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地藏王菩薩治癒內人靈感記】

【地藏王菩薩治癒內人靈感記】 作者:黃宗凱 緣我姓黃名字宗凱,住(台灣)雲林縣北港鎮博愛路一七七巷,洄溯—1961年9月間,內人郭淑貞突患重病,當時以為無關緊要,詎料該病,日益嚴重,雖經延醫診治,藥石罔效,甚至每日六小淨,亦無法下榻,呻吟床第,奄奄一息,令人焦急萬分,況我是一個公務員,抑且公務繁忙,如請假亦難再再,而家下祇有我倆二人,倘我上班,則乏人照料,隔壁鄰居,雖有時來幫忙者,然既病了四十餘天,往後日子,誰能常來照顧。 當此無可奈何下,猛然想起地藏王菩薩大誓願力,唯唸「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祈求菩薩護祐方可挽救生命,因此,旋即開始唸「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但本願經係上中下三卷,短時間內三卷是無法唸完的,原因尚顧病人湯藥,並自己三餐以及雜事等,所以分為上午唸一卷,下午時間長些唸兩卷,一共唸三日,庶可兼顧一切,但我當時為求病人早日康復,誠乃萬念俱息,專心一意唸經。 一天唸畢,第二天續唸,而唸至第三天下午四時許,已經唸完三部了,是時我正在閉目口唸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方唸十餘分鐘之際,奇蹟出現了,竟見菩薩現身,可是祗看到菩薩之側身頭戴昆盧帽的比丘相,而面部係向室內望,似看病人的,但菩薩的慈容光彩煥發,而且肌膚細膩如脂,白裏透紅,可謂天上人間絕無此者,更奇的是我已屆天命之年,難免戴上厚厚的老花眼鏡,當地藏經唸畢,即已摘下眼鏡,就理而論,如無戴眼鏡,根本什麼都難看到,何也連菩薩腮上的毛孔點點亦能清晰?是時全身舒暢無比,當我正在凝賞菩薩慈容時,而室內拙荊聽無念佛之聲,以為是我打瞌睡了,其微弱聲音叫我「你是不是睡覺,明天再唸吧」,突被一喚,而菩薩的慈容消失矣,但其光輝仍在我心目中。遂將所見菩薩情形告訴內人,而他亦謂有通身清爽的感覺。 於是日復一日,病苦減去大半,自此睡眠安適,飲食亦有增加,病魔若失,此後漸漸起色,但他想要下床走動,為怕他重轍前病,屢勸弗聽,真的,未幾竟然脫體,全部復元。由此觀之,佛菩薩的靈感,實在是不可思議的。 現內子薙髮出家為尼業經年餘了,法名本慈,在當他匿身寺廟尚未落髮前,蓋我膝下猶虛,唯有與他相依為命,所以求他返家溫聚,同時拜託戚友奉勸,終難挽回,但渠為避免我時來打擾,復遁跡他寺,嗣經友人通知,我往見時,他已尼姑模樣了,斯時我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後由該寺法師勸慰,悽涼之忱離開,是時我已退休,終日鬱鬱家下,實非筆楮所能形容也。 而我孽重,仍混跡人群之中浮沉,始至本年農曆三月間,方到台中市慈明寺,幸常接近寺內各法師及大德等,每日蒙受佛法薰陶,頓開茅塞,始知佛教偉大,佛法無邊,從佛法的立場,諦察人生,結論是一「苦」字。憶起當時本慈師之出家,而在今日言之,誠乃智慧之善舉的,以前我雖有拜佛,但與寺廟來往,可說非常鮮少,茲既有機會能親近善知識聞法學道真理的良機,真是光明大道,把握時機,絕不肯輕易錯失的,今後希冀我們同參者,放下一切惡緣,共同修證,同登極樂國土,是所厚望焉。 不慧學人 黃宗凱於1973年8月識于台中慈明寺

