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道證法師最後的遺言】

【道證法師最後的遺言】 「我現在要講的話很重要,妳要記住!我現在是用盡全身的力氣講這些話……,念佛的心態很重要,妳知不知道念佛的真義?念佛的心態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我已經完全明白、了解了!」 對於我們念佛人,天天說的是念佛,寫的是念佛,想的是念佛,談的是念佛,念的還是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卻不知道念佛是真義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這是道證法師對我們最後的開示。 我們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法藏菩薩經過五劫思惟、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的苦修苦行六度萬行所成就的。法藏菩薩當初就是因念我等(十方衆生)欲出輪回而無力修行的垢障凡夫而發願,就是因念我等無功德而修六度萬行,就是因念我等在穢土修行進一退十而建立極樂世界,就是因念我等的往生而成就——「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此簡簡單單的六個字我們看似得來的很容易,法藏菩薩卻為此而付出了無量億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祗劫的苦修苦行無數次地為我們布施生命。(頭、髓、目、手、足……),世出世間又有什麼能比這句佛號更來之不易,更得之維艱呢? 僅僅幾秒鐘就可以念完的南無阿彌陀佛中卻飽含着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的大愛,飽含着阿彌陀佛十劫來的呼喚,飽含着阿彌陀佛所成就的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世出世間又有什麼能比這句佛號更貴重無比,更利益殊勝,更不可思議,更無上功德呢? 但他(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不僅僅是彌陀的名號,更是彌陀的全體生命,當法藏菩薩成佛的那一刹那間,他的名號與生命就已經融為一體,再也不會分開了,衆生稱念的彌陀名號,就是彌陀無量壽的生命,就是彌陀無量光的生命。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衆生,就會與彌陀融為一體,成為「共命之鳥」,念佛人因念佛故就會變成 「佛凡一體」之身。因為「南無阿彌陀佛」的成就是為十方衆生而成就,沒有十方衆生的往生,就不會有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所以稱念名號之人必定往生。這是彌陀以「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所重誓的。所以佛凡一體的我們必定往生。 我等念佛只不過幾天、幾年、幾十年,而法藏菩薩念我等已經念了無數劫,回來吧,浪迹天涯的孩子!回來吧!就像慈悲的母親盼着游子的歸家,肝腸寸斷。而我等無量劫來,卻如聾如盲,無知無覺,不信不受。彌陀苦苦的等待,望眼欲穿,何時何處念我歸家之人,十劫來佇立空中,未敢將息,時時放攝取之光明,照念佛我之行人,刻刻趨來迎之分身,接引當生之衆生。 各位蓮友若都能以佛念我的心態來念佛,自會倍感親切,倍覺安心。因為彌陀住頂,光明照身,無數佛菩薩眼前行,都是「家」裡人。身雖在娑婆,心猶似在極樂。 南無阿彌陀佛???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帶水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帶水龍莊講寺 我們對世間有多少興趣,就會有多少執著和罣礙,相應的,也會生出貪嗔痴。所以,出離心的檢測標準,就是對輪回盛事不再有任何期待。佛典中,將輪回的規律總結為十二緣起,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個環節。無明,指人們心中無明煩惱,晦昧空境,無所明瞭,昏擾擾相。無明是粗細煩惱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的根源;同時也是涅槃解脫,菩提寂靜的根本。因為無明,我們把身體當做是我,把情緒當做是我,把錯誤知見當做是我,從而不斷造業。這種業力又推動我們再去起惑,再去造業,形成一個又一個苦果。 自我作為一種存在,複雜之處在於,它不僅是一座龐雜而令人沮喪的迷宮,且迷宮中苦苦尋找出路的人,也是這座迷宮的搭建者。一般人苦苦追求財富、名譽、地位、權力,這種貪欲的心理火焰,非常猛烈。可當你內心強烈地去追逐,火就越燒越旺,痛苦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烈。與其如此,那不如徹底地放下。因為生命就是無始無終的輪回。惟有解脫,才最終能夠曲終人散,落下帷幕。佛陀告訴我們,人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於內心對世界錯誤的認知,並由此產生的種種迷茫的行為。要想從根本上解脫痛苦,就要不斷糾正片面乃至錯誤的認知。 古德雲:「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不明白自己的心地,沒找到生命的本來,不懂得如何斷惑證真,就會悲痛欲絕。禪宗里有則關於放下的公案:六祖慧能受傳五祖衣鉢向南去後,被慧明等弟子追趕,當慧明要搶回衣鉢時,才醒悟到不是為衣鉢而來,而是為法而來,這時六祖才出來為他開示說:「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意思是叫他拋棄人我,把善惡念頭都放下,這樣才能獲得心靈的解脫。善的語言和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惡的語言和行為會給人帶來痛苦。當你起心動念都以一種利益別人的心、讓身邊人快樂的心去做,你內心的種種計較、分別、執著也就放鬆下來,讓你可以自在、快樂、歡喜地面對生活。 轉載

