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面對「業病」的干擾,我們該怎麼辦?

面對「業病」的干擾,我們該怎麼辦?淨慧老和尚 參禪確實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歷代有不少祖師大德,都是從這個法門入手來了明大事的。 當然,這個法門雖然殊勝,但我們每個人要真正由此而開悟,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宋代有一位五祖法演禪師,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禪師,他底下出了很多能人。 他把出家人在禪堂里能不能開悟看得很重要,認為這是佛法能不能住世的根本徵兆。有一年遇上大天災,寺院裡的莊園都顆粒無收,生活沒有著落。 五祖法演禪師感嘆說:「今天各莊園顆粒無收,我並不犯愁。我最犯愁的是,今年夏天禪堂里幾百衲子在那裡參禪,沒有一個人能透得過這無字關!這是佛法將滅的一個徵兆。」

松软玉米饼

#松软玉米饼 原料: 鸡蛋两只 玉米粉 满满的6汤匙 白糖 4小匙 牛奶 适量 做法: 1.蛋白加白糖打发。这里特别给没有打蛋器或者跟我一样讨厌洗打蛋器的朋友推荐个方法:拿两双筷子抓在一起,可以迅速打发。最好用竹筷,比较轻便。 2.蛋黄、牛奶、玉米粉混合均匀,牛奶少量分次加入,硬度为用汤匙舀起来,可以刚刚好往下流就可以了。 3.步骤1+步骤2混合均匀 4.不粘锅小火烧热,用纸巾沾点油把锅擦一遍,可以更方便脱饼。把面糊固定在锅上方一个位置,缓缓倒入锅中,面糊扩散成漂亮的圆,碗口大就够了。待得把锅略微晃动,表面也不会流动,这时就可以试着翻面:锅铲轻轻撩动边缘,如果会沾面糊下来,就再煎一会。翻面,再煎约一分半钟,两面色泽差不多,出锅。 5.依法泡制,这个量可以煎5~6张饼。 #小贴士 1.用粗玉米粉最好,一方面口感更佳,另一方面和出来的面糊不容易过稀或过硬。 2.用带个小缺口的小奶锅,抓着手柄打发蛋白更省力,同时倒面糊更方便。 3.翻面时把锅倾斜,锅铲下端靠近锅,迅速盖下去,翻得漂亮。 轉載貼文

念佛不在於數量,看你用什麼心來念 大願法師

念佛不在於數量,看你用什麼心來念 大願法師 祖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我們可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完全看我們是不是真信,真正的願離娑婆,願生極樂。你是不是真正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你是不是真正的願意去,真正的想去呢?真是願去、真是相信、真是想去。你有這個真信願,蕅益大師說:“你一定可以去得到”。   如果你有懷疑不太願意,你就很難去到了,所以這是一個根本問題。往生西方我們有沒有把握呢?首先我們要真的通達了解,通過了解聞法之後,我們要真正的相信不是盲目的信,而是透過了解、理解通達之後,真信。然後厭離娑婆,願生極樂。   你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的品位的高低,不是其他人幫你安排的,而是由你自己持名功夫的深淺來決定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祖師說:“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是講持名的深淺,不是講持名多少。比方來說,如果你每一天念三萬句阿彌陀佛。但是你的佛號都是降伏不了你的煩惱,一邊唸佛一邊打妄想,這個持名的功夫就很淺。另一個人,他一天就念十句阿彌陀佛,但是他每一句阿彌陀佛都能夠將妄想煩惱降伏,這個功夫就深。   其實念佛不在於你念得多還是少,而在於你念的功夫,你念的佛號力量夠不夠。有沒有這個力量可以去降伏你的煩惱?可以轉變你的念頭。   如果你聽說某人每天念三萬句佛號,你就用一種好勝的心去比較,我每天要念四萬念五萬,就是說我每天要念四萬念五萬。其實你這個好勝的心就是煩惱心,就是輪迴心,這樣就不好了。你念了很多都好了,你的心是有煩惱妄念夾雜的,都是念佛功夫很淺。   所以一定要注意,我們念佛要以清淨心來念。如果我們可以真正用清浄心來念佛,就算你念一句,臨命終時你都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如果你平時注重這個數量,每天要完成一些任務,但是一邊唸一邊打妄想,這樣臨終就未必靠得住了,所以要看持名功夫的深淺。   ----節選自大願法師《佛說阿彌陀經學記》

不彰別人的短處,不炫自己的長處

不彰別人的短處,不炫自己的長處 不要彰揚別人的短處,應該要為他極力的隱瞞;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更要韜光養晦,涵養自己的德性。 【分析】 聽到看到別人的短處,就像我們聽到了父母的名稱,耳朵雖然可以聽聞,嘴巴卻是不可以說出來啊!然而嘴巴固然不可以說出來,而耳朵也可以不去聽聞,那麼不就更好了嗎!要知道那一個人沒有缺點呢?如果把別人的缺點彰揚出來,則不免就會傳播出去,減損了他人的聲望,而又墮落了他人的操持,這種的罪過,究竟是誰該負責呢?如果不是肆無忌憚的小人,是絕對不做這種事情的啊! 自己的優點長處,就應該像有智慧的商人一樣,把他的錢財都深藏不露;如果將錢財露出來,就會有危險啊!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必定會有他的長處和優點;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懂得韜光養晦,涵養德性,這樣日新又新,然後才可以成就自己的德行。老子說:「有盛德的人,他們的容貌看起來,往往就像笨笨的樣子。」子思在中庸也講:「君子的為人之道,外表不顯露,而美在其中,久而久之,就自然一天天的彰顯起來。」這些聖人的訓誨,是如此的清楚明白,因此我們都應當要仔細的好好的反省啊! 故事一:

