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云:「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發見識。」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必須要有剛骨。沒有剛骨的特徵什麼?就是沒有志氣。他評論任何事情都沒有志氣,只是隨自己的好樂、偏好而已。沒有剛骨的人批評別人:這是有問題的,這種制度是不對的,那樣做是不如理的……但是,只要別人請他吃一頓飯,或送他一點東西,馬上就會改變觀點,而不停地贊嘆。這就是沒有剛骨,完全隨著人情轉。沒有自己的佛法正見,根本談不上有什麼修行。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修行人必須要有剛骨,要有堅毅的志氣。就像儒家《論語》里所講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是指遠大的志向;「毅」,是一種堅毅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可見,不只是我們修行佛法的大乘菩薩道行者需要具足剛骨,即使是世間修學儒家之道的君子,也有這種讓人非常敬佩的志氣。 「任重而道遠」,雖然道路非常遙遠,任務也非常重,但是「仁以為己任」,以自己修養的仁德,行君子之道,做到仁義禮智信。 儒家追求「內聖外王」,先要自己成為聖人,接著要自利利他,這也是一種儒家的志願和精神。所以,「仁以為己任」,具足這樣自利利他、內聖外王的極遠大志向,「不亦重乎?」以這樣的志向,當然就是「任重」,這是最重的。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一直到死了,眼睛閉上了,這時候他才停止,否則是不會休息的。所以,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必須以這種心態去修行。 儒家的這種修行心態,我們不妨取而用之,用到自己修持佛法上。當然,我們是取其句而不取其義——取其文句,而不取儒家人乘的局限性觀點。儒家這種「死而後已」的心態,我們作為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也是應該具足的。

有眾生干擾,不讓修行怎麼辦?

有眾生干擾,不讓修行怎麼辦?達真堪布 弟子問:有眾生干擾我,不讓我修行怎麼辦? 達真堪布答:這也是考驗你的心態。你好好調整心態,他們就干擾不到你了。自己念一轉就行了,一切轉為道用,都是好事!我們在《佛子行三十七頌》里講過,有人無緣無故地要砍斷你的頭,你也要高興,還要發心承擔他的業果。你能做到嗎? 你要功德圓滿,福德圓滿,就必須要這樣去做。當你明白了,會轉念了以後,就不難了,這是應該做的,而且是很好的一件事。 今天有一些不順心、不如意,有一些痛苦、煩惱,也是好事,它就促動你生起出離心,幫助你生起慈悲心。 凡夫就是這樣的,有煩惱是很正常的,有毛病是很正常的。 我們有一句法語:「你看一切都正常,覺得一切都應該的時候,你就開悟了。之前你沒有開悟。」你覺得這個不應該,覺得那個不應該,覺得這個不對,覺得那個不對,沒有開悟!開悟了看一切都很正常。 一個聖者,一個凡夫,有差別是很正常。一個凡夫有煩惱很正常,一個凡夫造業也很正常。 佛加持你,凡夫傷害你,這兩個對自己來說都一樣。為什麼呢?你都能從中消業積福。佛菩薩加持你,你能夠提起信心、提起正念,也能消業,也能積福;敵人、凡夫來傷害你,你能夠轉為道用,發慈悲心,也一樣能夠消業積福。自己有智慧,轉為道用的話,佛和魔,都是你成就的助緣,都可以幫你積累成就的資糧。 如果不能轉為道用,那都是成就路上、解脫路上的障礙。包括佛也是,你去執著,去分別,把佛當神去求,那就不行了。 佛是個智者,具足智慧的人,他教我們怎麼去做人,怎麼去做事,怎麼去把握自己,怎麼去幫助他人。小乘佛法里,主要講怎樣去把握自己,自己不起煩惱,不動搖。大乘佛法里,除了把握自己,還要幫助他人。你真正修大乘佛法了,就有自度度他的能力了。

【羅漢成就於深山老林,菩薩成就於紅塵人群】

【羅漢成就於深山老林,菩薩成就於紅塵人群】 人生處世,有人「混世」,有人「戀世」。 混世,是渾渾噩噩度日,甚至造成世界的混亂; 戀世,是對世間依戀不捨,執著與自己相關的一切。 人生處世,也有「入世」、「出世」兩種態度。 入世,是參與世間,救濟世界,以助人為己任;

