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 ࿐ 大悲咒功德利益 ࿐ 消災解厄能治八萬四千種病 ࿐ 包括肺炎 🔸

🔸 ࿐ 大悲咒功德利益 ࿐ 消災解厄能治八萬四千種病 ࿐ 包括肺炎 🔸1、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2、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3、不墮三惡道。4、能生諸佛國。5、得無量三昧辯才。6、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7、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8、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 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1)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2)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衹物、污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3)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9、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1)不令其飢餓困苦死。 (2)不為枷禁杖楚死。(3)不為怨家讎對死。 (4)不為軍陣相殺死。(5)不為豺狼惡獸殘害死。 (6)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7)不為水火焚漂死。 (8)不為毒藥所中死。(9)不為蠱毒害死。 (10)不為狂亂失念死。(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 (12)不為惡人厭魅死。(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 (14)不為惡病纏身死。(15)不為非分自害死。🔸 ࿐ 誦持大悲神咒者,得十五種善生者 ࿐ 🔸(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2)常生善國。(3)常值好時。...

古代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超薦篇

古代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超薦篇 ⚫️刺血薦親誠孝感通   明朝萬曆年間,桐鄉有一位吳君平,童年時極為孝順,但父母很早就去世。他參加科舉,卻累試不第,借讀暫住於靈隱寺的韜光房。「子欲養而親不待」,每當他念及親恩難報,哀嘆無法承歡膝下,不禁黯然淚下,有時更痛哭不已,流露出一片純真的孝心天性。   有一次,君平正為此掉淚時,一位和尚見狀,告訴他說:「為人子者,若要報答親恩,以寫佛經的功德最大。」   君平聞言有省,遂發心茹素四十九天,剌血寫一卷金剛經。   當他決定刺血寫經的消息傳出後,遠近的僧俗都前來聚集觀看,君平在兩臂及胸前,一共刺了十一刀,用身上的鮮血來寫經,寫完後,大家無不讚歎!一位和尚說:「先生這份誠心苦行,必能感動諸佛菩薩,以此殊勝的功德,來報答雙親的恩情,比你用功名來耀祖揚宗,更要勝過千萬倍。」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李炳南 你每天如果沒有一定的功課,就是掛名的佛教徒。淨土行者,每天務必要有一定的功課,每天念佛或一千或三千,或一萬或十萬,皆不拘束,以決定不缺為準。淨宗九祖蕅益大師曾說:「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所以應把修行定課當吃飯,才是好辦法。 一、朝暮二課若忙到萬分,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若做即要萬緣放下,一心繫念。 二、抱定弘誓,自行化他,逢人談話,即勸其學佛,若不如此,即是失去悲心。 三、凡有助於正法宏揚,或利益眾生等事,皆隨分去做,須遵不疲不厭之經訓。

民國68年懺雲老法師(65歲)恭請廣欽老和尚(88歲)開示

民國68年懺雲老法師(65歲)恭請廣欽老和尚(88歲)開示 日期:民國68年10月16日 地點:承天禪寺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打佛七,上午,廣欽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日期:民國68年10月22日 地點:承天禪寺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廣欽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下面有人發問)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清淨,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   「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淨。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   「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律、論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這個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用開示或講經可以開出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覺,如大學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生。」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的打破。」 日期:民國68年10月23日 地點:承天禪寺    下午,懺雲老法師與大眾在客堂,請廣欽老和尚開示,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凡是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的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如何祈求阿彌陀佛解決世間的困難?

如何祈求阿彌陀佛解決世間的困難? 弟子常常念阿彌陀佛名號,祈求解決疾病、考試不順等問題,但好像都沒什麼作用。 有人說是因為我祈禱和稱念時沒有做到至心,我覺得凡夫眾生的心都很散亂,平時念佛求往生都很難做到至心,更何況處於逆境之中。 請問遇到這種世間的困難,祈求阿彌陀佛有用嗎?有用的話,應該如何祈求阿彌陀佛讓我考試順利通過? 大安法師答: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眾生祈求出世間的解脫以及世間的福報利益都是可以的,但是你得要如法祈求。這個名號是無盡的寶藏,怎麼開採呢?是靠持念六字洪名,但你得要在六字洪名這裡感通得上。 能夠感通得上,就要談到至誠心的問題了。你散亂的心念幾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求一個很大的:「把我晚期肝癌治好。」散亂的心念了幾十聲、幾百聲,然後沒有好:「哎呀,這個沒有用嘛。」這怎麼可能感通得上呢?

