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今日農曆五月十三日紀念伽藍聖眾的一個日子,恭迎伽藍菩薩聖誕 🙏

恭迎伽藍菩薩聖誕 🙏今日農曆五月十三日紀念伽藍聖眾的一個日子,「伽藍」也是印度梵文的音譯是寺院道場的通稱,伽藍菩薩即指保護伽藍的諸位菩薩並非一位,統稱伽藍聖眾菩薩,中國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善神: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伽藍菩薩多以關公(關羽)形象為代表是智者大師以後,以下分享淨空法師的開示: 【關公在歷史上值得人敬佩的地方 】 在傳記裡頭,《三國志》裡頭看到,關公一生專攻《春秋》,左丘明的註解,《左傳》。《春秋》原文孔子寫的,是一部歷史,兩百多年國家大事,對於忠孝節義有褒貶。關公一生學這個,他明理,不會變節,聖賢典籍真產生了效果,學習必須落實到生活才真起作用。名利不動心,威武不能屈,關公在歷史上值得人敬佩的就是這一點。他禁得起考驗,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為人講義氣,起心動念如理如法。 所以在這個時候,隨所著心,你執著什麼、貪著什麼,須以相應之法而對破之。這三十七種方法(三十七道品)裡頭你去找,一定有,有一種,有二、三種,有四、五種,你能找得到。「著心既息」,貪著的心、瞋著的心、愚痴著的心息了,明瞭這個心,「則正行可進,實理可顯」。這個時候你保住了,你不偏不邪,如理如法的修學,正行可進,進是進步,向上提升。 障礙、魔事是好事,沒有這些障礙,沒有魔事,你很不容易提升。所以修行人不怕這些東西。善緣,在這裡鍛鍊,有沒有貪痴;惡緣,也在這裡鍛鍊,有沒有瞋痴。所以真修行在哪裡修?在生活當中修。書本、經教是教給你原理原則,真幹?真幹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起心動念之處。你要得鍛鍊到你沒有邪心、你沒有惡念,沒有染污的心,沒有分別的心,那你成功了。出世法裡頭,學到不起心不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裡面沒起心動念,那純粹用的是真心,真心離念。有念,心就不是真的,是妄心。一定要知道,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妄心。

什麼是十齋日?要注意些什麼呢?

什麼是十齋日?要注意些什麼呢? 大安法師: 主要是指從農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乃至三十。那這個時日,是上天,天神來巡視人間,看善惡業的情形結罪,結眾生的罪是輕是重,來對他的福祿壽命加減乘除的日子。 那這個南閻浮提眾生,就要在這樣的日子要注意了。首先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我等眾生舉心動念都是業,都是惡業,無不是罪。這是站在佛菩薩立場看我們的念頭,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打什麼念頭。 但是如果你專心念佛,閉關念佛,透過佛號你能知道自己是什麼念頭,都是罪惡。你本身念頭就是罪惡,何況你在這個十天還去殺生,偷盗,邪淫,妄語,做種種的罪障,那就是罪加一等了。 如果能夠在這十齋日,對著佛菩薩、諸聖賢像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一遍,那麼他的利益很大。你看有時候我們都覺得很驚訝,你在這十齋日讀一遍《地藏經》,東南西北百由旬内,百由旬,四十里是一由旬,也就是四千里的範圍當中,就没有災難了。

妙蓮老和尚 | 念佛貴於「念念相繼」不可間斷!