今生所受善惡果報 都是自己前世所種業因

今生所受善惡果報 都是自己前世所種業因昌臻法師 《涅槃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可是,有些人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沒有什麼前因後果。有人看見好人受惡報,惡人受善報,便懷疑因果。有人說: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沒有價值;學佛修行,就無意義;而一貫作惡的人,就太便宜了。歸根到底都是由於不懂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佛經說得好: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這說明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都是自己前世所種的業因。比如今生病苦多,那肯定是過去生中殺業太重。而今生所作所為,又該來世去受果報。 種下業因,必受果報,但有早遲的不同。大體上,有三種情況: 1、現報:今生做善事,今生享福報;今生做惡事,今生受惡報

【恭迎聖誕】 六月八日是藥王菩薩聖誕,也是六齊日

【恭迎聖誕】 六月八日是藥王菩薩聖誕,也是六齊日 宣公上人:這一位菩薩,他已經證果成菩薩了,以前不叫「藥王菩薩」,叫什麼菩薩呢?是叫「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這一位菩薩,所有的眾生都歡喜見他;見著這位菩薩,就覺得眼晴也歡喜、耳朵也歡喜、鼻子也歡喜、嘴也歡喜、身也更歡喜,意念裏邊那更不用說了,也充滿歡喜。為什麼呢? 就因為這一位菩薩和一切眾生都結緣;結眾生緣,所以眾生都歡喜見他。不論信佛的眾生、不信佛的眾生,都歡喜見他,所以他的名字,就叫「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那麼見著他,心裏就覺得快樂。甚至於小孩子也願意見他,或者他也盡給小孩子糖吃,所以這小孩子都歡喜見這位菩薩。雖然不給糖吃,我也絕對相信他不會給他辣椒吃,所以這小孩子也歡喜見、大人也歡喜見。不單人歡喜見,一切畜生也都歡喜見這位菩薩。 這位菩薩,他用身體來供養當時的佛。用身體怎麼供養呢?不是說把身上這個肉割下來給佛吃、給佛上上供,或者是怎麼樣躺到佛前,用身體來供佛。不是的,他喝了很多香油,然後用天寶衣灌上香油,把身體纏上,然後用火把身體點著了,坐到那地方像一盞蠟蠋似的來供佛。 有人問:「那他痛不痛呢?」我相信他會痛的,但是他能忍著,能把這個身體獻給佛。我又相信他不會痛,為什麼?他已經把自已身體忘了,自性的光明、自性的智慧也都現出來,他知道這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所以他也不知道痛了。總而言之,不論知道痛和不知道痛,他能捨得自己的身體來供佛,這是真正的供佛,一點假的也沒有;所以經文上說:「是真精進!」這才叫「真精進」! 我們這個「精進」,不要說把整個身體燒了來供佛,把一個膀臂燒了也受不了,也捨不得。但是可有的人,或者燒一個手指頭,或者燒兩個手指頭,或者燒三個手指頭,或者燒四個、燒五個,或者燒六個手指頭的也都有,但是沒有燒去一條膀臂的。有人說:「那等我試一試,我燒去一條膀臂!」你先不要試!你先修你的忍,真正有了定力才可以;沒有定力,你燒,還是一樣痛,那沒有用的!還是一樣不捨得,那也沒有用的!所以現在這一品,就是講藥王菩薩修這種難行的苦行。

【 文殊菩薩度屠夫的故事 】

【 文殊菩薩度屠夫的故事 】 有一次,文殊菩薩示現人身,路過一個屠夫家門,看見有好幾個人正在試圖擒住一頭豬,準備將它宰殺了。那頭豬四處狂奔,不容易被捆綁。文殊菩薩於是對屠夫們說:“ 何必用那麼多人?我殺豬,一人就足夠了。” 屠夫聽後,為了省人工錢,立即雇用了他,並讓他第二天過來。 第二天,文殊菩薩仍然示現為昨天的人身,來到屠夫家。在殺豬前,文殊菩薩以人名來喊那頭即將被殺的豬。這頭豬立即就答應了,並且馴服地馬上跑過來,傍在文殊菩薩身旁。 屠夫很驚駭,說:“不殺這頭豬。” 又讓文殊菩薩殺另一頭豬。文殊菩薩又以另一人名來喊那頭豬,誰知那頭豬也馴服地跑了過來,傍在文殊菩薩身旁。屠夫又驚駭地說:“不殺這豬。” 原來,文殊菩薩先後所喊的名字,就是屠夫父母親的名字,所以屠夫都不讓殺。屠夫的父母生前也以殺豬為業,死後都變成了豬。屠夫於是改了行,再也不敢做殺生之事了。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