的感覺出現,就像「生龜脫殼」,就像一個烏龜啊,它不想離開這個龜殼,但是你硬硬把它拉出來。那麼昏昧心的時候的心理狀態就是這樣,我們幾十年在這一生的果報當中,我們住在我們的軀殼已經習慣了,我們不想離開我們這一期的果報,但是業力推動了我們,硬把我們推出去。所以在這個昏昧心的時候呢,他有一種死亡的痛苦出現。 ●第三個、悶絕心 那麼昏昧心再過去,第三個叫悶絕。悶是那個整個人就是昏過去,悶絕的時候,他整個第六識,就是這個我們叫粗的心識,完全不活動,他跟外界完全沒辦法接觸。你跟他說什麼,他再也聽不到了,但是他還沒有死亡,他還有微細的心識存在,叫第八識。那麼悶絕的時間可能很短,也可能稍微長一點。那麼悶絕再下一剎那就死亡,他的神識就脫出來,跳出來,全身冰冷,叫中陰身,中陰身就是死亡。

上昌下臻老法師 ▏我們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

上昌下臻老法師 ▏我們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   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這是清代徹悟禪師提出來的。徹悟禪師早年參禪,大徹大悟後,改修淨土,致力專弘淨土法門。太虛大師論述近代中國佛教史,談到由禪而淨提倡淨土的大師們時,說:「……而成就最高,得大受用者,當首推紅螺山徹悟師。他的語錄,對禪淨一貫,卓特獨到。」徹悟禪師這十六個字被印光大師尊奉為念佛法門的「一大綱宗」。我們一定要遵循這十六個字來修行,這樣才能獲得念佛的真實利益。 「真為生死」這句話說的是學佛的目的問題,分兩點來講: 我們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在我們佛教徒中,不少人對這個問題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歸納起來,一般人的學佛目的,常見的大概有這四類: 第一類,求消災免難,保全家平安。 這個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好象小孩遇到危險了,自然只有求爹喊娘,而當父母的必然要幫忙。佛菩薩是眾生的父母,我們有災難,當然要求他。

七月報恩月,普勸大眾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轉發、分享功德無量!

