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鹰嘴豆葡萄干粥

#鹰嘴豆葡萄干粥 主料: 大米 鹰嘴豆 葡萄干 辅料: 枸杞 糯米 红豆 做法: 1、把鹰嘴豆、红豆洗净泡2小时以上、葡萄干、枸杞洗净浸泡。 2、大米、糯米洗净,把所有食材加进高压锅里,加水,大火烧开,压制10分钟即可。 轉載貼文

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

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 智隨法師 在《彌陀要解》中,蕅益大師自設問答: 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 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壞。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聖眾皆謂無善根。佛言:此人無量劫前為虎逼,失聲稱南無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觀之,《法華》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已成佛,豈不信哉? 所謂“散心稱名”,指偶爾稱名,未能信受長時念佛者。其所引 《法華》“失聲稱佛”一文,即是其證。偶稱佛名,未能相續,雖可滅罪,則不定往生也。若有信願,散心念佛,亦必得生。通觀《要解》,自可信知此義,大師言之甚多,略舉一二: 一、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 二、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 三、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四、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 五、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 觀以上諸言,知其所指念佛者,皆是散心之人。其《靈峰宗論》則直言“散心念佛,必得往生”。其文言: 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又言: 鹦鹉鸲鹆,猶得往生,謂念佛人,不得往生,可乎?吾輩生於末世,既無天眼,又無宿命智通,佛語不信,更信何語?苟於佛語,谛信無疑,則娑婆何啻旅邸,淨土何啻家鄉! 此等皆顯念佛決定往生,至於其所言“念至一心”者,有“死盡偷心,寶此一行”義,即信願專持名號。欲明一心之義,當別明信願之旨。如印光大師言:“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至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益加信願,以至一心”,此即淨土修學要訣。益加信願者,即是歸一之道。即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能如是信而一向專稱,即是至於一心。此一心非事理一心,乃信、行歸一之安心一心,即“死盡偷心,寶此一行。”善導大師所判“安心、起行”,即深彰唯信本願專稱名號之安心一心。得生與否,即在於此,不在定心散心。縱有定心,亦為有漏之少福德,難出輪回。必藉信願回向,方可得生。《觀經》下品下生者,被苦所逼,不遑念佛。即顯示其無有正念,無有定心。雖惶恐不安,然因十聲稱名,即得往生。故知,散心念佛,決定往生。亦唯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可貴之本願。研習 《要解》,須善會其義,不得死於言下。當前後通觀,同時可參其余祖師之言,以明淨土微妙之義。今引諸祖之言,以證“念佛必得往生”要義。 善導大師言: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 其有得聞彼,彌陀佛名號,歡喜至一念,皆當得生彼。 設滿大千火,直過聞佛名,聞名歡喜贊,皆當得生彼。 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法照禅師言: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稱名皆得往,觀音勢至自來迎。 彌陀本願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眾生皆度脫,稱名即得罪皆除。 蓮池大師言: 惡人念佛,尚得往生,何況惡未必如善和? 畜生念佛,尚得往生,何況靈而號為人類? 以此比況,知必生也。 死心禅師言: 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汝若念佛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 印光大師言: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觀諸祖言,自可深信“眾生稱念,必得往生”。當不顧妄念余念,不謂散亂不淨,不論罪福多少,唯稱名號。行住坐臥,不離於口;時處諸緣,不絕於聲。散心增時亦南無阿彌陀佛,妄念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善心生時亦南無阿彌陀佛,不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清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此即決定往生之方便,納於心腑莫忘失。 凡有疑者,或疑自身業障深重,或疑自己修為日淺。此等皆因不知念佛功德超勝故。須知彌陀願力深重,尚不棄五逆十惡,何況余者?尚收功於十念一念,何況多念?凡夫之業障,雖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然“信願莊嚴一聲”,即可“圓轉五濁”,罪業豈礙彌陀大願攝取?如巨石置於船上,即可不墮。然大師恐吾人視此法“易而慢不策勤、淺而妄自藐輕”,故作此激勵之言。不可疑念佛不得往生而自生障礙,如古德言: 休言極樂苦難生,才說難生是障門; 佛力自能除業力,信根端可拔疑根。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喻,形象說明,念佛之人,直至臨終,猶是散亂凡夫。其貪瞋之水火,從未停息。各深無底,南北無邊。交相迭起,常無休息。隱約之中,見一白道,通於彼岸。故思之:“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正於疑慮惶怖之際,得聞釋迦勸言: 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 又蒙彌陀悲心招喚: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此人聞已,不顧別解、別行人等之所惑亂,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須臾即到彼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 修淨土者,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當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一向念佛。乘彼願力,決定往生。 既為生死凡夫,自必貪瞋不息,妄念不止。如古德言: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直至臨終,猶是一向, 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來迎。乘蓮台時,能翻妄念,成為覺心。 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華,不染污泥。決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厭妄念多,應歎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號。 蕅益大師所言“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此亦大師方便勸說,欲使眾生知自身現是生死凡夫,罪業深重,當惕勵念佛,勿虛耗時日。若真如此,則罪業何能消完?凡夫則往生難矣;非但凡夫不能往生,上至等覺菩薩猶有一品無明未盡,亦難往生矣。如此,則淨土一法,於諸眾生,終無利益。四十八願,便成徒設;三經所說,即成虛言。大師所言“下至日念一聲,終生不替,便決定橫超”亦成戲言。思此,故知此是大師激勵之言。實則罪業是虛,名號是實;罪業是假,名號是真。罪業雖遍滿虛空,不礙彌陀光明攝取。但稱佛名,則萬罪自滅。如千年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如片雪落於洪爐,瞬間即化。一聲稱念,圓轉五濁,方為淨土真實義。然雖一聲圓轉,而不廢常時稱名,此即大師之用意。即信“一聲圓轉”,而行一生之念佛。如此即是“以至一心”之旨,自然乘佛願力,突圍而出。 彼無礙光如來名號,既能破一切無明,滿一切志願。然有稱名憶念,無明猶在,而不滿所願者,何也?昙鸾大師謂之信心不淳,其文言: 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雲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余念間故。 此三句,展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亦可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心不淳。與此相違,名與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懷疑佛智、懷疑名號功德、懷疑稱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則信心自然歸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亂,續而不絕。 彌陀佛名,是實相身,圓具萬德;是為物身,能消諸罪,能破無明,能滿志願。念佛者,若信“稱念必生”而常稱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續、決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則是自生障礙。雖疑而不捨念佛者,但能相續不絕,臨終亦定生淨土。只是現生自生疑惑,心多顧慮也。若心多疑者,當細聽彌陀的悲心招喚:“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余念間故。 此三句,展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亦可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心不淳。與此相違,名與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懷疑佛智、懷疑名號功德、懷疑稱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則信心自然歸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亂,續而不絕。 彌陀佛名,是實相身,圓具萬德;是為物身,能消諸罪,能破無明,能滿志願。念佛者,若信“稱念必生”而常稱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續、決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則是自生障礙。雖疑而不捨念佛者,但能相續不絕,臨終亦定生淨土。只是現生自生疑惑,心多顧慮也。若心多疑者,當細聽彌陀的悲心招喚:“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節選自《彌陀要解略注》 因編輯需要,略有改動