【業障是在聲聲佛號裡面化解掉的】

【業障是在聲聲佛號裡面化解掉的】 《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 年歲愈大愈要看破,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年歲大了,患得患失的心容易起來,為什麼?他沒有依靠。 中國古時候社會好,都學孝悌忠信,人老了有兒孫會養老。 現在的人兒女不養老人,年歲老了他真的提心吊膽,他很恐怖,為什麼?年歲老之後所有一切依靠統統失掉。 在美國,像外國這些西方國家,國家養老。國家富的時候可以,國家窮了怎麼辦?養不起。 養不起,這個老人真的死路一條,你說他多悲哀,他多痛苦,他心裡有多怨恨,充滿怨氣,他前面的路可想而知,一片黑暗。 只有念佛人前途是一片光明,他有信心,他有依靠,依靠阿彌陀佛,依靠彌陀本願加持,真正離苦得樂。 不是真正念佛人他不知道,真正念佛人知道,除了這一條之外都不可靠。 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要斷煩惱、要消業障。 這兩樁事情大家都知道,誰有把握斷煩惱,誰有把握消業障?認真努力在做,天天在做,能夠消幾分之幾,消不乾淨,希望多消一點、少帶一點,可是這個事情是難事。 唯獨淨宗法門,不必斷煩惱,不須消業障。 而實際上告訴你,淨宗這個法門之妙,妙在讓你不知不覺你業障消了,你煩惱輕了。 怎麼消的? 聲聲佛號裡面消掉的,聲聲佛號裡面把業障化解了。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明白的告訴我們,真心,真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佛這個話不是妄語,佛不打妄語的,佛說話也不過分,《金剛經》上我們看到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就是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一點不過分。 那我們就要知道這句話是真話。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二集)2013/6/5 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觀音菩薩感應故事【孕婦因夢發願誦5000部〈普門品〉,好運連連,感應神奇!】

觀音菩薩感應故事【孕婦因夢發願誦5000部〈普門品〉,好運連連,感應神奇!】 末學的妹妹剛懷孕不久時,夢見她的孩子對她說,讀經功德很大。已經很久沒讀經的她在夢醒後,立刻起床讀經,並發願給她腹中胎兒在產前讀滿5000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母則剛,信佛的妹妹從未發過這麼大的願,為了完成目標,她每天讀誦30至40遍,有時甚至50遍。沒多久,她把〈普門品〉就背誦下來了!妹妹背誦後,一遍背完大概5分鐘,就這樣休產假的她上午下午都在背誦〈普門品〉,一天大概四五個小時。自每日背誦〈普門品〉後,也得到許多護佑與感應——1、孕期的她睡眠等一切非常好,體力也很好,出門逛街,她走路有時比我還快哈哈哈,八九個月時走路也很輕鬆。2、期間有一天,妹妹說自己背經文有些厭倦了,每天都是幾十遍,突然不知道自己這樣背誦到底有多少益處,生了退卻疑惑心。就在當晚,她做了一個夢,夢見四天王高大威武的樣子,衣裳華麗,場面浩浩蕩蕩!四天王在虛空中以非常洪亮的莊嚴聲音說:「世人要斷惡修善,多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醒後,我妹妹非常高興,也增強了不少信心!!之後沒多久,她夢見一棵樹上掉下一片金色的葉子,非常漂亮,夢裡面讀《法華經》的媽媽給她講解這棵樹的結構。我告訴妹妹說,可能是因為《普門品》是《法華經》的其中一品,樹葉是一棵樹的一部分,這可能是提醒你,讓你有機會時,最好去讀完整部《法華經》呢!3、孩子出生後,也就是我的小外甥,見過的人都說很可愛,真的人見人愛,小寶寶還很健康聰明,很喜歡聽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他六個月時就會叫「媽媽,愛媽媽」,聽說這比一般寶寶都要早開口呢!4、妹妹在今年的入編考試中,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她意外的考到第二名。她說自己很意外,考前壓力很大很大,但是面試時,考官們對她特別有好感,沒幾分鐘就說可以了可以了,很輕鬆就過了。原本對這個考試,她是沒信心求過關的,這次能過完全算是意外之喜啊!!(文:任天真)