佛告訴你如何能夠有好人緣

佛告訴你如何能夠有好人緣 南懷瑾 學佛的人有一句話,未曾學佛,先結人緣,就是學佛第一步要廣作布施,先結人緣,然後結一切眾生緣。修善根結善緣的人,即使是容貌不美,仍然會讓人覺得可愛而想親近;長得雖好看而人緣不佳,就是不修善業的結果,大家要多自反省。但是許多人不自我反省,看到任何人都討厭,人家看他也討厭。為什麼不得人緣?因為他心地上道德根基不夠,多生累世不修忍辱,不得柔,不得和,因此在輪回中慢慢打滾吧!功德不會圓滿。心性能夠修養到柔,柔而到達祥和,那就人見人愛,是人人都喜歡的菩薩境界,功德圓滿。要樂於在這一方面修,才是佛道。 佛說的四攝法大家聽得多了,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樣。這個“攝”字要注意,是包涵、包容別人。我們做得到多少?例如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沒有時間也沒有精神來跟你說空話,這就不是愛語的精神,放棄了方便教化的機會。我雖然跟同學講佛法幾十年了,如果有人考核我,應該打零分的。從教育的方法來講,我不夠資格護持正法,因為我沒有耐心。怎麼說呢?假如碰上了學識修持都有了成就的,就可以很輕松地用禅宗的方法,機鋒轉語,靈丹一粒,點鐵成金。如果是一天到晚念般若波羅蜜,還要在那邊張家長李家短的,我的媳婦不好啊……我看了就煩,就沒耐性了,可以說是水太清則無魚。 你們年輕同學學四攝法,一定要大大地包容。現在有好多年長的法師,我看了他們真是要五體投地頂禮膜拜,他們有這麼大的耐心,能夠包容,這是非常難的。要聽許多厭煩不必要的話,要說許多厭煩不必要的話,要做許多厭煩不願意做的事,這就是忍辱波羅蜜。我可一樣做不到。所以你們青年同學有志弘揚佛法,就要做到四攝法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布施”,要做到精神布施,我看到你們做事就沒有這個精神,事情一多就煩死了,同我一樣。我的毛病你們都有,我的好處你們一樣沒有。甚至還學了我罵人的口氣,這只有我能玩,別人可不能玩的。歷史上有祖師把七佛的名字寫在褲檔裡,有徒弟也學了玩,結果下半身就爛死了。所以你們沒有這個道,沒有這個德,不要學這些。 大家千萬對四攝法要注意,如何去包容人家,不要被人家包容,讓人家原諒的人,是末等人,你去原諒別人,才是第一等人。學菩薩道的人,更應該如此。布施不只是錢財,要有精神布施。你們經常學到我的缺點,我的布施你就學不到,我雖然把自己批評得一文不值,我也有很值錢的地方,你不要好的不學,都學壞的。 “愛語”,我雖然不耐煩說空話,可是還時時在說空話,譬如我講經也在說空話。我其實連經也不願意講了,還講個什麼?你們老早就應該自己懂了。可是有什麼辦法?不懂只好講了。這種精神布施你要學。 “利行”,有利於別人的事情,不分大小,有機會就應該幫助。 “同事”就是世間法的同事,同事之間相處不易,你去到社會上做事,每一個地方,不論是公司、政府、乃至廟子,都有同事,兩個人往往弄成三派。你看我不慣,我看你討厭,只有看自己是越看越偉大。每一個人都這樣,不能與人相處。 所以菩薩道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你自己反省,哪一點做到了?這每一點拿來寫文章的話,都可以寫成一部書了。中國古人所說的敬業樂群,就是菩薩道的四攝法,恭敬自己、恭敬別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專心一致,沒有推诿、沒有煩惱地做到底,是敬業。樂群是團體群眾的人與人之間,彼此很快樂地相處,我們幾千年都這麼教育,結果幾千年都沒有做好,都是不合作不團結。 禮記上講“敬業樂群”,這四個字就是幾千年來教育的宗旨。敬業,對於職業要尊重,給你的任務,你要重視,要盡力去達成。比如說做生意,就要把生意做好,要寫文章就要把文章寫好。樂群就是團結,從你自己做起,從每個人的修養做起,自然就會影響開來,要求別人做到而自己不來,都是空話,不可能的。菩薩道的四攝法是這麼難,所以維持正法的人才這麼少。 有人聽了佛經的高深義理會害怕,或者不能相信,甚至毀謗佛法,會說我從沒聽過這種道理,我不信。事實上這種人的確有的,我當年在西康碰過一個人,他學問很好,地位很高,他常跟我說,我們什麼都可以談,只有佛法不能談。有一天一起吃完飯,他對我說,你曉得嗎?世界上真正吹牛祖師就是釋迦牟尼。佛經上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吹得多大啊,我說,你老兄說得不錯。