如何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安心? 聖嚴法師

如何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安心? 聖嚴法師 《法華經》里說:「若人說此經,應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又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意思是,我們要入如來室,以大慈悲心包容眾生;披如來衣,以柔軟心忍辱一切;坐如來座,以智慧心處理問題,心中不要罣礙。經文所開示的內容,就是我們開始學佛的途徑。 首先,是入如來室。當我們發了救護眾生的大慈悲心,這就是入如來室。既然發了大慈悲心,就應以慈悲來面對所有的人,不要把他人當成仇人來對待,而斤斤計較。 再來,是披如來衣。如來衣是柔軟的忍辱衣,我們的心要柔軟,不要剛強,當我們用慈悲心對待他人的時候,我們的心一定是柔軟的。而忍辱心就是當別人給你折磨、困擾、打擊或是麻煩時,雖然你的心裡感到痛苦和委屈,也要提醒自己學習觀世音菩薩。學觀世音菩薩就應該要披上柔軟的忍辱衣,柔軟能夠克剛強,也能四兩撥千斤,當問題朝你衝擊過來的時候,就以柔軟的態度忍耐一下。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小忍要忍,大忍也要忍;能忍,你就有福報;能忍,你就能夠過萬重關,因為柔能克剛。 最後,是坐如來座。如來的座是法空座,一切法都是空的。當我們學習菩薩精神的時候,一定要體會到,所有一切現象都不是永恆的,都如過眼煙雲。無論是逆境或是順境,或是種種的狀況,都只是暫時的現象,都是會改變的。改變的時候,這個事件就不存在。既然它經常改變,那就不是永遠不變,今天是這樣,明天可能變成那樣。有的人心很急,希望它馬上就改變,但這就像是種下的果子,時間到了它才會成熟,沒有熟的果子是不好吃的,但熟過了頭,也不能吃。這也就是說,種種的狀況是暫時的現象,沒有成熟的事不要急著做,而已經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了,這就是空。 如來的座,指的就是一切法、一切的事物、一切的現象,都是暫時的;但是,不要因為一切都是暫時的,就不做了。譬如,雖然我這個身體是暫時的,但我還是要吃飯;雖然我這個身體是暫時的,但還是要維持,以便好好運用它,用它來向觀世音菩薩學習。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柔軟的、忍辱的,既能看得開,又能放得下。我們用慈悲心面對與接受眾生,然後用慈悲、忍辱、柔軟和智慧心來處理事情,處理完後就把問題放下。 有什麼辦法能讓人不再有恐懼心、憂慮心或是慌張的心?我建議多念「觀世音菩薩」,這是觀音法門中最好的修行方法。 大家可以一起念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學觀世音菩薩,隨時隨地扮演著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世間的物質享受吃得完、用得光,所以是不可靠的,但是,學會了觀世音菩薩的方法,卻是非常有用,讓你離苦得樂,一生受用無窮。 轉載貼文

玄奘大師生命最後的日子,實證佛法因果不虛

玄奘大師生命最後的日子,實證佛法因果不虛 玄奘法師是,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僅以此文,深切緬懷玄奘法師。 1、自覺終期將至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法師對譯場的助手和弟子們說:「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勞苦。」這是玄奘法師第一次發出擔憂之辭。不久,他又對弟子們說:「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勿近宮寺。不淨之身,宜須屏遠。」同年正月初三,玄奘法師的弟子懇請玄奘翻譯《大寶積經》。玄奘法師在勉強翻譯了幾行後,突然停了下來神色黯然地說:「此經部軸與《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氣力不復辦此,死期已至,勢非賒遠。」