她不是在睡覺,她也不是在禪坐。 黃齊秀老菩薩,預知時至坐著往生。

她不是在睡覺,她也不是在禪坐。 黃齊秀老菩薩,預知時至坐著往生。 黃齊秀老居士坐在椅子上,自在往生的照片,黃齊秀老菩薩往生 26 小時後,居士們為其盤腿後的照片。黃齊秀老菩薩生西紀實 2010 年四月初五 生平:黃齊秀居士于 1934 年冬月十七出生於四川省什邡市雲西鎮九裏埂村一個農民家庭。因家庭貧苦,自小就吃苦,可以說是受盡了人間的折磨,正因為如此,使她老人家一輩子都不怕苦、不怕累,肯自己多吃苦、多吃虧。 18 歲的她經人介紹嫁到馬祖鎮(原兩路口鎮)李姓人家,婚後有五個子女。 34 歲的時候自己的丈夫因病過逝,在上有公婆二老、下有五個子女的情況下仍未改嫁,盡心盡力奉侍公婆直至百年送終,並且把五個子女撫養成人。在此期間吃了不知道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一直到兒女成家立業,自己從沒說過一句怨言。 黃齊秀居士為人在大衆看來忠厚、老實,『與人無爭、與世無爭』,從來不說別人的過失,無論受了多大的委屈和不平,都是隱忍和氣。正因為她老人家的這些優點,給她學佛、往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所以,她老人家臨終之時走得那麼瀟灑、那麼自在。 學佛的因緣:黃老菩薩學佛的因緣還要從李王氏老菩薩往生說起,那是一九七幾年的事情,這個李老菩薩也十分不簡單,因為她往生帶動了她的兒子、媳婦、女兒和女婿、親朋好友、鄰居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當時黃老菩薩還是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因為和李老菩薩是鄰居,看見李老菩薩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念阿彌陀佛,她聽見佛號就如同《無量壽經》中說的一樣:慈心清淨、踴躍歡喜。於是她問李老菩薩:念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和作用?李老菩薩告訴她:念阿彌陀佛可以離苦得樂,臨壽終時不生病、蒙佛接引往生淨土,了脫生死輪迴。 可能是當時初發心,自己心裏還是半信半疑的。又過了幾年,到了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一,李王氏老菩薩告訴她的子女、親朋好友和鄰居:她二月十五要走了。當時她大女兒的丈夫還說她瘋了,到了二月十五那天,她把她通知的人都叫齊了,當然看熱鬧的人比較多,黃齊秀老菩薩當時也在場,當時大家都看見李王氏坐在一個椅子上大聲念佛,念了一會兒,突然天上金光閃閃的,天上又有很好聽的音樂,聽見李王氏先說了一句我到極樂世界去了,接著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念到第三聲『阿』字一出就斷氣了。 當時所有在場的人都聞到很香很香的氣味,李老菩薩這一往生,使她的全家人都皈依佛門吃素念佛。正因為她的往生,才使黃齊秀老菩薩生起堅定的信心,吃素念佛。到了 1994 年聞到法師講經,這才大開圓解、具足真信切願,對於老和尚講的更是一絲毫也不懷疑,李王氏老菩薩往生是帶動她學佛的初緣,遇到法師講法讓她由初至深,加上她自己忠厚、老實,所以她能自自在在地往生西方淨土。她的因緣很殊勝,一直就堅持齊素萍居士說的話:一心一意,跟定師父上人。她的老實、忠厚換來的這一切。 修行:黃齊秀老菩薩修學也十分值得我們學習。自一九九四年聞法過後,她開始每天拜佛、誦經,每天聽當時很有限的法師講經的光碟,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都是一句阿彌陀佛。據大兒媳婦張子玉回憶,黃老菩薩從九五年開始每天拜佛、念佛經,常是通夜,拜佛每天是三百拜,二零零一年起,因為上了年紀,加上心臟病,就減至一百拜,一直以苦為師,自己怕享福,家人吃了剩下的飯和菜全都是她自己吃,自己很惜福,聽經的時間每天至少四個小時,死心塌地的跟法師。她經常對家人說自己只跟法師,只念一句阿彌陀佛,持戒也是十分的嚴格,具足了純淨純善的心。 