佛教小常識

佛教小常識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機構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為官署。漢代設有鴻胪寺,用以招待四方賓客。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從西域來的僧人漸多,遂在洛陽建白馬寺,專供外來僧侶居住。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處所,都可總稱為寺的由來。 院,本是寺內的一部分,寺內的別捨。後來佛教僧人也單獨用院作為居住處所的名稱,但院的規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專指佛教出家的女眾(比丘尼)居住的處所。 佛教的寺、院、庭不能與宮、觀、廟混為一談。宮、觀、廟不用在佛教上(只有藏傳佛教用‘宮’)。 宮,原義是高大的屋字,過去皇帝的居處多稱宮,後來道教供奉天地神明祖師等也可宮。 廟,是朝庭、民間、道教皆用,用來供奉祖宗、神、仙等。 觀,是道教所專用。因此,寺廟並說,其意思應包含佛、道教修行之處所。如單獨指佛教僧人居住處所,不能說寺廟。 二、和尚、僧、尼、法師 和尚,是從梵文而來,原義是‘師’。本是一個尊稱,具有一定資格,能為人師的才能稱和尚,但後來習俗上被作為一般出家男眾的專用稱呼了。 僧,是僧伽的簡稱,本義是指出家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團體,後來習俗把出家的個人也稱為僧。無論男女,都可以稱為僧,不能把僧和尼對舉,作為佛教出家人男女的區別。 尼,是從沙彌尼、比丘尼的字尾而來,是對出家女眾的簡稱。正確的稱呼是出家的男子受10戒的(其一般年齡在20歲以下)稱沙彌,受俱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子受10戒的(一般年齡也在20歲以下)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法師,是佛教的一種稱謂,指通曉佛法並善於講解及致力修行傳法的僧人,本不適用於一般出家人,但習俗也用作對僧人的尊稱。 三、羅漢、菩薩、佛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羅漢果。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即不再生死輪回就叫阿羅漢。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其實本應是十六羅漢。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槃,住世濟人。西元二世紀師子國(今與斯裡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標姓名時,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覆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讀朵)的簡譯音。菩提意思為覺悟,薩埵意譯為有 情意的生物或眾生。大乘佛教認為,以阿羅漢果為修行的目標還不夠,應修持佛果,即達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應先作菩薩,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眾生,度眾生到極樂彼岸。佛經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國漢族地區影響較大的菩薩,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和彌勒菩薩。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的意譯。意思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三個意思: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據稱,阿羅漢辟支佛(佛教的另一出世果位)缺後二項,菩薩缺後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是指釋迦牟尼,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大乘佛教認為,三界十方,到處有佛,其數如恆河之沙。過去有七佛、燃燈佛,未來有彌勒佛,東方有阿閦(音同觸chù)佛、藥師佛,西方有阿彌陀佛。從佛身上說,還有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當代佛教網--佛教文化網)

【斷器三過】

【斷器三過】有一天,講經的法師在台上放著三個茶杯,告訴大家說:「講台上的三個茶杯,一個是杯口向下,另外兩個雖然杯口向上,但是其中一個是杯子裡面不乾淨,另一個則是杯底有個漏洞。眾生聽經聞法時,常有下面三種過失,猶如這三個杯子。」☘第一種人:就像覆口杯;身體雖在法會上聽法,但他的心不是妄想紛飛,就是昏昏欲睡,像獅子聽琵琶聲,獵人已扣下箭弦,牠都沒聽到;或是聽法時,在座中看其它書籍。這就是將自己的清淨智慧蓋覆掉的人。☘第二種人:就像不淨的杯子;吾人修學佛法本來是為了斷煩惱,而他卻發心求現世樂,因此他所聽到的佛法,反而成為煩惱的助伴。或雖聽聞大乘佛法,卻不發大乘心,只求自己解脫;甚至存心要來考驗說法的法師,有沒有說錯或說漏的地方,這就是發心不淨的人。☘第三種人:就像杯底有漏洞;他雖然來會場很專心聽聞佛法,發心也很純淨,但在法會散後,卻忘得一乾二淨,這也是不能信受奉行佛法的人。 🙇‍♂️附註:佛法的修習,都要經過聞、思、修的階段,而聞慧、思慧、修慧,即是經由聞、思、修而成的智慧,此三慧乃佛法修行的次第。聞慧者,是指聽聞他人說教法而得的智慧;思慧者,是自我思惟而得到的智慧;修慧者,實地修行後,所得到的智慧。前面法師所講的三種過失,正是障礙吾人聞、思、修三慧最甚者。第一種「覆口杯」的譬喻,障礙聞慧;第二種「杯不淨」的譬喻,障礙思慧;第三種「杯底有漏洞」的譬喻,障礙修慧。所以佛陀常常對第一種人,會一再地說「注意聽!注意聽!」;對第二種人會說:「好好地思惟!不要發錯心了!」;至於對第三種人時,佛陀會說:「千萬記得!不要忘失了!」吾人若能記住佛陀所說的聞法三要訣,何患學佛不成呢?(轉載)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