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她撇下四個孩子出家了,神奇的是孩子們後來都很好

她撇下四個孩子出家了,神奇的是孩子們後來都很好 作者佚名 不久前,拜訪一個出家人,她丈夫早亡,身邊四個孩子,都寄宿在別人家裡,自己去擺地攤養活家庭。到了最小的孩子十二歲時,她就去出家了。十多年過去了,孩子都成家立業,有了房子和事業。我問她,你出家時有沒有想過孩子怎麼辦?她說:也很神奇,他們現在都很好。我出來做善事,上天會照顧他們,他們現在都很好。有的父母很擔心小孩。其實不要擔心,孩子有他的自己福報和業力,你擔心也沒有用。你為他想再多、算再多,仍然算不過他自己的業力。人都有各自的業力,與其擔心,不如做善事,用功德來福澤到他們。真的修行,不要擔心家人。以你修行的功德,一定會福澤到他們平安無事,佛菩薩會幫你照顧好家庭。不要擔心三寶會虧待你,不要想我去奉獻三寶,家人誰來養活?人都是靠福報活著,每個人福報不同,乃至一個家庭中,各人都有各人的福報,你只有以你修行善事的功德,才能造福家人。 轉載

看人毛病也是病如瑞法師

看人毛病也是病如瑞法師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們以持戒入手。當我們遠離了緣非,心就要安住在智慧上面。因為有了智慧,我們用好的心、大的心來看待這個世界,來包容這個世界,那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就會和諧。   如果我們常常看人不順眼,那你們說,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當中呢?我們就會生活在垃圾場中,你生活的環境就是垃圾場。為什麼呢?天天在收獲別人的不是。因為啥?看看這個不對,看看那個不好,所以把別人的不好都裝到自己的心裡,那你說你能快樂嗎?你一定快樂不起來!   所以的話,如果常常看人不順眼,你的生活一定不會美好。因為你天天都在挑別人的毛病,所以也就把你自己變成了一個病人。這是有忏悔文裡所講的,看人毛病也是病的。希望我們能夠健康起來。   那如果我們把別人都看成是文殊菩薩,都看成是佛呢?那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當中呢?我們一定生活在佛國的世界裡,生活在文殊菩薩的身邊的。那我們的世界一定很精彩,我們的世界一定很美好的。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的道理呀?   所以,我們天天說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看看你自己莊嚴不莊嚴國土,你利樂不利樂有情。你的心是怎麼樣,你感的環境、感的人也就是怎麼樣。因此,《維摩诘經》裡面講到:“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這個道理就這麼簡單。

哪些東西供佛不能用

哪些東西供佛不能用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載:若有眾生,奉施飲食,得十種功德。 在佛教中,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虔誠,常以種種物品供養佛、法、僧三寶。 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並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養。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根本不缺世俗的東西。 供佛,不是佛需要,而是培養大眾的佈施利他心,放下他們的私慾和執著,懂得「捨」的智慧,懂得如何佈施才能真正得福。 我們在佛前供養,不能隨便什麼好的壞的都供上去,這樣會顯得不如法、不恭敬、不真誠。

聖嚴法師|怎樣懺悔口業

聖嚴法師|怎樣懺悔口業 口,有兩種,一種是搬弄是非,一種是製造是非,這都是口舌的惡業。 有些人的口業只是一種習慣,他們沒有想到是否造口業,只是愛講來講去,口沒遮攔。每當知道一件事、或想到一件事,馬上告訴人家,而且加油添醋、誇大事實, 例如,聽說某人吃了一塊大餅,他會說成某人「偷」吃了一塊大餅,這是他的惡習。如果他不是預謀,也沒有惡意,我們只能說這是有病態的人,沒有什麼造業不造業的問題。 如果,你明明知道是造口業,明明知道會使人受到傷害,也明明知道不可隨便亂說,你還是說了,而且還製造了一套假證據來告訴別人,那就是造口業了。 你造的口業使別人受損越大,你的果報就越重。到底是什麼果報?要看人家受到什麼樣的損失。不一定是對方再造相同口業來傷害你,有的是從人而來,有的是從環境而來,造口業者會受果報的。

一念大慈悲心就能感得無邊的果報,一百劫常居淨居天,高僧教你一招,輕鬆積累福報!

一念大慈悲心就能感得無邊的果報,一百劫常居淨居天,高僧教你一招,輕鬆積累福報! 佛陀在過去生中的某一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人生定律。依照這個定律,你就可以在生活中時刻積累福報資糧了。 福報從地獄到天堂 很久以前,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還是一個凡夫俗子的時候,轉生時曾經墮落到地獄。他在地獄里,和幾個眾生在一起,其中有一個叫做嘎馬日巴的,獄卒把他們兩個當做牛馬一樣奴役,要他們一起拖一輛非常龐大的馬車。因為他們兩人力量有限,力氣不夠,拖不動,獄卒就不斷用熾熱的兵器捶打他們,他們非常痛苦。 當他們被捶打時,當時的釋迦牟尼佛就想:「我們拖不動這輛車就要被捱打,與其兩個人受苦,不如所有的苦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好了!」 他就問獄卒說:「可不可以將套在嘎馬日巴脖子上的繩子,套在我的身上,讓我一個人來拖車?」獄卒一聽,認為所有人各自造的業只有各自受的道理,誰能違反這個定律呢?於是,馬上拿起鐵錘,往當時還是凡人的佛陀頭上用力一打,當場他就被打死了。

有兩種人念佛最老實—佛智法師

有兩種人念佛最老實佛智法師 念佛是我們的生命,那什麼是養分呢?就是法義的學習。往生靠什麼?我們的法身慧命靠什麼?靠念佛。如果不看書,不聽法,我們能夠堅持念下去嗎?就像一顆種子,如果是西瓜,種下去之後,這就是因,肯定結的是西瓜,這個沒有問題。那如果不曬太陽,不澆水,也不施肥,也不除雜草,也許最後還是死掉。 念佛的生命,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需要法義的學習作為養分。至於那些不需要法義學習,只要念佛就可以的人,除非他真的是這種根器。 能夠不學習,也能老實念佛不改變的人,印光大師說,只有兩種:「惟上智與下愚而不移。」 第一種,就是上智。 什麼是「上智」呢?就是通宗通教之人,像蕅益大師這樣的,什麼都通達了,他去念佛,就萬牛莫挽。因為他心中沒有任何疑惑,所有教理都通達了。他們的智慧達到了極限,深入經藏,明白教理,然後才來老實念佛。他們不會再去廣學多聞,不會去學大乘藏,就能老老實實念佛了。

佛學文章

素食

干鍋茶樹菇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