要影響一個人,不能擺你那個宗教面孔,罵他謗佛,要能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才行。我便給他戴戴高帽子,他便對我這個學佛的就有好感了。逐漸地,他會背著我們去讀佛經,這是他另外的朋友告訴我的。 還有一個人,是英國老牌留學生,學問第一流,過去在國民政府當過部長的。他很氣他的太太,因為他寫的文章,常被太太說是狗屁不通。他打坐、讀佛經,太太都反對,就問我怎麼能影響他太太。我就告訴他,不用和太太爭,但是把一些佛經故意翻開,擱在桌上太太看得到的地方。你不在,太太會去翻翻看的,一看就看進去了。他就依我的去做,最後真把太太引進門了,這就是教育的方便手段。你們千萬不要擺一副宗教面孔,死板地傳教,我看到汗毛都豎起來了。 所以修學菩薩道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利行,要度眾生先得與眾生交往,透過他們的語言,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以推心置腹之心,或作種種布施,或予關懷安慰,乃至同心協力共事,以種種方便幫助對方,如此方好度化。 諸佛菩薩要度一切眾生,善人惡人都要度。因為要度惡人,甚至會示現魔行,這就是四攝法,用現代話來說,是教育的方法手段。攝是攝受,就是包容。再重復提一次,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講到愛語,我小時候讀的課外讀物《增廣昔時賢文》,你們應該去讀,其中有一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可以作兩種解釋,一種是:碰到人總要打個招呼嘛,不要理都不理,這是愛語的表現。另外一種解釋,是自己人生經驗豐富了以後才知道的,也要謝謝當時的先生們不願意講穿。說句笑話,這兩句話給情報工作的人來用卻很好。講到利行,就是凡有利於他人的事就去做。同事就是別人喜歡做的事,就一同去做,用這個方式引領別人,走上正途。 常見有人一定要勉強他人做事,例如找人一起去廟子燒香拜佛,別人不去就說人家業障重。換了我在年輕的時候,恐怕會揍你,怎麼可以這樣說人?傷自己口德,況且是不是業障還難講。行菩薩道不應這麼做,比方你找人去聽《維摩诘經》,人家想打麻將三缺一。好!我就犧牲,陪你打牌,但是你要下個禮拜陪我去聽經。這四攝法要做到真難,我就做不到,所以我沒資格作佛教徒。有時真是累極了要休息,偏有人要來談話,如果說對不起沒時間,那犯了戒了。能忍著疲乏,陪他坐下來談,即使他不是真有需要,滿口空話,也耐心聽了,這才是菩薩。這真難了,雖然做不到,然而心向往之。 ***** “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道,慈悲喜捨是學佛人心理上要建立的第一步,四攝法是行為上要建立的第一步,包括了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是以布施道來攝化眾生,有內布施、外布施、無畏布施三種,布施就是奉獻。愛語,不是不理人家,是用慈悲性的愛語招呼人。利行是做任何事都對人家有利,交朋友一定要朋友能受到你的好處,乃至罵人打人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做。做到同事菩薩很難,比如你愛打牌我就陪你打,打厭了,我們一起學佛去。所以菩薩道沒有哪一樣不會的,吃喝嫖賭都來,為的是度人。菩薩行四攝法,但是不執著,懂得解脫,四攝法做到了,使一切人解除苦惱痛苦,自己在行功德而不自覺,是解脫法門,所以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 ***** “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四攝法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學大乘菩薩道只有犧牲自己,布施出去不要求回報。愛語第一是要關懷別人,要跟人家講話,不是不講話。第二是所講的話要別人聽得進。利行是所作所為都是利於人家的,不是利於我的。同事更難,為了要教化人家,即使是自己不願意的事也只好去做,慢慢把他哄上路,所以跟他同事,他喜歡做的事你陪著他做。四攝法是菩薩的道場,由此才能包容眾生。 整理自《維摩诘的花雨滿天》《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中國式的管理》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