她的大孫女李雪麗告訴我們說:奶奶在持十齋的時候受持八關齋戒,為了不讓我們後人起煩惱,還是一樣做她自己能做的活,在身上帶了一個大大的止語牌提示我們不說話,一邊學佛一邊帶動自己的家人。平日裏在街上一看到垃圾桶周圍和街道上有垃圾,自己就去撿垃圾。兒女拿給她的錢,她自己捨不得用,全是用在那些貧困老人的身上。再者就是放生、印經。到了 2004 年自己心臟實在不好了,她才開始停止拜佛,每天早晨四點起床,念一萬聲阿彌陀佛和一部無量壽經,過後就是三千聲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平日就是一句佛號從不間斷。 她的忍功好,平時明明是她做對的,家人或者同修說她做錯了,她說:阿彌陀佛,是,是我錯了。她從來沒有一點私心,她是我們佛堂弄好兩個月後來的,在道場裏面別的大善知識寄送的法寶,從來沒有多拿一樣;吃東西寧願自己吃得差一點,也不願別人吃差的,自己待人接物、處理事情,真的是把老法師說的五個科目落實在生活中。遇到『濟貧』、打掃廁所等事情,只要她自己有能力做,總是一馬當先,又一次我問她:黃老居士,您為什麼那麼的賣力為佛堂服務?她說:我是一個『佛弟子』,只要是我能做的,我就一定要做。我現在是要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平時在道場中,她從來不會說一句話,每天就是繞佛、聽經,給同修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務實、真修。她自己經常說,要做就要做真正的佛弟子。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是與人無爭,與世無爭。念佛的精神很好,十分的精進,一般她自己都是大聲念、小聲念,在心臟不好的時候就默念。在聽師父上人講許哲居士修清淨心的方法時,自己也就用那個方法修清淨心,自己十分真誠的去幫助一些貧窮的人。關鍵是她自學佛以來,忠厚、老實,不跑道場,認準一個老師就不動搖。念佛精進的程度都達到只聽見佛號,她小女兒告訴我們,有一次回娘家看她,就叫她:媽。她應一聲,於是小女兒就給她講自己的煩心事,她說講吧。可是到了說完問她,她不應,於是大聲叫她,她回應:說什麼。小女兒說:我剛才給你說事呀!黃老菩薩說:我剛才只聽見阿彌陀佛,其餘的什麼也沒有聽到。她的小女兒告訴我們,當時真把她氣慘了。 黃老菩薩六度做得真是十分的好,她常常說學佛要真信,真信才能成佛。在布施方面,只要有困難,她就幫,能出多少,就算多少,她的兒女有時候問她:媽你自己捨不得吃和穿,存的錢,為什麼拿給別人?她說:我的生活過的還不錯,你們給我的錢,我放在那裏也是空著,不如拿給需要的人用,那樣更省事,免得自己操心。 自從 二OO八 年的汶川大地震過後,她感覺災難大了,於是每天三點鐘起床念佛誦經,自己越來越精進,對現在身處的這個環境越來越冷淡,自己的身心、世界完全可以說是放下了,她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念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真正的修持。她老人家的修行是根據她兒女和同修講述,但是末學認為她的成就,就是老實忠厚,一心念佛萬緣放下。因為在去年臘月初八,她和我談話說:王居士,我這個人沒什麼文化,但是往生淨土一定要去,我自己永遠堅持信願、持戒、念佛。平時心臟不好的時候是念佛,從來對醫藥不求。我也沒有想到她走得這麼快。她真正的是聽老法師的話,就是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自己也很慈悲,只要看到有人受苦,她就心疼。她算得上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往生前的徵兆:(是由老菩薩的女兒和孫女回憶)她的大外孫女唐思怡說:自從 2008 年汶川大地震過後,外婆就一直說娑婆世界真的太苦了,我要發願早一點到極樂世界。自己要抓緊念佛,爭取預知時至,坐著自在往生。後來就天天晚上禮佛的時候發願,求佛接引她往生西方淨土。自從發願後,每天念佛就更加精進。記得 2009 ...