大安法師: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種懺悔力量大

大安法師: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種懺悔力量大 問: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業障嗎?不是至心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麽?念佛再加上拜八十八佛,不是顯得有些信心不足?還是念佛忏悔不及拜八十八佛?  大安法師答:這問題,不要非得搞得格格不入。衆生有不同的根機,不同的好樂。你如果對這句名號有決定的信心,當然你也就認爲我拜阿彌陀佛就具足拜八十八佛所有的功德,乃至于拜一切佛的功德。一佛即一切佛。但是可能有些人對拜八十八佛很好樂,他可能以前拜過八十八佛,一聽就很歡喜,他願意去做。 如果是這樣,你就不要去反對他。爲什麽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因爲衆生根機不同嘛。你不能用一種根機去要求一切。把它圓融地去理解,也就沒有什麽問題。他愛拜八十八佛,你也隨喜贊歎。但是你也不要非得跟他一樣。你就拜你的阿彌陀佛,他拜他的八十八佛,這樣就可以。不要非得分個高下。是不是念阿彌陀佛就不如拜八十八佛,或者拜八十八佛就不如念阿彌陀佛?至誠心地去做,功德和你的發心是一樣。從淨土法門專修來看,我們還是要倡導,專念阿彌陀佛,專拜阿彌陀佛,這樣最優、最佳。

念大悲咒應具有這十種心

念大悲咒應具有這十種心 心道法師 有弟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觀音菩薩與過去無量無數諸佛所護持,是諸佛共通的願力所成就的咒。我們現在能因持誦咒語的功德力,分享觀音菩薩的智慧與福祉,增長善法、滿一切願、遠離恐怖,加上行善能夠避開災難,能夠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們更需要好好地修持觀音菩薩的法門,讓我們今生來世皆具足福氣、善緣。 我們持「大悲咒」,需具有十種相貌,與觀音菩薩相應: 第一、大慈悲心:要有廣大、願一切眾生成佛的慈悲心,也就是菩提心。 第二、平等心: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一樣慈悲,對一切眾生要有愛心,具足平等慈悲。

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的不同在那裡?