說完這句話以後,玄奘法師從此絕筆。他表示,要把此後有限的歲月去為離開這個世界做準備。 2、臨終前的奇異徵兆正月初八,玄奘法師的弟子玄覺法師夢見一尊莊嚴高大的佛塔突然倒塌,他趕緊就去找玄奘法師。玄奘法師明確告訴他:「非汝身事,此是吾滅謝之徵。」僅僅一天以後,正月初九,曾經翻越過無數崇山峻嶺、滔滔江河的玄奘法師居然在屋子後面跨越一道小溝時摔了一跤。雖然只不過是稍微擦破了一點點皮,但玄奘法師卻從此倒下,病情急轉直下。正月十六,玄奘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口裡喃喃自語:「吾眼前有白蓮花,大於盤,鮮淨可愛。」第二天,玄奘又夢見禪房裡突然出現了成百上千的人,非常高大,身穿錦繡服裝,來回穿行,院子後面的山陵之間突然布滿了鮮艷的金幡、旗幟,林間奏響了各種各樣的音樂,門外停滿了裝飾華麗的車子,車子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來供養玄奘法師。玄奘法師一面說:「玄奘未階此位,何敢輒受?」一面卻還在進食。弟子趕緊把玄奘法師叫醒,玄奘法師睜開眼睛,把自己剛才看見的事情告訴了身邊的玉華寺寺主慧德法師,這個寺主非常恭敬地玄奘法師的這些描述記下來,留給了後人。玄奘法師同時還對慧德法師說:「玄奘一生已來所修福慧,准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如佛教因果並不虛也。」意思是說:我在夢境當中看到的這些現象,好像表明我這一輩子所修的福慧沒有白費。我確信,佛教因果不是虛妄。 3、彌留之際在生命彌留之際,玄奘下令弟子把已經翻譯完成的佛經編一個目錄,看看翻譯了多少。玄奘法師又吩咐眾僧為他造像寫經,廣為施捨,同時他按照佛教的戒律,把自己用的東西全部施捨給寺里的僧眾。那麼玄奘法師在人世間的最後時刻留下的遺言是什麼?玄奘法師又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圓寂的呢?從文獻記載上來看,之後玄奘的病情穩定了一段時間,或者是所謂的「回光返照」。在正月二十四日那天,玄奘法師讓一個叫宋法智的塑像工人在玉華寺的嘉壽殿竪起一個菩提像,把骨架搭好。他召集了所有身邊的翻譯佛經的弟子,留下了在人世間最後的話:「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做事畢,無宜久住。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玄奘法師意思是說自己的俗身是不淨的,已經厭惡了,在這個世間所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不必要再待著。我不是為個人修福慧,我修的這一切願意把它回報給人世間仍然活著的人。我祈願,我能跟大家一起上生到彌勒菩薩身邊,去奉侍彌勒菩薩。我發願,當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我願意跟著他下來「廣作佛事」,去追求無上菩提,追求最高的智慧。在接下來的日子,玄奘法師幾乎不說話,只是不停地念誦佛經,皈敬彌勒、如來,願往生彌勒淨土。二月初四夜開始,玄奘法師右手支撐著頭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緩地,右脅而臥,不動半分。這是玄奘圓寂前肉身的最後姿態,我們看見臥佛就能想到這個姿勢。二月初五夜半時分,他的弟子問玄奘法師:「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眾不?」即弟子問玄奘,和上(「和尚」在佛經中是個尊稱,但自己不能稱自己為「和尚」,只能稱「貧僧」或者「小僧」,而最尊敬的寫法應該是作「和上」),您是不是已經決定可以生到彌勒佛淨土呢?玄奘法師回答:「得生」。這是玄奘法師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最後兩個字。 4、舉國悲悼玄奘法師圓寂的消息傳到長安,舉國悲悼,唐高宗哀嘆:「朕失國寶矣!」甚至為了玄奘法師而罷朝數日。二月二十六日,唐高宗下旨,玄奘法師所有喪事費用由朝廷負責。三月初六,又下令暫停翻譯工作,已經完成的部分由政-府出資傳抄,尚未完成的交慈恩寺保管,不得遺失。