妙蓮老和尚 | 念佛貴於「念念相繼」不可間斷! 用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麼快?今天用不好,明天繼續,明天用不好,後天再努力,直到做好為止。什麼時候才是做好呢?就是你身、口、意三業能與佛法相應,了無雜亂,日夜安詳,心觀佛、口念佛、身禮佛,能執持不忘,長期保持無間斷才是好。先談身業,我們坐時要端身正坐,身不能朝前俯,也不可往後仰,腰要挺直、腿要盤方正,坐時就像一口大鐘,穩穩當當的;頭不要低昂歪斜,鼻對準胸膛,呼吸要暢通,要用鼻子呼吸,不可用口。又要注意!眼睛不要東張西望的,大約看前面三、四尺的地方;如果閉著眼睛容易昏沈,若精神好時是可以閉,但在想睡時一閉上眼睛就睡著了,所以睜開眼三、四分,看正前面不要看左右。口業方面,不管大聲念、中聲念、小聲念,抑或金剛念、默聲念佛都好,只貴於「念念相繼」不可間斷!在昏沈或散亂時應用大聲念,所謂大聲不是說叫你大喊大叫,而是念得響響亮亮、朗朗爽爽的,佛號盈滿兩耳;中聲念是不高不沈;小聲念也可以,這些方法都是功夫的調適,視自己精神氣力如何來使用,能念得自如就好了。但在大眾中就要隨眾,是有板有眼的;不可以人家慢你要搶快,人家快你要慢,沒有轉彎的地方,你又多一個彎子,那都不好,要大家異口同音才容易收攝身心,使身心靜下來,不要妨礙了別人。至於金剛念,就是只有唇舌在念而你旁邊的人都聽不到;若唇舌都不動,只在心中念,這叫默念。默聲念並不是無聲,因為雖是不出聲,但自己心中念得字字分明,也聽得明明白白,意中佛號也仍觀得清清楚楚的。而無聲念是一般懈懈怠怠的人,雖沒有昏沈,但卻就是心不在焉,停下來不念了;因為你心中沒有念佛了,而是在打妄想,那不但見不到佛,而且會隨著你的妄想升沈。至於默念雖然是無聲,但你要是念得相應的話,那是「無聲聲如雷」;你若散亂心,雖大喊大叫「口念彌陀心散亂」,那是「喉嚨喊破也徒然」啊!那樣念法今世是沒法相應的,只種來世善根罷了。如何使意業相應?就是你在念佛的時候要注意,把當下的這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字字明明白白;就這樣百念千念萬念,中間若有一句散了、走了,不要理它,你再相續無間的念。如此念佛時間久了,必能念得身心自在,不昏沈又不散亂,那功夫已經上路了、相應了,相應時是「一念相應一念佛」,佛功德不可思量,請大家在這地方好好用心。每一聲都是這樣念,能如此念,每一聲佛號三千大千世界都能聽到;聲音可遍三千大千世界,這功德是如何的大啊!不,不算大,若能「念念相應念念佛」,則十方佛國所有佛都能聽到,如此一聲佛號,音遍法界,這功德才真的大啊!請大家至心念,若空過時間,太可惜、太可惜!我們開眼看佛像再閉眼觀像,那是觀像念佛;我們眼睛睜開時看得清清楚楚,閉眼時也如同睜眼一樣看得清清楚楚,這叫做「觀」。現在我們是持念名號,那怎麼樣觀呢?觀就是觀照,也就是注意、集中心力;現在觀佛號就是指注意聽念佛的聲音,用耳根觀聽;如果口念著佛號心卻沒聽到,讓佛號跑掉沒收攝回來,這就是沒有觀照、觀聽。閉眼看叫做觀,所謂反觀,念佛人將佛號音聲聽回來,這就是反聞觀音,此是用耳根修法;聲聲佛號聽回,此是憶佛念佛。聖號是彌陀佛,耳聞是觀世音,憶念是大勢至;如此念佛人是取西方三聖為所正觀境,正念法應知。這句佛號是從那來的呢?是從心中來,如湧泉一般由心中自然源源不絕的湧上來。俗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句佛號是由心中自然而來,永遠沒有盡的時候,你一念,它自然就來了。好像井水,你不取用,它不會溢出來;你用它,它也不會乾枯的。「取之不盡」是自性中佛,「用之不竭」是這句佛號的音聲可以永遠傳遍十方;以科學家的證明來說,事實也是傳遍十方。如何說呢?就是「指動太平洋」,你把指頭朝太平洋一插就有浪的波動延伸出去,由東岸一直延伸到西岸,雖小小一個點的振動作用就可傳遍整個太平洋。同樣的道理,我們念佛時,彌陀佛的功德是證遍法界,所以這句佛號也是圓證法界,可說這句聖號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聖號。所以我們在念佛堂里念佛,不只是佛堂里的人才聽得到,而是在其它世界也都聽得到。佛證遍法界,則十方諸佛皆能聽到我在這裡的念佛聲。那麼,我們為什麼聽不到其它地方傳來的念佛聲呢?因凡夫的耳根所聽有限,這就好像聾子,當然是聽不到打雷聲音的;若像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十方世界有什麼微小音聲聽不到呢?而且六根圓通,則耳朵不但能聽還能夠看、能嗅,也能嘗。我們現在不能六根互用,關鍵在那裡呢?是因六根中塞滿了六塵,塵不除盡如何能聽啊!更重要的是,我們心都在散亂中,要不然就是昏沈愚痴。要使心不散亂,你就當注意聽自己念佛的聲音,這句佛號既由心中自然而來,所以還是自然而去。你就諦聽當下這一句就好了,在這上面站住、釘住、穩下來,百念千念萬念都是這個樣子,千萬不可大意! 轉載