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的不同在那裡? 聖嚴法師 居士能夠說皈依嗎?居士可以講經嗎?居士可以化緣嗎?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嗎?居士能為信徒念經拜懺超度嗎?居士能夠參與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務嗎?以上六個問題常有人問起。照理說,那些都是出家僧眾的分內事,非居士所當做,萬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學佛的立場;否則應現出家相,不該一方面捨不得離俗出家,另一方面又要模仿出家生活,享受出家人的權利,這不是在家學佛的本意。在家學佛是為了獲得佛法的利益而學佛修行,護持三寶,是三寶的外護,不是三寶的核心。然而,時代變了,出家人少了,需要佛法和佛事的人數卻增多了。在沒有出家人或很少出家人的地方,也允許在家居士代說三皈。三皈的本意是恭敬歸命佛法僧三寶,其是以僧寶來說三皈,不是在家居士說三皈,皈依僧寶也不是指皈依在家居士。我曾寫過一篇短文〈僧伽未必是僧寶〉,收在《明日的佛教》一書中,其中對三皈物件的僧寶,就有很詳細的說明。總之,居士雖不可越俎代庖,自稱皈依師,但他們可以在無人說法處及無人說法的時地,代替僧寶中的某一位大德法師說三皈。不過,對一般眾生,如種種動物,其不論死活,任何佛教徒都可隨時為之說三皈,使眾生普種善根,作為未來得度之因。至於講經說法,在佛世就有居士代佛說法的例子,甚至也有長者居士代佛為僧眾講授法義。如大乘經中,就有維摩詰居士說法,勝蔓夫人也有說法的記載,因此,居士說法應該沒有問題。依古來慣例,居士不得以說法來賺取生活費用,是因為居士有他自己一定的謀生方式,不靠講經說法維生。但是,目前這個時代一切講求專業,弘法也須專業化。如果居士以弘揚佛法為專業,應該酌量收取報酬,作為養家活口的生活之資和交通所需。然而,若以講經說法為謀財手段,大受供養,漫無限制,那就不是學佛的居士應有的心態了。除此之外,今日或明日的居士,若為佛教的文化教育及行政工作做專業性的服務,也應該接受適量的待遇以維持家計。至於化緣,其本意是讓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有接觸佛法的機會,所以比丘要沿門托鉢乞化善緣,原來目的不在飲食,而在種植信佛學法的善根。現代人提到化緣就聯想到向人要錢,這並非佛法的本意。當然,透過乞化而使在家人佈施,雙方都得實益,不過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表面給人佛法而目的在於要錢。現今化緣多半是為建築寺院,很少是為了個人生活,也有一些是團體和寺院乃至個人,為了舉辦、保成某一種文化教育慈善事業而產生,比如印經、辦學校、建醫院、孤兒院、老人院等,面對此等活動,出家人應該做,居士們當然也應該做。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乞丐教育家武訓,就是以要飯來辦學,這是值得鼓勵的。因此,居士化緣,但問其目的何在,不是可以或不可以的問題。若為擁護三寶,當然可以;若為社會福利,同樣可以;但若為購買私人住宅而假借佛堂、寺院之名,來營個人私利、圖個人享受,那就是違背因果的。寺院,《法華經》稱之為塔廟,原本是用來供佛的舍利,後來才作為珍藏佛的法寶。在有佛有法之處,一定有僧人照顧,所以在塔廟的旁邊有僧房,這就完成了住持三寶的形象。俗人親近三寶,若住於寺院,稱為近在,其目的是學習出家的威儀及修行的生活,並且為僧伽大眾服勞役,稱為耕種福田。佛典中尚無居士主持寺院的成例,但是近世以來,日本的佛教以在家居士為中心,他們住於寺院,生兒育女,代代相傳,是職業的宗教師家族,和一般的在家居士不相同。另外。像民初的楊仁山、歐陽漸、韓清淨,都是以居士身而主持佛教教育和文化事業的。他們都有道場,但不以寺院稱之,比如只園精捨、金陵刻經處、支那內學院、三時學會等。因此,近代不乏名居士主持各類道場的例子,都是用精捨、學會、學院、蓮社、居士林、居士會等等名稱,不曾用過寺院的名目。如果居士一定要主持寺院,那可能是密教在家派的喇嘛,或是神道教的廟祝,而不是住持。因為寺院的住持是代表住持三寶,居士既非三寶之一的僧寶,怎能當住持?名實不副,是違背佛教倫理的。凡是佛教徒都應該念經拜懺。佛教既然鼓勵生前結社共修,死後也當有同修的助念超度。因此,居士當然可以替人助念,為人超度。不過,問題在於若干在俗之士以為人誦經拜懺超度亡靈為專門職業,如先天、龍華、一貫道等齋教就有這種情形。他們平時不敬僧寶,一旦有人過世需要超度,就出現專為亡靈超度的齋公齋婆,且學僧尼常用的經懺佛事到處趕場。他們既是職業性的誦經團、拜懺隊,當然就不免論工計酬,然這種現象是佛法所不許的。也有人問,居士能否使用法器敲打唱念?這應該不是問題,只要是用來誦經拜懺、修行佛教儀軌,而不是作為賺錢謀生的途徑,就沒什麼不可。問題是,學會法器的敲打唱念之後,很可能被人東邀西請,忙得不可開交,以至捨棄了自己的本行職業而把經懺佛事當成專業,這是必須防止的事。在家居士的謀生方式有很多,若用修行的方法謀生,雖不會餓死,也不會大富,正信的居士何必要下海去趕經懺?至於出家人的事務,所謂僧事僧管僧了,居士不得參與,更不可干涉;這就好比你不是某團體的成員而去干涉該團體的事務一樣,參與已屬不可,何況干涉?所謂僧事,是指出家人的生活、威儀、戒律的清淨與否以及僧眾之間的相互摩擦等,居士如果過問,就像自己不是軍人身分而走入軍營去論斷軍紀,或處理軍人的事務。出家人本為一體,因為是凡夫,所以他們之間可能有矛盾。但是僧無隔宿之怨,更無不共戴天之仇,小小摩擦轉眼即了,所以往往以不了了之的方式來處理僧眾的瑣事。如果居士插足進去,反而使得事情擴大,而且口舌更多。所以居士進入寺院,只需熱心護持,不可幫一個說一個,談論是非,製造糾紛。常言說,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是為信佛、學佛、護持三寶而親近寺院,故不要因為見到你所不順眼的僧眾現象而生譏嫌,自尋煩惱。(轉載)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