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聖嚴法師《永遠的功課》

聖嚴法師《永遠的功課》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優缺點都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對自己的優點要謙虛,對自己的缺點則要改進,如此才能提升自己,並邁入自我成長的階段。 俗語說:『學無止盡』,自我的成長與人品的提升更是永遠的功課,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提升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了解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然後改進缺點,增長優點。事實上,人的缺點是永遠修正不完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進步到第二個階段,那就是不要過於擔心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否則總是只看到自己,相對地便將會忽略其它人的感受。 因此,自我成長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多為他人設想。所謂『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以後,就要進一步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目的並非要打敗他,或是與對方競爭,比較高下、勝負,而是為了要學習。我們可以先從自己周遭的人學習起,譬如一個家庭,如果丈夫能常常看到太太的優點,太太也能常常看到先生的優點;孩子常常看到父母的優點,父母也能常常看到孩子的優點。如此,這個家庭一定能互相尊重,也能互相學習成長。 也許有人會說:『跟孩子能學到什麼?』其實,從孩子身上可以學到很多。例如從孩子的表現,以及在處理孩子問題的過程當中,你會產生智慧和慈悲。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就是你的老師。 所以多發現並學習其它人的優點,便是成長自己的第三個階段。我們不僅要多發掘朋友或家人的優點,對於在不同場合所遇到的任何人,也都要把他們當成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就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是看到種田的人,會說:『我不如老農』;連孔夫子都覺得他不知道的事情太多,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的。此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我們生活環境中所有的人,乃至所有的事,所有的現象,都能讓我們學習。 對於別人的優點,我們要學習,但對於別人的缺點,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也不必假裝沒看到,更不可以故意把缺點講成優點,讓別人誤會,變得是非不分、沒有好壞標準,其結果一定是害己害人。 但是,有時我們所認為的缺點,在對方而言可能是引以為傲的部分,而他自己也覺得沒必要改進。此時,應該避免爭執,不要造成彼此的困擾。既然你認為那是缺點,就把它當成是借鏡,提醒自己不要像他一樣。當然,我們也可以委婉地提醒對方,並給予建議,但不要用指責的方式,也不要強迫他非改不可。如果對方不能接受,那就包容他;能包容他,也是自己的一種成長。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凶—人心要回頭,回歸到道德、倫理、因果的教育|淨空老和尚開示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凶—人心要回頭,回歸到道德、倫理、因果的教育|淨空老和尚開示 今天這個社會,多災多難的地球,如何化解?人心要回頭,回歸到道德、倫理、因果的教育。用什麼方法?最重要的方法、最有效果的方法,無過於宗教團結,宗教互相學習,宗教回歸教育,這是最快速的、最有效的;其他的方法是行,來不及了,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宗教教育自古以來,在中國皇上管轄的。中國是以儒家教育治天下,儒家教育宰相管的,現在總理,下面有教育部,他專管這個;可是宗教教學,皇上親自管。所以對於佛、對於道的教學,在民間超過了儒家。中國人敬愛皇上,皇上親自提倡的,沒有人不歡喜。在中國古代,以儒治國,以佛教民,教化民眾是以佛教,以道祭祖,每年祭祀祖先,提倡孝道,叫落實孝道,用道教。 儒釋道國家全用上了,幫助這個國家國泰民安,太平盛世,和諧社會,天下太平,這個貢獻非常之大。古時候這些帝王很聰明!這些人,特別是開國的國王,沒有德行、沒有聰明智慧,他怎麼能夠延續幾百年,傳十幾代、二十幾代,甚至於三十幾代,周朝傳了三十幾代,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念佛法門三根普被,上中下根性,男女老少、賢愚不肖統統能學。而且是徑中之徑,這個徑是近路、直路,最近的距離,你很容易成就。「若不聞知此法,則難於普度有情,速脫生死」,這真的,別的法門難,這個法門容易。這個法門裡頭所講求的,只要五戒十善做到了,五戒十善是最低的界限,人人可以做得到。 在中國古代,人人必須要做到,不做到在社會上不能做人,為什麼?別人都做到。中國人講五常,常是須臾不可遠離的,它是常道,不能夠斷絕的。中國人重視五常,就是佛菩薩重視五戒,叫根本戒。做到就行了,其他的這些戒條都從這延伸出去的,這是根本。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543集 🔺學習更多《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凶》: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3-6Dw0D3Q6Yfu9Jzs-b9fV1F0JcSRgl