把自己的家庭修成西方極樂世界!

把自己的家庭修成西方極樂世界! 發心特別重要,一切都看發心。如果不發心,燒香、拜佛、念佛,都不是修行,每時每刻都要發心,關鍵是發好心、發善心、發菩提心,這些都特別重要。大乘法、小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都看發心。你的發心動機是善,一切都是善;你的發心動機是惡,一切都是惡。 我們為什麼還放不下呢?只要發心了,你的日常的生活,比如好好地做家務,好好地工作,都是修行。這才有利益啊!去寺院燒香誦經拜佛,家里越發亂了、生活卻越發不美滿了,身體越發不健康了、、、還學什麼、修什麼呢?這都是修偏了學偏了!要修自己,修家庭,修工作,修生活。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真心實意地做每件事。“我給他做飯、洗衣服很累,我為孩子付出這麼多也很累……”覺得累、難、痛苦,你還是沒有修行。你應該心甘情願、真心實意、高高興興地照顧他、尊重他,那樣才能消業、才能還債啊!現在很多人都是這種情況,我想學、我想修,但是家里怎麼不行、孩子怎麼不行。你好好地關心他們,撫養孩子長大,尊重、照顧、伺候他們,這也是你的修行。 有智慧了,沒有什麼想不通、想不開的,一切一切都是好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家庭,修身體,真正成就了、成佛了,那個時候身體就是金剛不壞之身。把自己的家庭修成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家人、親屬都是佛菩薩,你把他們修成佛菩薩。我們把身體修得健健康康,把家庭修得平平安安,工作修得那麼順順利利,一切一切都是吉祥圓滿,內心那麼地快樂、那麼地滿足。 無論什麼時候內心都那麼快樂、那麼歡喜,這才是佛!你看彌勒菩薩,他從來沒有愁,永遠都是那麼樂,這才是真正的佛──你真正學佛修行了、成佛了,那個時候你會永遠快樂。家庭和睦,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這樣才有歡喜,這樣才有快樂。 轉載貼文

舍利 ...

舍利星雲大師 最近數十年來,「舍利子」在社會上經常引起話題。舍利,在佛教的意義,叫做「堅固子」。就是人火化以後的骨灰、骨頭;因為骨頭不是皮肉,就不容易腐爛,比較能夠久遠的流傳,所以稱為「堅固子」。舍利子,不是說一個人火化之後,從他的骨灰裡面找尋那個圓潤的顆粒,就稱作舍利子;應該說,是整個人火化之後,全身的骨灰都是舍利。圓潤的顆粒,可能是身上的假牙,或植入的鋼釘,或者裝飾品、鈕扣等,燒後所形成的任何形狀,一般人不懂,就把它當為舍利子,這是錯誤的認知。舍利子,在宗教裡是很奇妙的事,也很難論定是真是假,誰來證明呢?也很難說出它的價值多少,誰能來定價呢?當初釋迦牟尼佛在圓寂的時候告訴弟子:「我圓寂之後,火葬荼毘,舍利(就是靈骨)可以把它放在十字路口,建個寶塔,讓人來紀念,引發人向善、向真、向解脫道的心,給大家在信仰上有個目標。」佛陀到底威德不同,所以荼毘以後,就有許多的靈骨;包括他留下來的頭髮、指甲等等所有物,應該都算是佛陀的舍利。對於這一位聖者身上遺留下來的遺物,當時八國的國王,各自從他們的國家前來爭取,佛弟子也很難應付;所以就有了佛教史上的「八王分舍利」的典故。一百年後,虔誠的佛弟子阿育王,把這許多佛陀的紀念物,散播到全世界,建塔供養;甚至於在每一個重要的地區都建立石柱,紀念釋迦牟尼佛。所以現在歷史學家,都根據阿育王建立的這許多石柱,考據佛陀當時的歷史。另外,像西漢長沙國丞相之妻的陵墓,近代被官方考古人員挖掘出來時,全身不爛,遺體還保留在湖南長沙博物館,被奉為「鎮館之寶」,那也是叫「全身舍利」。因此可以知道,一張紙,劃一尊佛像,我們就說他很莊嚴,就向這一張紙崇拜;一根木材,把它雕刻成佛像,好莊嚴啊,我們就不叫木材,這是一尊佛像,並且向他禮拜。所以大千世界裡面的所有一切,只要與我的心相應,我認同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其價碼,就不是一張紙、一根木材,是在我心上信仰的價值。像現在舍利子東傳西傳,你有舍利,他也有舍利,甚至還有五彩的舍利。當然,在佛教的信仰裡,甚至有人讀經的時候,經本上可以跳出舍利;拜佛的時候,地上可以湧出舍利;講經的人舌頭、牙齒里,可以掉下舍利;甚至抓抓頭髮,頭髮裡面也有舍利。可以說,宗教它不比學術,它講究信仰;這個信仰就要看你的智慧,對它的瞭解、對它的認識。所以關於舍利子,也不必好奇,也不一定要替它定真偽。我們在佛教裡面倡導平常心,佛陀的一生,他是不標奇立異,主要的是要示教利喜,要讓人明心見性,在生活中,給予人間社會一些服務、一些關懷,不是一定要人崇拜舍利。現在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是在西安法門寺挖掘出來一顆佛陀的佛指舍利,甚至南京、北京等地,以及佛光山的佛牙舍利,都是稀世之寶。但我們主要的信仰,仍是在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慈悲、佛陀的精神。所以佛陀自己都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因此,我們不可以太過強調舍利子的信仰,佛經不就是佛祖的舍利嗎?佛像不也是佛祖的舍利嗎?你信仰,到處都是舍利;你不信仰,就是佛的真身、真人站在你的前面,也是一位老比丘、老和尚,沒有什麼稀罕啊!今天世界上的人,其實不要在自己的師父、師祖火化後,有幾十顆、幾百顆的舍利上著眼,反而要在他的遺物上、遺骨上看到他的智慧、道德,這才是信仰,不是說一塊骨頭就有那麼樣的價值。所以佛經提倡四句偈,你來宣說,其功德,比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佈施還要重要,這是智慧,也是舍利,是我們心中的「堅固子」。佛教二千多年來,給世間上一些人,披上許多神秘的色彩與迷信的外衣,反而讓人不能瞭解本來真實的佛教面目;真正佛陀的聖德沒有人研究,都在研究一些靈骨,這不是顛倒嗎?假如我們能在佛陀的舍利之外,懂得佛法的智慧,佛法的功用,佛法能讓我們安身立命;這許多的密行,我覺得比舍利子更為重要。——本文摘自星雲大師全集