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淨界法師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我們看看佛菩薩的真實示現,這以下說明菩薩是怎麼示現─說: 佛陀在滅度以後,的確是教敕了很多菩薩跟阿羅漢示應身─隨類應身,他的確生長在末法時代,而示現種種的形相;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以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使令眾生度脫三界的苦海。 佛教的大乘經典,比方說《法華經》、《華嚴經》,佛陀講完經典的時候,他一定問與會的菩薩,哪一個人發願在末法時代來護持這個正法?就有很多菩薩出來,跪在佛前說:佛陀你滅度後,我變現各種的色身,只要有人宣說這個法門,我就護持;只要有人修這個法門,我也護持他!

【念佛人做一切善事,一定做迴向】

【念佛人做一切善事,一定做迴向】 感恩淨空法師開示: 「故能隨順於空無相」,這三空三昧,空、無相、無作,叫大三空三昧。「如經言,如是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句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菩薩度一切眾生,都是用的這個心,這個跟實相相應,這真心。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EHVCT5POQ 我們每天幹事真的要懂這個道理,這是真實之相,這才叫不迷惑。「如是發心,功德無邊」,無量無邊,為什麼?它跟實相相應,它跟性德相應。決定不跟阿賴耶相應,跟阿賴耶相應麻煩大,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六道輪迴無有休止,就在裡頭轉,這個太可憐了。 那我們修淨土怎麼辦?這給我們的啟示,修淨土的人雖願度無量有情,而把所做的這些功德,能度所度統統迴向給阿彌陀佛,就沒事了。可不能記在自己的阿賴耶識裡頭,記在自己阿賴耶識裡頭就完了,依舊搞六道輪迴。記在阿彌陀佛那裡不要緊,到後來算帳全部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法子妙絕了,真的太好了。 所以念佛人做一切善事,或者是懺悔,後頭一定做迴向,迴向哪裡?迴向三處,第一個迴向菩提,第二個迴向給眾生,所有功德歸眾生,眾生去享福,我們自己不接受,第三迴向給實際,實際跟菩提我們都用阿彌陀佛來做代表,這是個好辦法。 所以我們只有一個念頭,絕對沒有第二個念頭,這一個念頭是什麼?求生淨土。我們只有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個目標面見阿彌陀佛,一心一意,不雜一切妄想在裡頭。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十九集) 檔名:02-040-0019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