【三支清香:您是惜福還是求福?】

【三支清香:您是惜福還是求福?】 冷泉的一澗溪水,環著古寺靜谧,黛瓦黃牆外,小沙彌揮動的掃把分開晨霧,卷動著山門石徑上的落葉,不時口裡呢喃著:“掃地不傷蝼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池中有魚鉤不釣,籠中有鳥常放生……”     香爐中大把大把的香燃得煙霧缭繞,慢慢升騰在寺院上空,又漸漸化散在充滿水分的空氣中。大殿裡磬聲悠揚,香客們虔誠禮拜,拜罷,便跪在蒲團上合十,念念有詞。     亭邊的茶爐上,鐵壺裡的水開了,滾著熱氣。老和尚沖了一杯茶給小和尚。     小和尚端起茶碗,不怕燙一樣地喝了起來。遠遠看見香客們,爭先恐後地在香爐邊,焚香禱告,小和尚的眉頭皺成了一個疙瘩,一臉的疑惑,他看看老和尚卻欲言又止。     老和尚品了一口茶道:“足下有什麼為難嗎?”  

練習對治自己的貪瞋癡

練習對治自己的貪瞋癡 夢參老和尚 在《地藏經》第八品上,閻羅王、大鬼王說:地藏菩薩發這麼大願,怎麼還度不完呢?為什麼度完了,之後他們又回去?剛從地獄出來,沒好久,好像又回去了。 佛就跟諸大鬼王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調難伏。諸佛菩薩曉得眾生的痛苦,他就生起了無量精進勇猛的方便力,這要經過無量劫的精進修行。像我們這些道友們發大菩提心救度眾生,你自己懈懈怠怠地,連自己都救不了,怎麼救別人呢?必須精進。 我們的勇猛確實不夠,勇猛不是對待別人,而是對待自己的煩惱。自己對自己的貪瞋要勇猛一點。要是打敗仗了,你的瞋心永遠是愈發愈大。要勇猛地把它消除了,把它克制住了。要用什麼力量?要忍耐。 忍是很不容易的,在心上插把刀,你怎麼忍受呀?往往我們的氣來了,就忍受不了。古人說,氣如下山的猛虎,當人一發脾氣、瞋恨心來的時候,誰勸他也聽不進去了,就得靠他自己的智慧制止。用忍耐力,用降伏力,莫發脾氣。經常給人一個歡喜笑容,學一學彌勒菩薩的慈悲。你給人家哭,人家就還你一個哭。他罵你,你也對他笑;他打你,你也笑容對他,他就不好意思了,也打不下去。這就是瞋恨心。貪心也如是,貪、瞋、癡都差不多。

念佛不出聲,在心裡默念可以嗎?

念佛不出聲,在心裡默念可以嗎?淨界法師 首先我們要知道:諸位!你們認為念佛的所緣境是什麼?一定有所緣境,對不對?「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但是你要把所緣境現出來,善取所緣境的相貌,然後「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那麼你怎麼取到所緣境?所緣境在哪裡?念佛的時候所緣境是什麼?它是音聲,是六塵裡面色聲香味觸法中的聲,它是耳根所緣。那麼你如果都沒有出聲,它就不是音聲,它變成法塵,變成第六意根所緣,那就不一樣。意根在緣法塵的時候,困難度比較高,因為第六意識它會變動,變來變去;音聲是穩定相。所以,念佛法門的最低標準,最好是金剛持,嘴巴震動,因為你嘴巴不震動就列入法塵。 你要捕捉法塵非常困難,因為它變來變去,你第一句佛號跟第二句佛號不會一樣。你創造的所緣境都不一樣,你怎麼得到禪定,得到三昧?你在法塵的時候,你念的第一句佛號的聲相,那個法塵的聲相是大一點的,是明瞭的,是怎麼樣的……,它會變來變去。所以,音聲有個好處,它穩定,它保證每一句佛號是穩定的。那麼你所緣境穩定,你的心也容易穩定。所以最好是嘴巴輕微地震動,叫作金剛念。第一個它不會耗氣,養神,因為你出聲耗氣,但是你完全不出聲又沒辦法攝心,所以這個平衡點最好就是稍微出一點聲。祖師為了在有聲跟無聲之間找一個平衡點,他創立一個金剛持。黃念祖老居士很強調金剛念,這個方法很好。因為你經常出聲,會耗神傷氣;但是你不出聲,你心攝不住,它跑掉了。你第六意識的法塵跑掉,你都不知道,你可能打很久妄想才發覺。 轉載