十大菩薩名號的秘密

十大菩薩名號的秘密 大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表智,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他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放鉢經》)。文殊菩薩過去世曾為七佛之師,連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在諸大菩薩中,文殊被冠以「大智」的尊號,他作為輔佐釋迦牟尼弘揚佛法的上首,被敬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大慧虛空藏菩薩依《虛空藏菩薩神咒經》所載,世尊對虛空藏菩薩極為贊嘆,世尊雲:「是菩薩,具諸三昧猶如大海,住菩薩戒如須彌山,忍辱之心猶如金剛,精進勇猛猶如疾風,智如虛空,慧如恆沙,諸菩薩中如大勝幢,向般涅盤之大導師,其身即是諸佛法器,…… 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三世諸佛第一輔臣,能護法城,已具莊嚴十八不共諸佛密藏,滿足成就佛之智慧,一切人天所應供養,唯除如來,余無勝者。」 大慈彌勒菩薩因修得慈心三昧而得成就,故稱為慈氏,名阿逸多,譯曰無能勝。或言阿逸多為姓,彌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紹繼釋迦如來之佛位,為一生補處菩薩。先佛入滅,生於兜率天內院。彼經四千歲(即人中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 大悲觀世音菩薩竺法護初譯「光世音」,其弟子聶道真改為「觀世音」, 玄奘法師新譯為觀自在,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徵,以觀世音菩薩為代表的大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將繼承阿彌陀佛的佛位。

觀世音菩薩頭上為什麼披著白布?

觀世音菩薩頭上為什麼披著白布? 我們平時看見的觀世音菩薩像,頭頂都是高高的,上面用一塊素白色的布幔覆蓋著,看起來非常莊嚴,沒有人不生歡喜心的。 觀世音菩薩頭上為什麼披著布呢?這其實是有一個很感人的典故的。 據載,觀世音菩薩成佛前是世上的一個普通人,皈依佛門後,阿彌陀佛看到他很有佛門慧根,所以收其為弟子,細心栽培。而觀世音菩薩也不負師恩,苦心修行後終於捨身成佛,名號“觀世音菩薩”,成了阿彌陀佛的侍者。 為了報答阿彌陀佛對其的恩情,觀世音菩薩就在頭上頂著一個佛龕,佛龕裡面供奉著阿彌陀佛,日夜香頌,以不忘師恩。為了不讓眾人發現而阻止其行為,所以就用一塊純淨的白布遮住佛龕,如若平常。這就是觀世音菩薩頭上為什麼披著布的原因。 唐代的大畫家吳道子,將佛龕畫成髮髻(註:一種挽束頭髮,將其盤結於頭頂或顱後的髮式)的樣子,看起來很美,卻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觀無量壽經》上說:“(觀世音菩薩)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那尊被觀世音菩薩供在頭頂佛龕內的佛,有二十五由旬那麼高大,一由旬是四十里,二十五由旬就是一千里了。 善導大師的《般舟贊》上說:“天冠化佛高千里,念報慈恩常頂戴。”又,《往生禮讚》上也說:“西方阿彌陀佛,觀音頂戴冠中住。” 由此可見,觀世音菩薩對阿彌陀佛是多麼恭敬,他報師恩的心又是多麼悲切呀! 各位聽了這個故事,是不是對觀世音菩薩的孝心由心底發出了敬仰之情呢?是不是要學習呢?請問世間的人,有哪一位弟子為了報師恩,而將師父的像頂戴在頭上的呢?又有哪一位子女為了報父母的恩,而將父母的像頂戴在頭頂上的呢?絕對沒有!這樣一比較,就更顯得觀世音菩薩的偉大了。 資料來源:學佛網

錯說一個字墮五百世野狐身。為什麼?誤導別人,這個問題多嚴重!