七月報恩月,普勸大眾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轉發、分享功德無量! 每年農曆七月應當勤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因為這一月有「盂蘭盆節」、「地藏王菩薩聖誕」,是超拔累世冤親債主的最佳時期。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中國佛教里流傳甚廣的一部經典,是釋迦牟尼佛為報母恩,升到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所說的一部經。地藏王菩薩更是一位孝順的菩薩,其在因地時曾兩次示現女身,即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為救亡母,而發廣大誓願,要度盡一切罪苦作惡眾生。以此因緣,古德稱《地藏經》為佛門孝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雖然講的多半是事相,但以事顯理,暗合道妙。自心能造善,也能造惡,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故知天堂地獄皆是「業感所成所化」。 過去世所造的諸惡業為因,今世冤親討債為果。修行以消除業障、償還因果債、懺悔惡業為始,之後方能無礙地修法,冤親債主糾纏是陰陽皆苦的果報;運勢不好、事業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乖違、甚至於修行的諸多障礙,幾乎全部因為冤親債主得不到超拔而欲索債所引起。 若無法超拔冤親債主,菩提道上必是難上加難,應將念誦《地藏經》的功德力,迴向因果,超拔個人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得令往生凈土,究竟解脫。持誦《地藏經》時最易召感冤親債主前來聽經,這也正是《地藏經》的靈驗和殊勝之處,持經發聲,正起到為他們開示的作用。 佛陀慈悲臨涅槃前,愍念許多眾生尚未悟道,沉浮於苦海,而無依止,特將吾等閻浮提眾生,殷勤咐囑給地藏王菩薩,「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眾生,悉使解脫,遇佛授記」,頗有託孤之意。地藏王菩薩受此重託,而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我等眾生,當以地藏菩薩的宏深悲願為依怙,學習地藏菩薩的慈悲智慧,發起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誦經功德不可思議,功德迴向非常重要。通常經書上我們除了迴向十方一切眾生外,但欲消除自己的業障,懺悔宿業,還是應迴向給與自己關係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這些眾生與你最有緣,最易障礙你、糾纏你。故應首先超拔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之後,自己的業障消除了,業道才能暢通,再發心將功德普皆迴向十方眾生、求生凈土。 為什麼《地藏經》是佛弟子必修經典 《地藏經》是中國佛教里流傳甚廣的一部經典,是釋迦牟尼佛為報母恩,升到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所說的一部經。 佛陀慈悲臨涅槃前,愍念許多眾生尚未悟道,沉浮於苦海,而無依止,特將吾等閻浮提眾生,殷勤咐囑給地藏王菩薩,「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眾生,悉使解脫,遇佛授記」,頗有託孤之意。地藏王菩薩受此重託,而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藏王菩薩更是一位孝順的菩薩,其在因地時曾兩次示現女身,即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為救亡母,而發廣大誓願,要度盡一切罪苦作惡眾生。以此因緣,古德稱《地藏經》為佛門孝經 《地藏經》雖然講的多半是事相,但以事顯理,暗合道妙。自心能造善,也能造惡,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故知天堂地獄皆是「業感所成所化」。 《地藏經》,對每個學佛的人關係都是非常密切的,實際上《地藏經》可以說是四眾佛弟子必修的經典。為什麼這樣提?有沒有根據? 《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 佛門有三部孝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地藏經》。孝道是佛法的基礎,孝親是做人的基礎,度眾生就是孝親的擴大。 我們學習《華嚴經》告訴我們「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這個就是孝親的擴充,發展。反過來說,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怎麼能夠相信他會愛護眾生,會救度眾生呢?所以,離開孝道就沒得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擴展和深入。《梵網經》告訴我們:孝順父母、師長、三寶。孝順是至道之法,孝名為戒。這個對於孝道的解釋,就非常之透徹了。 《地藏經》是佛陀的遺囑 佛陀在圓寂前,有兩部遺囑。一部是《佛遺教經》,《遺教經》重點是對出家弟子講的。它告訴我們佛滅度以後,以戒為師,戒律住世就是佛住世。這個對於出家人來說必須遵守,佛教有沒有前途,會不會滅亡,就看我們對於佛陀最後的遺囑如何看待。 另外一部遺囑就是《地藏經》。朱鏡宙居士專門寫了一本書,名稱叫「《地藏經》是佛陀對在家弟子的遺囑」。他這個提法有道理,因為《地藏經》里說,佛對地藏菩薩託孤,在忉利天宮託孤,托的什麼呢?這個範圍就廣了,時間就長了。就是從佛滅度後到了彌勒菩薩成佛之前,這一長段時間內所有的眾生都包括在內,著重在人道,天道。為什麼在人道,天道?因為人、天道的眾生是法器,人天道的眾生容易修行。容易成佛,把人、天道的眾生度了,就有更多的人來作度眾生的工作。包括了這麼大的範圍,這麼長的時間的眾生在內,當然也包括了我們今天在坐的大家在內。所以這遺囑啊,涉及的時間長,範圍廣,也體現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們墮入三惡道,叫地藏菩薩要多方的保護,救度,這個就恰恰像家庭父母臨終的時候,諄諄地告誡,反覆的叮嚀,所以佛陀講《地藏經》,十方諸佛都來出席,都來讚歎,就顯示了這部遺囑的重要,也說明了十方諸佛對於眾生都是如母憶子。因此這部遺囑也可以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遺囑。 當年弘一大師在聽講《地藏經》的時候,情不自禁在講堂里忍不住放聲大哭。今天我們學這部經,應該生起佛恩深重難報的思想,不忍聖道衰,不忍眾生苦,才發得起菩提大願。我們大家都應當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負佛陀的遺囑,荷擔如來的家業。我們看《地藏經》上最後一品「囑累人天品」佛是這樣說的,概括起來有四句話「現在、未來天人眾」。當然包括我們都在內。「吾今殷勤咐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怕我們墮三惡道。我們學習了這個,使我們體會到,我們作為佛教徒,必須知恩報恩,體會到佛恩深重,很難報答。 《地藏經》是為人處事的教科書 凈業三福第一福就是講做人,這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礎,也是凈土法門的基礎。《地藏經》首先提出來的就是凈業三福,特別是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非常具體,讓我們懂得,教導我們不離日常生活來修學佛法,實際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處世,如何居家,乃至於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樣做,就是《地藏經》告訴我們的。能夠依《地藏經》修行,你就能止惡行善,消災免難。這個非常具體的指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說這部經對我們做人處世非常有用,這是一部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地藏經》是具體講因果規律的經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虛雲大師說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餘了。」這個結論不是隨便下的,離開了因果就沒得佛法。他又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不僅是我們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這個「逃」字,這個字份量很重啊! 印光大師說:「諸佛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晚種的是殺盜淫妄的因,當然得的果報就在六道輪迴裡面受苦果。這個決對沒有錯,種污染的因,當然得污染的果報。種清凈的因,才得清凈的果報。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則不敢作惡;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則無所忌憚。經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正是如此。」又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所以我們今天作為佛弟子,必須明因識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虛雲大師提出學道的先決條件,第一個就是深信因果,第二個就是嚴持戒律,因為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這一點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關係都非常密切。《地藏經》對因果談得很具體,這個是絕對真實不虛,沒有信心的人把這部經看成神話,那就錯了,那就得不到真實受用。 《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是佛說的遺囑,是做人處世的教科書,是學習因果的重要經典,所以我們普勸大眾常誦《地藏經》,報佛恩!報父母恩!