遇到明明是來討債的或者自己正在討債,勸你這樣做

遇到明明是來討債的或者自己正在討債,勸你這樣做 這個世間的一切相遇相聚,無非是有恩或有怨,除非前世一直做善事,否則今生,逃不過是被人討債或是向別人討債兩種情況。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逃不過一個嗔字,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有這個字在生命中“為非作歹”,不論是對今生還是來生,都不太好。 元末明初,有一位名叫高蕃的讀書人,十四歲就中了秀才,後來和一個姓樊的女子結婚。 剛剛結婚,夫妻兩人相安無事,可沒過多久,漂亮的媳婦就變成了母夜叉,性格變的非常惡劣,還經常虐待自己的丈夫。不僅如此,不管是高蕃的父母,還是女子的父母,都管不了這位母夜叉,只得任憑她肆意互為。沒多久,高蕃的精神就受到了打擊,身體也日漸羸弱。 有一天,高蕃的母親做了一個夢,夢中人告訴這位母親說:“你的兒媳,前世是寺院中被放生的老鼠,你的兒子前世也是讀書人,他到寺院去玩弄這只老鼠,並把它玩死了。這老鼠心生怨恨,發誓一定要報仇。今生你的兒媳,一定要把你兒子折磨死,這是因果報應。現在,你只能念觀世音菩薩,念《普門品》,求觀世音菩薩幫你了。” 夢醒後,高蕃的母親趕緊把夢和兒子說了,被折磨的不成人樣的高蕃心里想著有辦法總比沒有辦法強,就同母親一起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念《普門品》。 不久,高蕃所在的地方,來了一個老和尚,見很多人都找這位大師問命運,高蕃的媳婦也來找大師“算算”。 這時候,大師讓高蕃的媳婦準備一杯水,緊接著老和尚對她說:“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亦非假,今世亦非真。鼠子縮頭去,勿使貓兒尋!” 大意是:不要嗔、不要恨,前世你丈夫是把你害死了,今生你要報仇,但今生也不是真實的,不要執著。你這只老鼠,不要這麼對待你的丈夫,如果你還是放不下嗔恨,還會有貓來找你麻煩的。 說完,大師含了一口水,噴到了女子臉上。從此以後,女子變成了賢妻良母,還向自己的丈夫賠禮道歉,兩人一同孝順父母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既然嗔恨,對誰都不好,我們怎麼能消除嗔恨呢?正像文中所說,念《普門品》是很好的辦法,經中說:“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 嗔恨心大的人,一方面沒有慈悲心,整日把精力都用在“恨”字上,令自己空耗一生,一方面又因為“恨”,和別人結下更深的惡緣,就像文中的主人公,前生他害它,今生她害他,來生他又害她,如此的惡性循環,根本停不下來。 想要自己過得舒坦,就要放下嗔恨心,進一步怨深似海,退一步海闊天空。夢參老和尚曾說:“每當遇到惹我生氣的人或事,我就在心中默念這三句話: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一切眾生都是現在菩薩。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接著就一直默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念《普門品》中說的: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氣很快就消了。” 佛陀教我們要慈悲喜舍,對一切眾生有一個大慈悲心,這比最寶貴的珍寶還珍貴!願正在被恨或者正在恨別人的人,都能放下嗔恨,多念《普門品》。因為,人生有比嗔恨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做。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