錯說一個字墮五百世野狐身。為什麼?誤導別人,這個問題多嚴重! 墮地獄很容易的,佛教徒尤其容易 黃念祖老居士:   今天,墮地獄很容易的,佛教徒尤其容易。你受了戒破戒,再有更厲害就是謗法。很多人在謗法,有很多說法,這一宗說那一宗的不好,那一宗說這一宗的不好,種種的說法。還有故意打擊別的人,什麼種種的,這個都是地獄的因。尤其做法師的人,錯答一轉語,五百世野狐身,這不是很現成的公案嗎?他沒有錯多少,只差了一個字。   百丈禪師說法,唐朝,老有一個老人在聽法。一天那個老人不走,他說你怎麼回事?他說當年我就在這山上住山,我就是說法的。當年人家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嗎?我回答“不落因果”,就是這四個字,我就當了五百世的野狐,求百丈救濟。   百丈說:你問我。   老人就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嗎?   百丈說:“不昧因果”。   昧,昧良心那個昧,不昧因果。   他就禮拜,說我已經脫了野狐身,請你用送亡僧的儀式來送我。百丈就敲鐘,大眾說很奇怪,沒誰生病。等大眾到後山,他用禅杖從洞裡頭挑出一只狐狸來給火化了。   雖然一個字之差,一個是不落因果,一個是不昧因果,一字之差就當了五百世野狐。要有更大的錯誤呢?所以就是說在說法要極端的慎重。 (《無量壽經講座》,黃念祖講述)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60/599300.html *************** 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 淨空老法師 古時候翻經的人,這是李老師以前告訴我的,都是修行證果,至少三果以上。這是老師講中國人得天獨厚,聖賢來主持翻譯,不是凡人。凡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聖人沒有自己,沒有自己你才看到真相。有自己,看到是假相,真相我不懂,我以為假相是真的,把真相照我的方法來改,都改成我的假相。這是古人所謂「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你要背因果責任,這個因果是地獄、餓鬼、畜生。 這句話也是有出處的,唐朝百丈大師,百丈是第八代,六祖惠能的徒孫,每天上堂說法,禪宗不講經,禪宗講開示,這個開示記錄下來叫語錄;換句話說,用現在話說,分享修學的心得報告。每一次上堂說法都有一個老人,頭髮、鬍鬚都是白的老人來聽講,他住在後山。百丈大師知道牠不是人,牠是個老狐狸,修行能夠變成人形來參加法會,一般人不知道,百丈大師曉得。 牠向大師提出一個疑問,就是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在過去是大法師,有個人向他請教,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他說不落因果,墮五百世野狐身。這狐狸有靈性,過去是大法師修得不錯,這一生遇到百丈。 百丈大師告訴他,「你明天來,你把當年人家問你這個話,你在講堂裡面提出來問我。」第二天來了,老和尚在講開示,他出班跪在地下,恭恭敬敬的問這句話,「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禪師說,「不昧因果。」你看他是不落因果,一個字,這一個字講錯墮五百世野狐身,他把它修正過來,不是不落,是不昧因果,他的問題解決了,第二天沒有來了。 老和尚說:昨天那個老頭常常來聽經的,牠是個老狐狸精,牠解脫了,離開狐狸身,我們到後山去把牠的屍體找來埋葬起來,照出家人的禮節來葬牠。到後山去果然找到,這就是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真有這個事情,它不是假的,就錯一個字,不落是什麼?不落是沒有因果,叫不落。不昧什麼?有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四八集)2011/8/19 檔名:02-039-0548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