施比受更快樂

施比受更快樂 「施比受更快樂!」我們辦公室的龐老師說過不止一次,因為她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從她臉上如春花般燦爛的笑容就能看出。每次吃到龐老師做的糕點糰子,我們愉快地享受其中,龐老師的笑容總是比我們更加甜蜜與幸福。原本應該是受者開心才對,仔細想想,其實施者更快樂! 施,不是一種施舍,而是一種對他人提供的幫助,真心誠意地提供對方所需要的幫助。我們來換位思考,當幫助他人的人站在被幫助的人的立場想一想,省了心思,又解決了難題,是否輕鬆許多,也開心許多?然後,連同給予幫助的人也更加快樂起來,真正是「因為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這種心理,有很多人應該都能體會和經歷。 可是,施得不對呢?產生的還是這樣理想又愉悅的心理嗎?不一定了,或許還會得到不快樂!怎麼會呢?怎麼會?真的會!我們絕大多數朋友接受他人的幫助是非常愉快的,可以說欣然接受了,友好接受了,可是又因為人類個性與性格的複雜性,往往有時發生一些無法預料的事,從而帶來難題。 比方說,哪些情況施者在施助後會有負面的反饋結果? 1.施者的施助意圖沒有讓受者領會,各自思考的角度不同,導致誤解。 2.受者不喜歡受助,偏偏施者一意孤行。 看來,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施助,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單方行為,而應該是雙向的、雙方的。只有施助者希望施助於人,而被施助者願意接受幫助,另外施助者的心理是正面積極的,受助者的需求是迫切的,那麼受助者在接受幫助後才會產生快樂的心理,用這份快樂再反饋給施助者,「施比受更快樂」這句話才真正有意義!假如受者不願受助,喜歡獨立解決,只是花點時間,又或者受者容易誤解施助者的行為,那麼要麼不要施助,要麼就先溝通再行動。否則,施錯了,受得猜疑,受得不快,也讓施者更不快!一片心意將完全變味! 最後,我想說,我們要施得理智,施得適時,才會施得快樂!不要盲目施助,否則你永遠不會體驗到「施比受更快樂」!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