普濟寺是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應化的普陀山上,前寺普濟寺、後寺法雨寺、佛頂山慧濟寺三大叢林之一。

普濟寺是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應化的普陀山上,前寺普濟寺、後寺法雨寺、佛頂山慧濟寺三大叢林之一。普濟寺中供養觀世音菩薩的圓通寶殿只能容納五百人,但是上千人、萬人入殿也不擠。一如《維摩詰經不思議品》言:「維摩詰空乏其室,唯餘一床。時舍利弗思忖,當於何坐?維摩詰知其意,謂求法者無佔想之求也。維摩詰復現神通,大眾來入維摩詰舍,見其室極廣大,悉包容三萬二千獅子座,所立處不迫迮,於維耶離城無所罣礙,於佛所止及四天處無所罣礙,悉見如故,若前不減。舍利弗驚嘆:「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維摩詰隨即宣說「不可思議解脫法門」,謂入此「法門」者,能「以須彌之高廣入芥子中」,「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而山海等高廣依然,「無所增減」。經中,維摩詰居士所住的臥室雖僅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三萬二千師子之座,有不可思議之妙。會性法師在《無量壽經》五譯節本講錄中提到:「民初馮玉祥信外教,聞普陀山圓通寶殿以寬度言頂多只能容納五百人,奇怪的是上千人也不擠,香期時,容納萬人也剛好。馮不信,親率三千人入殿排隊,剛剛好,不增不減。比原本容量增加五倍,竟自在依然。馮本以為造謠,欲藉此拆寺,這下不得不信。圓通寶殿乃此土沙石所成,尚能使其廣狹自如,況阿彌陀佛之極樂世界,怎不能容納十方世界往生彼國者?」 普濟寺的圓通寶殿又有一則公案。有一個帶著他的小兒子,遠道來朝普陀山的香客,因為很有錢,所以買來供佛的一對貢燭五六十斤重,到前寺普濟寺圓通寶殿上香時,正是朝聖人數最多的時候,香燈師忙著為香客點蠟燭。這位香客請香燈師將這對大蠟燭點起來,插上燭臺,就有其他香客將蠟燭送來請香燈師點。香燈師就把這位香客的這對大蠟燭熄滅,放在旁邊,點其他香客的蠟燭。這位有錢的香客的煩惱障現前,覺得是有意不點他這對大蠟燭,存下來賣錢,就帶著跟他朝聖的小兒子回去。那知他的愛子在半途就病故!這位先生也就買了一口棺材,將小兒子的大體入棺,帶回家中土葬。哪知一到家中,看見這個已故的小孩出來迎接他。他楞住了:「明明這個孩子跟我一起去朝聖,在半途過世,為什麼又活在人世呢?」因此,鼓起勇氣問他小兒子:「你不是跟我去普陀山朝聖嗎?為什麼現在又在家裡呢?」小孩回答他:「那天跟爸爸回來,一走出普濟寺山門外,就不知爸爸到那裡去了,找了好久,都找不到您,就遇到一個老爺爺,把我送回來,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這個有錢人一聽,就像墮進五里霧中,摸不著頭緒:「明明這個孩子已經去世,我還親手把他放進棺中,不知他什麼時候活過來,還比我先到家,恐怕這個小孩已經變成小鬼在捉弄我!把帶回來的棺材打開看,不就知道了嗎?」於是,當面叫人把棺材打開,哪知棺材裡不是孩子的大體,而是一對大蠟燭。那對蠟燭上還現出八個大字:「來意不誠,退回原處!」這個有錢人一看,原來是觀世音菩薩顯聖,既慚且愧,跪下來就拜不停。從此以後,每年到普陀山朝聖,供養大蠟燭,再也不妄計寺方要不要點蠟燭了。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